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通过总结经营专业化小蚕共育成功经验,提出了血液型脓病、僵病、败血病的预防方法。脓病重点防接触传染和交叉传染;白僵病用自配的防僵粉在蚕不同的生长期用不同浓度的防僵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细菌病则注意不要喂湿叶、堆沤叶、污叶和虫叶,定时添食蚕服康1号,控制蚕头密度。  相似文献   

2.
夏德梅 《四川蚕业》2006,34(3):27-28
1晚秋蚕僵病的发生情况2005年我县晚秋蚕发种36870张,9月13日出库,22日早上发种,23、24两日收蚁,品种为苏菊×明虎,全县蚕区都不同程度暴发僵病,其中以蚕桑主产区特佣、盘湾最为突出,发病面达90%,有少数农户头眠就发生曲霉病和黑尾病,二眠起蚕时蚕座中普遍发生白僵病,每匾有4~5  相似文献   

3.
陆宣  王三九 《蚕学通讯》2005,25(3):39-39,50
僵病又名硬化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因病蚕尸体产生不同颜色的孢子而分为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和曲霉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为常见.传染途径有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两种,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对生产危害很大.秋季因气候恶劣,桑叶质量较差,加上春蚕、夏蚕连续饲养,积累的病菌较多,极易爆发僵病.宿城区部分乡镇曾在1998年中秋、2000年晚秋爆发白僵病对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根据近几年的防治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了家蚕三龄起蚕白僵菌分生孢子感染蚕体蚕座后,漂白粉液剂和粉剂的消毒效果。结果如下:1.含有效氯0.5%和1%的漂白粉液对白僵菌分生孢子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2%的漂白粉防僵粉;有效氯0.5%和1%的漂白粉液处理,及白僵菌对照与2%的漂白粉防僵粉处理间的白僵病感染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和2%的漂白粉防僵粉消毒蚕体蚕座,对蚕的生命力、茧丝质等无影响;3.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蚕体蚕座消毒的成本低于2%的漂白粉防僵粉。试验结果说明:漂白粉液剂消毒防治白僵菌是一种比粉剂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区僵病危害近年有所增加,给养蚕生产带来很大威胁.僵病的防治除养蚕前蚕室、蚕具彻底消毒外,蚕期中使用防僵药品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更是防治僵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防僵药品较多,各地在使用中反映不一,有少数地区用药较乱,个别地方也有用301防僵.为了比较不同药品的防僵  相似文献   

6.
市售灭蚕病为蚕用粉型消毒剂。试验结果表明:蚕体蚕座消毒时,将灭蚕病粉剂改作水剂使用,对预防家蚕病毒病、细菌病以及僵病的传播与发生,其作用与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蚕僵病防治4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僵病,又称硬化病,是一种由真菌寄生引起的蚕病。因病蚕尸体外面产生的颜色不同而分为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和褐僵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为常见。对蚕僵病的防治,可采以以下4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1.前言 1980年我县晚秋蚕发生了较多的白僵病,各公社普遍使用漂白粉防僵粉、毒消散防僵粉及防病1号等药物,进行蚕体和蚕座消毒。对使用效果,有各种反映:多数反映漂白粉和毒消散的防僵粉效果好,防病1号效果差,有的地方却反映防病1号效果很好;也有少数地方反映漂白粉和毒消散配的防僵粉效果不显著。为了了解目前几种常用药物的质量,特作本试验。  相似文献   

9.
“蚕座净”是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研制的新的蚕体消毒复合增效剂。含有多种选择性较强的消毒灭菌成份,对家蚕各种僵病的分生孢子、病原细菌、微粒子孢子、核型多角体、质型多角体、浓核病毒等均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同时具有对蚕儿安全低毒、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少的优点。我们将该药作农村养蚕蚕体蚕座消毒效果中试,以常用的漂白粉防僵粉消毒剂作对比,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及方法: (一)供试药物:新蚕药“蚕座净”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提供,对照药物“漂白粉防僵粉”由蚕户自行配制,另设新鲜石灰粉对照。  相似文献   

10.
前言近三年来我省蚕区僵病猛增,局部地区已严重成灾,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当前防僵消毒药剂以防病1号(敌蚕病)、402、漂白粉防僵粉为主,防病1号是广谱高效的蚕体蚕座消毒剂,由于成本高,大蚕期蚕农用药量不足,影响消毒效果,漂白粉需现配现用,易于失效;402是强挥发性药剂,小蚕浸网复盖,大蚕体喷消毒,往往因药效失散以  相似文献   

11.
广西局部蚕区家蚕僵病暴发和流行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2009年上半年广西宜州市、环江县等地家蚕僵病暴发和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彻底消毒、净化养蚕环境、及时进行桑园治虫防止野外昆虫交叉传染、合理调节气象环境、高度重视共育室防僵工作、加强蚕体蚕座消毒、正确处理蚕沙及病死蚕、采用熏烟防僵等综合防控僵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僵病是生产中危害较重的蚕病之一,夏秋蚕期 发病尤其严重,有时甚至造成绝产。甲醛类消毒剂 一直是防僵的重点药物,但一般用于蚕前2%甲醛 石灰浆消毒、甲醛薰烟、甲醛草木灰防僵粉蚕座消毒 等方面。在山东蚕区,大棚养蚕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防僵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使用2%甲醛溶液进行蚕 座体喷消毒效果如何呢?近几年的生产中,有些县 市的蚕农已经使用此法防僵,但对防治效果有一定 争论,为此作者2004年中秋蚕期作了如下试验进行 探讨。  相似文献   

13.
蚕常见病的症状识别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帆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2):96-97,101
介绍了蚕体腔型脓病、蚕中肠型脓病、蚕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败血病、蚕细菌性胃肠病、蚕细菌性中毒病、蚕原虫病、蚕壁虱病、蚕多化性蝇蛆病、蚕黄僵病、蚕曲霉病、蚕绿僵病、蚕白僵病的症状及识别技术,为普及家蚕病害的基础知识,提高蚕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蚕病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蚕体腔型脓病、蚕中肠型脓病、蚕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败血病、蚕细菌性胃肠病、蚕细菌性中毒病、蚕原虫病、蚕壁虱病、蚕多化性蝇蛆病、蚕黄僵病、蚕曲霉病、蚕绿僵病、蚕白僵病的症状及识别技术,为普及家蚕病害的基础知识,提高蚕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蚕病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蚕期“毒消散”熏烟防僵消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根据农村养蚕户和许多蚕种场的反映,近几年来,僵病为害有日渐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对僵病感受性大的苏12品种,发病更为严重.现行防僵的主要药剂是“敌蚕病”(防病1号)及抗菌剂402.从试验结果看,这两种药剂的防僵效果是良好的.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这两种药剂是采用撒布或喷布法,加之该两种药剂刺激性较大,在壮蚕期大面积使用的情况下,难免因劳动强度过大出现施药量偏少或施药不匀的现象.本试验是利用现行蚕室蚕具消毒剂毒消散,在调整剂量、熏烟时间的基础上,把它应用于有密闭条件的蚕体蚕座或簇室蔟具消毒上,期望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兼有蚕体蚕座及蚕室环境消毒之利,以提高对僵病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小蚕共育中,单纯的利用药物已难以满足白僵病防治要求,而恒温控湿技术恰好可以满足其防治白僵病的需要。本研究表明,当蚕室温度控制在29℃±1℃,相对湿度低于80%,辅以空气消毒,可达到显著的白僵病预防和治疗效果,对3龄蚕的治愈率可达79.33%。恒温控湿技术是国内首次报道在规模化小蚕饲养中可治愈白僵病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黄扬文 《广西蚕业》2007,44(4):33-35
叠式木框小蚕共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蚕座温度偏高而引起小蚕生长发育速度加快,发育不整齐,同时会出现夜眠现象,增加小蚕共育的用工量,增加成本;二是由于叠式蚕框育在共育过程中,框与框的上下距离、幢与幢框之间的距离都较近,蚕座的湿度较大,蚕常发生僵病、细菌病、脓病等蚕病。笔者根据叠式木框育共育小蚕所出现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逐渐掌握并完善了叠式木框育小蚕共育技术,从而保证了叠式木框小蚕共育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苏北蚕区晚秋蚕的白僵病发生情况比较严重,我们根据白僵病发病规律,采取了养蚕前消毒彻底,蚕期中通风排湿、熏烟防僵,蚕期后全面彻底消毒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白僵病属真菌病的一种,是目前蚕茧生产中极为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类蚕病,一般在晚秋蚕期最易发生.然而2006年春、夏蚕期,嵊州市郑亚兴户在蚕儿饲养期间有大面积白僵病发生,严重影响了该蚕户2006年春、夏蚕蚕茧产质量.为找出发病原因,确保下期蚕作安全,杜绝该蚕病的蔓延,笔者特地对该蚕户2005年冬天以来的蚕作生产进行了生产调查,现对其春蚕白僵病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家蚕真菌病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真菌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蚕发病死后尸体会出现僵化现象,很难腐败,因此,真菌病又叫硬化病或僵病。由于被寄生菌类的不同,蚕尸体上会长出不同颜色的分生孢子,致使硬化的尸体上形成不同颜色的粉被,通常以僵化尸体的颜色来命名,有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赤僵病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白僵病、曲霉病和绿僵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