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冬春季节大棚蔬菜种植由于季节温度偏低,空气湿度过大,容易诱发病虫害的发生,并且容易造成植株徒长、落花落果,严重时造成减产,科学地控制大棚内空气湿度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根据北方地区生产实际介绍几种有效控制棚内空气湿度的方法。1增加大棚内透光量采用无滴大棚膜,增加棚内透光量,来提高温度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对于普通大棚膜采用喷洒防滴水剂或者用奶粉、豆粉来除去棚膜上的水  相似文献   

2.
正冬春季节大棚蔬菜种植由于季节温度偏低,空气湿度过大,容易诱发病虫害的发生,并且容易造成植株徒长、落花落果,严重时造成减产,科学地控制大棚内空气湿度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根据北方地区生产的实际介绍几种有效控制棚内空气湿度的方法。1增加大棚内透光量采用无滴大棚膜,增加棚内透光量,来提高温度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对于普通大棚膜采用喷洒防滴水剂或者用奶粉、豆粉来除去棚膜上的水滴,增加透光度降低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3.
<正>冬春季节大棚蔬菜种植由于季节温度偏低,空气湿度过大,容易诱发病虫害的发生,并且容易造成植株徒长、落花落果,严重时造成减产,科学地控制大棚内空气湿度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根据北方地区生产的实际介绍几种有效控制棚内空气湿度的方法。1增加大棚内透光量采用无滴大棚膜,增加棚内透光量,来提高温度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对于普通大棚膜采用喷洒防滴水剂或者用奶粉、豆粉来除去棚膜上的水滴,增加透光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冬春季节大棚蔬菜种植由于空气湿度过大,可以诱发病虫害的发生,并且容易造成植株徒长、落花落果,严重时造成减产,因此科学地控制大棚内空气湿度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介绍几种有效控制棚内空气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迪轩 《蔬菜》2005,(2):43-43
大棚内,空气湿度的昼夜变化规律与温度相反,即白天低,夜间高。在日出后,温度升高,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下午气温开始下降后,空气相对湿度逐渐上升。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4月份夜间20时至次日晨8时,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甚至处于饱和状态,而白天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相似文献   

6.
冬季及早春季节,由于塑料大棚内温度低、湿度大,蔬菜容易诱发多种病虫害。利用烟雾剂防治大棚蔬菜病虫害,是通过农药气化后冷凝成烟雾颗粒或直接把农药分散成烟雾粒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新技术。具有简便省力、药效好、避免棚内湿度增加、用药成本较低、农药残留少等特点,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喷雾、喷粉等防治措施,但是使用方法不当,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为了提高防治质量,在施放过程中必须掌握好以下几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选择地势平坦、干燥向阳、排水良好、杂草少的地块建造南北向大棚,棚四周要挖排水沟,避免雨水向棚内渗透。大棚内修筑高畦,畦面上用地膜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大棚骨架可用镀锌薄壁钢管,也可用竹竿、竹片,立柱用木柱或水泥柱。  相似文献   

8.
浇水后应首先提高棚内温度,待地温提高后通风。因为浇水会造成地温降低,从而导致蔬菜吸收水肥的能力降低,而且地温偏低对蔬菜毛细根的伤害很大,会导致蔬菜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浇水后先提温后通风,不仅可以加速地温的恢复,还可以大大增加空气相对含水量,有利于棚内湿气的排出,更有利于降低棚内湿度。温度高低对水分蒸发和空气相对含水量影响很大,低温情况下空气相对含水量小,空气相对湿度也容易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9.
王森 《河北果树》2002,(6):53-53
大棚是较为密闭的环境 ,空气湿度极易增大 ,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 ,给管理和防治带来一定难度。为降低棚内湿度 ,减少病害的发生 ,应在浇水技术上采取特殊的措施。1 改明浇为暗浇 采用地面覆盖薄膜 ,在膜下浇水的方法。覆膜可阻止水分蒸发 ,降低棚内湿度。2 改大水漫灌为小水勤浇 棚内浇水不宜采用大水漫灌 ,因大水漫灌会明显降低地温 ,增加棚内湿度 ,严重时还会因地温降低太多而影响植株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应采用小水勤浇的方法 ,即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 ,而浇水次数可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3 注意通风排湿 棚内浇水后应注意通风排湿 ,…  相似文献   

10.
夏桂生 《蔬菜》2005,(1):40-40
调控大棚空气湿度,能充分制约并有效协调棚内各种生态因子。笔者根据多年大棚蔬菜作物技术管理经验,特就如何调控棚内空气湿度问题提出如下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智能型温湿度记录仪,以露地为对照,对夏季高温季节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水平棚架覆盖、大棚覆盖、连栋大棚覆盖)设施内的空气温湿度进行连续记录,初步摸索出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设施内温湿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晴天不同处理防虫网内的温度都高于露地,防虫网+连栋大棚模式设施内温湿度随着外界温度变化最大,温度最高时,防虫网+连栋大棚湿度最低,气温降低后湿度又升高得最快;雨天不同处理温度都差不多,防虫网+连栋大棚覆盖下湿度最低;阴天温度下午最高,各处理温度差别不大,防虫网+连栋大棚的湿度最低;雨转晴后防虫网+连栋大棚温度升高最快,湿度降低最快;所以防虫网+连栋大棚覆盖最适合夏季叶菜类栽培,高温低湿可有效防止烂菜,全封闭的生长和管理模式也可起到很好的防虫效果。  相似文献   

12.
塑料大棚土温,湿度,气体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料大棚土温、湿度、气体变化规律任平太塑料大棚在蔬菜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塑料大棚的透气性差,常使棚内出现高温、高湿状况,必须摸清楚棚内土温、湿度、气体的变化规律。大棚内地温的变化规律;大棚内地温高于露地,地温变化规律和露地相似,土壤温度的各时刻呈...  相似文献   

13.
蔬菜大棚生产是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整个生产过程大多是在冬寒和早春季节,调节好温度、空气和水分是抓好这项工作的关键。而湿度和温度之间是相互制约的。蔬菜大棚的生产,主要是靠薄膜增温以求尽量达到植物适应的生长范围,因此,处理好温度、须先从棚内的湿度抓起,根据我们的经验,归结蔬菜大棚人工降湿的几项措施如下: 第一、通风降湿法这是一种最普及,最常规的降湿方法。在湿度高的土壤中,当大棚内的温度  相似文献   

14.
<正>冬春季节正值天气寒冷的时候,此时瓜类蔬菜育苗需在大棚或小拱棚内进行。如要繁育优质壮苗,必须加强棚室管理,科学调节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促使尽快出苗和苗齐苗壮。现将培管要点介绍如下:1温度管理瓜类蔬菜播种完后,苗床地温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土温过低,易出现烂籽等现象。所以,在寒冷的季节播种时,最好采用酿热温床、电热温床,或进行临时加温等措施(如加地膜、小拱棚、晚上盖保温材料、温室  相似文献   

15.
刘通  刘木  艾涛 《北方园艺》2002,(6):13-13
塑料大棚对蔬菜提前延后生产,调节市场淡季供应,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提高菜农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但在大棚内沿用传统的沟灌、畦灌用水量大,造成早春、晚秋棚内湿度大,温度低,病害加重,效益低,因此塑料大棚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冬春季节,塑料大棚内的光照条件直接影响大棚蔬菜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那么,怎样改善大棚蔬菜的光照条件呢? 一、改善大棚结构 1、建材。有条件的最好使用镀锌钢管大棚、寿光琴弦式大棚,棚面用8#镀锌铁丝绷紧,既节省建材,又可减少遮光,很有推广价值。棚膜最好使用无滴膜;普通膜则以聚乙烯膜为好。另外,对建材和墙进行涂白处理,能增加反射光和延长使用年限;适当增加大棚高度,也能改善棚内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7.
灞桥区大棚大樱桃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区大棚樱桃发展较快,但和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大棚樱桃管理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棚内温度、湿度控制不到位,水肥调控粗放,花果管理不精细,采收后管理松懈,致使大樱桃鲜果品质较差,落果、裂果严重,使大棚樱桃难以发  相似文献   

18.
<正>在葡萄设施栽培中,利用日光温室进行早熟促成栽培是普遍使用的技术,但由于建造日光温室投入高,常给葡萄种植户造成经济压力。近年来,河北昌黎地区种植户采用"五膜"覆盖简易大棚葡萄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五膜"简易大棚是在已经开始挂果的葡萄园,用竹片弯曲做成拱架,覆盖大棚膜形成简易大棚,在升温季节,结合铺设地膜、3层中棚膜和大棚膜构成"五膜",可使葡萄提前40~50 d上市。  相似文献   

19.
孙艳 《吉林蔬菜》2003,(1):23-23
塑料棚室由于其密闭性高而抑制了棚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导致棚室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影响蔬菜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很容易引起霜霉病、灰霉病、疫病、叶霉病、黑星病等病害的大量发生,严重者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因此,控制棚室内空气湿度是棚室蔬菜生产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降低棚室空气湿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合理通风换气根据外界温度的高低及不同蔬菜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适当地进行通风换气,通过调节通风口的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大棚苦瓜提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冬春季节阴雨冰冻天气多,日照不足,棚内温度低,湿度高,灰霉病严重,反季栽培技术难度大,以至南方大棚难以推广和利用。如果环境调控得当,加上合理的技术,则可以比露地提早半个月上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