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以农林业主要蛾类害虫为研究对象,应用其翅的数学形态特征在总科阶元上进行分类鉴定。对鳞翅目5总科40种蛾类的右前翅和右后翅的偏心率、球状性、叶状性、似圆度、矩形度、延长度以及不变矩Hu1、Hu2等共计26项与大小和方向均无关的数学形态特征,利用方差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论证各项数学形态特征在总科阶元上进行分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并且从数学形态学角度对同阶元昆虫类群的亲缘关系做了描述。结果表明:在总科阶元上可筛选出6个形态特征作为分类变量,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FW矩形度、FWHu5、HW偏心率)>HW似圆度>(HW矩形度、HWHu5),回归判别和交叉判别的结果其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7.5%。  相似文献   

2.
针对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鱼类寄生碘泡虫的分类时需要手动测量各种参数以作为分类依据的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孢子虫参数提取方法,从而实现了孢子虫的分类操作.选取丑陋圆形、山东、野鲤、异形等4种碘泡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碘泡虫在显微镜下的图片样本进行形态学特征参数的计算,从而依据各类参数进行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以大连市为例,探讨城市人工地貌分类系统。该分类对城市人工地貌采用“形态~功能”分类原则,从人工地貌体的形态差异和生态功能角度划分城市人工地貌系统类型。共划分三级,分别是城市“低山、丘陵”等六个一级分类;“低高原”、“中高原”等十六个二级分类,居住类建筑等二十八个三级分类。分析了大连城市人工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认为未来的城市人工地貌发育必然呈现出经济与规划共同作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粗糙集神经网络在昆虫总科阶元分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相结合方法的实践性,以及昆虫的数学形态特征在总科阶元上作为分类特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从总科角度对鳞翅目(Lepido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5个总科23种虫体图像中提取的昆虫面积、周长等11项数学形态特征进行粗糙集神经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在总科阶元上,11项特征的可靠性大小为,面积、亮斑数>周长、横轴长、形状参数、圆形性、似圆度、偏心率>纵轴长、叶状性、球状性,与赵汗青等的统计分析结果中属性特征的重要性大多数一致;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完全一致。应用粗糙集理论进行昆虫数学形态特征分类结果准确;在昆虫总科阶元分类上粗糙集神经网络较统计学方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对52个大丽花品种的20个形态学特征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应作为大丽花分类的一级标准,依此标准可将大丽花分为两大类;花径应作为大丽花分类的二级标准;叶片大小、花瓣大小和花瓣多少作为大丽花品种分类的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来自不同地区的葛属(Pueraria DC)植物11个种质作为材料,基于其叶色、茎粗、茎节长、茎色、茎粗、茎被毛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形态学分类,并对11个种质的r DNA ITS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采用MEGA 6.0软件构建ITS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基于ITS序列和基于形态特征的分类结果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分类方法导致的结果差异可能与形态特征受其生长条件、性状的选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而基于r DNA ITS序列的分类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山羊胚胎脊髓灰质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羊胚胎脊髓灰质形成和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山羊脊髓神经管闭合以后 ,其组织发生持续近 2 0 d才形成完整的 3层同心圆结构 ;山羊脊髓神经管的组织发生和脊髓灰质的形成在时间上有很大程度的重叠性 ;脊髓灰质各结构形成和发育的规律也不完全一致 ,有些结构发生早 ,而神经元分化较晚 ,如侧角、胶状质 ;有些结构发生虽然晚 ,但其中的神经元胞体分化和发育则较早 ,如 Clarke氏背核 ;有些结构发生早 ,神经元发育也早 ,如腹角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从浙江金华8个样点采集40群东方蜜蜂样本进行16个形态特征的系统测量,同时采集吉林和广东东方蜜蜂做对照,利用SPSS 23.0进行因子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金华东方蜜蜂16个形态特征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变异性;16个形态指标均极显著小于吉林样本;除翅长、翅宽、基跗节宽和第三背板长与广东样本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形态指标与广东样本显著差异。与外群东方蜜蜂遗传分析表明,金华东方蜜蜂和广东样本为1个地理种群,吉林样本单独为1个种群,群体距离与地理距离相符。金华东方蜜蜂内部遗传分化成2个种群,武义新宅、磐安方前、婺城北山、兰溪马涧为1个种群,婺城长山、武义宣平、婺城塔石、永康方岩为1个种群。金华地区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且变异可能与海拔和温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葱蝇是昆虫蛹滞育研究的理想模式种,其发育形态学特征对推断滞育发育过程至关重要,目前还没有花蝇科蛹期发育形态学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解剖和拍照观察,系统地研究了葱蝇老熟幼虫期到羽化的发育形态学特征,特别注重头外翻前后的形态变化.研究结果将老熟幼虫期划分为5个发育阶段;将预蛹期分为白色围蛹期和棕色围蛹期2个亚时期,13个发育阶段;将蛹期分为隐头蛹期和显头蛹期2个亚时期,30个发育阶段.其中,显头蛹期又可细分为显头蛹初期、发育形态停滞期、半透明眼期、浅黄色到琥珀色眼期、红褐色眼期、鬃毛蛹期和预成熟期.本研究还详细地描述了各时期及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历期和形态特征,并详细地观察和描述了头外翻的发育过程,把蛹壳外可见幼虫口钩确定为头外翻发生的外部标志特征.同时,还描述了蛹主要发育阶段的长宽比例,成熟雌、雄蛹间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雌虫体型(体长和体宽)比雄虫略大,雄虫的复眼比雌虫大,雌虫两复眼间的距离超过雄虫的2倍.本文是花蝇科昆虫蛹期发育形态学的首次报道,对认知蝇类昆虫蛹期发育形态,了解葱蝇滞育与非滞育蛹发育过程、历期和形态变化有重要的意义,为葱蝇滞育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Strachiini 族中Strachia 属群的6个属级单元的代表种做了形态学研究,选取了外部形态特征以及雌、雄外生殖器以及雌性受精囊等方面的20项形态特征,运用PAUP程序进行支序分析,得出该属群的属级关系支序图.同时对Strachia 属群的系统发育及一些雌、雄外生殖器特征的演化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结合可量性状和框架测定数据,对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进行了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可量性状及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湛江与北部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而阳江群体则单独形成一个聚类分支。主成分分析显示,3个群体在主成分1和主成分2上的分化较显著,但仍有部分重叠交错现象;在主成分1分布上,3个群体中湛江和北部湾群体相对较接近,而与阳江群体稍微分离,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头部和尾部纵向长短对多鳞鱚3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贡献率最大。同时,通过对8个贡献率较大的形态比例参数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P2以及综合判别率均为100%。综合以上3种多元分析的结果表明,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而3种多元分析方法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3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东营、青岛和温州近海的中国(Sillago sinica)3个地理群体共69尾样品进行了常规形态特征测定,以框架测量法测定了18个框架数据,并基于多变量分析法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理群体可数性状上均无显著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27个形态特征值中,东营群体与青岛和温州群体间分别有17个和14个变量存在显著差异,温州和青岛群体间仅有6个变量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存在交叉现象,无法检测到与地理相对应的分支类群;根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构建的散布图显示,东营群体个体相对集中。以上实验结果均表明,中国3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东营群体与其它两群体间形态差异较大。该研究为中国种群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为其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湖泊湖鲚种群形态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文殿  谢佳燕  林佳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445-4447,4453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太湖、洪泽湖及南四湖3个湖泊湖鲚(Coilia ectenes)种群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南四湖种群与洪泽湖种群形态最为接近,聚为一支,太湖种群变异最大,成为相对独立的一支;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湖泊湖鲚种群形态度量参数有重叠,但太湖种群比其他种群形态趋异程度大,已有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分析筛选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52.5%;判别分析采用8个形态变量,分别构建了3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其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0.6%。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淇河鲫种质状况,采用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黄河、海河2个水系的淇河鲫、沁河鲫、金堤河鲫和北运河鲫4个鲫群体的可数、可量和框架形态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其它3个鲫群体相比,淇河鲫形态特异性比较显著。其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臀鳍条数均值,均显著高于其它3群体鲫,其侧线鳞数均值低于金堤河鲫,淇河鲫在体厚、背鳍长度、躯干部长度和尾部长度、高度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在臀鳍长度、头部大小及体高方面有明显的劣势;(2)淇河鲫与北运河鲫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金堤河鲫与沁河鲫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相对于沁河鲫,淇河鲫与金堤河鲫亲缘关系更近;淇河鲫仍然有着较为独特的种质特征,外来种质的影响尚不显著。研究亮点:淇河鲫为河南省特有名贵鱼类,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淇河鲫可数、可量和框架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确证了其双背鲫的特征,认为外来种质对淇河鲫的影响尚不显著,为其种质鉴定与科学保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通量表型技术不仅是现代育种领域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析田间作物生理生态行为的工具,但不同类别高通量表型技术的基础架构特征仍不清楚,因此需要针对机器视觉高通量表型技术进行专门探讨。【方法】本文用机器视觉技术检测计算稻茬麦茎穗一体的表型指标。使用宁麦13、鲁原502和郑麦9023 3个小麦品种,进行小区化对比试验,使用等孔距栅条精播板进行单粒精播,准确控制条播小麦的群体条件。于稻茬麦成熟期进行茎穗一体图像获取,对图像进行灰度增强、直方图均值化、S分量提取、Otsu阈值分割、茎穗分离和茎穗形态参数提取等操作。提取的稻茬麦地上部单茎穗各器官的形态参数包括茎秆长、茎秆平均宽度、茎秆投影面积、茎秆周长、麦穗长、麦穗平均宽度、麦穗投影面积和麦穗周长。同时,使用传统方法获取小麦单叶片质量、单茎秆质量、单穗质量和单穗籽粒产量等农艺性状指标。分别构建线性模型、二次模型、指数模型及拓展模型进行多维指标拟合,包括小麦单茎穗生物量与单穗籽粒产量关系、单茎穗的麦穗形态参数与单穗籽粒产量关系等拟合分析。在单茎穗层面对小麦茎穗的表型指标与单穗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而基于机器视觉在小麦茎穗一体方面的个例应用,讨论大田高通量表型分析的机器视觉技术研发的要点。【结果】宁麦13、鲁原502和郑麦9023 3个小麦品种的单叶片质量与单穗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下降,小麦单茎穗形态参数与单穗籽粒产量的相关性显著低于生物量指标,但单穗投影面积、单穗长与单穗籽粒产量依然存在显著正相关。3个小麦品种在单茎穗的各生物量指标与单穗籽粒产量的最优回归模型各不相同,麦穗图像的形态参数不能准确反映单穗籽粒产量,但单茎穗的茎秆和麦穗形态参数的组合应用表现出最佳的拓展模型拟合结果。利用茎穗一体的数字图像处理所得的复合型形态参数可以准确预测单穗籽粒产量,从而表明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观测小麦的生长过程并实时预测产量的可行性。【结论】机器视觉技术能提供远高于常规农艺性状的高通量指标集,为解析各类农艺性状之间的联系及产量的通径分析提供更多的途径,但也造成高维指标集和有价值信息提取的技术困难。应用于田间小麦群体的机器视觉技术应具备多尺度智能化自适应的技术架构,同时应具备基于场景、群体、个体和器官的多空间尺度和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等多生理时间尺度的统计性数字表型发现和计算能力,同时,机器视觉各技术研发环节和各技术模块都需要农艺学深度参与和校准,而配备标准表型数据库更是保障高通量技术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姚文静    王茹      王星      杨蒙      丁雨龙    林树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16-121
以2年生毛竹、1年生淡竹和1年生翠竹实生苗为对象,测定多个竹苗形态特征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开展了竹类植物苗木质量分级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分析根据每个竹种实生苗的形态指标相关性和因子贡献率大小确定其最终形态指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将3个竹种实生苗的苗木质量划分为Ⅰ、Ⅱ、Ⅲ 3个等级,并定量划分出每个竹种实生苗的苗木等级标准,为各类型竹类植物的播种育苗、大规模选育和集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瓜尔 [Cyamopsis tetragonoloba(L.)Taub.]为一年生抗旱耐热豆类植物,是Cyamopsis属中经济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种.有关商业品种遗传关系的信息对于瓜尔豆育种至关重要.依据6个瓜尔豆,1个C. Senegalensis种和1个C.serrata种的引种系的RAPD和植物学性状数据采用UPGMA方法进行了聚类分析.供试的3个种共扩增出29条带,其中26条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为2至6条,平均3.3条.聚类分析将这3个种分为2组:第一组包括C.serrata和C.senegalenzis 2个野生种,第二组包括Cyamopsis tetragonoloba种的6个品种.在第二组中,''Kinman''与其他5个品种的关系较远.用这8个材料形态性状非相似系数进行的聚类分析获得了类似的结果,但用形态性状比之RAPD检测到组内更多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60份具有地域特征的新疆桑种质资源的叶片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种质资源间的叶片形态特征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选出了3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67.99,叶长、叶幅及形态因子分别是第一、二、三主成分的主导因子;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新疆桑种质资源叶片形态分类有极显著影响的面积、长度、叶幅、周长、长幅比和形态因子参数,同时建立了6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的遗传变异[方法]对草鱼♀×鳡♂杂交F1及其亲本的6个可数性状、9个可量性状和21个框架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草鳃F1外观与草鱼相似,在可数可量性状中,除杂交F1与草鱼7项性状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3种鱼间均存在显著差异,F1平均杂交指数为28.71,具有明显的偏母性遗传倾向.聚类分析将杂交F1与草鱼聚在一起.判别分析构建的判别公式可以有效地区分三者,判别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牙鲆不同家系早期形态性状差异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11个家系后裔不同时期的生长资料,对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眼后头长、体高和尾柄高等7个形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对全长、绝对增长率、生长指标和体型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建立7个性状的生长方程。结果表明,7个形态性状之间均呈高度正表型相关,全长贡献率是形态性状中最高的。家系I33I03、I08I09和GBI09在全长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家系I08I09为绝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最优的家系,需加强选育。在体型指数分析结果中,家系C64I03在全长/体高指标上表现最好,而I19I03和I32I03是尾柄长/尾柄高指标最优的家系,这3个家系是选择牙鲆优良体型的重点对象。用Logistic生长方程进行了7个形态性状的拟合,其中5个性状的生长方程拟合度达到了0.9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