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典型生物质能技术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发展环境友好生物质能源及其生物基产品产业技术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障生态链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沼气利用、生物质成型固体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发电等多种形式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模式.文章在比较分析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阶段发展模式和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中阐述了国内外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状况,梳理了生物质能源获取的常用技术,对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战略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当前生物质发展原料运输,技术装备的问题,对其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可为生物质能源理论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于石油资源的萎缩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减少石化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生物质颗粒燃料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近十几年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关注下世界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为此,首先介绍了世界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的起源,全面描述了目前世界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对世界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现阶段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了解世界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促进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稻壳生物质能源发电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稻谷年产量约2亿t,稻壳年产生量为5 000万t。作为一种较好的生物质能源,稻壳的发电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为此,论述了稻壳生物质能源的发电技术及应用,并提出了产业发展规划,旨在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生物质能源对于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环境以及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了现阶段生物质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我国生物质资源开发以有机废弃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的能源植物作为主要原料来源,从长远看,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是未来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基础.我国生物质能现代技术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目前的开发利用总体水平较低,各种技术的成熟度和商业化水平极不均衡,必须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充分掌握相关的核心技术,在一些关键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我国应当走原料与产品多元化的道路,针对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工艺过程,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生物质成型燃料可以克服生物质热值低、容积密度小和物理形状不规则等缺点,成为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主要加工方法及其设备,对不同类型的制粒机和压块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对其工作条件和工作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我国生物质成型设备的开发和研制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能源因其可持续性、优化能源结构、安全、环保、清洁、减排、增收等优势,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应用.本文在分析研究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目前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能源林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将促进生物质能源林的大面积种植,加快化石能源利用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转变步伐,带动我国生物质能源林收获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高生物质能源林的综合利用能力。该文着重介绍了在积极开发林木生物质能源的背景下,国内外生物质能源林收获技术研究现状及我国生物质能源林收获机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生物质能源消耗大国.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生物质燃料为直接燃烧,这种农村能源结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所以,对生物质作为能源的直接燃烧技术和装置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为此,通过对生物质直接燃烧、生物质-煤混合燃烧技术的分析,指出了生物质是我国今后能源有效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