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连常江澳浮筏养殖贝类的饵料结构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6月29日至10月22日对大连市金卵眍常江澳(大李家湾)浮筏贝类养殖水域及近岸海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养殖贝类的胃含物民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个体大小与数量分布情况,并对两者关系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示,养殖贝类胃含物及肠道食物残余主要为硅藻和有机碎屑;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个体大小适宜贝类摄食;饵料生物的种类丰富、数量充足,适于贝类生长及养殖需求。  相似文献   

2.
1995年6月29日至10月22日对大连市金卵眍常江澳(大李家湾)浮筏贝类养殖水域及近岸海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养殖贝类的胃含物民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个体大小与数量分布情况,并对两者关系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示,养殖贝类胃含物及肠道食物残余主要为硅藻和有机碎屑;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个体大小适宜贝类摄食;饵料生物的种类丰富、数量充足,适于贝类生长及养殖需求。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进行了陆生贝类资源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6000多号.经鉴定得69种,分隶于12科31属.区系分析表明:黔东北部地区的陆生贝类以东洋界西南区种类和华中区种类为优势.在69种中,有30种分布于华中区和西南区,约占总数的43.48%;有13种分布于华南区、华中区和西南区(即东洋界),约占总数的18.84%;有9种仅分布于华中区,约占总数的13.04%.将本调查结果与贵州南部地区陆生贝类物种进行比较,发现两地的种类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浙江沿海前鳃类软体动物的分布及其区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我省海产软体动物分布及其区系的研究,曾有一些报告,早在1924年,Annadale和Prashad记述了河口咸淡水种类5种。之后吴宝华(1958)、陈赛英等(1978)、庄启谦等(1980)、崔玉珩等(1980)等学者对浙江贝类的种类、区系等作过报导,迄今已报道我省沿海贝类200余种。  相似文献   

5.
在2012~2014年期间,对海南分界洲岛潮间带至潮下带的贝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贝类种类与数量、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结果表明,在分界洲岛共采集到贝类137种,隶属于4纲13目44科,其中多板纲1种,腹足纲94种,双壳纲40种,头足纲2种。各科的组成中,宝贝科11种,骨螺科9种,帘蛤科9种,芋螺科8种,凤螺科6种,嵌线螺科6种,其他各科的种类均小于5种。按种的性质而论,分界洲岛贝类大多数属于和珊瑚礁有密切关系的热带种或亚热带种,其区系性质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的印尼-马来亚区。  相似文献   

6.
1 要因地、因池混养各地区之间、种类之间、虾池之间 ,同一虾池不同部位都存在较大差异。如贝类在不同虾池内 ,有的靠近进水口生长快 ,有的靠近排水口生长快 ;有的虾池富营养化严重 ,不仅虾生长不好 ,同时也影响了贝类的生长 ,甚至出现贝类死亡。所以不可生搬硬套别人的混养经  相似文献   

7.
在2012~2014年期间,对海南分界洲岛潮间带至潮下带的贝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贝类种类与数量、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结果表明,在分界洲岛共采集到贝类137种,隶属于4纲13目44科,其中多板纲1种,腹足纲94种,双壳纲40种,头足纲2种。各科的组成中,宝贝科11种,骨螺科9种,帘蛤科9种,芋螺科8种,凤螺科6种,嵌线螺科6种,其他各科的种类均小于5种。按种的性质而论,分界洲岛贝类大多数属于和珊瑚礁有密切关系的热带种或亚热带种,其区系性质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的印尼-马来亚区。  相似文献   

8.
乐成镇贝类养殖区位于乐清湾西海岸,主要养殖种类有缢蛏苗、缢蛏、泥蚶苗、泥蚶、彩虹明樱蛤(俗称扁蛏)等。2004年底到2005年初,乐清湾发生滩涂贝类大面积死亡事件,乐成镇有25个村的滩涂养殖贝类出现较大程度死亡,损失惨重。为此,乐清市水产研究所和乐清市海洋与渔业执  相似文献   

9.
分别于2008年9月和2013年9月对天津独流碱河河口潮间带的贝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3年该区域贝类种类组成有2纲、3亚纲、4目、12科、18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为菲律宾蛤和青蛤,主要分布于中潮带,栖息密度分别为112.7粒/m2和12.0粒/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34.1 g/m2和86.0 g/m2,商品率分别为36.4%和22.2%。2008年,该区域共有贝类15种,未见菲律宾蛤仔与青蛤。蛤仔与青蛤的大量出现可能与近年来邻近海域的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浙江洞头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生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历年的海滨动物采集中,整理出洞头岛潮间带贝类108种。不同底质条件下,以岩礁相的种类、生物量、栖息密度最高;砾石块石相次之;泥滩中生物较贫乏,沙滩中最少。本文还就贝类在潮间带的生活类型、在不同潮区的分布及数量分布作了描述了,对几种经济贝类的利用、资源保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酸化剂可以刺激消化酶的分泌,改善饲料及胃肠道安全,还具有抑制或杀死病菌防病保健的作用。本文概述了酸化剂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在鸡饲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硫酸化多糖是贝类中重要的营养功效成分。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合海洋贝类动物硫酸化多糖微量快速提取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并应用于9种贝类;测定硫酸化多糖的基本化学组成、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并基于此初步判定其所含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 GAGs)种类。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实现多糖的快速分离纯化,纯化后9种贝类的多糖均为单一组分,分子量为24~55 kDa。纯化多糖的单糖组成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9种贝类中的硫酸化多糖具有类糖胺聚糖特性:蛾螺科和壳菜蛤科多糖样品呈现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S)的特征,分别以水泡蛾螺和翡翠贻贝为代表;海湾扇贝多糖样品呈现肝素(heparin, HP)的特征。本研究为食用贝类硫酸化多糖的结构解析提供了微量快速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双壳贝类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测定了魁蚶中国群体的ND1、COX1和Cytb基因,从Gen Bank中检索下载了双壳纲65个种类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并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双壳纲贝类线粒体基因变异规律及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双壳贝类的ND1、COX1和Cytb序列有插入/缺失序列,存在明显的长度多态性,A+T含量均明显高于G+C含量,具有明显的AT偏好.目内科间遗传距离为0.169~0.468,目间遗传距离在0.323~2.557之间.NJ树和ML树显示所有双壳纲的种类构成了单系发生的进化枝,不同基因构建的进化树中翼形亚纲的系统发生关系不一致,异齿亚纲是单系发生,帘蛤目和海螂目的种类没能完全聚到所属支系,彼此嵌套,缝栖蛤科的种类从海螂目中分离出来.蛏螂目位于进化树的基部,古异齿亚纲和古列齿亚纲聚为一支,二者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利用滩涂建池培育贝苗是解决种苗不足的好途径。贝类人工育苗打破了自然海况环境的制约,技术简便、易行。我国海域辽阔,贝类资源极为丰富,经济价值较大的就有150多种,现在已经开发利用的主要是一些生活在潮间带或水深不超过一二十米处的贝类。目前世界上已养殖(包括增殖品种)的贝类约有60多种,我国目前养殖的或正在开展试验将要增加养殖的有30多种。养殖的品种大都为腹足类,属埋栖型,即主要在泥沙中生活的种类。食性多是属于滤食性。  相似文献   

15.
海洋保健食品在功能食品行业所占比例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保健食品的种类较多。概述了海洋生物中的抗癌、抗氧化、抗高血压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从鱼油、贝类、甲壳素和海藻等系列介绍了海洋保健食品的研发现状,并对海洋保健食品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上海市鲜活贝类流通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上海市场上的贝类有30多种,常见贝类有缢蛏、文蛤、中华圆田螺、杂色蛤、彩虹明樱蛤、扇贝、贻贝、青蛤、栉江珧和国产牡蛎等。研究还表明上海销售的贝类基本由外地运来,来源地相对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及湖北。上海每年约有20 152 t鲜活贝类来自原产地市场,约17%高档贝类直接销售到宾馆酒店,约83%的中低档贝类经农贸市场销售到消费者。还得出了中低档贝类不同的流通渠道、贝类流通市场的特征、提出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上海市鲜活贝类市场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平原区宿鸭湖水库贝类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1985年10月至1988年8月对大型平源泊型水库-宿鸭湖水库贝类资源的研究。共采集到瓣鳃类33种,腹足类5种;其中25种瓣鳃类(含2个未定种)为河南省首次记录。库中贝类依环境和栖息其中优势种类的朱同,可以划分为4个分布区;在6667ha常年淹没区内,贝类生物量约为6670.08t,其中褶纹冠蚌占99.24%。该库单位面积生物量之高和褶纹冠蚌在贝类中占绝对优势的情况,在我国湖泊、水库中沿属首例。故在开发利用库中水产资源时应首先考试这一资源优势,对贝类开发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上海市鲜活贝类流通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上海市场上的贝类有30多种,常见贝类有缢蛏、文蛤、中华圆田螺、杂色蛤、彩虹明樱蛤、扇贝、贻贝、青蛤、栉江珧和国产牡蛎等。研究还表明上海销售的贝类基本由外地运来,来源地相对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及湖北。上海每年约有20 152 t鲜活贝类来自原产地市场,约17%高档贝类直接销售到宾馆酒店,约83%的中低档贝类经农贸市场销售到消费者。还得出了中低档贝类不同的流通渠道、贝类流通市场的特征、提出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上海市鲜活贝类市场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9-2010年对浙江沿岸三门湾、乐清湾和嵊泗海水贝类养殖区采样151批次,连续2年监测了贝类微生物、贝类毒素和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浙江沿岸贝类产品尚存在一定风险,部分样品有贝类毒素检出或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应引起贝类消费者和相关渔业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李子孟  王范盛  朱剑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86-187,193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浙江省沿海常见海产品中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采集并检测27种775个海产品样品,结果显示,不同种类海产品的总砷含量均值在0.5~17.0 mg/kg,其中总砷含量最高的是紫菜,均值达17.0 mg/kg,其次为甲壳类、头足类和贝类,鱼类总砷含量最低.根据不同种类海产品砷迁移规律和生活习性,推断藻类中总砷含量水平主要与它本身的细胞壁特性相关;贝类中总砷含量对沉积物中砷的富集率为27%~58%,蛤蜊相比其他贝类对砷的富集能力更强,为文蛤、青蛤总砷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甲壳类中日本鲟和中华管鞭虾相对砷含量较高是因为较广的食性范围;鲈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总砷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摄食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