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对10个春小麦品种(系)的茎秆特征和植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与植株抗倒伏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植株抗倒伏指数与株高、穗粒数、穗粒重呈负相关,与单株茎秆干重、基部第2节间粗呈正相关,与基部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小麦茎秆基部第2节间形态指标和茎秆抗倒伏指数关系密切,以茎秆抗倒伏指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小麦抗茎倒伏能力的综合形态指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稻品种(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形态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水稻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等水稻茎秆的物理性状,以阐明决定水稻倒伏的主要因素.以抗倒伏品种南粳44和武运粳7号与不抗倒伏品系宁7412为试验材料,通过氮钾肥配比试验,探明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水稻倒伏指数与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的粗度、壁厚和截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增施氮、钾肥对水稻倒伏有显著影响.表明水稻基部节间的长度、粗度、壁厚和截面积对品种抗倒伏能力影响较大,这些性状的优化组合是提高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倒伏是制约新疆小麦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植株茎杆形态特征与抗倒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弄清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变异,明确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性的关系,为新疆抗倒高产春小麦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0份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茎秆抗到伏相关性状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抗倒性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第二节间充实度、第二节间干重及倒伏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重心高及第二节间粗的变异系数较小。重心高、第二节间粗、第二节间壁厚、第二节间茎秆机械强度与倒伏指数密切相关,重心高较低、茎秆基部第二节间壁厚、茎秆机械强度大的品种抗倒性较强。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表明,重心高、地上部分鲜重、第二节间壁厚、第二节间机械强度是决定抗倒性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新疆春小麦品种的抗倒性,关键是协调好地上部分鲜重与第二节间机械强度之间的关系,增进茎秆机械强度,提高茎秆质量,适当增加地上部分鲜重。第二节间壁厚可作为评价茎秆机械强度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对宁夏近40年选育的63个春小麦品种(品系)试验材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正常情况下,春小麦品种(品系)间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都相对较低,宁夏育成春小麦品种(品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与外省份相比,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施硅量对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可为水稻生产中合理施用硅肥和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本文以6个抗倒伏能力有差异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硅肥3种施用量条件下水稻茎秆物理性状,分析了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对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有一定的影响。硅肥施用量不同,水稻品种不同,茎秆的物理性状不同,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也就不同。施用适量硅肥,水稻植株变矮,茎秆基部节间缩短、增粗,茎壁增厚,茎秆抗折力增大,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强。在施纯硅30 kg/hm2时,水稻株高最矮,茎秆基部三节间最短、最粗、茎壁最厚、抗折力最大,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生产上应合理施用硅肥,一般施纯硅30 kg/hm2,可优化水稻茎秆物理性状,增强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硅肥对青稞抗倒伏相关性状的影响,以青稞5171-7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奥本硅类型硅肥,设3个施肥量梯度以空白作为CK,研究影响抗倒伏的主要茎秆性状特征.结果表明:①施用硅肥株高降低、节间增粗和重心高降低;②奥本硅施肥量最低的处理(A1)其茎秆基部第1,2,3,4四节间充实度增加和基部第2节间抗折力增强;③施用硅肥对青稞产量的提高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超级稻连粳7号的抗倒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抗倒能力强的超高产品种是水稻高产、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超级稻连粳7号的抗倒生理特性,为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抗倒伏超级稻连粳7号为试验材料,不抗倒品种中粳12-9为对照,设置不同氮素水平,以倒伏指数作为衡量植株抗倒伏能力的指标。在齐穗后25 d,研究水稻基部第1节间(I1)、第2节间(I2)、第3节间(I3)、第4节间(I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超级稻连粳7号倒伏指数低、抗倒伏能力强的主要原因是:(1)I1和I2短,在试验范围内株高增高幅度小;(2)叶鞘干质量大,单位节间干质量大,茎秆的充实度好;(3)基部节间抗折力与茎壁厚、茎秆干质量、叶鞘干质量、单位节间干质量、节间至顶鲜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重心高度、相对重心高度、茎秆粗、节间基部至顶长无显著相关关系。超级稻连粳7号基部节间短,茎秆充实程度好是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强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利用北方春小麦区35份品种(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两地及不同试验处理,研究了春小麦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在不同试验处理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遗传距离D~2值是反映品种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性状综合指标之间的差异;D~2值在不同年份、地点、试验处理中有明显的变化,并无一定的规律性;聚类结果是品种表型聚类;不同处理的聚类结果不一致;D~2值和聚类结果与品种的亲缘关系、地理来源无必然的联系;当不同的试验处理水平所造成的小生态环境相近时,两处理D~2值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否则,不存在相关关系。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测得的D~2值,只有在与其相近的环境条件下才具有指导意义。此外,依据遗传距离D~2值指导选配亲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类间品种杂交可能导致品种近亲繁殖;2.类内品种不杂交会遗漏掉有益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抗倒伏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河南省推广面积较大的1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其茎秆性状和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为抗倒性强或弱的不同类型品种,并研究玉米茎秆形态、力学特征及其与倒伏率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倒性强的品种其株高、穗位高、基部节间长度较小,而基部节间周长较大,以基5节的差异最大。与抗倒性弱的品种相比,抗倒性强的品种的产量平均增加22.7%,穗长、穗粗、穗行数和百粒质量分别增加16.8%、11.9%、2.8%和4.5%,基部节间的穿刺强度、压碎强度和折断力度分别增加29.7%、17.9%和11.9%,以基3节的增加幅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倒伏率与基部节间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节间周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以基5节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节间长)和-0.66**(节间周长)。基部节间的力学特征与倒伏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以基3节的相关性最强,穿刺强度、压碎强度和折断力度与倒伏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71**、-0.7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倒伏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受倒伏率影响最大的是行粒数(-0.77)。茎秆力学性状中以基3节的差异最显著,可以作为玉米抗倒伏品种选择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茎秆性状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533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2种栽培条件下,对10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低株高水稻基部第1节间壁厚和基部抗折力对倒伏指数有协同作用,低株高水稻抗倒伏茎秆性状改良应集中在基部第1节间茎粗、壁厚,高株高水稻倒伏性更易受株高和重心高...  相似文献   

11.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谷子抗倒伏性状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232-1236
选用2个谷子品种,通过盆栽试验,随机区组设计,于谷子拔节前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对谷子抗倒伏性状及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烯效唑对谷子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个品种均在75 mg/L处理时矮化效果最佳;同时,烯效唑处理能够显著缩短和增粗节间,在75 mg/L处理时各节间长度均达到最短,各节间粗度均达到最大;喷施烯效唑后谷子倒二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比CK均显著提高,各处理在75 mg/L时均达到最大,光合色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叶面喷施烯效唑质量浓度为75 mg/L时,谷子倒二叶光合色素含量最高,抗倒伏效果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小麦茎秆特性的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8个亲本 ,组配成 2 8个双列杂交组合 ,研究了普通小麦节间长和茎粗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 ,倒一节间长为加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倒二和基部第一、三节间长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基部第二节间长和所有茎粗性状为加性—显性模型遗传 ,显性程度分别为部分显性或部分到完全显性。最后 ,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模型和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 ,讨论了杂交后代中茎秆特性的选择和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玉米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了解玉米亲本的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率,本研究以5个抗倒伏性能差异的玉米自交系、12个常用及自选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模式配置的60个组合为供试材料,对第3茎节穿刺强度、第5茎节穿刺强度、株高、穗位高、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等7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RP125、A185、48-2和KDF的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最优,可用于配置抗倒伏玉米杂交品种的优良自交系或用于遗传改良;60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这些性状也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组合A183×48-2、A185×K169和A189×KDF表现最优;所有抗倒伏相关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小于50%,这些性状宜于在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4.
《青海农技推广》2014,(2):48-55
品种名称:春小麦青麦2号 品种来源: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冬小麦济宁13为母本,春小麦97256选系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株高87.9cm,株型紧凑,单株分蘖数1.83个,分蘖成穗率39.5%。主茎第一节间长3.9cm,茎粗0.38cm;第二节间长度10.13cm,茎粗0.48cm;穗下节间长度40.63cm。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中部会宁半干旱区水地春小麦种植区对近年来引进水地春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进行客观、公正、科学地鉴定。结果表明:陇春30号、宁春39号、陇春41号抗逆性强,籽粒饱满,千粒重高,产量高,产量较对照宁春4号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陇春30号、宁春39号两年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第二位,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表现对条锈病高抗,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可在会宁灌溉农业区大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6.
玉米自交系抗倒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玉米自交系材料的抗倒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茎秆倒伏主要受茎秆性状—株高、穗位高、茎粗、根数、鲜重和茎秆最大侧拉力的影响;玉米抗倒伏性可用茎秆侧拉力进行量化评定;筛选到抗倒伏的自交系2个,为进一步进行抗倒伏性状的遗传研究及抗倒伏玉米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密度(52 500、67 500、82 500、97 500、112 500株/hm2)下6个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明确不同茎秆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剖析耐密品种的茎秆结构特性,以期为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改良进而提高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地上第3节和第4节穿刺强度、节间粗及株高均降低,穗位系数、地上第3节间和第4节间长粗比均增加,穗位高、穗下节间数、穗下节间长无一致性的变化规律。与52 500株/hm2相比,67 500、82 500、97 500、112 500株/hm2下株高降低1.41%~5.65%,穗位系数增加2.07%~8.63%,地上第3、4节平均穿刺强度降低4.25%~15.88%,地上第3、4节平均节间粗减少5.87%~14.27%,地上第3、4节平均节间长粗比增加7.73%~30.5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第3节和第4节穿刺强度、地上第3节间和第4节间长粗比、穗位高、地上第4节间长、密度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通过不同密度条件...  相似文献   

18.
群体调控对夏玉米抗倒伏性状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创玉198为试验材料,研究群体调控对夏玉米(Zea mays L.)抗倒伏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玉米倒伏率、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均逐渐升高;基部茎节间长增加,茎粗、茎粗系数降低;茎秆穿刺强度、单株茎秆干物重逐渐增加,茎秆抗折力先增加后降低;田间倒伏率增加,茎秆抗倒伏能力下降。得出创玉198玉米品种合理群体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此群体结构有利于提高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选用来自同一个亲本东陵白综合种的31份后代玉米自交系材料,同时在水、旱地种植,调查了21个性状值,计算比较出15个性状值水、旱地之间的差异。其中,产量作为最主要的指标,水、旱地之间差值最大达到7 200 kg/hm2,最小为199.5 kg/hm2,旱地平均减产2 454.9 kg/hm2。计算出10个性状值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产量抗旱系数范围0.052 6~0.960 0,抗旱指数范围0.002 8~1.212 6,为选择耐旱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估算出在水旱地中,产量分别和11个性状值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水地中,产量与株高、穗位、茎粗、穗粒重、雄穗分枝数、穗长、穗粗、轴粗、百粒重、出籽率等10个性状呈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160 6~0.998 3,产量与生育期一个性状呈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326 2;旱地中,产量与其他11个性状呈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011 4~0.978 6。以上数据体现了在水、旱地中产量与11个性状的关联性大小及异同。在玉米抗旱育种研究中,选择产量高和稳产性好的同时,对其他性状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37个春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通过协方差分析,测定了7个数量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遗传进度和相关遗传进度以及主要影响因子的选择效果。继而通过逐步回归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明确了各性状的直接效应。结果表明,穗粒重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和相关遗传进度为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