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安徽省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阐述了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构成体系和调控措施。认为县域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加快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在该省及全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京山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京山县10年县域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其经验,进一步说明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和农村经济两个良性循环的最佳结合点,为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京山县10年县域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其经验,坦步说明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和农村经济两个良性循环的最佳结合点,为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走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结合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黑龙江省拜泉县建设生态农业取得的成效,指出农村经济产业化、县域经济工业化是强县富民,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战略升级,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县是我国农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地域单元,具有行政职能与经济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县为单位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更能发挥和展现生态农业的功效,因此,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进行规划对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即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详细论述?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6.
县是我国农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地域单元,县有行政职能与经济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县为单位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更能发挥和展现生态农业的功效,因此,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进行规划对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即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详细论述了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态农业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改变粗放型、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业,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途径和途径。以理县为对象,重点以农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的环境、资源优势,面临的主要组织、市场、技术和认识等劣势方面入手,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借助的优势和克服的障碍。通过对理县产业发展的近距离观察,提出发展生态农业需要解决问题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市怀柔县为例,通过对县域资源条件的分析,制定了生态农业建设目标,划分了3个生态农业区,提出了4种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和6项重点建设工程,为大城市郊区的生态农业规划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1湖北省农业环保工作成效1.1抓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大力开展县域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围绕省政府颁发的《湖北省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开展“三圈三带”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县域生态农业建设。“三圈”即外圈重点抓以山区为主的立体开发,实施退耕还林(草),防治水土流失;中圈重点抓以鄂北为主的岗地“旱包子”治理,发展节水生态农业;内圈重点抓江汉平原为主的湖区“水袋子”整治,实施退湖还田,发展水域高效生态避灾、减灾农业。“三带”即长江、汉江、清江三大流域生态经济带,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  相似文献   

10.
陶战 《农业环境与发展》1995,12(1):25-27,35
生态农业县建设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工程,宏观调控与系统管理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本文就宏观调控与系统管理所依据的主要原理,如系统、结构、优化组合、质量控制等,以及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宏观调控与系统管理的实施要点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