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997年,我省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工作力度,部署实施了财政支持“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双增工程试点工作,确立了肥城、莒南、乐陵、安丘、莱州和文登等六个县(市)为试点县(市)。财政每年给每个试点县(市)安排资金1000万元,时间截止到2001年。其目标是到2001年,这六个试点县(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各县(市)来自农业的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截至目前,双增工程的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并且也加快了试点县(市)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步伐。1999年,六个试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3200元以上。直接来自农业的五项税收将达到3.8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财政支持乡镇“双增工程”工作已经启动。这是山东省财政在县级“双增工程”试点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财政支农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各地要按照全省财政支持乡镇“双增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开拓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把乡镇“双增工程”落到实处,干出成绩。 一、县级“双增工程”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8年,针对当时山东省农民增收缓慢、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山东省财政厅先后选择11个县(市、区)实施了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的“双增工程”。几年来,各试点县以“双增工程”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发展创收、创税、创汇农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县级财政收入的增  相似文献   

3.
实施“双增工程”是对新形势下财政支农工作的有益探索,是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一条有效途径。1998年,莱州市承担了“双增工程”试点工作,四年来,在省、市财政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立足莱州实际,坚持“适应市场、注重效益、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方针,大力培植创收、创税、创汇农业,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全市农业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实施“双增工程”取得的成果与收获 农民收入和农业税收稳步增长 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这一主题,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积极  相似文献   

4.
唐欣 《山东农业》2002,(10):32-32
1998年以来,山东省财政支持11个县(市、区)实施的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双增工程”,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重视和肯定,也受到了试点农民群众的欢迎,这表明新形势下财政支农工作的新尝试,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为了更深入地推进“双增工程”,进一步促进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财源建设和财政增收,山东省财政厅认真总结了县级实施“双增工程”以来的经验,决定将“双增工程”由县级扩展到乡镇。乡镇“双增工程”的启动,标志着山东省实施“双增工程”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开展好这项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民增收缓慢  相似文献   

5.
2001年2月26日,山东省财政支持“双增工程”座谈会在济南召开。8个市及11个试点县的项目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山东省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尹慧敏同志到会讲话。 会议认为“双增工程”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00年年底,“双增工程”项目区和试点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814元和3258元,较1999年分别增长13.5%和8.1%;试点县农业五税收入达到7456万元,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2002,(4):33-34
莒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0万人,辖21处乡镇,1260个行政村,现有耕地7.2万公顷。2000年开始,在省、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莒县县委、县政府确定把实施特色农业“双增工程”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总抓手,列为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工程”。两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双增工程”建设,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3658万元,比1999年增长4808万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73元,比1999年增加588元,增长14.5%。“农业五税”入库10591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5%,比1999年增加3077万元,增长41%。 ——确定总体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首先,莒县县委、县政府根据调查研究,确定了总体发展思路,即:以增加农民收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财政支持“双增工程”实施以来,莱州市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示范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高效创税项目,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年度目标。2000年,莱州市“双增工程”建设项目共投入扶持资金2030万元。农业税收达到了7448万元,比上年增加2225万元增长4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656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增长2.8%,项目区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加540元,增长13.6%。  相似文献   

8.
安丘市实施“双增工程”三年来,紧紧围绕“实施农业经济国际化战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依靠科技支撑,加快发展以“创收、创税、创汇”为特征的特色农业,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总体工作思路,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200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比上年增加100元,比1997年增加550元。地方财政收入3.63亿元,完成农业五税9050万元,占24.9%,分别比1997年增长57.8%,26.3%。 一、强化措施,促进“双增工程”高效运转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和  相似文献   

9.
我区作为川南粮食生产大县,2006年被四川省农业厅列为全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水稻试点县。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结合我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和省增粮增收“三百”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潍坊市“双增工程”试点乡镇针对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立足当地实际,把省财政厅组织实施的“双增工程”作为农业上台阶的“助推器”,巧抓实干,调动了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打通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开拓了新的增收渠道,“双增工程”开展得扎实有效。 弥河镇:打响新时期的“地道战” 青州市弥河镇地处丘陵地区,丘陵、山区占全镇总面积的2/3,农业基础薄弱。如何使这片贫瘠土地上的农民致富,被该镇列为实施“双增工程”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1.
姜志强  王革  张珺  洪妍 《农民致富之友》2013,(24):240-240,109
今年以来,新宾县农业信息培训中心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项目为主攻点;以提升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突破点;以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着力点;整合各类媒体信息资源,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积极抓住国家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机遇,以实现民“富”县“强”、促进农民增收和壮大县(市)财政实力为宗旨,以培育具有较强区域带动能力的特色支柱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富民强县工作。 2005年以来,安徽省共有15个县(市)开展富民强县工作,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有效提高了试点县(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特色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农业部一系列关于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精神。探索和做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农业部安排给我省1个科技入户试点县的基础上,我省在财政较紧的情况下.又启动了隆阳区、寻甸县、宣威市、晋宁县、建水县5个省级试点县。省级试点县以水稻、马铃薯、奶牛、生猪为主.拟推广14个主导品种和22项主推技术,通过该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项行动试点工作的统计,2007年全国398个试点县(市)共引进、转化、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2742项,参与试点工作的农民达到了2428.8万人,农民人均增收553.61元,专项行动试点工作成功实现了“富民”的效果。其中,东部89个试点县(市)引进、转化、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779项,农民人均增收1011.01元;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对“5万亩芸豆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及深加工”进行立项扶持。自项目实施以来.玉龙县各级部门通力协作,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及产业化为主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强科技创新,有效推进了科技型农业产业的培育和全县经济的发展,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为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提出的四大民心工程之一,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农村是主战场、农民是主体、农民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是先决条件、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关键。该文以开县长沙镇为例,结合该镇25个村(社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农民文化素质低影响农业规模化经营、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阻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出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富裕之路在科技、在教育、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在于人才培养。该镇应从引进人才、加强教育等多方面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朱镕基总理在山东省考察时,重点谈到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他指出:“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财政部门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造性地落实好中央的宏观经济决策,真正使国家的支农投入在农民增收中发挥好杠杆和导向作用。结合山东实际,必须从六个方面搞好财政支农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个荡漾着融融春意的冬日,从这里散发出的信息将把温暖送到全省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心坎上。2002年1月31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暨农业科技大会,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宏伟目标,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农村工作和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调整结构为重点,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和经营机制,加快农业开放开发步伐,着力推进产业化,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业整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农业信息工作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在信息化服务“三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05年组织实施的“四电一报”工程,在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为加快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茌平县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不断增加支农资金投入,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大棚菜、大蒜、食用菌、池藕等创税农业,有利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2000年全县冬暖式大棚发展到5万个,大中小拱棚达到18万个,食用菌完成500万平方米,桑园面积达到1300公顷;池藕2000公顷,多种经营总收入达15.2亿元,比1998年增长27%,粮经比例由1998年的7:3提高到5:5,农民人均纯收入2208元,比1998年增长243元。 一、多方筹集资金,重点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茌平县财政部门以农业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