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了解我国山东西北部地区温室大棚内外烟粉虱越冬情况,我们于2015年1月份在禹城2种不同控温方式温室大棚(高温棚和低温棚)内番茄植株上和温室大棚内外杂草上调查了烟粉虱的越冬状况。结果表明,在该地区低温棚内烟粉虱以卵和伪蛹越冬,在温室大棚内外杂草上未发现烟粉虱;在高温棚内,烟粉虱各个虫态都有发现,在高温棚内外的杂草上也发现一些烟粉虱成虫。低温大棚内烟粉虱以卵和伪蛹越冬,这一结果暗示了烟粉虱的卵和伪蛹比成虫和若虫阶段有更强的抗寒能力;另一方面推测在露地上,该虫在1月份4℃等温线左右以北还有一个以卵和伪蛹越冬的区域。此外,高温大棚外杂草上发现烟粉虱成虫,说明烟粉虱在冬季也具有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2.
卵期短时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存活和繁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探明B型烟粉虱卵期的高温适应性,研究了B型烟粉虱卵在不同温度(39℃和41℃)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1、2和4h)后转至适温(27℃)饲养,对其存活和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卵期短时高温暴露的温度和时间对B型烟粉虱的存活率、性比、雌虫寿命和产卵量具有显著影响。卵期在41℃暴露1h和4h后烟粉虱的存活率分别为73.0%和72.3%,显著低于对照,其它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卵期在41℃暴露1h后,雌成虫比例为61.3%,显著高于对照,其它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卵期在41℃暴露2h和4h后烟粉虱雌成虫寿命均为23.9天,较对照显著延长;产卵前期均为0.1天,较对照显著缩短;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38.6粒和149.1粒,较对照显著增多。其它各高温暴露处理也导致雌成虫寿命显著延长。此外,卵期短时高温暴露后羽化雌虫的产卵节律和成虫生存曲线也发生显著变化,成虫产卵高峰期和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3.
不同寄主作物烟粉虱种群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玲  魏洪义 《植物保护》2010,36(3):103-105
采用等距机械抽样法对棉花、茄子、豇豆等不同作物上烟粉虱成虫、蛹、卵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茄子叶片上烟粉虱成虫和蛹的数量最多,豇豆叶片上卵的数量最多。棉花上烟粉虱成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型,蛹、卵的种群为均匀分布,茄子上烟粉虱成虫和蛹为均匀分布,卵呈聚集分布;豇豆上烟粉虱成虫为均匀分布,蛹和卵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区烟粉虱的发生为害与生态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粉虱是江苏棉花、蔬菜、花卉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在江苏地区,烟粉虱不能在露地越冬,但可以在保护地越冬;春末夏初,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向露地作物上扩散为害。烟粉虱从保护地向露地第一次扩散在500 m范围内,食料条件恶化时再次向周边扩散。在食料丰富的田间一般在寄主植物冠层上5~10 cm飞行。越冬虫源丰富、外地虫源引入、作物布局有利、抗逆性增强、预警机制不健全和防治方法不当是烟粉虱暴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烟粉虱"区域控制、全程控制、生态控制"的防控原则。  相似文献   

5.
烟粉虱的耐寒能力与自然越冬北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耐寒性测定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4 ℃和0 ℃暴露时的致死中时分别为13.86 h和12.07 h,在-2 ℃和-8 ℃分别为4.74 h和1.7 h,它们之间有明显差异。2009年2月14-22日野外调查显示,仙桃市、南昌市、金华市在露地和大棚均发现烟粉虱以伪蛹和卵在杂草上存在,九江市只在大棚发现烟粉虱;而孝感市大棚与露地均没有发现烟粉虱。根据已经调查到的越冬地点及其所在地的温度,给出了全国烟粉虱自然条件下可能的越冬北界模型图。首次探讨了烟粉虱在我国的自然越冬北界分布线为浙江省金华市,江西省南昌市,湖北省仙桃市,四川省和云南省。  相似文献   

6.
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Zolnerowich and Rose)原产于巴基斯坦,是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一种有效天敌.本文报道了不同温度条件(20、22、26、30、34℃,RH65%±5%,光周期14L:10D)和饲养在不同寄主植物--番茄、黄瓜、甘蓝上(26℃,RH65%±5%,光周期14L:10D)烟粉虱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和30℃恒温条件下,该蜂寄生在番茄上饲养的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1.7d和12.4d,完成发育的有效积温为247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11.9℃.在26℃恒温条件下,该蜂寄生番茄、黄瓜和甘蓝上的烟粉虱若虫时,卵至成蜂羽化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5.7、16.1和15.2d,相应存活率分别为74.6%、72.1%和78.7%,雌蜂寿命分别为7.4、7.6和8.ld,平均繁殖量分别为67.2、62.3和74.7粒卵.本研究结果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的大量饲养和田间释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甘肃河西地区细胸金针虫为害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是甘肃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全省均有分布,在河西地区占绝对优势。经6年来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得知,该虫有世代上的多态现象(Polymorphism),在武威地区3年1代,亦有2年或4—5年1代者。主要以幼虫越冬,幼虫期平均958.5天,蛹期平均15天,当代成虫寿命30—68天,少数越冬成虫270天左右,卵期平均14天。该虫适生于壤质偏碱的土中,以土下10厘米土温7—22℃和土壤含水量14—18%为最适宜。幼虫春季为害作物幼苗猖獗,秋季为害根茎类作物亦重。麦田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麦收后浅耕灭茬曝晒和秋季休闲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个体发育和种群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一原始种群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分别在甘蓝、一品红、棉花、番茄和黄瓜连续隔离饲养大约20代后形成5种对应的烟粉虱种群,研究其在甘蓝上各虫态大小、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平均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在(25±1)℃条件下,一品红种群烟粉虱的1、2、3龄若虫体长和宽均显著低于其他4个种群烟粉虱;发育时间以甘蓝和一品红种群烟粉虱(20.44、19.69d)显著高于番茄种群烟粉虱(19.13d);雌虫寿命以甘蓝种群烟粉虱显著低于一品红、棉花、番茄和黄瓜种群烟粉虱;平均单雌产卵量以一品红种群烟粉虱(169.30粒)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群烟粉虱;5个种群烟粉虱在甘蓝上的总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近年来入侵我国蔬菜和园艺作物的新害虫——欧洲甘蓝粉虱Aleyrodes proletella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于2017—2018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乌鲁木齐市通过田间定点调查、随机调查以及室内饲养观察,对其年生活史、越冬虫态及越冬场所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欧洲甘蓝粉虱各龄期的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在15、20、25、30℃下,卵至羽化阶段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6.12、25.63、22.00、20.95 d。欧洲甘蓝粉虱在新疆1年发生6~7代,其中第7代的伪蛹少数能羽化为成虫后越冬,其余各虫态入冬后就停止发育,且不能越冬。欧洲甘蓝粉虱于新疆在夏季完成1代需要20~25 d,从第2代开始在田间出现世代重叠;该虫以雌性成虫在甘蓝Brassica oleracea、青菜B. chinensis var. chinensis、大蒜芥Sisymbrium loeselii、晚期油麦菜(莴苣栽培变种)Lactuca sativa var. longifolia、晚期野莴苣L. serriola、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肥皂草Saponaria officinaiis和蜀葵Althaea rosea等耐寒植物叶背越冬。表明欧洲甘蓝粉虱在乌鲁木齐市显示出极强的适生性,而且其发生世代较国内外已报道的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猪肉和秀珍菇为诱饵和饲料,埋入小花盆中,放于发生迟眼蕈蚊的温室诱集试虫,用泥炭土和秀珍菇繁殖和人工饲养迟眼蕈蚊。结果表明,人工方法饲养的迟眼蕈蚊,从卵至成虫的成活率可达82.4%。在25℃条件下,卵期为3 d,卵平均孵化率85%;幼虫期9~21 d,蛹期3 d;雌成虫寿命2~3 d,雄成虫寿命3~6 d;完成1个世代需要17~30 d,测定子代雌雄比为1.8∶1。该饲养方法省工、省时,成本低,操作简单,不需更换饲料和清理排泄物,易观察,饲养成活率高,可以避免近亲繁殖,多代繁殖种群不衰退。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替代猎物对日本刀角瓢虫人工饲养的效果,以烟粉虱卵为对照,研究了地中海粉螟卵和米蛾卵对日本刀角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米蛾卵的日本刀角瓢虫存活率为17.16%,发育历期显著延长,雌虫寿命显著缩短;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处理的存活率为77.82%,雌虫寿命显著延长。瓢虫幼虫期和成虫期营养对成虫产卵能力有明显影响:幼虫期饲喂地中海粉螟卵,成虫期分别饲喂米蛾卵和地中海粉螟卵,产卵量极显著降低(分别为64.45粒和53.82粒);幼虫期饲喂地中海粉螟卵,成虫期饲喂烟粉虱卵,产卵量(539.10粒)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幼虫期饲喂烟粉虱卵,成虫期分别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和米蛾卵,产卵量极显著降低(分别为59.30粒和71.38粒)。因此,米蛾卵不适于日本刀角瓢虫饲养,地中海粉螟卵可作为瓢虫幼虫期饲养的替代猎物。  相似文献   

12.
烟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温室性害虫。据近两年的田间观察,在武汉及周边地区全年发生大约10~13个世代,世代重叠明显。完成一个世代大约10~25d,世代为完全变态。以幼虫和成虫在世代中的时间最长。危害植物以幼虫为主,成虫靠补充营养来危害植物完成它的生育过程。成虫体长1.5mm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取食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对红星盘瓢虫Phrynocaria congener(Billberg)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不同虫态的烟粉虱时,红星盘瓢虫从卵到成虫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取食不同虫态的桃蚜时,红星盘瓢虫一、三和四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和四龄幼虫的成活率差异显著。分别取食烟粉虱的混合种群(卵、各龄若虫和蛹)和桃蚜的混合种群(卵和各龄若虫)时,瓢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差异显著,分别为13.3d和15.7d、81.1%和70.0%。红星盘瓢虫取食烟粉虱和桃蚜的产卵前期差异不显著;但成虫寿命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差异显著,分别为64.6d和86.0d、389.4粒和960.4粒。红星盘瓢虫捕食烟粉虱和桃蚜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967和0.0964;净增殖率(R0)分别为118.7573和355.3586;世代平均历期(T)分别为49.4d和60.9d;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015和1.1012。  相似文献   

14.
《湖北植保》2007,(6):4-4
近几年来,烟粉虱已成为武汉市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它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营养汁液。寄主广,适应性强,世代重叠严重,繁殖快,喜飞善跳。在武汉地区基本可周年为害,可在棚室蔬菜、露地杂草及残体上安全越冬,对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烟粉虱喜好高温干燥的气候环境,适宜温度为18℃~21℃。入秋以来,由于武汉市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十分有利于该虫繁殖为害,据调查,当前在园主栽蔬菜田间虫口基数,为害程度,世代重叠现象的较严重。如防治不力,将给武汉市冬春棚室蔬菜带来极大隐患。由于本地小气候温暖环境所致,烟粉虱可安全越冬。特别防范露地害虫…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实验室恒温和大田自然条件下,通过对转Bt基因棉国抗22和常规棉亲本泗棉3号的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两种棉花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8℃恒温条件下,在花铃期棉花上,国抗22上的B型烟粉虱发育历期(从卵到成虫羽化)比常规棉亲本泗棉3号短17.79%、存活率高4.5%、产卵量高39.62%、雌虫寿命长12.14%、内禀增长率rm大20.18%;在苗期棉花上,国抗22上的B型烟粉虱发育历期比泗棉3号短14.14%、雌虫寿命长17.46%、rm大1.47%,存活率和产卵量差异不显著。在大田自然变温条件下,国抗22上烟粉虱发育历期比泗棉3号短13.6%。在同一品种棉花上,饲养在苗期棉花上烟粉虱的发育历期较花铃期棉花长。结果显示,花铃期棉花比苗期棉花更有利于烟粉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常规棉亲本相比,转Bt基因棉花上烟粉虱的种群扩增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16.
白面叉草蛉Dichochrysa albofrontata Yang et Yang是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文在实验室温(26℃~32℃)及特设(16℃、20℃、24℃、28℃、32℃)下对白面叉草蛉的发育及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面叉草蛉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幼虫期分3个龄期。幼虫捕食螺旋粉虱的卵、若虫和拟蛹,偏嗜拟蛹,其中3龄幼虫捕食量大。在室温下,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为31.5d~41.5d,其中幼虫期平均14.3d,蛹期平均8.7d,卵期平均3.3d。在16℃~32℃温度范围内,白面叉草蛉均可完成世代发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其中在32℃下最短,分别为卵3.1d、1龄幼虫4.2d、2龄幼虫4.0d、3龄幼虫5.2d、蛹10.8d。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1.8℃、幼虫7.5℃、蛹9.5℃、世代10.5℃,卵、幼虫、蛹和世代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2.7日度、310.5日度、230.7日度、716.1日度。据此估算,该虫在海南每年可完成6~7代。在16℃~32℃范围内各虫态及世代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  相似文献   

17.
大突肩瓢虫生物学及田间种群消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Thunberg)在云南开远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蔗茎老叶鞘内越冬。日均温26.6-27.8℃下,卵期3-4天,幼虫期9-12天,预肾期1天,肾期4-5天,成虫产卵前期20-25天,1个世代历期37-46天;日均温24.5-25.5℃下,卵期5-9天,幼虫期14-21天,预肾期1-2天,蛹期5-8天,成虫产卵前期25-30天,1个世代历期45-55天。(第4代)(越冬代)各虫态历期延长,全代历期长达250余天。成虫、幼虫均捕食甘蔗绵蚜。大突肩瓢虫田间种群:6妆开始在蔗田出现,8-10月种群数量明显增长,11月间形成高峰,12月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5~2010年应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系统诱集烟粉虱成虫以及烟粉虱的饲养观察结果表明,烟粉虱在临海地区年可发生11代;其越冬的临界温度为旬平均气温8.5℃。随着寄主植物的生长,成虫逐渐向上部叶片转移,并形成植株自上而下为成虫(初产卵)、若虫和蛹壳(伪蛹)的虫态垂直分布状态。其全年种群数量消长主要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其中夏峰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秋峰期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因素有种群基数、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洪涝淹没等。其中关键在于气温条件,即烟粉虱虫口密度(M)随气温(T℃)的变化而变化,其线性关系模型为M=0.607T-4.064 5,n=36;r=0.682 6**;其曲线关系模型为M=0.007 1T2+0.351 3T-2.218 8,n=36;r=0.684 6**。当旬平均气温在8~10℃时种群处存活临界状态;当旬平均气温在10~20℃时种群数量处低密度状态,并呈低位运行;当旬平均气温处20℃以上种群数量增速较快,并随气温升高而升高;当旬平均气温处30℃以上时种群数量有所回落,并出现相对低谷期。随后种群数量又回升成峰,并对秋季蔬菜产生较重为害。  相似文献   

19.
B型和Q型烟粉虱成虫经高、低温暴露后的存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B型和Q型烟粉虱成虫经过高、低温暴露后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2种生物型烟粉虱成虫对高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45℃下暴露1 h,部分成虫仍能存活;B型和Q型烟粉虱成虫在2~5℃下暴露1~8 d后存活率迅速下降,成虫在2℃下暴露4 d或在5℃下暴露8 d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烟粉虱亚洲Ⅱ3隐种实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烟粉虱亚洲Ⅱ3隐种(Bemisia tabaci AsiaⅡ3)在6种不同温度(18、21、24、27、30、33℃)条件下生长发育情况,探索了不同温度下烟粉虱亚洲Ⅱ3隐种种群参数。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烟粉虱亚洲Ⅱ3隐种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由18℃的45.5d缩短到30℃的26.6d;24~27℃为烟粉虱产卵的最适温区,27℃时的产卵量最大,达203.75粒,在此温区其发育速率加快,内禀增长力(rm)和净增殖率(R0)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27℃时达到最大,分别为0.16和8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