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增加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方法,对自来水常规处理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聚合氯化铝(PACl)和活化硅酸(AS)分别增加76%和50%的情况下,滤后水浊度由2.5 NTU降到0.4 NTU,TOC去除率由40.7%提高到53.7%,DOC去除率由45.6%提高到58.8%,UV254提高了2%,CODMn变化不大,其他常规项目也有一定改善。试验还发现,出厂水中余铝含量略有增加,但未超过0.2 mg/L的限量,沉淀池排泥量增加了25%,滤池反冲洗耗水增加5倍。药耗和生产用水量的增加提高了制水成本,因此单一增加投药量不宜作为长期改善水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微污染水源水质现状.指出常规处理工艺的局限性,综述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采用烧杯实验研究了用高岭土作前助凝剂提高PAC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经絮凝及30 min的沉淀后,藻细胞去除率都达到92%以上,水体剩余浊度低于1.0 NTU.进一步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用PAC联用高岭土助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主要因素,且以pH值为7.5~9时效果较好.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后助凝剂,当投加量达到0.5 mg/L时,可以进一步增加絮凝体体积和密实度,沉淀5 min即可使水体剩余浊度降到1.5 NTU以下,因此,联用投加高岭土、PAM 和PAC是适宜的强化絮凝除藻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滤膜与PAC混凝两种方法对低浊度的去除效果。[方法]试验原水均为自行配制,模拟低浊度微污染水源水浊度范围。设3种浊度(5、10、15NTU)的原水,选用超滤与聚合氯化铝混凝两种方法,分别对3种低浊度进行处理效果的试验。[结果]无论进水浊度多少,超滤膜出水浊度均在1NTU以下,出水浊度稳定;PAC去除高岭土浊度的最佳pH为8左右,即中性和弱碱性条件PAC混凝效果最好;处理浊度为5NTU的原水的最佳投药量为7.5 mg/L;原水浊度为10和15NTU时,原水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和15 mg/L,去除率分别达74.2%和超过80%。[结论]建议使用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既避免了高浊度对膜组件的污染,减少膜污染速率,又保证了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强化混凝工艺及对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农业和小城镇建设需要优质饮用水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对保证饮用水质至关重要。文章阐述了强化常规混凝工艺不但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而且是目前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 ,并通过试验水厂常用混凝剂在不同混凝条件下的混凝效果加以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和降低 p H值均能有效的去除有机物 ,其中 p H值的影响效果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油田作业液中主要成分对混凝处理含油废水效果的影响,首先通过试验得到了混凝处理江汉油田含油废水的最佳条件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加量1000mg/L,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加量25mg/L,沉降时间为40min,在最佳条件下,对含油废水的浊度和油去除率分别为92%、72%以上。然后向含油废水中加入不同的作业液添加剂并在最佳混凝条件下处理,结果表明,钻井液的主要成分聚丙烯酸钾(K-PAM)、水解聚丙烯腈铵盐、单宁、Na2CO3、磺化酚醛树脂(SMP)及压裂酸化液的瓜胶、K2Cr2O7、CH3COOH、HCl、HF、柠檬酸等对含油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有很大影响,使含油废水浊度变大。其中磺化酚醛树脂(SMP)、瓜胶、柠檬酸的影响最大,当它们加量到一定程度时,使废水的浊度由最佳混凝条件下的12NTU变为310、259、260NTU,完全破坏了混凝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厂二级出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纯形优化方法,探讨不同混凝剂优化混凝除磷的最优条件。本实验对两种混凝剂硫酸铁、硫酸铝的混凝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利用单纯形优化方法对两种混凝剂的主要影响因素(混凝剂投加量和pH)进行了优化,从而得出了两种混凝剂去除二级出水中磷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通过18~25次实验,单纯形即可确定两种混凝剂除磷的最优条件。每种混凝剂的去除率都至少增加了30%。硫酸铁、硫酸铝两种混凝剂对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7.25%,95.60%。每种混凝剂对正磷酸盐的去除率大于总磷的去除率。硫酸铁、硫酸铝两种混凝剂除磷的总磷残余浓度分别为0.35 mg.L-1,0.12 mg.L-1,达到0.5 mg.L-1以下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度处理经二级生化处理后的猪场尾水,采用Mg Fe类水滑石法强化混凝猪场尾水。考察了不同pH值、Mg与Fe摩尔配比[n(Mg∶Fe)]等混凝条件对猪场尾水常规指标以及其中微量重金属[Zn~(2+)、Cu~(2+)、Cr(Ⅵ)]和兽用抗生素(磺胺甲基异恶脞,SMX)等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转换红外(FTIR)等技术对混凝污泥特性进行分析,制备了催化材料,进行了混凝污泥资源化利用初探。结果表明:当猪场尾水初始pH6.5时,TP、浊度和Cr(Ⅵ)去除率分别在95%、80%和35%以上。当初始pH值进一步调节至大于8.0时,MgFe类水滑石对Zn~(2+)和Cu~(2+)去除率可达85%以上,对SMX去除率在75%以上;Mg与Fe摩尔配比对各水质指标去除效果影响不大。混凝污泥主要形成的矿物相有类水滑石与磷酸铁矿物。通过煅烧混凝污泥制备高级氧化催化剂,发现在相同过硫酸氢钾(PMS)投加量的条件下,700℃限氧热解混凝污泥制得的催化剂比同条件下利用人工合成MgFe类水滑石制得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养猪处理废水与混凝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过程。[方法]以商业聚合硫酸铁絮凝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快速搅拌速度、快速搅拌时间、慢速搅拌速度对混凝处理效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条件。[结果]实测残余浊度与模拟残余浊度相关系数达0.96,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性强,模型预测浊度去除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采用5 mg/L混凝剂投加量,处理40.50 NTU与9 mg/L的TOC源水,获得响应面优化的混凝条件,残余浊度达到1.70 NTU。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优条件:当在快速搅拌速度为347 r/min、快速搅拌时间为3 min、慢速搅拌速度为79 r/min、慢速搅拌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原水残余浊度为30.10 NTU,实测残余浊度为0.64 NTU,TOC去除率达到50.74%。[结论]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具有较高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空床停留时间对生物活性滤池强化过滤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华  谭秋  吕锡武  杨开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634-7635
[目的]研究空床停留时间(EBRT)对生物活性滤池强化过滤效果的影响,为生物活性滤池的生产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浦江水为水源水,常规沉淀出水为试验进水,采用活性炭-石英砂、活性炭-陶粒等不同滤料组合的生物活性滤池,研究在不同EBRT对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结果表明,随接触时间增加,采用不同介质的生物滤池对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生物滤池去除效果相对较佳。EBRT为15、8和5 min时,活性炭-石英砂滤池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86%、19.75%和11.30% UV254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43%、18.00%和14.30% 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10%、55.40%和61.60%。活性炭-陶粒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83%、18.76%和10.46% UV254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15%、16.70%和11.70% 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10%、48.90%和60.10%。二者NO2--N去除率均不低于90%。[结论]生物活性滤池能有效去除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随接触时间增加,生物过滤效果提高,EBRT达到8 min,继续增加停留时间,去除率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