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种根采用根接,苗木采用皮接的方法,进行了泡桐丛枝病病原物诱导抗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后的当年苗木和皮接后第2年的苗木丛枝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中根接当年苗木发病率为4.28%-13.0%,皮接第2年苗木发病率为5.34%-11.76%,对照为0.83%-1.45%和1.14%。用经过根接和皮接诱导后的苗木造林,泡桐幼树丛枝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经根接处理后,幼树4a生丛枝病发病率均为零,皮接1次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种根采用根接、苗木采用皮接的方法,进行了泡桐丛枝病病原物诱导抗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接后的当年苗木和皮接后第2年的苗木丛枝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中根接当年苗木发病率为4.28%~13.0%,皮接第2年苗木发病率为5.34%~11.76%,对照为0.83%~1.45%和1.14%。用经过根接和皮接诱导后的苗木造林,泡桐幼树丛枝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经根接处理后,幼树4a生丛枝病发病率均为零,皮接1次诱导后4a幼树发病率为0~4.17%,而对照发病率为19.8%~31.5%。本项研究结果初步证明,利用嫁接的方法进行病原物诱导,可提高泡桐幼树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3.
祝小科  廖月清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9,18(3):138-138,143,149
对切根苗、容器苗、生根粉和根宝溶液浸苗造林的主不同整地,覆土方式、栽植时间、地面覆盖的多因素造林试验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切根苗、容器苗造林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生根粉和根宝溶液浸根要亦能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覆土方式、栽植时间和地面覆盖措施的组合,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苗木生长的作用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油杉不同苗木造林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油杉容器苗、扦插苗、实生苗裸根及实生苗切根4种苗木进行造林试验.经过5年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最高,实生苗切根林成活率最低,实生苗裸根造林生长量最小.容器苗造林成活率(92.1%)是实生苗切根成活率(18.22%)的5.05倍.容器苗造林的树高、地径是实生苗裸根造林的3.39倍和3.26倍.扦插苗造林的各项指标略低于容器苗,油杉造林应采用容器苗和扦插苗  相似文献   

5.
抗丛枝病泡桐表型单株选择及其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出对丛枝病具有高抗性的泡桐品种,以四旁绿化林、人工林、天然分布林以及品种园的236株泡桐为对象,筛选出抗丛枝病泡桐单株,对其叶毛类型进行观察,并根据叶毛特征对其子代进行苗期抗病性选择。结果表明,泡桐叶毛类型与其对丛枝病的抗性密切相关,具有稠密长柄树状毛、长柄叉状毛和长柄大腺细胞腺毛的植株对丛枝病有高抗性,其抗病原因是抗传媒介体昆虫。对选出的抗丛枝病单株,分别用其根和种子进行繁育试验。根繁试验结果表明,感丛枝病单株根繁育的苗木,第6年全部感染丛枝病,抗丛枝病单株繁育的苗木至今仍未发病;种子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可根据抗丛枝病母树与子代苗期叶毛特征的相关性进行抗病性选择,且选择的准确性达86%以上。用该方法选择出的苗木可直接用来造林,同时也可采集抗丛枝病母树的部分根繁殖成无性系,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而且还克服无性系育种技术导致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窄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对羽叶山黄麻进行了苗木培育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苗期生长差异明显;育苗方式对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影响明显,大田苗造林成活率极低,塑料袋容器苗造林后缓苗现象明显,对伏旱季节的适应能力差;黑色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造林后能平稳生长,受伏旱季节影响不明显;直播造林苗分异明显,优势株形成后,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不同的整地方式和地面覆盖对成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对苗木地径生长影响明显,爆破整地明显有利于苗木地径生长;羽叶山黄麻用于岩溶峡谷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在松动土石坡可优先选用直播方式造林,在土层浅薄的石漠化灌草地块造林,可选黑色用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  相似文献   

7.
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与造林效果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苗高和地径为分级标准,将长白落叶松播种苗(1-0)分成2级:Ⅰ级苗和Ⅱ级苗,将移植苗(1-1)分成3级:特级苗、Ⅰ级苗和Ⅱ级苗,以苗龄和等级为试验因子进行了根生长潜力和造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①1 cm新根数量(TNR1)在苗龄之间和等级之间差异均显著,说明TNR1能代表不同苗龄和等级长白落叶松苗木的发根能力,可作为评价苗木质量的活力指标。②播种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移植苗,所有处理中移植苗特级苗的生长量和生长率最低。造林成活率依次为:移植苗和播种苗的Ⅰ级苗移植苗Ⅱ级苗播种苗Ⅱ级苗和移植苗特级苗。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苗木形态指标与根生长潜力及生长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可以用形态指标预测长白落叶松苗木的活力状况和造林后的生长表现。从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两个方面来看,再考虑到培育周期和育苗成本,造林效果最好的是移植苗Ⅰ级苗,其次是播种苗Ⅰ级苗和移植苗Ⅱ级苗。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马尾松的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早期生长,使其尽快郁闭成林,减少表土流失,在肥力中等的酸性红壤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了不同切根苗木造林效果及水土流失状况研究,试验设7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切根苗木的造林成活率、幼树地下、地上生长及水土保持效果均有很大差异。其中以芽苗移栽3次切根苗木造林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8.5%,侧根条数和生物量最多(1年生达12条和21g),幼树生长最快(第3年抽高已达1.08m),比常规大田苗木提前1~2年郁闭,每公顷节约抚育费300元,3年生幼林减少表土流失4.95m^3/hm^2;其次是芽苗移栽2次切根苗木,大田常规苗木造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
切根育苗对马尾松苗木及幼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尾松种子经沙床催芽后育苗,芽苗截根定距移栽,不同切根处理、不同深度切根、切根苗造林等试验表明,马尾松育苗采取芽苗截根定距移栽,9月衬苗期切主根和侧根,切根深度8-10cm,苗木质量最优,造林成活率可达96%;幼林生长各项指标最好,并提前闭成林,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容器苗是利用容器加营养基质进行播种、苗木移植来繁育的苗木。容器苗造林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使苗木充分利用容器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不用缓苗,直接生长。采用容器苗造林将有效地提高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取同一规格旱柳苗木及旱柳橛子2种方式进行造林,以及对旱柳橛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造林,观察其成活率、生长量、越冬保存率以及苗木栽植成本,以总结出节约成本且造林成活率高的沙地旱柳造林技术。结果表明:在沙地旱柳造林中,宜选择3~8 cm旱柳橛子进行造林,虽然其造林成活率稍低于带根旱柳苗,但是差异不显著。同一立地条件下,其成活单株成本远低于同等粗度的旱柳苗木。在选择沙地旱柳橛子造林时,事前要将旱柳橛子进行假植,待其生成0.5 cm长的白根后,起苗栽植。要求深栽,栽植深度为80~100 cm,地上部留1.2 m,栽后做好抚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处理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多效抗旱驱鼠剂150倍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裸根苗进行蘸根处理,或用多效抗旱驱鼠剂400~800倍水溶液,在容器苗出圃前进行浇灌,可有效地预防甘肃鼢鼠、草兔和牛羊的危害,同时,能显著地提高苗木定植后的抗旱能力.2 a生油松和侧柏定植3 a后,苗木保存率比对照分别提高80.8和73.2,综合预防效果分别为83.7和90.7.苗木保存率及综合预防效果与造林方式、林型和试验地所处的立地有直接的关系,苗木保存率林缘、路旁低于林中,但其综合预防效果差异不明显.施用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促长增益指数为0  相似文献   

13.
容器苗根系发育良好,起苗时不伤根,能促进初期生长,缩短缓苗期,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加速苗木生长;可以随时起苗造林,不受时间季节限制,延长造林时间;性能较好的容器能够培育出高质量的苗木.  相似文献   

14.
葡萄塑料袋绿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塑料袋中进行葡萄绿枝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用500-800mg/kg ABT2号生根粉速蘸插条基部,插条成活率达90%-95%,明显高于对照;以炉灰渣、炼山沙和锯末为扦插基质的插条成活率为96%-100%,明显高于细河沙;带副梢插条成活率、苗高及苗粗均优于不带副梢插条;塑料袋绿枝扦插苗的移栽成活率和苗木质量优于裸根移栽苗。  相似文献   

15.
不同保水措施在青海云杉旱作造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抗旱保水剂、干水、抗旱造林粉分别对青海云杉苗处理后,进行造林试验。实验证明,在旱作造林时,三种抗旱措施均对云杉苗生长有效果,干水处理对促进青海云杉苗木生长的效果最好,其次是保水剂和抗旱造林粉处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比较了不预防、浸苗盘法、淋茎灌根法和药土围根法4种方法对番茄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不预防处理的番茄植株茎基腐病预防率最低,达21.82%,淋茎灌根法和浸苗盘法分别为81.27%和73.45%;不同配方处理的药土围根法对番茄茎基腐病预防效果不同,使用35%精甲霜灵可湿性粉剂配制的药土,药土比在(1∶150)~(1∶175)内预防率达到99.99%,对番茄苗不产生药害;药土比高于1∶150时,预防率虽高(100%),但对番茄苗会产生药害,药害率达6.1%~35.3%;药土比低于1∶175时,预防率降低,达82.5%~97.04%。因此,药土比在(1∶150)~(1∶175)对番茄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最佳,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杨树,多采用大株行距,大苗,小密度造林,单位面积株数少,造林成活情况对林分出材量有较大影响。即使第二年进行补植,也往往生长落后,难以弥补第一次成活率不高造成的损失。当前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苗木在造林前浸水,选适宜的造林季节,采用随起随栽的方法,栽植后立即灌水、截根探栽等。这些方法都是生产中常见的,但均不太理想,尤其苗木需要长途运输或起苗至栽植间隔较长时,常因苗木失水过多影响苗木成活。为了减少苗木的水分损失,延长苗木寿命,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作者结合农村造林的生产实际,进行了药剂处理苗木,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有二定效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山地移植容器育苗,就是将裸根苗木移植到容器内培育一段时间后,进行造林。其目的是使造林苗木具备移植苗和容器苗的双重优点,提高山地造林的成活率。文章详细阐述山地移植容器育苗的2个培育阶段(裸根苗培育阶段和容器苗培育阶段)的技术措施和操作方法。其指导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后幼林生长建成差异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马尾松和木荷容器苗、裸根苗造林后幼树的生长建成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其1年生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造林3a后,对其保存率、生长量、根系特征及N、P养分质量分数等幼树生长建成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容器苗林分4年生幼树平均地径、树高及调查当年新梢生长量分别为35.52 mm、200.59 cm和105.59 cm,分别比裸根苗显著大31.71%、18.25%和21.13%;相对裸根苗,木荷容器苗林分生长量亦表现出较大优势,其地径和树高分别较裸根造林大4.36 mm和26.72 cm,并且调查当年的新梢生长量和保存率分别显著较裸根造林大19.68%和33.73%;两树种容器苗林分平均单株干质量均近等于裸根苗的2倍;容器苗林分根系发育均较相应裸根苗林分优,马尾松容器苗林分幼树平均主根长、根幅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裸根苗相应指标大6.02 cm、14.30 cm和4.13条,木荷容器苗林分幼树平均根幅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其裸根苗幼树相应指标显著高出14.24 cm和6.75条;两树种容器苗林分幼树N、P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裸根苗。因此,从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初期幼树的生长等相关结果看,容器苗根系的完整性保障其林分幼树根系的较好拓展和发育,利于造林初期其对养分的吸收进而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容器苗造林效果不仅体现在当年的成活率高、缓苗快,造林第3年幼林的生长建成及养分吸收优势仍在。  相似文献   

20.
采集野生大字杜鹃种子,在大棚播种育苗后,换床移栽到营养钵并置于荫棚下进行炼苗,经圃地二年壮苗,成功培育出造林苗.在林冠下造林,采用浅坑,用松针等有机质垫底,经抚育管理,造林成活率达95%,造林3年苗木开始开花结实,6年苗高80 cm以上,冠幅60 cm,每株萌发5条以上枝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