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1发病原因番茄疮痂病病原物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owson,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链生,两端钝圆,极生单鞭毛,有荚膜,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发育的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40℃,最适温度为27~30℃,在  相似文献   

2.
正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1发病原因番茄疮痂病病原物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owson,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链  相似文献   

3.
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世界许多地区均有分布,是一种世界性传播病害。上世纪90年代,该病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山西和北京等地区传播发生危害严重。临沂市是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我地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笔者对临沂市番茄疮痴病的发病条件、传播途径、致病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控制该病危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番茄疮痂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番茄和辣椒,严重影响其产量与品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突变菌株(Mutant)、噬菌体(Phage)、其他生防菌及活性剂等生防因子防治番茄疮痂病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病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临潼区部分种植番茄的菜农在今年3月下旬发生一种番茄病害,受害植株萎蔫死亡,并有蔓延之势,由于不能准确诊断,导致盲目用药、防治效果差,病情没有明显控制。后来经过专家诊断,发现番茄病害为一种比较罕见的病症——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菌为皱纹假单胞菌,主要危害番茄和紫苜蓿。在南非、新西  相似文献   

6.
针对引起番茄细菌性病害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Pst)、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Cmm)、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以及疮痂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Xcv),建立了四重PCR检测技术,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根据gap1基因设计Pst特异性引物BW-F/BW-R,经PCR条件优化,扩增出了375 bp的特异性片段。将设计的引物与已报道的3种细菌特异性引物组合,通过设定不同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次数以及延伸时间,探索影响四重PCR扩增的因素,优化了其反应体系。四重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对BW-F/BW-R、Fan1/Fan2、RS-1-F/RS-3-R和XCVF/XCVR可分别扩增出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长度为375、146、716和517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反应体系退火温度为57.1 ℃,4对引物的终浓度分别为0.24、0.16、0.16和0.08 μmol ? L-1,延伸时间45 s,35个循环。该四重PCR反应体系可快速检测田间番茄发病植株中的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灵敏度达到10-1 ng ? μL-1。  相似文献   

7.
2019年桂林番茄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海文  潘玲华  吴永琼  阳颖  熊俏  管欢 《蔬菜》2021,(12):37-40
为保障桂林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2019年对桂林市雁山区、平乐县、临桂区、全州县、资源县、龙胜县、永福县等番茄主产区进行病害调查。结果表明:桂林番茄病害种类较多,包括白绢病、棒孢霉叶斑病、灰叶斑病、立枯病、煤霉病、煤污病、叶霉病、晚疫病、疮痂病、溃疡病、青枯病、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髓部坏死病、黄化曲叶病毒病、根结线虫病,其中番茄青枯病、细菌性斑点病分布广、危害重,是桂林番茄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8.
杨文才 《园艺学报》2013,40(9):1731-1740
 由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引起的番茄疮痂病是严重影响番茄生产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病原菌小种的快速变化,特别是X. gardneri 的扩散,加速了人们对抗性遗传、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工作。迄今已经定位了3 个抗T3 小种的基因、5 个抗T3 小种的QTL 和3 个抗T4 小种的QTL,并对部分基因或QTL 进行了精细定位,建立了标记辅助选择体系,育成了抗T4 小种的品种。本文将就这些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番茄疮痂病抗性遗传研究和育种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抗番茄疮痂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37种生物药剂和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为试材,采用抑菌圈法研究37种生物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80%乙蒜素EC(消菌剑魔)、80%乙蒜素EC(汉翔)、3 000亿个/g荧光假单胞杆菌DP、0.15%四霉素AS 4种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室内抑菌效果较好。该研究筛选出了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具有一定防效的生防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科学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为我国人民喜食的蔬菜,每年种植面积56.7万hm2左右,占商业蔬菜面积的6%~7%,设施蔬菜生产中,番茄也占有很大比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Okabe)Young,Dye & Wilkie]亦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斑疹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番茄.  相似文献   

11.
柑橘疮痂病是影响柑橘果实品质和柑橘生长的一类主要病害,一般在春季的春梢萌发期和花谢2/3的幼果初发时期容易侵染,柑橘疮痂病的病菌可在适宜的温度下随雨水和风传播,在不同的年份均可发生,2007年受巴斯夫(中国)投资公司委托,结合柑橘的物候期对70%品润干悬浮剂防治柑橘疮痂病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柑橘疮痂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疮痂病(Citrus scab)是柑橘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为害新梢、幼叶和果实,影响柑橘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在柑橘上,Elsino?属中的3个种可引起疮痂病,即由Elsino?fawcettii引起的普通疮痂病(Citrus Scab,CS);由E. australis引起的甜橙疮痂病(Sweet Orange Scab,SOS)和最近在柠檬上分离的1个新种E. citricola。由于离体条件下这些病菌生长极其缓慢,国内对柑橘疮痂病的研究主要局限在病害的化学防治方面。关于柑橘疮痂病的病原种类、病菌的遗传和致病性变异、致病机制和病害快速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均相对匮乏。然而最近国外在这些方面却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本文就柑橘疮痂病的病原菌种类、地理分布和快速检测、病菌毒素的合成、防治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以期满足读者对柑橘疮痂病的全方位了解。  相似文献   

13.
1病原和发生症状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果实和果柄,番茄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斑,有黄色晕圈。叶片染病由下部老熟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圆点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园艺作物在设施及露地生产中病虫害高发频发,严重威胁园艺产品的产量、品质和安全,而亚高温环境如何影响园艺作物的抗病性尚不清楚。细菌性斑点病是由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Pst)引起的在我国番茄生产中广泛发生的重要病害。本试验以含抗Pst基因Pto的高抗番茄LA3472及其背景基因型高感番茄Moneymaker为试验材料,探究亚高温环境下番茄的模式触发的免疫(PAMPs-triggered immunity,PTI)和效应蛋白触发的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两种不同抗病途径对Pst DC3000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与24 ℃常温相比,30 ℃亚高温对体外培养的Pst DC3000菌株的增殖速度无明显影响,但Moneymaker和LA3472在接种Pst DC3000后,细菌性斑点病害的发生均显著加重。亚高温下,2份番茄材料的水杨酸(SA)积累量在接种病原菌后均比常温下接种显著减少,受Pst DC3000诱导的水杨酸合成基因PALs和信号转导基因NPR1的转录表达也被显著抑制。由此可见,亚高温对番茄对细菌性斑点病的不同抗性途径PTI和ETI均有抑制作用,推测其和SA抗性路径被抑制有关。本试验对于理解温度升高背景下蔬菜作物病害发生及加强病害防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桃疮痂病又名桃黑星病,近年来在招远市发生逐年加重。2007年全市病园率达70%~80%,病果率20%~25%,重者果园达80%以上。作者对桃疮痂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1危害症状桃疮痂病的寄主植物除桃外,还有杏、李、扁桃等核果类果树。病菌主要危害果实,其次危害新梢、果梗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一种世界性的马铃薯病害,普遍存在于我国马铃薯各主产区。该病由植物链霉菌引起,主要危害马铃薯块茎,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商品性和耐储藏性。近年来马铃薯疮痂病在马铃薯微型薯繁育和大田生产上发生日趋严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危害症状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主要危害块茎,从皮孔和伤口侵  相似文献   

17.
<正>番茄细菌性病害很多,除了危害维管束部分引起萎蔫的番茄青枯病外,还有主要危害地上部的番茄溃疡病、番茄叶斑病。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维管束系统病害,从番茄育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侵染番茄茎、叶片和果实。番茄细菌性叶斑病亦称番茄细菌性斑疹病,主要侵染番  相似文献   

18.
<正>番茄细菌性斑点病(bacterialspeckoftomato)也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斑疹病等,是危害全世界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Yunisetal.,1980)。1933年该病首次在美国报道(TurgutBasim,2013),之后在南非、印度、澳大利亚、保加利亚、法国、前苏联、巴西、美国、以色列、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发生,并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19.
李娜 《西北园艺》2020,(1):58-60
番茄又名西红柿、番柿、洋柿子等,原产于南美西部高原,属喜温性蔬菜。它既可作菜熟食,又可当作水果生吃,是我国人民普遍喜食的蔬菜之一。番茄病害种类繁多,其中,在番茄生产中,灰霉病、细菌性溃疡病、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生理性病害发生较为普遍。目前,国内外有关番茄病害的综述研究主要集中在番茄病毒病、尼日利亚番茄青枯病、番茄灰霉病、番茄主要生理性病等。  相似文献   

20.
据文献报道,引起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病原较多,多达8种,分别为假单胞菌属的菊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chorii)、皱纹假单胞菌(P.corrugata)、地中海假单胞菌(P.mediterranea)、绿黄假单胞菌(P.viridiflava)、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果胶杆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