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财政支持乡镇“双增工程”工作已经启动。这是山东省财政在县级“双增工程”试点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财政支农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各地要按照全省财政支持乡镇“双增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开拓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把乡镇“双增工程”落到实处,干出成绩。 一、县级“双增工程”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8年,针对当时山东省农民增收缓慢、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山东省财政厅先后选择11个县(市、区)实施了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的“双增工程”。几年来,各试点县以“双增工程”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发展创收、创税、创汇农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县级财政收入的增  相似文献   

2.
1998年,山东省财政厅选择了6个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农业大县,实施了以“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为目标的“双增工程”试点工作。2001年,试点县扩大到11个。这是为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点实施的一项综合性、导向性的系统工程。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预期目的。2002年“双增工程”作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切入点,将在更大范围内深化发展,在全省实施“双增工程”示范乡镇建设。为此,本刊将陆续刊登宣传试点县的经验做法,以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安丘市实施“双增工程”三年来,紧紧围绕“实施农业经济国际化战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依靠科技支撑,加快发展以“创收、创税、创汇”为特征的特色农业,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总体工作思路,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200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比上年增加100元,比1997年增加550元。地方财政收入3.63亿元,完成农业五税9050万元,占24.9%,分别比1997年增长57.8%,26.3%。 一、强化措施,促进“双增工程”高效运转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和  相似文献   

4.
唐欣 《山东农业》2002,(10):32-32
1998年以来,山东省财政支持11个县(市、区)实施的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双增工程”,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重视和肯定,也受到了试点农民群众的欢迎,这表明新形势下财政支农工作的新尝试,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为了更深入地推进“双增工程”,进一步促进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财源建设和财政增收,山东省财政厅认真总结了县级实施“双增工程”以来的经验,决定将“双增工程”由县级扩展到乡镇。乡镇“双增工程”的启动,标志着山东省实施“双增工程”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开展好这项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民增收缓慢  相似文献   

5.
根据烟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基层财源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要求,市财政局在总结前几年“双增”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2年决定扩大扶持范围,在全市筛选20个乡镇作为市级“双增工程”扶持乡镇,力争通过几年几个轮次的帮扶,彻底解决基层财力困难,并使农民收入也得到较大幅度提高。抓住重点集中突破,确保“双增”目标实现烟台市确定市级乡镇“双增工程”的考核指标是: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30%;来自农业的财政收入(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农产品加工企业缴纳各项税收地方可用部分)高于所在县市区平均增长幅度的1倍…  相似文献   

6.
2001年2月26日,山东省财政支持“双增工程”座谈会在济南召开。8个市及11个试点县的项目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山东省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尹慧敏同志到会讲话。 会议认为“双增工程”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00年年底,“双增工程”项目区和试点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814元和3258元,较1999年分别增长13.5%和8.1%;试点县农业五税收入达到7456万元,  相似文献   

7.
1997年,我省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工作力度,部署实施了财政支持“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双增工程试点工作,确立了肥城、莒南、乐陵、安丘、莱州和文登等六个县(市)为试点县(市)。财政每年给每个试点县(市)安排资金1000万元,时间截止到2001年。其目标是到2001年,这六个试点县(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各县(市)来自农业的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截至目前,双增工程的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并且也加快了试点县(市)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步伐。1999年,六个试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3200元以上。直接来自农业的五项税收将达到3.8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来,山东省财政厅组织实施了旨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的“双增工程”。两年来,莱州市根据省财政厅确定的双增目标,支持以市场为导向,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植主导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如何深入实施“双增工程”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  相似文献   

9.
乡级财政是公共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也是薄弱环节。菏泽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级经济发展尤为缓慢,收支规模小、债务包袱重,财政管理薄弱,欠发工资等问题十分突出,直接影响到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乡级财政不改革,乡级财政基础不夯实,就不可能扭转目前菏泽财政困难的局面。为此,菏泽市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确定了从振兴乡级财政入手,进而缓解县级财政困难状况,实现全市财政状况根本好转的工作思路。2002年菏泽市利用山东省财政支持乡镇“双增工程”为契机,全面实施了乡级财政“双增工程”。其目的是: “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乡级财政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10.
2002年9月4日,全省财政支持乡镇“双增工程”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这标志着山东省财政支持“双增工程”的实施由县级扩展到了乡镇。会议总  相似文献   

11.
乡镇“双增工程”是以财政支农资金的集中运用为导向,以大规模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投入为动力,以地方政府完善配套的服务政策为支撑,以严格安全的财政管理制度为保障的系统工程。自2002年开始,德州市全面启动了以乡镇为试点,“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双增工程”,并以此为总抓手,利用大规模的资金、技术、人力和信息的投入,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增强农民素质,壮大农村经济,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基层财政解困”的目标。 大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根据不周的标准,确定了省级重点扶持乡镇4个,市级重点扶持乡镇11个,县级重点扶持乡镇22个。每年从财政拿出专项扶持资金980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潍坊市“双增工程”试点乡镇针对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立足当地实际,把省财政厅组织实施的“双增工程”作为农业上台阶的“助推器”,巧抓实干,调动了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打通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开拓了新的增收渠道,“双增工程”开展得扎实有效。 弥河镇:打响新时期的“地道战” 青州市弥河镇地处丘陵地区,丘陵、山区占全镇总面积的2/3,农业基础薄弱。如何使这片贫瘠土地上的农民致富,被该镇列为实施“双增工程”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财政支持“双增工程”实施以来,莱州市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示范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高效创税项目,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年度目标。2000年,莱州市“双增工程”建设项目共投入扶持资金2030万元。农业税收达到了7448万元,比上年增加2225万元增长4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656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增长2.8%,项目区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加540元,增长13.6%。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业》2002,(4):33-34
莒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0万人,辖21处乡镇,1260个行政村,现有耕地7.2万公顷。2000年开始,在省、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莒县县委、县政府确定把实施特色农业“双增工程”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总抓手,列为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工程”。两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双增工程”建设,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3658万元,比1999年增长4808万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73元,比1999年增加588元,增长14.5%。“农业五税”入库10591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5%,比1999年增加3077万元,增长41%。 ——确定总体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首先,莒县县委、县政府根据调查研究,确定了总体发展思路,即:以增加农民收  相似文献   

15.
双增·双赢     
800尾鱼卖出 16万元天价,财运亨通的杨国林说:“这靠双增点金。” 胶东半岛一场瑞雪,遮蔽了莱州滩涂养殖区一年的喧阗与忙碌,皑皑白雪中透出几分赏心悦目的祥和气息。元月 8月,雪中一面飘舞的红旗引导我们走进朱旺村杨国林的鱼棚中。此时,杨国林正和妻子忙着给鱼池换水。 前年秋天,杨国林建了一个大菱鲆养殖大棚,去年底, 800尾大菱鲆以每公斤 300多元的价格出手,收入 16万多元,如今棚中还存养着 3000多尾成品大菱鲆鱼。财运亨通的杨国林谈起这“天方夜谭”般的变化,反复说:“这真是靠双增工程点石成金。” 农民增收难,则民心不稳,天下难安。 财政增长难,则地方国家机器运转不畅、社会事业难有作为。 解“两难”都离不开一个“钱”字。相争相害,没有出路。治源治本,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从 1998年开始,莱州市借跻身全省“双增工程”试点市之机,全力实施旨在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双增工程”。 财政支农。从 1998年开始,三年间,省、地、市三级财政每年拔付 2000万元用于扶持“双增工程”项目。区区 2000万元怎样在诺大的农村经济中发挥作用 ?突出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安排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高效创税建设项目,此为莱州“点石成金”的资金运作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为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向农业强市的跨越,肥城市实施了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标的农业“双增”工程,1997年,该市来自农业的财政收入达到3625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56元,比上年增加274元。 肥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是全国商品粮、优质小麦、瘦肉型猪、名特优产品肥城桃生产基地和粮食大县,农业发展的条件相对其它各业优势比较明显,农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来自农业的税收相对比较稳定,随着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农副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农业财源潜力将被更大地挖掘出来。农业还能带动和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肥城市45%的工业产品市场在农村,纺织、造纸、食品等工业原料的90%、出口商品的  相似文献   

17.
寿光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已连续三届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并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市,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在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四化: 一、生产技术现代化 为加快农业的科技进步,全市以组织实施“双十百亿工程”和“种子产业化”工程为突破口,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劳动者科技素质提高到位。市、乡、村三级坚持常年开展科技培训,全面推行了“绿色证书”制度。到1998年底,全市共有3.7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3.2万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员”证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积极实践,不断创新,着力在建立和完善新的机制上下功夫,全市“三农”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一、建立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机制我们始终扭住挖掘农业内部外部增收潜力不放松,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一是着力挖掘传统农业的增收潜力。突出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推广提高工程,重点做大做强畜牧、水产、蔬菜、冬枣、棉花五大主导产业,去年农民收入中来自五大产业的比重达到51.2%。二是着力提升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拉…  相似文献   

19.
泰安市在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提出了实施“四动”战略的构想。所谓“四动”战略,就是以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加农民收入、提前实现小康为目标,紧紧抓住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牛鼻子”,实施政策启动、科技推动、产业带动、市场拉动,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在本期特约泰安市委副书记孙庆祥就这一“四动”战略撰写此文,介绍其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现状(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安阳市认真实施“四大兴农计划”、“三大惠民工程”和“十大农业产业链开发”战略,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高效农业凸现;二是品牌化战略打响;三是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