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近几年笔者常接触到牛猝死病例,一般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在黄牛或奶牛不分大小均有发生。从剖检及实验室检验情况看,大部分病例与牛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和中毒有关联。2005年5月2日笔者收到一奶牛急性死亡病例,经过剖检及病原分离和鉴定,确定是由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现将其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家畜"猝死症”是1990年前后在我国河南省部分地区黄牛出现的一种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近年来已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有发病报道,死亡数量巨大,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经过研究调查,各地基本上查清了发病原因,摸索出了一些防治办法.概述如下,供疫区诊治时参考.1 魏氏梭菌或与巴氏杆菌疫苗免疫许多学者从当地猝死家畜病料中分离到魏氏梭菌或魏氏梭菌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原为魏氏梭菌.疫区多采用当地分离的菌株自制成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注射.从1991~1993年河南省豫东疫区应用河南农业大学自制的魏氏梭菌疫苗进行预防注射,使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由于疫苗未能广泛应用,又使疫区面积渐扩大.  相似文献   

3.
“猝死症”的病原分离培养物人工接种黄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牛源A型魏氏梭菌、绿脓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培养物和冠状病毒、粘膜病病毒细胞培养物人工接种黄牛,结果证明魏氏梭菌腹腔接种可致死黄牛,其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A型魏氏梭菌是吉林黄牛“猝死症”的主要病原,其他细菌可能有协同作用,冠状病毒和粘膜病病毒感染可能是重要的诱因。  相似文献   

4.
牛猝死症是对牛突然发病,病程很短,死亡率高和无明显前驱症状的一类病的统称。引起牛猝死症有药物中毒、代谢病、寄生虫病、病原菌和病毒感染等,以致病病原导致的牛猝死症危害最为严重。 一、病原 猝死牛体组织中存在多种致病病原,有A型魏氏梭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费氏柠檬酸杆菌、变形杆菌,有些病料还分离出腐  相似文献   

5.
1988年以来,在周口、商丘、驻马店、南阳等市地散发一种以牛、羊、猪突然死亡,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为特征的家畜“猝死症”,1988~1991年经河南省兽医防治站联合河南农大诊断为魏氏梭菌病或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1991年开始用农大自制的魏氏梭菌苗进行预防,但不知是疫苗质量或其它原因,近三年疫区面积不断扩大,疫情呈上升趋势。并已蔓延到周边的山东、安徽、湖北等省市。我省组织人力对该病进行了调查及病  相似文献   

6.
2001年以来,我市养兔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兔场不断增加,兔病的免疫预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等疫苗外,养殖户对波氏杆菌、克雷伯氏菌等病的预防也重视起来.但注苗后出现獭兔死亡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前不久我市某种獭兔场发生了一起因注射疫苗引起獭兔死亡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由于规模化养兔场(户)发展迅速,兔免疫接种技术普及工作滞后,常出现疫苗接种失败的情况。其中兔瘟、巴氏杆菌、波氏杆菌这3种疫苗接种失败的较多,发病率高。现分析接种失败原因,并提出正确做法供参考。1使用联苗不当当前常用的联苗有兔瘟、巴氏杆菌、波氏杆菌、魏氏梭菌四联疫苗,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疫苗和巴氏杆菌、波氏杆菌二联疫苗。实践认为除巴氏杆菌、波氏杆菌二联之外,凡多联疫苗和兔瘟与其他相关的疫苗,成分  相似文献   

8.
奶牛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又称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是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主要以病牛突然死亡,个别死前有神经症状,剖检以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又称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是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主要以病牛突然死亡,个别死前有神经症状,剖检以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各个年龄牛都可能发病,但以犊牛、孕牛和高产牛多发病,死  相似文献   

10.
牦牛肉毒梭菌病又称为猝死症,是一种急性剧烈性传染性疾病,多数病例不见任何症状突然倒地死亡,病程较长的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呈现游泳状划动,很快死亡。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败血症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常常呈现地方流行性。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都是条件性致病菌,牛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外界不良因素刺激都会导致疾病发生。牦牛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会严重威胁到牛的健康,造成大面积死亡。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牦牛肉毒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牛猝死症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猝死症又名猝死综合症、暴死症、猝死症,是一种发病急、病程短、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吉林省碎死症的疫情,自1992年发生以来不断扩大蔓延,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牛业的第一号疫病,到199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8个市(州)的29个县(市、区),218个乡(镇)有过丰猝死病的发生,累计死亡黄牛10678头;除黄牛发生外,吉林省还有极少数的鹿、羊、猪、马发生。现已查明,吉林省牛猝死症的主要病原是A型魏氏梭菌,而且,弗氏柠檬酸杆菌、绿脓假单胞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在牛猝死中也能起一定的协同作用;牛冠状病毒、粘膜病…  相似文献   

12.
魏氏梭菌是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肠道中常在菌群。该菌能产生外毒素和酶类,其中外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子。动物一旦感染,死亡率可达70%~100%。巴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短小球杆菌,是呼吸道常在的菌群。现将一例黄牛魏氏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架子牛选择选择以优良肉用品种,如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等与当地黄牛的杂交种最好,若选择地方黄牛应以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黄牛为好;选购未去势的公牛,年龄在1.0~2.5岁,体重在300~400千克,身体健康无病,体型发育良好为宜。2防病驱虫对刚买来的架子牛要进行全面检查,健康者注射口蹄疫疫苗、布氏杆菌病疫苗、魏氏梭菌病疫苗等  相似文献   

14.
奶牛“猝死症”是由牛魏氏梭菌引起的以消化道传染为主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病程短、发病急、传染快 ,其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剖检变化 患牛腹部膨大 ,肛门外翻 ,舌脱出口腔 ,口鼻部有泡沫状液体 ,血液呈酱色 ,粘膜苍白 ,胃肠粘膜呈带状出血 ,小肠节段性坏死 ,心包有少量积液 ,心脏质地变软 ,肝肿大 ,肾脏质地柔软易碎 ,全身实质器官均有出血点 ,初步诊断为受魏氏梭菌感染而致牛猝死。治疗 根据临床剖检及病理组织学 ,确认为魏氏梭菌感染。针对这种情况 ,采用魏氏梭菌苗进行预防注射 ,并对症状较轻的病畜大剂量注射清热解毒药及青霉素G钾…  相似文献   

15.
鹿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 ,严重影响养鹿业的发展。巴氏杆菌有许多血清型 ,鹿巴氏杆菌属于多杀性巴氏杆菌。肠毒血症是D由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 ,是由于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产生毒素所引起。魏氏梭菌根据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分为A、B、C、D、E五型 ,每型产生一种主要毒素 ,一种或数种次要毒素。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疾病。1 流行情况宁夏中卫某鹿场原有 32只麻鹿和梅花鹿 ,2 0 0 1年 6月 ,从甘肃省某鹿场调入麻鹿和梅花鹿共 45只 ,8月中旬 ,又从…  相似文献   

16.
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又称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引起牛的猝死病的主要病原,对养牛业的危害极大。本文简要介绍了牛魏氏梭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  相似文献   

17.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牲畜猝死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曲靖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种以牛为主的各种牲畜都有发生的、突然死亡的传染病一牲畜猝死症.此病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口流清涎或白沫,死前尖叫,不听使唤,精神紊乱,兴奋与沉郁交替出现,回头观腹.多种病因可引起类似症状,已报道的有产气荚膜梭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李氏杆菌等细菌感染及农药中毒等.在曲靖市各地发生的猝死症中,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病例占了大多数,通过参与对沾益县、陆良县的疫情处理,笔者对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猝死症的防制有了一定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牛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常发病急,主要特征是突然死亡、死前有神经症状、消化道出血。该病的防治重在提高牛群的抵抗力,降低发病数量,做好消毒灭源工作,杀灭致病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9.
巴氏杆菌病与魏氏梭菌性肠炎是家兔的两种主要细菌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蜂胶作为一种良好的免疫增强剂,不仅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还具有抗菌消炎的功能。为此,我们利用蜂胶作为佐剂,研制了兔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二联蜂胶灭活疫苗。现将研制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种兔巴氏杆菌系本所分离菌株,经鉴定为1:A型。A型魏氏梭菌菌种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巴氏杆菌马丁肉汤培养物皮下或肌肉接种5~10个活菌,能致死敏感兔。魏氏梭菌18~22小时肉肝汤培养物肌肉接种0.5mL/只,攻毒兔死亡或出…  相似文献   

20.
<正>黄牛是雷州半岛农村最多农户饲养的品种,牛病也一直困扰着这些养殖户,特别是牛巴氏杆菌病(简称牛出败)时有发生。巴氏杆菌病是由溶血性巴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畜禽共患传染病,有高度致死性,临床以肺炎、水肿、败血症为主要特征,一般为地方性流行或呈散发性,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笔者在2015年4月30日就接到这种病例并按照当时的临床症状和通过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牛出败,经过紧急处理和防控措施,疫情得非常有效的控制。现将发生这起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