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流式细胞术能快速检测生物细胞的倍性和DNA含量,而水生生物多倍体的发掘与利用在多倍体育种和丰富物种多样性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濒危冷水鱼类花羔红点鲑鳍条组织,分别采用低温冻存、70%乙醇固定和活体采样3种方法对收集的组织进行短期保存并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花羔红点鲑为四倍体鱼类,3种保存方法测得的DNA含量大小为活体组织乙醇固定低温冻存,且DNA含量分别为3.67 pg/N、3.47 pg/N和6.0 pg/N。在组织保存效果中,70%乙醇固定的效果仅次于活体采样,低温冻存方法流式检测结果出现较多杂峰,表明这种保存方法不能保证细胞的完整性,在制备细胞悬液时破碎的细胞较多,并形成黏连体,检测效果不佳。所有被检测个体中,有一条花羔红点鲑为多倍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对SD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分析检测仪器对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体重约200 g,雌雄各半,屏障环境饲养,试验前禁食12 h,麻醉后采血,分别用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20项血液生理指标。结果:两种仪器分别检测的SD大鼠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数量、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血红蛋白浓度、嗜中性白细胞数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检测仪器对SD大鼠血液学指标的检测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取健康家兔2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0只,试验组用98%酒精滴眼,于实验前、实验后(24、72、120 h)计数血细胞和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血清NO含量、红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等均较对照组有较大的升高,血清NO含量与红细胞总数(r=0.870,P<0.05)、白细胞总数(r=0.923,P<0.01)及嗜中性粒细胞数(r=0.936,P<0.01)呈正相关,与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变化无相关性,表明急性角膜结膜炎兔血细胞数和血清NO水平升高与炎症的发展和转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首次检测了黑麂血液常规和生理生化等23项指标,并与鹿科梅花鹿做了比较。测定结果显示,黑麂的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高于梅花鹿指标,而白细胞、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指标低于梅花鹿指标。黑麂白细胞分类结果显示,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约占90%;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各占约2%。黑麂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总胆固醇和血糖两项指标高于梅花鹿的指标;甘油三酯(TG)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I-C)含量显著高于梅花鹿。检测结果反映了黑麂的机体生理机能,是进行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流式细胞术鉴定黄花苜蓿染色体倍性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份黄花苜蓿种质材料的染色体倍性水平,同时结合传统的根尖染色体制片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7份黄花苜蓿种质材料中45份为四倍体(2n=4x=32),核DNA含量为1.85±0.09 pg/2c;2份为二倍体(2n=2x=16),核DNA含量为1.016±0.021 pg/2c.研究结果为黄花苜蓿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苜蓿属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心脏取血的方法得到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捷蜥蜴(Lacerta agilis)和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4种蜥蜴的血细胞,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血细胞计数,并用Wright染色法对血细胞的成分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使用Leica Q Win软件对各类血细胞进行拍照及测量,测得数据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4种蜥蜴血细胞均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组成,其中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4种蜥蜴的血细胞在数量与形态学特征方面均存在较明显差别,其中捷蜥蜴白细胞数量最高,红细胞数量及白细胞占血细胞的百分比均较高,红细胞短径最大;丽斑麻蜥红细胞数量较多,但白细胞数量及其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最少,红细胞长径最小,嗜酸性粒细胞最小、单核细胞最大;黑龙江草蜥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较少,红细胞长短径比值较大,嗜碱性粒细胞直径最大;胎生蜥蜴与黑龙江草蜥相似,但嗜碱性粒细胞直径较小,产生以上差别的原因可能与其进化地位和生态适应相关。  相似文献   

7.
额河银鲫血液生化及血液流变学参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给额河银鲫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些基础材料,对37尾阿勒泰地区额河银鲫的血液生化和血液流变参数进行了较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额河银鲫的红细胞(RBC)数为(0.863±0.12)×1012/L,仅为其他鱼类的一半;红细胞比容(HCT)为(29.23±3.82)%,比一般鱼类少;血红蛋白(Hb)质量分数高达(99.60±10.70)g/L;血糖值特别高为(24.19±6.70)mmol/L;全血粘度(ηb)高切时不高,在鱼类中属中等水平;在低切时则呈下降趋势。回归分析可知,影响额河银鲫ηb的主要因子有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糖(G)、红细胞聚集指数(A1和A2)、红细胞刚性系数(Tk)、红细胞刚性指标(IR)、血浆粘度(ηp);影响ηp的因子有Hb、血清胆固醇(CHO)、血沉方程K值和IR。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急性角膜结膜炎家兔血细胞和血清NO的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血清NO含量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等均较试验前有较大的升高(P〈0.05);血清NO含量变化与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变化呈正相关,与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9.
革胡子鲶血液指标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革胡子鲶(Clarias leather)的血液指标,红细胞密度为(29.04±2.12)×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21±0.85)×104个/mm3,血红蛋白含量为(7.64±0.69)g/L,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46±0.03)%,红细胞比积为(36.69±0.99)%,红细胞沉降率为(3.40±0.56)mm/h。对革胡子鲶外周血进行涂片观察,在涂片上可区分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但没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中,血栓细胞、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3±0.74)%、(4.36±0.65)%、(60.09±1.35)%、(16.62±1.29)%、(14.60±0.79)%。另外,在涂片上还发现了未成熟的红细胞。对肝脏、脾脏、头肾和肾脏4种造血组织中血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测定。观察发现,革胡子鲶的头肾、肾脏和脾脏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相似文献   

10.
蒋庆  胡吉利  尧蒙 《畜牧市场》2006,(8):110-111
本实验将2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试验组用98%酒精滴眼,于实验后0h、24h、72h、120h对各组家兔血细胞计数并检测血液中NO含量的变化,通过分析实验性角膜结膜炎兔血清NO和血细胞变化及相互关系发现,血清中NO含量、红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等实验组均较对照组高,血清NO含量与红细胞总数(r=0.870,P〈0.05),白细胞总数(r=0.923,P〈0.01)及嗜中性粒细胞数(r=0.936,P〈0.01)呈正相关,与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变化无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家兔急性角膜结膜炎时血细胞数和NO水平升高,该过程与炎症的发展和转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佐剂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制备嗜水气单胞菌J—1株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用浸浴法免疫银鲫。设疫苗加IMS1312佐剂免疫组、不加佐剂疫苗免疫组及未免疫对照组,每组20尾。18~20℃水温饲养35d,检测银鲫血清嗜水气单胞菌凝集抗体。佐剂组抗体效价达1:64,相对保护率为67%。不加佐剂免疫组抗体效价为1:32,相对保护率达56%。对照组抗体效价为1:4,相对保护率为10%。试验结果表明浸浴免疫对银鲫具有较好的保护力,佐剂IMS1312可增强鱼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额尔齐斯河银鲫肌肉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利用常规方法对池塘养殖的额尔齐斯河银鲫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银鲫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为(鲜质量百分比):水分73.39%、粗蛋白质18.78%、脂肪1.40%、灰分1.27%。检测了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7.41%;8种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为7.49%,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3.02%,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优质蛋白质标准;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6.35%,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6.47%;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8.99;所有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含量最高(2.35%),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分别为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析了肌肉中1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13种,饱和脂肪酸6种,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有9种,占脂肪酸总含量的28.68%;DHA、EPA、ARA含量分别为2.82%、1.46%、2.05%。通过与几种土著经济鱼类和国内重点养殖的鲫比较,额尔齐斯河银鲫是极具开发价值的优质土著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红曲霉与中药合生素对延边黄牛血液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3头成年的延边黄牛母牛为试验动物(325±25)kg,采用3×3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分为对照组、红曲霉组、中药+红曲霉组。共分三期,每期12d,第12天于颈静脉采集血液,分别测定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的水平。结果表明,饲喂红曲霉与中药合生素对白细胞、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IgG、IgA、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含量和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先科巨鲫肌肉的营养价值,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与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先科巨鲫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显示,先科巨鲫肌肉组织中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C18:(1n-9)(40.36%),其次为C16:0(16.51%);肌肉中必需脂肪酸C18:(2n-6)含量丰富(13.22%),高于野生银鲫;C20:(5n-3)为1.11%,C22:(6n-3)为4.92%,均高于乌龙鲫和普安银鲫。大类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0.3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7.56%)>饱和脂肪酸含量(26.19%),说明该品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两种病原诊断方法并探索二者之间在奶牛感染中的关系,本研究针对两病原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15bp和237bp。敏感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表明,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154pg和0.105pg;与猪肺炎支原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鸡艾美耳球虫、牛双芽巴贝斯虫无交叉反应。35份临床血样检测结果为:奶牛附红细胞体阳性率22.89%,伊氏锥虫阳性率8.89%,其中共感染率为2.89%。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诊断,特别适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松鼠猴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生理指标能反映动物机体的机能.本文首次测定了松鼠猴的血液生理值,并与恒河猴的指标做了比较.结果显示,松鼠猴的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5种指标都明显高于恒河猴;而白细胞和平均红细胞体积都略低于恒河猴.松鼠猴的白细胞分类记数结果显示,松鼠猴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占97.5%,单核细胞占2.0%;嗜酸性粒细胞为0.2%,几乎无嗜碱性粒细胞.这些结果可作为松鼠猴饲养管理和疫病检测判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明确家兔感染豆状囊尾蚴后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人工感染豆状带绦虫犬排出的孕卵节片,虫卵计数并感染家兔,定期采血。利用动物血液分析仪测定其红细胞、白细胞等21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血红蛋白浓度差异不显著;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嗜碱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单核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差异显著;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极显著。结论:研究结果为本病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用三色间接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粒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亚群。来源于2头猪的12个猪外周血液样品裂解红细胞后,用3种SWC(swine workshop cluster)单抗和不同标记的二抗染色,对全体细胞设门,测定了SWC1、SWC3、SWC8在外周血白细胞上的表达,分析了嗜中性粒细胞(SWCI^+SWC3^+SWC8^+)、嗜酸性粒细胞(SWCI^-SWC3^+SWC8^+)、B细胞(SWC1^-SWC3^-SWC8^+)、单核细胞(SWC1^+SWC3^+SWC8^-)在外周血白细胞中的比例。结果显示,细胞分群情况良好,两组测定结果的均值及方差无显著差异,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占(32.6±0.8)%,嗜酸性粒细胞占(4.7±0.3)%,B淋巴细胞占(3.7±0.2)%,单核细胞占(2.2±0.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巴西彩龟血细胞的显微观察,其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凝血细胞.研究发现,巴西彩龟的红细胞体积较大,表明其运载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强;白细胞数目较多,提示其有较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尖吻蝮(Deinagkistradon aultus)、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和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血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试验采用wright染色法对4种蛇类的血细胞染色,用lieca显微镜拍照、测量、计数,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种蛇的红细胞差异显著(P0.05),白细胞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种类的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含量都很丰富,而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含量少,在短尾腹、银环蛇中未观察到嗜酸性粒细胞;尖吻蝮的血栓细胞最大且与其他3种蛇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