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辣椒枯萎病是辣椒生产上常见的系统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我国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及复种指数不断提高,辣椒枯萎病毒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危害程度日益严重。因此掌握辣椒枯萎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对提高辣椒的品质与质量有重要意义。1发病症状发病症状:辣椒枯萎病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其中成株期受害最为严重。(1)苗期发病:生产中地膜覆盖、温室大棚和深植等情况均有利于苗期发病。发病初期,植株叶片中午萎蔫似缺水状,叶色暗  相似文献   

2.
吴淑红 《蔬菜》2022,(6):23-28
为了有效防治辣椒枯萎病,促进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对辣椒枯萎病危害症状、发生条件及规律、成因等进行分析,从病原菌鉴定方法、致病菌类型两方面介绍辣椒枯萎病病原菌的研究情况,并分别从农业防治(抗病品种、栽培措施)、生物防治(生防菌、植物源提取物)、化学防治等角度综述辣椒枯萎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未来,应致力于致病菌类型及防治机制机理研究,且在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下,把生物防治作为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马骁 《西北园艺》2020,(1):42-43
近年来,随着棚栽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及复种指数的提高,辣椒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经常造成植株整畦整垄死亡,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1危害症状辣椒根腐病主要危害辣椒根部及维管束。发病后病株部分枝条和叶片变黄萎蔫,维管束褐变。湿度大或生长后期茎基部或根部腐烂,有时可见粉红色菌丝及点状黏质物。  相似文献   

4.
辣椒白粉病是危害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北方普遍发生。在甘肃省设施、露地辣椒生产中辣椒白粉病均有发生,严重影响辣椒产量与品质。通过对甘肃陇东、河西等辣椒生产区白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兰州、榆中及平凉三地的辣椒白粉病病原菌进行形态观察,拟从形态学上比较不同地区辣椒白粉病病原菌有无差异。结果表明:甘肃省陇东、河西辣椒生产区白粉病发病普遍,且发病严重。通过辣椒白粉病病原菌形态学观察比较,发现兰州、榆中及平凉三地的病原菌孢子皆呈棒状,病原菌形态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 《北方园艺》2007,(3):197-198
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灾害性病害,通过对辣椒病毒病的症状、毒源、发病规律、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治辣椒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灾害性病害,通过对辣椒病毒病的症状、毒源、发病规律、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治辣椒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早春保护地辣椒育苗生产中,死苗现象越来越重,严重影响了我县农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辣椒死苗一般是由枯萎病、疫病、菌核病、青枯病等造成的。据我站多年调查,辣椒死苗除与重茬栽培、气候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苗子在定植前是否带病菌有很大的关系。苗若带菌,则发病较重;如不带菌,即使重茬种植发病也较轻,所以培育无病壮苗是避免辣椒死苗的重要措施。培育无病壮苗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辣椒枯萎病的田间识别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辣椒种植面积的扩大及复种指数的提高,因枯萎病导致辣椒死株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该病在陕西、甘肃、吉林、四川、湖南、北京、广西等地均有发生,发病率一般为15%~30%,严重时达70%~80%,有的甚至全田枯萎死亡。因此,在辣椒栽培管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辣椒枯萎病的田间识别和防治。  相似文献   

9.
辣椒疫病是一种发病周期短、流行迅速的毁灭性病害。由辣椒疫霉侵染所致,借助气流、雨水或灌水传播,尤其在大棚温室集中产区常大面积发生。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  相似文献   

10.
<正>1甜、辣椒青枯病1.1症状甜、辣椒青枯病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片萎蔫,后扩展至整株。地上部叶色较淡,后期叶片变褐枯焦。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黏液溢出,别于枯萎病。1.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该菌在寄主体内繁殖,向上扩展,破坏细胞组织,致茎叶变褐萎蔫。土温是发病重要条件。当  相似文献   

11.
辣椒死棵是保护地辣椒主要病害之一,在甘肃靖远据调查大棚发病率在90%以上,死棵率在15%~80%不等,有的大棚甚至绝收,采用一般杀菌剂防治效果较差。引起死棵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有枯萎病、疫病、根腐病,此外还有青枯病和线虫病。发生死棵的原因主要是种子带菌、保护地重茬栽培等。这些病害均属系统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防治。 自1999年起我们根据死棵的发病规律和外地先进经验,制订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为了更好、更有效地防治辣椒死棵,应用绿亨一号进行大田药剂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1 拌种 选用抗…  相似文献   

12.
辣椒疫病与土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79年以来辣椒疫病( Phytoph-thora capsiciLeonian)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石河子、伊犁、奎屯、哈密、吐鲁番及库尔勒等地陆续发生。至今发病面积约达2333hm2,发病死秧率20%~60%,是新疆辣椒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 新疆属于大陆性气候,生长季节降雨很少,辣椒生长主要依赖灌溉。在灌溉条件下,辣椒疫病主要在根部和茎基部发生,导致辣椒全株萎蔫或青枯死亡,而茎、叶、果发病极少,是典型的土壤和水传病害。国内对辣椒疫病菌鉴定的文章较多,而对发病条件特别是土壤性质与发病的关系研究较少,而控制病原菌所要求的条件是当前疫病防治最有效的措…  相似文献   

13.
1辣椒黄萎病1.1发病症状:辣椒黄萎病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初发病时,近地面的叶片首先下垂,叶缘或叶尖逐渐变黄,发干或变褐,脉问的叶肉组织变黄,茎基部导管变褐,且沿主茎向上扩展达到数个侧枝,最后全株萎蔫、叶片枯死脱落。该病扩展较慢,一般多造成病株矮化、节间缩短、生长停滞,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相似文献   

14.
黄仲生 《蔬菜》1994,(3):22-22
甜、辣椒病虫害为害症状及常用农药简介(中)黄仲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研究所)6.甜、辣椒疮痂病为害症状:主要发生在叶和茎上,有时也为害果实。叶片被害,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后呈不规则形,边缘暗绿色。稍隆起,中间淡褐色,稍凹陷,表皮呈粗糙的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大棚、温室农作物种植密度及复种指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失衡,致使黄瓜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茄子黄萎病、根腐病,番茄青枯病,辣椒疫病,莴笋菌核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每年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60%,发病严重地块甚至达到80%以上。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一般为多寄主微生物,可以侵染数种乃至数百种农作物和杂草,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和侵染力,被植物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平  李莉 《现代园艺》2003,(2):26-27
立枯病 立枯病是辣椒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小苗和大苗均能发病 ,但一般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发病时病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 ,早期病苗白天萎蔫 ,夜间恢复 ,随后病斑逐渐凹陷 ,并扩大绕茎一周 ,有的木质部暴露在外 ,最后病灶收缩、植株死亡。辣椒立枯病属真菌病害 ,以菌丝体或菌核残留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 ,一般在土壤中能存活 2~ 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 ,也可通过雨水、流水、农具、带菌农家肥等传播蔓延。防治辣椒立枯病可选用 5 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 5 0 0倍液喷雾 ,或者选用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 0 0倍液喷雾。炭…  相似文献   

17.
辣椒枯萎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还可作为提取辣椒素或辣椒红素的原料,用途广泛.近年来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枯萎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在发病区,该病的发病率一般为15%~30%,严重时达70%~80%,有时甚至绝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辣椒根部病害是造成其死秧的重要原因,严重者成片死亡,甚至绝收,辣椒的根部病害主要有4种,即疫病、根腐病、枯萎病和青枯病。据调查,在辣椒根部病害中,疫病和根腐病占80%,枯萎病和青枯病占20%。而从近年的发病趋势看,青枯病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19.
魏国军 《蔬菜》2015,(3):82-83
辣椒死苗在大田生产中普遍发生,已成为金塔县辣椒大田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轻者减产,重者绝收,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给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大田调查研究,分析了辣椒死苗原因,介绍了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提出了轮作换茬、种子消毒、土壤消毒、药剂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县甜辣椒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甜辣椒叶霉病发生逐年加重.并已造成部分地区甜辣椒减产、减收。由于该病发病初期症状与甜辣椒霜霉病极相似.造成广大菜农和部分农技人员的误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还造成蔬菜品质下降.并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对产量和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我们经过多点区防治试验,现将其发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简介如下:1 症状 甜辣椒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在叶片上表现为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块,叶背部初生浅白色霉层;不久叶正面为浅黄色至黄色大斑,且数量较多.不受叶脉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