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山县从1979年试种芦笋成功后,面积逐年加大,至1988年以后芦笋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300hm2左右,年总产量3万t左右,年产值达1亿元,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县.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07,(12):9-9
欢墩镇是连云港市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连续6年被连云港市命名为“芦笋之乡”。目前,全镇已发展芦笋1.2万亩.年可产各种鲜笋近2万吨。去年芦笋平均价格7元/公斤,笋农亩收入1.1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芦笋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具有抗癌、保健功效的高档蔬菜,近年来在河北省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05年全省芦笋面积1万hm2,总产量8840万kg,总产值4.42亿元,芦笋出口量3800t,创汇456万多美元。一、芦笋产业存在的问题目前影响芦笋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芦笋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公害蔬菜,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保健功能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国际市场十分畅销,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河北省容城县自1997年引种种植以来面积不断扩大,被称为"河北省芦笋之乡".今年芦笋种植面积已超过2 000公顷,经济效益每年可达9 000万元.广大笋农通过多年的田间生产实践,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可广泛推广的芦笋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成安县辛义乡东霍村乔玉峰种植芦笋14亩,2003年育苗,2005年产生效益,亩收600多千克,亩效益3500元,扣除成本754元(种子144元,4袋复合肥500元,浇水三次60元,其它50元),亩纯效益2746元,14亩芦笋净收入约4万元。这使他本人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并带动本村种植芦笋面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赣榆县欢墩镇是连云港市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该镇生产芦笋已有30多年的历史,镇政府立足芦笋做文章,在“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上下功夫,使芦笋成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如今,全镇芦笋种植面积1.6万亩。年产量2万多吨,年创经济效益过亿元,出口创汇800万美元,亩均收入4800元。  相似文献   

7.
永济市地处黄河沿岸,是我国芦笋重要产地。受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芦笋基地减少的影响,今年头5个月,永济市芦笋生产出现产销两旺的好势头。永济市现有芦笋种植面积8万亩,加工企业12家。根据今年芦笋的生长情况和市场行情,每亩芦笋收入2600元左右,比上年增长一倍,可为农民增收8000万元。  相似文献   

8.
岳阳县筻口镇小塘村利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稻田,与岳阳市润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种植芦笋,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公司与农户双赢的高效益稻田改制新路.2001年全村发展的40公顷春季芦笋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600公斤,公司每公斤回收价平均为3.8元,每667平方米产值达2280元,纯收入达1580元.全村全年因此增收94.8万元,人平增收746元.他们的成功经验是:  相似文献   

9.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被誉为“黄金蔬菜”.近年来,芦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供应缺口越来越大.芦笋一次种植可以采收10~15年,北方地区每亩收入在10000元以上,南方地区每亩收入高达20000元以上,种植经济效益是其他作物的几倍.因此,很多种植户把芦笋称作“摇钱树”.下面简单介绍芦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芦笋反季促成栽培是根据芦笋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芦笋休眠期创造适应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进行假植栽培促成生产的一项新技术,一般亩产可达2000千克以上,亩经济效益在4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种芦笋比种其他庄稼强多了,每667平方米能多收3000多元呢!就像从地里刨出金子一样。"河北成安县成安镇南鱼口村金凤大姐说起芦笋种植,乐呵呵地合不拢嘴。王金凤去年种植芦笋1.3公顷,收入8万余元,这两年她家实现了年年增收,新盖了二层小楼房,买了大拖拉机等,成为村里有名的富裕  相似文献   

12.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种植1次可连续收获10~15年,在管理好的基础上,寿命可达20年。种植芦笋,市场前景好,效益高,丰产年笋田收益均在3000元以上。洪洞县汾河两岸拥有的数万亩沙质土壤和轻粘土壤,有机质含量15毫克/千克左右,pH值5.5~7.5,几年来实践证明,均适合栽植芦笋,并能生产出优质笋产品,春季定植芦笋,不仅能保证成活率,而且能提早进入丰产年,但需要掌握以下技术。  相似文献   

13.
邵中庆 《新农村》2003,(10):8-8
富阳市是浙江省芦笋主产区,年产绿芦笋超万吨,产值突破6000万元,已成为富阳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然而,由于栽培时问长,造成芦笋茎枯病及夜蛾类害虫的大量发生,笋农盲目使用农药,导致上市绿芦笋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为此,我们对绿芦笋的无公害栽培位穴进行了有效探索,总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芦笋是一种营养保健型高档蔬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巴中市主要的优势特色蔬菜。目前基地面积2万余亩,规划到2020年芦笋种植面积达1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芦笋基地。总结了巴中市芦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绿芦笋品种的筛选、配方肥使用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的系统应用,基本明确了能适应本地区生产、品质佳、产量高的出口绿芦笋品种及其安全生产栽培技术。出口绿芦笋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结果表明,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示范区,较常规生产对照区,出口绿芦笋的产品的商品率提高10.1%~11.6%,化肥用量减少10.87%~23.91%,农药用量减25.12%~49.28%,增加收入23811.0~40552.5元/km~2。140hm2绿芦笋取得经济效益987.5万元;出口绿芦笋安全生产示范区生产的产品中,重金属、化学农药、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等12种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检测结果显著低于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1998,(11)
芦笋营养丰富,且鲜美芳香。柔软可口,是一种高档保健蔬菜,畅销国内外市场。特别是早春芦笋,因其量少、质优,更受消费者青睐。大棚覆膜栽培早熟绿芦笋,是一项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新技术。1992年,我们在常安镇横溪村进行大棚覆膜栽培早熟绿芦笋试验示范,全年平均亩产绿芦笋达到1644公斤,比露地栽培提高843.4公斤,产量高一倍多,平均亩产值9209元,比露地栽培加5700.37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项技术1997年已在全市推广应用,平均亩产1110.5公斤,亩均产值7781元。大棚覆膜栽培早熟绿芦笋,与露地栽培基本相同,必须重点抓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种植、出口基地,目前国内芦笋总面积约150万亩,芦笋产量约占全世界总量的60%.我国芦笋生产始于上世纪60年代,所引进的品种均是老的UC800、UC72、UC157F2等常规品种和二代种,这些国外早已淘汰的种子产量低、抗病性弱、品质差,导致了整个生产过程中产量低下、用药量多、残留超标、品质较差等结果.因芦笋使用年限长(15~20年)、淘汰更新慢,直接影响了我国近30年的芦笋生产历程.因此,提高我国芦笋生产整体水平,必须要更新品种.下面介绍几种生产实践中比较好的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芦笋作为一项新型特色蔬菜自2003年天水市秦州区引进示范栽培以来,目前已发展生产基地533.33公顷,3年生产芦笋收入每公顷在120000元~150000元,通过近几年的生产栽培实践,总结出如下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芦笋又叫石刁柏,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茎质细,柔软可口,风味芬芳,含有大量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特殊的治病防病的药用功效,深受人们喜爱,现已成为世界上十大名菜之一。 我市于1978年引种试种,现在已发展到1.2万亩,其中有0.2万亩投产,平均亩产370公斤,高产田块亩产达1吨以上。每亩收入一般在600元以上,高的达1700元左右。经市罐头厂加工生产的白芦笋罐头,被国家评为银质奖,畅销国内外市场。现将芦笋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嫩茎,是一种极好的营养保健食品,也是名贵蔬菜.近年来,随着外贸出口需求量的增加,全国各地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仅我县及其周围近邻,芦笋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每当4~6月份采笋后,芦笋植株的茎叶则任其生长,株高一般达1.5~2米.笔者在用芦笋茎叶青贮料饲喂奶牛获得显著增奶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探索扩大饲喂反刍家畜饲喂范围,先后在芦笋产地,对专业养羊户进行了绵羔羊饲喂增重对比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芦笋茎叶青贮饲料的制备自1989年10月下旬开始,将刈割的芦笋植株,进行边割、边铡切、边装窖踏实,上顶用塑料布封严后,再培土压实,经发酵2个月后,即可开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