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或青枯病,为生产中一大易发的毁灭性病害.其典型症状为,植株受病菌侵染后,叶片最初表现为下垂无光泽,然后自下而上呈枯黄,叶缘卷缩,最终枯死.地上茎受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地下块茎受害,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软化腐烂,仅留外皮,挤压有污白色汁液流出,散发臭味.根被害,呈淡黄褐色,最后全部腐烂.该病初侵染源为种姜,田间靠土壤、肥料、灌溉水、地下害虫、雨水溅射等传播.高温多雨季节,连作地、低洼地、黏质土、偏施氮肥等发病重.  相似文献   

2.
生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病害1.姜瘟病(也叫姜腐烂病、软腐病或青枯病)该病多发生在雨季,该病是生姜生产上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一般可造成20%~30%的损失,严重的可毁种,贮藏期继续危害致腐烂,对生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该病主要危害生姜地下部根茎,生姜根、茎、叶也能受害发病。病斑初为湿润状,污褐色无光泽,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仅留外皮,  相似文献   

3.
<正> 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软腐病,是在生姜生产中最为常见,且在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7、8月份持续高温多雨,易发生大面积姜腐烂病。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一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现将姜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症状:生姜的根、茎、叶均可受害发  相似文献   

4.
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是一种由细菌侵染而引起的病害。它主要发生于姜的地下根茎部分,一般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被害部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其后逐渐软化腐败,仅留外皮。病姜内部充满灰白色恶臭汁液。根部感病后呈黄褐色,后期全部腐烂消失。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市生姜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但据笔者调查,姜瘟病在我市生姜种植区普遍发生,发病地块轻者减产10%—20%,重者可达50%以上,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对生姜危害更加严重,给种姜农户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威胁着我市生姜的生产和发展。一、症状姜瘟病即姜腐烂病、姜青枯病,植株受病菌侵染后,叶片最初表现为下垂无光泽,后由下而上变为枯黄色,叶缘卷缩最终枯死;茎部受害,先是基部呈水浸状,然后变黄,待叶片全部凋萎枯  相似文献   

6.
<正> 大姜是一种高效高产的经济作物,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姜瘟病、姜眼斑病、姜叶枯病、姜枯萎病等各种病害日趋严重。大姜病害的症状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症状 1.1 姜瘟病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侵染而引起的毁灭性病害,主要侵染地下茎及根部,叶片也可受害。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叶片变枯黄色萎垂,  相似文献   

7.
<正>众多菜农反映姜的生产过程中许多常见病害,尤其是腐烂病不知如何用药,因此特别介绍一下有关大姜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菜农朋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药剂。一、病症姜的根、茎、叶均可发病,一般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卷缩,萎蔫下垂,失去光泽,最后变黄干枯早落,迅速蔓延到全田。受害根茎部病斑先呈水渍状,黄褐色,细胞散离,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并流出具有臭味的灰白色汁  相似文献   

8.
1疫病 1.1症状.根、茎、叶、花苔均可受害,尤以假茎和鳞茎受害重.叶片染病多始于中下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有时扩展到叶片的一半,病部失水后,明显皱缩,引起叶、花苔下垂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白霉.假茎受害后,呈水渍状浅褐色软腐,叶鞘易脱落.湿度大时,其上也长出白色稀疏霉层.鳞茎受害,根基部呈水渍状、浅褐色至暗褐色腐烂,纵切鳞茎内部组织呈浅褐色,生长受抑,新生叶片纤弱.根部染病变褐腐烂,根毛减少.  相似文献   

9.
一、病害 1.立枯病又名“烂脚瘟”。主要危害三七的种子、种芽及幼苗。种子受害腐烂呈乳白色浆汁状,种芽受害呈黑褐色死亡,幼苗受害假茎(叶柄)基部呈暗褐色环状凹陷,幼苗折倒死亡。 防治方法:播种前用多菌灵或紫草液进行土壤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病株周围撒施石灰粉,并喷洒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甲基立柏磷1000倍液。  相似文献   

10.
1症状 1.1甜瓜叶枯病叶枯病先从基部叶片发病,叶面先呈黄色小点,继而凸起呈水渍状,随着病菌的蔓延,病斑轮纹逐渐清晰,继而合成大的斑块致使叶片枯焦。瓜蔓受害,病斑部凹陷呈灰褐色。果实受害,病斑变褐略凹陷,严重病变时易发裂腐烂。  相似文献   

11.
俗称姜瘟,此病在小满至大暑期间为发生盛期。发病初期茎叶凋萎,后变鲜黄,叶片萎缩,根呈水渍状。姜茎近块根3厘米左右处横切面呈浅黑色,不久就有乳白色粘液流出。如不拔掉,过几天,茎叶就会腐烂发臭,并蔓延到其它植株。姜软脚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土壤、水及姜种传播。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防治青枯病(姜瘟病)的生物农药——青枯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病(姜瘟病,下同)属细菌病害,病原为青枯假单胞菌。四川从上世纪70年代初发现该病后,迅速发展蔓延至全省,已成为茄科作物的重要病害。除危害姜外,还危害辣椒、番茄、茄子、马铃薯等。在苗期和大田期均能发病,尤其苗期受害严重,在不少地方发病株率达50%-60%,发病严重的地块全田枯死,有的甚至连种萎(薯)都全部腐烂,损失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3.
生姜软腐病,又叫腐烂病、姜瘟病。该病发生快,流行广,危害重。其危害部位是根茎,地上茎也同样受害。一般都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地下根茎的上半部首先发病。1.发病时间及症状生姜软腐病发生时间一般在7月份开始,8月为盛期,9月是为害最高峰期。其症状为根茎病斑初期呈水渍状黄褐色,以后内部组织软化腐烂,只剩一层表皮,皮内成灰白色恶臭液汁。其病原菌随风雨迅速传播蔓延发展。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导致基本无收。  相似文献   

14.
<正>韭菜疫病是温室、大棚等保护地韭菜的常见病害。其主要危害症状:韭菜的根、鳞茎、假茎、叶片、叶鞘、花薹均可受害,但以鳞茎和假茎受害最重,能导致腐烂,叶鞘易捋下,鳞茎受害时根盘部呈水浸状浅褐色软腐,切开受害鳞茎,内部组织呈浅褐色。根部受害根常呈水浸状褐色腐烂,根尖褐色,根部变短,根毛很少,不易发生新根,植株长势  相似文献   

15.
<正>1.病症识别。病菌首先从凋萎的雌花开始侵入,侵梁初期花瓣呈水浸状或水渍状,后变软腐烂并出现灰褐色霉层,造成花瓣腐烂、萎蔫、脱落。而后病菌逐渐向幼果发展.受害部位先变软腐烂,后着生大量灰色霉层。发病组织如果落在叶片或茎秆上,也可导致茎、叶发病,叶片上形成不规则大斑,中央有褐色轮纹,湿度大时可见灰色霉层。茎  相似文献   

16.
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该病已在山东的莱芜、莒县、安丘等地发生。随着生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这种病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在部分地区已上升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对生姜的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发病重的姜失去食用价值。1.发生:生姜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发病植株在根部和根茎部均可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根结一般为豆粒大小,有时连接成串状,初为黄白色突起,以后逐渐变为褐色,呈疱疹状破裂、腐烂。由于根部受害,吸收机能受到影响,生长缓慢、叶小、叶色暗绿、茎矮、分枝小,自7月上中旬开始即…  相似文献   

17.
一、病症姜的根、茎、叶均可发病,一般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卷缩,萎蔫下垂,失去光泽,最后变黄干枯早落,迅速蔓延到全田。受害根茎部病斑先呈水渍状,黄褐色,细胞散离,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并流出具有臭味的灰白色汁液,最后仅剩...  相似文献   

18.
姜瘟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青枯病,是姜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国内种姜地区均有发生,一般可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严重的可造成毁种失收,贮藏期继续危害,导致肉质根茎腐烂。  相似文献   

19.
常见病害 1.酸腐病、受害果实腐烂开裂,滴流果汁,闻之有醋味。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环腐病俗称黄眠圈、转圈烂等,是马铃薯栽培地区的重要病害。 一、为害症状 1.薯块受害症状:病蔓尾部皱缩凹陷,薯皮稍暗色,切开后可看到环状的维管束部分变成有光亮的乳黄色腐烂,用手挤压可从腐烂环里挤出黏稠的乳黄色菌液。重病薯几乎整个环完全腐烂,大多有软腐细菌二次感染,使皮层分离。病薯表皮龟裂;轻病薯仅半环腐烂,轻微病薯则无腐烂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