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鄂马铃薯9号是以新型栽培种NS51—5作母本,以鄂马铃薯3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在湖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为1809kg/亩,比对照Mira增产15.4%;高产栽培试验平均亩产2205kg,商品薯率85%。块茎干物质含量21.7%,淀粉含量15.4%,维生素C含量138.8mg/kg,蛋白质含量2.12%,还原糖含量0.11%。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2.
《四川农业科技》2010,(11):12-15
马铃薯新品种 一、川芋12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品种来源以引进筛选出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高抗晚疫病、高抗退化、配合力强材料44-4作母本,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新品种 一、川芋12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品种来源以引进筛选出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高抗晚疫病、高抗退化、配合力强材料44-4作母本,卡它丁作父本杂交,1991年进行杂交组合配制,1992年进行实生苗培育,经多年的无性系后代培育、筛选、鉴定、比较试验,2009年通过大区生产试验和新品种田间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4号是以62-47为母本、119-11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中熟、高抗病毒病、中抗晚疫病、抗旱性强、丰产性好等特点,一般产量为17925.0~53512.5kg/hm^2,比各地主栽品种增产7.1%~27.9%。薯块大而整齐。适合作家品加工原料。适宜我省中部干旱地区及高寒阴湿、二阴地区种植,也 适宜地膜覆盖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5.
1 高淀粉马铃薯青薯2号 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高原4号做母本,与国外引进品种玛古拉(magura)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于1992年实生苗带单株选择,后经无性系多代筛选,以及区域实验,生产实验,加速繁殖而成。1999年通过省级审定;2000年获国家“后补助”,  相似文献   

6.
利用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系)做母本,6个常规棉花品种(系)做父本,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进行杂交组配,研究抗虫杂交棉品质性状配合力、配合力效应与亲本及杂种一代相关性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母本中的D17和父本中的百农527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4个组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F1与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及总配合力效应呈极显著正相关,亲本一般配合力与组合特殊配合力没有必然联系;亲本的5个品质性状主要以加性遗传为主,有些性状伴有微弱显性,且环境对它们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选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进行抗病性分析,以有效地在育种中利用。[方法]以近年选育的9份玉米自交系为被测母本,常用自交系178—1、C602、先锋335—1为测配父本,采用NCII(North Carolina)设计方法。[结果]从-般配合力可以看出,抗灰斑病较好的材料有楚A—l、楚A-5、楚A-4、楚B-1、楚C-1、楚C-2,感灰斑病的材料有楚A—1、楚A-2;抗大斑病较好的材料有楚A-6、楚A-5、楚A-4、楚C-2,感大斑病的材料有楚A-1、楚B-1、楚A-2;抗小斑病较好的材料有楚A-4、楚C-2,感大斑病的材料有楚A-6、楚B-1、楚C~1。9份自交系与3份测配系杂交时,杂交组合抗病性的特殊配合力有很大差异,在27个组合中,灰斑病特殊配合力为负数的组合有16个,配合力较低的(抗病性较好的)为楚B-1×x178、楚C-2×x178、楚C-1×x178;大斑病特殊配合力为负数的组合有12个,配合力较低的(抗病性较好的)为C602×楚A-1、楚C-2xx178、楚A-6×x178、楚A-5×x178;小斑病特殊配合力为负数的组合有15个,配合力较低的(抗病性较好的)有先3mX楚C-1、C602×楚C-1、楚A-3Xxl78、楚c-2×x178等组合。[结论]新选育的9份自交系为母本的27个组合中,楚C-2×x178、楚A-5×x178、C602×楚A-1、先3mx楚B-1、先3m×楚C—1、先3m×楚A-3组合的灰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特殊配合力都为负值,6个组合都抗3种病害。新选育的9份自交系中,抗病性较好的有楚A-4、楚A-5和楚C-2,灰斑病、大小斑病一般配合力都为负值;楚A-6次之,大斑病和灰斑病的一般配合力也为负值;楚B-1抗病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选用4个西瓜品种(‘西农八号’‘花籽京欣’‘新红宝’和‘郑杂五号’)8个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16个杂交组合,对16个杂交组合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配制杂交组合对农艺性状的改变有极显著作用;主蔓长度、果形指数及果实发育期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较大,育种中适合早期进行选择。‘西农八号’母本在单果质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是一个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根据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大小对亲本优劣进行排序,8个亲本优劣排序为‘西农八号’母本‘郑杂五号’母本=‘新红宝’父本‘西农八号’父本‘花籽京欣’父本‘新红宝’母本‘郑杂五号’父本‘花籽京欣’母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马铃薯种质资源对晚疫病的抗感性,为在江西省选育推广和合理布局抗病马铃薯品种及对晚疫病进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和田间自然病圃法对35份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晚疫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参试材料的抗感性.[结果]参试材料中,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10号、中薯13号、08HE042-2、N157、N108和D692等8份材料在两种试验方法中均表现为高感,而中薯17号、07HE147-4、07HE005-06、D516、07HE169-1和D504等6份材料表现为高抗或抗病.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08CA0687、中薯5号、中薯11号和D545等4份材料在两种方法中的鉴定结果存在差异外,其余材料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马铃薯离体叶片对晚疫病的抗病性可基本代表成株期的抗病性.07HE147-4、07HE005-06、D516、07HE169-1和D504等高抗或抗病材料可作为马铃薯抗病育种的亲本材料,华薯3号、中薯7号和中薯17号等高抗至中抗晚疫病可在江西省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是为害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适宜凉山彝族自治州种植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对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丽薯10号和米拉5个品种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评价和监测预警防控。结果表明,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的抗病性和平均产量均高于米拉,预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3次后14 d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较米拉增产41.59%~65.90%。综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建议在凉山州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种植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mira等10个马铃薯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植株生长势等7个植株性状的群体遗传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晚疫病的亲本加性效应达90.6%;开花性、茎色分离、株高分离、株形分离等4个植株性状的亲本非加性效应分别为72.3%,80.1%,81.5%,93.0%;植株生长势和花色分离的亲本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均很重要,其加性效应分别为45.2%,47.9%,非加性效应分别为54.8%,52.1%。双亲(至少有1个)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亲本配合力可以有效预测杂交组合后代群体的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蜡状芽孢杆菌BC98-Ⅰ(Bacillus cereus,T1)和枯草芽孢杆菌B96-Ⅱ(Bacillus subtilis,T2)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皿培养法研究T2及T1+T2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T2及T1+T2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作用,探究发酵液T2及T1+T2大田灌根后对马铃薯病害的持续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发酵液均能显著抑制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菌丝生长;在盆栽和大田试验中,2种发酵液都能显著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植株最高促生率达54.74%,马铃薯最高增产率达35.51%;2种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治效率达78.98%。另外,2种发酵液还能显著提高土壤中过氧化物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综上所述,发酵液T2及T1+T2不仅能提高马铃薯产量,还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具有开发成抗马铃薯晚疫病生物农药的潜在价值,为山西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抗马铃薯晚疫病品种的选育、生产布局以及选择防治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根据2007和2008年在贵州西部地区水城的玉舍(海拔1950 m)、盘县的四格(海拔2250 m)和六枝的堕却(海拔1610 m)各3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贵州西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和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上旬至中旬,若日平均温度低于20 ℃,且连续3 d相对湿度超过75 %,同时连续降雨日超过5 d的情况下,一般在15~20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因此,建议以此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 d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行田间晚疫病抗性评价,利用SNP分子标记分析马铃薯抗晚疫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分离基因组内可能影响马铃薯晚疫病抗病性状的遗传区段,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晚疫病抗性评价。利用dd-RAD技术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并分型SNP标记。利用Admixture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结构,GCT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fastTree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stacks程序包中的populations命令计算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vcftools程序计算选择性消除参数,Clustal Omega程序比对氨基酸序列,MEGA6绘制氨基酸序列进化树,GEMMA 0.98.1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CMplot程序绘制QQ图和曼哈顿图。【结果】通过对马铃薯种质资源多年多点田间晚疫病抗性进行鉴定,得到101个抗晚疫病的品种(系)及21个感病品种,并对它们进行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对比参考基因组,共检测到分布相对均匀的8 697 602个SNP。通过种群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将这些种质资源进一步划分为6个群体。6个群体之内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值(π)为0.2055—0.2572,之间的群体分化指数(Fst)为0.156909—0.187336,说明这些种质资源存在较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6个群体内期望杂合度(He)为0.187—0.2297,观测杂合度(Ho)为0.0829—0.1186,6个群体内的观测杂合度均小于期望杂合度,并且6个群体内的近交系数(Fis)范围为0.2412—0.3554,说明在选育这些种质的过程中存在近交现象。分析可能影响晚疫病抗性的马铃薯基因组遗传区段,以20 kb为窗口,5 kb为步长,在基因组相同位置,分别计算不同抗性种质间π值比值和Fst值,进行选择性消除分析,选择π值比值最小的5%及Fst值最大的10%的745个遗传区段进行分析,遗传区段中共包含507个基因,其中,有4个NBS-LRR类基因。利用群体SNP和马铃薯种质的不同晚疫病抗性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有9个SNP与抗病性状高度相关,其周围50 kb的基因组范围内,有69个基因,其中15个基因预测参与到应激反应,12个基因预测参与清除过氧化物自由基过程。【结论】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可以在马铃薯基因组中分型获得数量较多、分布相对均匀的SNP标记。马铃薯田间抗晚疫病种质资源拥有较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但在其选育过程中存在近交现象。选择性清除和关联分析有助于分离影响晚疫病抗病性状的遗传区段。  相似文献   

15.
Cultivated potato with high level of horizontal resistance against late bligh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als of potato breeding.The recurrent selection has been adopted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potato horizontal resistance and a B3C1 population without R1-R11 dominant genes has been relea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 at the short-day condition of Peru.The present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esistance and the agronomic traits of B3C1 population under long-day condition of Hubei,China,with maximized retention of its genetic diversity.Twenty-seven individual clones of B3C1 were used to generate population B3C2 by in-population crossing with the bulk pollens aiming to elevate the frequency of late blight resistance genotypes and to improve the adaptation to local long-day conditions.The late blight resistance and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including the maturity,the plant characters and the tuber trait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foreground selection in three years,by which 130 pedigrees were maintained as the basic population of B3C2 for further selection.A total of 312 polymorphic loci detected by 9 AFLP marker combination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populations for the background selection.The B3C2 population of 51 clones was finally selected,of which the frequency of resistant genotypes increased by 23.8% points 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was maintained by about 96% as referred to B3C1.Our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combination of the foreground selection for target traits and the background selection for the genetic diversity is an efficient strategy in the recurrent selection of tetraploid potato to improve quantitative traits.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田间抗病基因近等混合系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是我国七大农作物之一。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毁灭性的病害,19世纪中叶曾造成举世闻名的“爱尔兰大饥荒”,至今仍然是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提高抗晚疫病的水平是马铃薯育种的重要目标。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是通过遗传操作来抵抗植物病害的最早的人类实践之一,但至今收效甚微,从野生种导入的抗病基因在田间很容易失效。马铃薯和致病疫霉菌的互作关系符合经典的“基因对基因”假说,只有马铃薯的抗病基因和致病疫霉菌的非毒力基因同时存在并表达时,抗病反应才能发生。致病疫霉菌是一种进化潜力非常高的病原,可以快速突变本身的非毒力基因,因而造成对应的马铃薯抗病基因的失效。要提高抗病基因的持久性,目前唯一的途径是同时释放多个抗病基因,人为造成田间抗病基因的多态性。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的克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通过转基因的手段创造田间抗晚疫病基因的多态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毕节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摸清毕节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情况,2007-2008年,在毕节、威宁、织金、赫章、黔西5县(市)不同生态区域开展了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6个参试品种抗性存在明显差异,表现较好(中抗以上)的品种有7个(昭绿23号、昭绿4号、BP08、会-2、黔薯1号、威芋4号、鄂薯5号),只占参试品种的43.75%.因此,要不断加强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示范及田间抗病性的监测,以便为品种的合理利用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氮对马铃薯防御酶系活性及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比较生理学方法,以2个对晚疫病抗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防御酶系活性以及对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当施纯氮量为135 kg.hm-2时,叶片内PPO、POD和PAL防御酶的活性最高,且晚疫病发生程度较轻。因此认为,不同施氮水平对3种防御酶系活性有明显的影响,最佳的施氮水平调节PPO、POD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氮与马铃薯抗性有关。研究从防御酶活性变化方面阐明马铃薯抗晚疫病的生理基础,为马铃薯抗病生理选择合理的施肥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部分马铃薯主栽品种田间抗晚疫病性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9个主栽马铃薯品种的抗晚疫病性田间自然诱发初步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中薯3号的产量高、抗性好,是适合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的最佳品种.费乌瑞它虽然较感病,但产量最高,若结合防治,也是生产上推广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