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犬旋毛虫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虫种T.spidais和T.nativa作对照,应用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黑龙江省猪、大旋毛虫进行虫种鉴定。结果显示:猪旋虫和T.spirlais酶切图谱相同;犬旋毛虫和T.nativa酶谱一致,结果提示,黑龙江猪旋毛虫为Tspiralis,犬旋毛虫为T.nativa。  相似文献   

2.
用随意扩增的DNA多态性鉴定中国分离的部分旋毛虫虫株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虫种作对照,利用随意扩增的DNA多态性技术对国内的部分旋毛虫分离株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经5条引物的单扩增及复合扩增结果显示,中国的旋毛虫猪株为T.spiralis,大株为T.nativa,猫株为T.nelsoni。  相似文献   

3.
应用McAb快速ELISA诊断盒,对感染4个旋毛虫隔离种的猪定期检测其血清中抗体出现情况。结果,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T.spiralis)在感染24d后、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31d后,可在猪血清中检出抗体;在抗体出现时间上前二者较后二者早7d左右。  相似文献   

4.
旋毛虫病McAb快速ELISA诊断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McAb 快速ELISA 诊断盒,对感染了4 个旋毛虫隔离种的猪定期检测其血清中抗体出现情况。结果,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T.spiralis)在感染24 d 后、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 T.nativa)31 d 后,可在猪血清中检出抗体;在抗体出现时间上前二者较后二者早7 d 左右。  相似文献   

5.
中国旋毛虫分离株成虫和新生幼虫基因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利用λZAPⅡ载体构建了中国分离株Trichinelaspiralis及Trichinelanativa成虫和新生幼虫cD-NA基因文库,检测结果表明,所克隆的cDNA片段分布在0.2~2.0kb之间,表明2个cDNA基因文库对mRNA的覆盖面很大。利用RAPD技术,以肌幼虫基因文库作对照,采用70个单引物及20对复合引物对以上2个文库进行筛选扩增,结果:(1)共获得2条T.spiralis及4条T.nativa的成虫与新生幼虫特异性基因片段,鉴于成虫与新生幼虫是旋毛虫的2个侵袭性阶段,其所特有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极有可能就是这2个时期虫体的侵袭性因子基因,即所要寻找的强保护性抗原基因,从而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2)发现1条T.spiralis种特有的基因片段,这一特异性基因片段为虫种鉴定提供了物质条件;(3)发现旋毛虫同种不同分离株(中国分离株及法国分离株)间cDNA文库扩增图谱完全相同,进一步证实了旋毛虫种内基因的低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中国旋毛虫虫株的分类提供依据,将分离自中国东北地区的4株猪,犬源旋毛虫虫株分别接种于小鼠,按常规分离出肌幼虫,纯化后,设8个杂交试验组,将每2个虫株的雌,雄幼虫体各5条混合,以食管灌注法接种于小鼠,42d后扑杀,消化,集虫,计数回收肌幼虫数。同法进行了哈尔滨猪株,犬株与国际标准虫株Trichinella spiralis(T.s).T.nativa(T.na)之间的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和国际标准隔离: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的研究发现,猪旋志虫和旋毛形线虫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分别于感染第16d和18d出现,第38d和36d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而 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于感染第20d和22d出现,第32d完成形成。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雌虫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方法对中国旋毛虫虫株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收集了中国8个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旋毛虫虫株,提取虫体DNA,应用Jean设计的引物序列和不同的退火温度进行了PCR扩增。结果:哈尔滨海伦猪株、长春犬株、沈阳猪株、河南南阳猪株、湖北十堰猪株、西安猪株、云南大理猪株均显示出家畜型旋毛虫特异的602bp目的DNA基因片段;而哈尔滨五常犬株未见此片段。在48℃和50℃退火温度扩增显示,哈尔滨五常犬株和长春犬株均有380bpDNA基因片段,而其他虫株未有此片段。  相似文献   

9.
应用特异性引物检测中国不同地区旋毛虫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Jean-Dupouy-Camer所报道1.7kb基因序列而设计合成的引物,对中国九个地区的旋毛虫株的肌组织旋毛虫DNA进行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中国猪源旋毛虫均扩增出特异性的602bp和230bp大小的DNA条带,而中国犬源和猫源以及正常对照肌组织DNA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本法对中国猪源旋毛虫可检测到0.02条旋毛虫DNA,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虫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lais)和本地长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作对照,应用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ELP)技术对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进行虫种鉴定。结果显示: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酶切图谱相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酶谱一致。结果提示,黑龙江猪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  相似文献   

11.
为了区分旋毛虫各隔离种 ,人们对其对动物的感染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特别是国外学者。然而有关我国旋毛虫各隔离种对动物的感染性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对大鼠感染性的研究报道更少 ,并且都无旋毛虫国际标准隔离种做对照。自从Nelson和Mukundi报道T .nelsoni对大鼠和家猪感染性较低以来 ,国外很多学者相继对旋毛虫各隔离种在动物的感染性上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与T .spiralis相比 ,T .rlativa和T .nelsoni对动物尤其是对大鼠和家猪的感染性很低 ;并发现旋毛虫每个隔离种繁殖力指数 (R…  相似文献   

12.
旋毛虫各隔离种雌虫生殖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对旋毛虫各隔离种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雌虫体外培养24h平均产新生幼虫数分别为66.00±7.34和76.20±7.57,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分别是28.80±4.30和22.00±3.22,前者在雌虫体外产幼虫能力上明显高于后者。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虫形线虫,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  相似文献   

13.
旋毛虫各隔离种对小鼠的感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及国际标准虫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对小鼠的感染性异同。结果表明,四者对小鼠的感染力存在着显著差异,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在小鼠体内的繁殖力指数(RCI)分别为121.01±7.80和149.86±7.47;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的RCI分别为60.98±5.05和55.15±4.69。由实验结果可认为黑龙江省的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而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  相似文献   

14.
旋毛虫各隔离种成虫肠期持续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ella nativa)为对照,对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成虫肠期持续时间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旋毛虫隔离种均在感染后的6-8d成虫回收率最高;猪旋毛虫和Txspiralis成虫肠期持续时间分别为22d和20d,犬旋毛虫和T.nativa分别为16d和14d。研究结果揭示,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  相似文献   

15.
各旋毛虫隔离种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和国际标准隔离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的研究发现,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在小鼠隔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分别于感染第16天和18天出现,第38天和36天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于感染第20天和22天出现,第32天完全形成。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雌虫体外培养24小时平均产新生幼虫数分别为66.0和76.2,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分别是28.8和22.0,前二者在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能力上明显高于后二者。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猪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  相似文献   

16.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旋毛虫、犬旋毛虫、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 (Trichinellanativa)分别感染健康猪。结果表明 :4个旋毛虫隔离种对猪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 ,猪旋毛虫和T .spiralis对猪易感 ,其繁殖力指数 (RCI)分别为 385 .6 8± 41.5 1和 30 0 .5 5± 12 .45 ;而犬旋毛虫和T .nativa对猪不易感 ,RCI分别是 0 .0 6 4± 0 .0 31和 0 .0 33± 0 .0 33。结果揭示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T .spiralis,犬旋毛虫相当于T .nativa ;犬旋毛虫和T .nativa很难通过猪的感染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7.
克隆了5个不同旋毛虫隔离种的线粒体LS-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犬旋毛虫黑龙江隔离种与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a,T2)的进化关系较近,猪旋毛虫黑龙江隔离种和猪旋毛虫美国隔离种与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T1)的进化关系较近。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为传统的分类学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该基因在不同隔离种间较强的保守性为通用型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检测靶序列。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地区犬旋毛虫对猪,犬的感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消化法所得的犬旋毛虫蚴分别接种猪,犬。结果表明:犬旋毛虫对猪、犬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在犬的繁殖力指数为18.68。而在猪为零,说明哈尔滨地区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犬旋毛虫对犬易感而对猪不感染,通信能通过猪的感染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旋毛虫各隔离种对猪的感染性和低温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旋毛虫、犬旋毛虫、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分别感染猪和小鼠,以观察其感染性,同时在-22℃和-32℃条件下对其进行冷冻试验。结果表明:4个旋毛虫隔离种对猪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对猪易感,其繁殖力指数(RCI)分别为385.68±41.51和300.55±12.45;而犬旋毛虫和T.nativa对猪不易感,RCI分别是0.064±0.031和0.033±0.033。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不耐低温,在猪体内-32℃、24 h,-22℃、72 h;在小鼠体内-32℃、12 h即全部死亡。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猪体内-32℃、72h,-22℃、192 h;在小鼠体内-32℃、48 h才失去感染性。结果揭示: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犬旋毛虫和T.nativa很难通过猪的感染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20.
猪旋毛虫对猪,犬的感染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旋毛虫蚴分别接种猪,犬,结果表明:猪旋毛虫对猪,犬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在猪的繁殖力指数为117.04,而在犬为30.60,说明哈尔滨地区猪旋毛早相当于旋毛形线虫;其对猪感染性较高而对犬感染较差,但能通过犬的感染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