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微灌灌水器的流量均匀性、压力与流量关系是产品的2个重要技术参数,直接反映了产品质量的好坏,同时也是规划设计时的重要依据,其检测一直用手工方式.对新研制微灌灌水器自动测试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系统测试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示范推广大棚蔬菜膜下微灌技术,通过对黄瓜种植的膜下微灌与沟灌的对比试验,就膜下微灌的应用条件、所用设备、节水技术参数、效益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论是:膜下微灌比沟灌省水60%,省工90%,扩大有效种植面积4.09%;地温相对提高3~4℃,气温高3~8℃,棚内湿度低20%左右;土壤通气性好,气体作用强,根系发达;增产幅度达25%.  相似文献   

3.
鹿毅  李明  靳智  杨涛  龙泽荣 《节水灌溉》2012,(3):64-68,71
微灌是当今诸多节水技术中节水效率最高的一种灌溉技术,构建微灌技术标准体系,制定相关微灌技术标准,是规范农用节水灌溉器材市场,推广微灌技术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国内、国外微灌技术、微灌标准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研了解,提出了微灌标准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从微灌技术实施流程出发,参照水利标准体系,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微灌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表。在此基础上制修订30多项地方标准,起草2项国家标准,并进行了微灌条件下作物-水-肥-土壤关系模型研究探索。提高了微灌技术标准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制修订国家、行业微灌技术标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微灌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微灌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形成了以西北地区为主、以大田优势作物为主的规模化发展布局,形成了与农艺、农机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总结了微灌发展现状、成效特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微灌发展面临的形势,并对"十三五"微灌发展进行了预测与展望。预测了"十三五"微灌发展的规模与布局,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6个重点发展方向,一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充分发挥微灌节水节肥、增产增收效果;二是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低压小流量滴灌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推广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四是加强作物灌溉制度、精准施肥研究推广,指导农民科学灌溉施肥;五是总结管理改革经验,完善高效节水灌溉管理机制;六是变革完善投入方式,优化微灌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5.
微灌带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全球节水灌溉意识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生产和引进微灌产品的厂家.为此,介绍了微灌带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不同种产品的性能及其特点;总结并归纳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并预测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微灌工作组于1982年和1986~1987年对微灌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两次世界性的调查,结果如下:1.微灌面积。5年内全世界微灌面积翻了一番,达到1 582.5万亩。美国的微灌面积达588万亩,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7.
针对包含微灌设备的农田中电子地图获取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灌工程设计成果数据快速构建起农田电子地图的方法.考虑到微灌工程设计成果数据和农田电子地图2种数据的数据模型和对不同空间要素的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微灌工程设计成果数据中存在着对微灌设备等空间要素的夸张、简化和省略等情况,而且数据中往往缺乏对微灌设备等空间要素的地理空间位置信息描述.在对微灌工程进行系统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设计成果数据和农田电子地图2种数据之间数据模型和要素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了采用DWGDirect.NET类库和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相结合进行解析转换的方法,将CAD格式的设计成果数据转换为GIS所支持的Geodatabase格式,初步构建起微灌工程农田电子地图,为微灌工程施工作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电子地图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温室微灌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温室微灌技术的现实情况,并对温室微灌技术的发展作预测分析,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喷微灌发展前景和实施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2003年公布的30个国家和地区的喷微灌面积,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探讨了各国发展喷微灌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我国喷微灌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喷微灌面积可能达到1066.45万hm^2,并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温室微灌技术的现实情况,并对温室微灌技术的发展作预测分析,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HYDRUS-2D的负压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负压微润灌不同技术参数组合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过程,以土箱试验实测含水率为依据,构建并验证了基于HYDRUS-2D的负压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反演模型,并结合反演模型对负压微润灌多种组合情景的土壤湿润体模拟结果和典型设施作物根系分布特征及需水规律,探究适宜于不同设施作物的负压微润灌技术参数组合。结果表明:采用HYDRUS-2D反演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负压微润灌不同供水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湿润体特征,土壤湿润距离(水平距离、垂直向上距离和垂直向下距离)、含水率及累积入渗量模拟值与实测结果之间的决定系数和NSE分别达到0.98和0.77以上。试验及模拟结果均表明,负压微润灌条件下供水水头与土壤含水率、累积入渗量及不同方向的湿润距离均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基于反演模型对负压微润灌不同湿润体的情景模拟结果和典型设施作物根系分布特征及需水规律,拟定了不同设施作物适宜的负压微润灌技术参数范围。本研究对农业生产中负压微润灌技术参数的选择及新型节水微润灌技术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low head drip kit (micro-irrigation) was introduced in Kenya in the late 1990s. It consists of water containers, usually a bucket or a drum(s), raised about one metre to gain gravitational head. The number and length of drip lines used vary according to the areas to be irrigated which can be as low as 15 m2. The general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find out why some smallholder farmers in the study areas discontinued micro-irrigation. 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2002 by a survey using face-to-face informal interviews with continuing adopters and those who had discontinued adoption.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majority of farmers who discontinued using micro-irrigation stopped due to lack of maintenance, irreleva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unreliable water supply. The influence of some factors seemed to vary between areas. Homogeneity analysis (SPSS) results associated farmers who discontinued the adoption of the micro-irrigation kit with above factors as well as farmers’ subsidies for acquisition of the kit, the use of the smaller bucket kit, and farmers who did not traditionally grow food crops. The findings suggest critical factors to be addressed for the continued adoption of smallholder micro-irrigation.  相似文献   

13.
微灌水质分析与指标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质分析对于微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至关重要.但目前国外的微灌水质标准不尽统一。我国还没有较为完善的微灌水质标准.导致在实际工程中微灌水质分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微灌水质不满足要求容易引发的堵塞、土壤碱化、土壤渗透性降低、作物敏感性、离子毒性等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了各种问题对应的水质分析参数.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了微灌水质分析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不同微灌方式对成龄库尔勒香梨生长及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微灌方式:地表滴灌、地下滴灌与微喷灌,以传统的漫灌为对照,利用负压计和石膏块监测果树根区土壤水势,观测不同生育阶段果树的生长指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梨树不同生育期的日均耗水量、作物系数与蒸发皿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地表滴灌、地下滴灌与微喷灌生育期内的灌水量较漫灌分别减少了63.91%、68.4%、5...  相似文献   

15.
微润灌溉技术在大棚娃娃菜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润灌水器是一种新型的微灌设备,为了更好的推广应用这一设备,本文将微润灌溉技术在大棚中进行应用。试验通过对比微润灌与滴灌两种灌水器、灌水器地表和地下两种应用形式对娃娃菜生长、耗水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娃娃菜生长期内,各处理灌水量、株高和日耗水量均随着生育期的进行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处理之间,微润灌溉娃娃菜全生育期灌水量、株高、展开外叶片数、根面积、根长、日耗水量、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和产量高于滴灌灌溉,且同一种灌水器,除灌水量、日耗水量和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外,地下灌溉各指标均高于地表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地下滴灌>地下微润灌>地表微润灌>地表滴灌。由此可见,微润灌溉尤其是地下微润灌溉适宜用于温室作物灌溉。  相似文献   

16.
微灌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微灌均匀度系数是衡量微灌系统灌水均匀度的重要指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微灌灌水均匀度智能测试方式,此法可对微灌系统的均匀度进行快速测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水微灌系统生物堵塞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中水微灌作为缓解农业水资源危机的一种灌溉方式,可以将污水灌溉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的污染减轻到最小,但中水微灌溉将会加大灌溉系统堵塞的可能性。通过对造成中水微灌系统生物堵塞的水质、堵塞原因及堵塞的严重程度的分析认为,中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会造成微灌系统的堵塞,但中水中的无机颗粒是造成灌水器堵塞的首要原因。微灌系统的堵塞取决于污水的处理工艺及中水水质标准,其中主要与灌溉水的pH值,TSS和BOD5等参数有关,这3个水质参数可以用来对微灌系统的堵塞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对于微灌系统堵塞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水质,合理配置过滤设备及使用大流量灌水器和具有自冲洗功能的灌水器等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地下滴灌条件下沙质土壤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地下滴灌作为一种极具节水潜力的微灌技术,将成为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新的创新点之一,但对于我国的简易地下滴灌形式尚缺乏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沙质土壤进行地下滴灌一维土柱入渗、扩散试验,探讨了不同供水水头、不同容重、不同初始含水量情况下,水平和竖直方向入渗速率、湿润锋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原因,为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微灌沉沙池在新疆兵团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灌沉沙池是为了直接利用地表水资源作为微灌系统灌溉水源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泥沙处理技术,在进水口加设调流墙、在溢流堰上沿水流方向设置溢流槽两个方面对传统沉沙池进行了改进。通过对微灌沉沙池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并在几个方面与传统沉沙池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微灌沉沙池可以大大提高泥砂的沉淀效率,出池水流平均含砂量最大降幅可达95%,特别是对细颗粒泥沙的沉降具有很好的效果,使出池水流含沙量更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瑛  刘柳 《排灌机械》2007,25(6):31-33
基于目前城市绿地采用饮用水地面喷灌技术,造成绿地喷灌用水量不均匀且极大地浪费饮用水资源等问题,探讨了应用于城市绿地微灌的再生水处理工艺、处理后再生利用的水质标准及其微灌系统设计技术。通过对再生水绿地微灌系统的设计参数、首部枢纽、管网布置、灌水器的喷洒方式及控制系统等的设计介绍,归纳了城市绿地再生水微灌系统的一般规划设计方法,并对再生水微灌技术应用于城市绿地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经探讨分析认为,再生水微灌技术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降低水环境负荷和推广先进的绿地灌溉节水技术等方面找到了新的结合点,并且对污(废)水再生利用、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城市生态景观绿化等技术结合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