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北方粳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研究历史,综述了粳稻恢复系在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当前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今后恢复系选育的目标及分子育种技术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北方超级杂交粳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在育种方法上主要通过“籼粳架桥”、粳爪交次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理想株形、生态育种等多种途径培育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了继C57和C418之后又一个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恢复系C2106,以其配组育成的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06、辽优2016、辽优9906、辽优5206等在辽宁乃至北方稻区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表现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点.同时介绍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3.
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产量优势不强、品质差、制种产量低是困扰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对近十年来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根据高产、优质、高异交性等育种目标,立足于育种实践,提出符合辽宁省杂交粳稻配组理论方法及亲本选育策略,同时对现在杂交粳稻育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杂交粳稻发展需要解决的攻关课题,为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研究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杂交粳稻的研究力量分散,育种家之间缺乏交流及育种材料的创新机制不够健全是限制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我国杂交粳稻快速发展的机遇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获得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取得重大突破。经辽宁等地农民几年试种,较常规水稻增产15%~20%.专家认为具有大面积推广的条件。设在辽宁省农科院的国家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经过几年来的攻关,成功选育出几个籼粳性不同、生育期不同的骨干不育系(母本1和10多个优质、配合力高的骨干恢复系(父本),目前已有5个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得名是因其只需要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两个育种材料.通过介绍两系法杂交稻的发展在全国呈现的良好态势,分析了发展两系法杂交水稻存在的问题,并对在黑龙江省有效利用现有常规粳稻发展两系杂交稻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北方杂交粳稻株型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方杂交粳稻株型性状的遗传关系,为提高株型杂交育种效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SAS、QGA等软件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由10个不育系及10个恢复系为亲本配组形成100个杂交粳稻组合的株型性状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和母本相比,北方杂交粳稻多数株型性状在遗传上与父本关系更为密切;各株型性状遗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表现为极显著且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株型高大或株叶型高大益于提高穗数及增加穗重,利于发挥杂种优势;影响北方杂交粳稻株型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株高、剑叶角、剑叶长、茎叶重。【结论】北方杂交粳稻株型性状体系复杂;在株型配组中与不育系相比,要更注意对恢复系的选择;杂交粳稻的株型配组过程中应注重对株高、剑叶角、剑叶长、茎叶重等4个因素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促进北方杂交粳稻的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杂交粳稻耐旱及抗逆性强等突出特点,在国家和辽宁省育种攻关项目"高产优质多抗新组合选育"课题支持下,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最新选育出高产、抗病、耐旱、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5273,该组合穗粒结构合理,增产潜力大,米质好株型理想在全国旱稻区域试验黄淮海麦茬稻区,晚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2013—2014年利用6个水稻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2014—2015年利用9个水稻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模式配制杂交组合进行水稻小区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并对新选育恢复系的利用价值进行评价;选取部分杂交粳稻组合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多点鉴定,对杂交粳稻组合的产量变异系数与对应的配合力相对效应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申恢26和申恢415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连续两年均大于3. 27%,是一般配合力较为理想的粳型恢复系。杂交粳稻新品种‘申优26’和‘申优415’在不同鉴定点的产量变异系数低于对照品种‘花优14’,产量高于‘花优14’,表现优质、高产、产量稳定性好,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杂交粳稻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与产量变异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对稳产、强优势杂交粳稻新组合的选育来说,一般配合力的重要性大于特殊配合力,育种过程中应首先注重亲本一般配合力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北方杂交粳稻的优势是显著的,对其育种攻关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杂交粳稻生产上停滞滑坡的原因作了分析,在选育力量相对较弱和繁殖制种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其推广利用的速度要求不能过急。从新组合高产、优质、多抗和易于制种的要求出发,在继续改良恢复系的同时,强调了矮秆、优质、抗病、配合力高、开花习性好的保持系的选育及不育系的转育。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安徽省杂交粳稻育种 2 3a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BT型不育系、光 (温 )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的基本经验 ,以及主要三系、两系组合的产量、米质、抗性、高产制种技术经验和应用价值。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粳S、籼S、粳A、籼A四类共8个不育系作母本,以包括广亲和系和恢复系的9个材料为父本,采用8×9NCⅡ设计交配,获得72个组合杂交种,依据F_1杂种结实率,对亲本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中_(7001)S、_(8801)S、协青早A、_(80-4)A具有较好的亲和性或可恢复性.根据父本与四类不育系的亲和性,将其分成四类:广亲和恢复系,广亲和选择性恢复系,广亲和系,恢复系.报道了培矮64、CPSDO_(17)具有恢复BT型粳A育性的能力;讨论了它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杂交粳稻强优组合选育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水稻恢复系187R的18个重组自交系进行亲和性测定,为选配水稻新品种(组合)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籼稻天B、粳稻白R56和辽粳224作为测验种,分别与187R的18个重组自交系杂交,考察分析杂交F1小穗结实率。【结果】对天B、白R56和辽粳224均表现较高亲和力的自交系有WC26、WC69、WC187、WC209、WC217、WC219、WC246,属于中间型,具有一定广亲和性;对籼稻天B有特殊亲和力的重组自交系有WC65、WC70、WC191、WC203、WC225、WC228、WC350、WC373,表现亲籼性;对粳稻有特殊亲和力的重组自交系有WC22和WC25,表现亲粳性。【结论】具有广亲和特性的重组自交系可作为研究材料和育种材料,有较高利用价值;而具有亲粳性和亲籼性的重组自交系可作为育种中间材料或与粳或籼稻配组,筛选出优势强的组合用于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4.
水稻粳型亲籼系的创建及其在超级稻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杂种的不育性是一个复杂的现象。20年来,本实验室一直从事水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共鉴定出6个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或称特异亲和基因座位,其中的5个基因座,S-a、S-b、S-c、S-d和S-e已完成分子定位,这些基因座的基因模式为"单基因座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培育"粳型亲籼系"来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设想,利用特异亲和基因人为创建了"粳型亲籼系"的水稻新种质,并建立了粳型亲籼系分子育种的技术体系。利用粳型亲籼系克服了水稻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不育性,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ILP标记分析水稻籼粳杂交亲本和衍生系的籼粳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水稻籼粳杂交亲本和衍生系的籼粳分化度,为培育实用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通过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的方法,历时21年,4个育种阶段,涉及18个籼粳杂交亲本和39个衍生系为研究材料,采用籼粳特异ILP分子标记(水稻内含子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和程氏形态指数法进行籼粳分化度检测。【结果】57个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在所检测位点上均存在籼粳分化。18个亲本共检测出4个粳稻、5个偏粳、8个偏籼和1个籼稻类型。在18个亲本中, 明恢63和9308的粳稻成分分别为12.50%和33.33%;粳型恢复系C418的粳稻成分仅有31.25%。39个籼粳杂交衍生系共检测出1个粳稻、11个偏粳、20个偏籼和7个籼稻类型。其中,粳型衍生系明恢502的粳稻成分仅占10.42%。ILP标记法与形态指数法判定籼粳分类结果的吻合度较好,粳稻成分指数、籼稻成分指数与程氏指数综合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94**和r=-0.7662**。【结论】ILP标记具有准确检测籼(粳)成分比例的功能;研究籼粳分化可以合理解释籼粳型恢复系配组的杂交稻表现明显杂种优势的原因,对有效利用籼粳亚种间优良基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e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the northern japonica hybrid ric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e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the 100 cultivars combined by the 10 sterile lines and the 10 restore lines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SAS and QG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female parent, most of the morphological traits related closely to their father. The additive genetic effect and the dominant genetic effect appear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former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latter. Genetic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high plants or high plants with more leaves were in favor of improving the number and the weight of the spike and producing the hybrid vigor.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lant type of the northern japonica hybrid rice were the plant height (PH), the angle of the flag leaf (FLA), flag leaf length (FLL), and the weight of the shoots and leaves (SLW),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ical traits system of the northern japonica hybrid rice was very complex, and the restore line should be given more importance compared with the sterile line, and PH, FLA, FLL, and SLW should be considered first in the plant typ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水稻恢复系187R的18个重组自交系进行亲和性测定,为选配水稻新品种(组合)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籼稻天B、粳稻白R56和辽粳224作为测验种,分别与187R的18个重组自交系杂交,考察分析杂交F1小穗结实率。【结果】对天B、白R56和辽粳224均表现较高亲和力的自交系有WC26、WC69、WC187、WC209、WC217、WC219、WC246,属于中间型,具有一定广亲和性;对籼稻天B有特殊亲和力的重组自交系有WC65、WC70、WC191、WC203、WC225、WC228、WC350、WC373,表现亲籼性;对粳稻有特殊亲和力的重组自交系有WC22和WC25,表现亲粳性。【结论】具有广亲和特性的重组自交系可作为研究材料和育种材料,有较高利用价值;而具有亲粳性和亲籼性的重组自交系可作为育种中间材料或与粳或籼稻配组,筛选出优势强的组合用于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水稻恢复性选择效率,增强恢复系的配合力,促进地方稻种资源的耐冷基因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设计了同质恢渗粳+耐冷性的水稻恢复系选育路线,开创了将耐冷性、恢复性和籼粳亚种间杂交蕴藏的强大优势巧妙结合的水稻三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育成了耐冷、强优势、稻瘟病抗性好的同质恢复系黔恢481、R467、Q431、Q568,用这些恢复系组配育成的威优481,金优431等7个高产、耐冷、稻瘟病抗性好的杂交稻组合,育出的耐冷杂交稻组合在贵州中高海拔秋风冷害频繁和稻瘟病重灾区发挥高产、稳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整合前人在不同时期对中国杂交粳稻类型的研究,结合多年的实践,通过综合分析,分别论述了粳型三系杂交稻和二系杂交稻种质资源的类型。可为杂交粳稻的选育和生产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研讨中国杂交粳稻类型提供整合的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杂交粳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北方杂交粳稻组合选育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06个杂交粳稻组合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产量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及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杂交粳稻单株产量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育种上,可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组合产量的同时改善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