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语言自身的特点和文化的差异等原因,现代英汉语言中的“半”在语法作用、语义及表达方式等方面也不尽相同。目前对汉语中的“半”的研究已较全面和透彻,但对英语中的“半”的研究却甚少。从多角度对英汉中的“半”的对比研究却更少。文章从语法作用、语义、表达方式及翻译等角度对英汉中的“半”作出对比、分析和归纳,以期加深对英汉中的“半”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依据构式语法理论,对副名结构的产生进行了分析。认为副名结构的产生是构式引申的结果,其动因是出于丰富表达手段的需要;副形结构,或者说汉语中已经存在的“很X”构式,是副名结构产生的基础,使得进入该结构的名词发生语义游移,从而突显其隐含的性状义;而这一语义操作的语言机制则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转喻现象。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中双宾构式"V+给+NP1+NP2"的句式语义特征为"表示领属关系的转移",NP1为间接宾语,NP2为直接宾语。南方方言双宾构式与普通话的不同,在于句法结构中的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的倒置,且"给"前不能出现其他动词,但两者可以表达相同的语义特征,这也正体现出"整体汉语"下南方方言与普通话中双宾构式的差别与联系。在"整体汉语"视角下从语法、语义、语用层面对两种不同的双宾构式的语义特征与句法条件进行分析,发现南方方言中的双宾倒置现象可能是古汉语的遗存,而周边的民族语,也对这种古老格式的保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喝假酒"衍生流行构式"我可能V了假N"是时下高频出现的网络流行构式。本文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借助构式主义研究方法,从句法形式、语义解读和语用特征三个层面对该构式进行深入的认知分析。列举了该构式的承继层级,解读了构式核心语义特征,探讨了构式使用时所处的三个认知语境。此研究旨在增强人们对网络传播领域语言的认知与关注。  相似文献   

5.
汉语兼语句[(N1)+V1+N2+V2]或英语SVOC句型的构成主要取决于动词V1或V的意义。通过对兼语句和SVOC句型互译实例的对比分析,探讨兼语句和SVOC句型进行英汉互译时的句式对应,以期加深对英汉中的这两种语言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构式语法是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的语言研究方法。本文以Goldberg所倡导的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对双及物结构予以剖析,旨在探究双及物结构这一特定构式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同时构建出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表征模式,以揭示该构式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对英语中的Tom Swifty现象进行阐释。研究发现,构式和词汇之间发生互动时,不会赋予词汇本身没有的新语义,而是在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的双重作用下激活了处于隐藏状态下的语义,这些语义最终浮现于具体的句子中,使TS既表达了双关,又营造出诙谐幽默、机智、讽刺或言此及彼等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8.
时和体是不同内涵的抽象语言概念,时体分开研究符合认知逻辑。认知语义和构式语法理论为研究句子的时和体义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基于认知语义和构式压制理论认为现在完成体构式的时义是"突显现在,关联过去,压制将来",体义是"动态有界",并以此区分和分析了一致和转移现在完成体构式。在转移构式压制分析中,发现了体现为参照点压制的时压制。  相似文献   

9.
受特征核查的驱动,英汉语中的SW是在SOV基础上的推导。英语中核查是受语义无解特征所驱动;汉语中动词的提升是受时态功能词T的驱使,T的强弱分别推导出SVO和SOV两种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0.
亳州方言中的“得”字语义丰富,用法灵活。从其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两个维度分析了“得”字单独使用与组合成词的方言语法特色,对亳州方言中“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单独成词时可充当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组合成词时和名词、动词组成合成词,“得”便成为半虚语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