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明滁州地区玉米粘虫发生情况,2013—2014年连续2年5—9月设玉米粘虫性诱试验田,并在附近设虫情测报灯,定期进行田间普查,得出滁州地区玉米粘虫最佳测报方法为性诱剂及灯诱,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效果最佳,后期受温度等条件的影响,效果变差,必须用田间剥查的方式,预测玉米粘虫发生程度。利用几种测报方法相补充的方式,更好地在滁州地区开展玉米粘虫测报,为玉米粘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忻府区1983~2006年24年的二代粘虫发生程度的时间序列资料,应用马尔可夫链预测法对该区2007年二代粘虫发生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大田实际发生情况完全一致。对1994~2006年的历史资料进行回检,符合率为75%,可对二代粘虫的发生程度进行超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玉米粘虫是玉米最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玉米的为害程度相当大。一年一般可发生三代,常以第二代为害夏玉米为主。均以幼虫破坏性取食玉米叶片,发生严重时,短时间内吃光所有叶片,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本文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阐述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试验示范工作,西安市在所辖区县建立了2个"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站,通过对玉米重大虫害玉米粘虫的监测,评价了"闪讯TM"监测系统在病虫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西安地区一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6月上旬,二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7月中下旬左右,三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8月中下旬,与历期人工调查的发生规律相一致。表明"闪讯TM"监测系统能客观反映粘虫在西安地区的发生规律,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的优点,但存在着诱集效果较差,自动计数不准确等缺点,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夏季,由于受高温多雨气候影响,山西省粘虫大面积发生,全省共有11个市发生,忻州、朔州、大同、长治、吕梁等地发生尤为严重,其它地市均有涉及,是山西省2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但因盛发期恰遇暴雨,在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灾害的同时,也使得粘虫大量虫体死亡,但粘虫的暴发已为农业生产敲响了警钟,现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谈谈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份吉林省玉米粘虫大面积发生,对玉米产量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充分认识玉米粘虫的发生及为害规律,积极进行科学防治,可以将粘虫对玉米产量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夜盗虫、行军虫、剃枝虫。俗名五彩虫、麦蚕等。喜食禾谷类作物,尤其喜食玉米。在我国除新疆未见报道外,遍布全国。近年来随着我县玉米种植面积的加大,粘虫在玉米田危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2011年二代玉米粘虫在我县大发生,虫田率90%以上,发生严重田块整块田玉米苗齐地面被吃光,造成毁种重种,近几年有不同程度发生,由于气候的原因2015、2016年三代玉米粘虫在我县发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0年以来,云南省发生粘虫为害呈上升趋势,维西县玉米、水稻发生的粘虫为害,由以前的五年一大发三年一小发变成现在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必须及时统防统治,否则就会对水稻、玉米产量造成很大影响。1发生特点粘虫又称五色虫、行军虫、剃枝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杂食性害虫。粘虫越冬行为规律,其在我国的越冬地界为北纬33°左右,几乎覆盖了云南大多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广南县境内二代粘虫暴发,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密度高为2000年以来之罕见,对广南县的甘蔗、玉米、水稻等大春作物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粘虫发生与防治情况1.1发生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二代粘虫全县发生面积3 400hm2,其中甘蔗2 466 hm2、玉米800 hm2、水稻133.3hm2;虫口密度:甘蔗平均505头/百株,最高1899  相似文献   

10.
简单概述了2008~2013年河北省粘虫的发生情况,通过对河北省2012年和2013年粘虫发生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局部为害重等特点的分析,找出河北省粘虫暴发为害的原因,对今后河北省粘虫监测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粘虫是大理州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上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随着气候、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品种布局和耕作栽培制度等变化,粘虫在大理州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粘虫可以在大理州越冬;危害大理州粮食作物的主要是二代粘虫;粘虫发生区域从中低海拔地区逐步扩展到中高海拔地区,发生范围扩大,且有加重发生趋势;粘虫危害玉米的面积和程度均呈上升趋势,高密度集中危害情况突出。通过今年的越冬调查,清楚地表明粘虫可以在本地越冬,这对指导本地的粘虫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粘虫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遭受玉米粘虫侵害玉米的色泽、容重、千粒重、淀粉含量、粗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析,认为无论遭受玉米粘虫侵害较重或较轻,玉米的品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双柏县常年种植夏玉米4667公顷左右,玉米产量在粮食产量中占主导地位。玉米粘虫在玉米种植区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我县玉米的主要害虫。根据监测调查表明,气候适宜是二代粘虫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云南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1年内有4次危害:a.1~2月在海拔1600m以下,越冬代粘虫危害玉米、小麦、黄豆和绿肥;b.4~5月,海拔1300~2000m范围内,1代粘虫危害小麦;c.6~7月,海拔1000~3200m地区,2代粘虫危害水稻、玉米、陆稻、小麦、青棵和燕麦等;d.8~9月,海拔1000m以下,3代粘虫危害晚稻。一般来说,4~5月麦子正处于成熟期,故云南对1代粘虫往往不予防治。因此,仅对越冬代、2代和3代粘虫的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粘虫的预测预报水平和适时防治其危害,试将越冬代、2代和3代粘虫发生趋势的回归统计预测预报研究予以总结。为方便有关生产单位应用这些研究结果,所有的回归预测式均已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15.
2012年长春市在玉米生产中发生比较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的大斑病和玉米的二代粘虫。文章主要介绍了这两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方法,以供生产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双柏县常年种植夏玉米4667公顷左右,玉米产量在粮食产量中占主导地位。玉米粘虫在玉米种植区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我县玉米的主要害虫。根据监测调查表明,气候适宜是二代粘虫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粘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夜盗虫。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主要为害谷子、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粘虫常以幼虫蚕食作物叶片,发生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的作物叶片吃光。建平县有粘虫发生的年份较多,为实现早防、早治,降低防治成本,采取对粘虫发生进行预测预报,是一项及时掌握防治有利时机,有效控制其危害的事半功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粘虫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虫是一种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对玉米粘虫的生物特性、为害症状和发生规律的分析,根据多年的防治实践,总结出了加强玉米粘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玉米粘虫防治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陕西夏播玉米粘虫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玉米粘虫的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出发,介绍了玉米粘虫在陕西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玉米粘虫的主要技术,对确保玉米安全生产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20.
粘虫具有暴食、迁飞和集中危害的特点,主要危害玉米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2012年三代粘虫在天津市大发生,对天津市玉米产量造成一定损失.今年我国南方一代粘虫量较高,天津市各区县要高度重视二三代粘虫发生危害,发现虫害及时组织防治.具体防治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