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夏季修剪方法对巨玫瑰葡萄果实发育、品质及醇醛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将葡萄生长季的叶果比设置为20∶1,利用“三段式”修剪法,设置了“4+8+8”、“4+12+4”、“4+4+12”这3种修剪方法。自花后8周开始,每隔2周测定1次葡萄果实的质量、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原花青素、类黄酮、总酚含量以及己醛、2-己烯醛、己醇、2-己烯-1醇、橙花醇、里那醇等芳香化合物含量,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处理B(“4+12+4”)在果实发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1-己醇、橙花醇和里那醇的含量评价中要优于另外2个处理;“三段式”修剪法在新梢的中段留相对多的叶片,其果实品质要优于少留叶片;1-己醇、橙花醇和里那醇的含量与果实单粒质量、单粒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原花青素含量等葡萄成熟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果实中橙花醇和里那醇的含量在果实成熟期前后增长的幅度最高。综上,夏季修剪方法会影响葡萄果实品质,采用“4+12+4”修剪方法后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试验所用的基质钵是以园林植物废弃物堆肥产品(简称树枝肥)、椰糠、泥炭、鸡粪等为主体材料,外面包一层可降解网孔状结构的无纺布,再经过高压机械设备压缩成型,试验对不同配方压缩型基质钵膨胀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研究其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处理辣椒幼苗出芽率、成活率、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等,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植株幼苗形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添加有园林植物废弃物的基质钵最优配方为树枝肥∶椰糠∶泥炭∶鸡粪为1∶2∶1∶1(V∶V),该配方基质钵育苗效果佳,优于进口与其他国产基质钵,并可减少泥炭等基质用量,实现农林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质配比对西葫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菇渣废料不同基质配比对设施西葫芦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春葫1号和越冬寒玉为试材,设计5个不同基质配比,包括V5大料∶珍珠岩5∶5,V6大料∶珍珠岩6∶4,V7大料∶珍珠岩7∶3,V8大料∶珍珠岩8∶2,V9大料∶珍珠岩9∶1,大料为菇渣和泥炭土1∶1混合。结果表明,两品种在不同基质配比下的茎粗、叶长、叶宽、根长、根鲜重、单叶鲜重和茎鲜重均以V7处理较高,使植株地下部与地上部生长更为协调,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以V7处理较高,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也以V7处理较高,所以最终两品种产量均以V7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葡萄砧木品种苗期对混合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评价不同葡萄砧木耐盐碱性,筛选强耐盐碱品种。【方法】以SO4、5BB、3309M、110R、101-14 MG、河岸7号、St.George、5C、1103P等9个葡萄砧木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技术,定期浇灌混合盐碱液(100 mmol/L,NaCl∶Na2SO4∶NaHCO3 =1∶2∶1)进行盐碱胁迫,浇灌清水为对照,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及叶片、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根据混合盐碱胁迫和浇灌清水条件下各项指标的耐混合盐碱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葡萄砧木品种耐盐碱性。【结果】在混合盐碱液(100 mmol/L,NaCl∶Na2SO4 ∶NaHCO3=1∶2∶1)胁迫处理下,5BB、110R、5C、101-14MG和1103P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以110R、5C、101-14MG、1103P降幅较大;110R、5C、1103P、St.George气孔导度降幅较大,胞间CO2浓度升幅也较大。各葡萄砧木叶绿素质量分数、单叶质量、新梢干物质、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叶绿素质量分数以河岸7号降幅最小;植株生长指标以河岸7号和5BB降幅较小;根系生长指标以河岸7号、3309M降幅较小;根系活力以3309M、河岸7号、101-14MG降幅较小,均在30%以下。其他指标各品种间表现各异;相对含水量以1103P降幅最大;叶片相对电导率以3309M、101-14MG升幅较大,丙二醛含量升幅也较大,河岸7号、5C变幅较小。不同砧木品种11个混合盐碱系数指标转换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提取信息量达93.315%,9个葡萄砧木品种按照耐盐碱性的强弱分为3类。第Ⅰ类属于强耐盐碱型。第Ⅱ类属于中度耐盐碱型,第Ⅲ类属于不耐盐碱型。【结论】河岸7号属于强耐盐碱品种,5BB、5C、St.George 、3309M属于中度耐盐碱品种,SO4、1103P、101-14MG、110R属于不耐盐碱品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基质配比试验,探究在设施基质袋培下菇渣废料基质配比对黄瓜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菇渣基质配比对设施基质袋培黄瓜株高、叶节数、单叶面积和根长影响显著,以大料(菇渣和泥炭土1∶1)∶珍珠岩为7∶3处理最佳,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最高,而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该处理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也最高,产量表现为随着复配基质孔隙度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再降低的趋势,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设施黄瓜基质袋培下,以大料(菇渣和泥炭土1∶1)∶珍珠岩为7∶3的比例对黄瓜生长发育促进显著、增产最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草炭、珍珠岩、蛭石、椰糠两两组合作为栽培基质,研究不同混合基质对蓝莓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椰糠2∶1、草炭∶蛭石1∶1、椰糠∶蛭石2∶1对蓝莓生长的促进效果较好。综合分析植株生长状况得出,在草炭∶椰糠2∶1的基质处理下,蓝莓植株生长效果最好,为最适蓝莓栽培基质,但其价格高,投入成本大。综合考虑生产和经济效益认为,在草炭∶蛭石1∶1基质下,植株长势好,且成本低,是蓝莓规模化栽培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宫川蜜橘成年果树的营养需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时间点对宫川蜜橘成年果树叶片中N、P、K、Ca、Mg、B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果实产量及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宫川蜜橘叶片中各营养元素含量随生长呈现动态变化。整个生育期内,叶片中N∶K∶P∶Ca∶Mg∶B比例均值为1.00∶0.07∶0.33∶0.83∶0.11∶1.13×10-4。根据柑橘果实产量、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估算出单产果实22 500 kg·hm-2时的合理施肥量为N 750~885 kg·hm-2,P2O5 195~225 kg·hm-2,K2O 270~330 kg·hm-2。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MS)测定蔬菜水果及食用菌中农药的基质效应情况,比较不同基质中46种农药在固相萃取和QuEChERS两种前处理方法条件下的基质效应,筛选适合的替代基质以期降低基质效应对定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所选基质中各农药的基质效应主要为增强,在QuEChERS法和固相萃取法中,强基质效应比例分别为53%和67%,弱基质效应分别为29%和13%。选择普通白菜或黄瓜∶葡萄∶胡萝卜∶普通白菜(1∶1∶1∶1)混合基质作为替代基质时,所选试样的基质效应主要以弱基质效应为主(约80%),但葡萄的基质效应改善不明显。因此,通过基质效应评价,推荐使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普通白菜或黄瓜∶葡萄∶胡萝卜∶普通白菜(1∶1∶1∶1)作为替代基质进行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校正,可降低蔬菜样品的中等和强基质效应,适用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砻糠灰∶草炭∶蛭石5∶3∶2(体积比)作为栽培基质培育辣椒幼苗,通过添加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1%,2%、4%、8%),研究其对辣椒幼苗生长及栽培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添加量为4%时,辣椒幼苗的生长状况最佳,壮苗指数高于其他处理组,叶绿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樊向前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8):1675-1678
本研究设置了蚕沙菜籽饼质量比分别为3∶1、4∶1和5∶1的3个处理组,通过研究蚕沙菜籽饼比例对铁皮石斛生长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667 m2使用量为300 kg,蚕沙菜籽饼比为4∶1时,铁皮石斛中分蘖数量、生长量、浸出物含量、多糖含量、甘露糖含量以及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之比指标达到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种光质补光对巨峰葡萄春果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巨峰葡萄春果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设施栽培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在新梢展叶期至果实成熟期,应用白、红、蓝3种光质进行夜间非连续光照6 h(03:00—06:00和18:00—21:00)处理,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研究不同补光处理对巨峰葡萄春果新梢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及果实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在3种不同光质补光条件下,巨峰葡萄春果新梢基部粗度、1~10节总长度、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厚均高于CK;其中蓝光6 h处理的新梢基部粗度和1~10节总长度增量最大,分别较CK显著增加12.80%和27.00%(P<0.05,下同);白光6 h处理的叶长、叶柄长、叶厚和叶片长宽比等指标表现最优,分别较CK提高11.78%、55.90%、12.90%和1.85%;红光6 h处理的叶宽表现最大,较CK显著提高15.06%;相较于CK,在巨峰葡萄春果各生长期夜间补充白光6 h和红光6 h均能提高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同光质补光处理的巨峰葡萄春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及果实单粒重、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而叶片胞间CO2浓度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现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在巨峰葡萄春果栽培过程中,夜间补充白光6 h和红光6 h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光照的不足。因此,可通过人工补光调节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使用五种不同种类的叶面肥,在不同的葡萄生长时期,对夏黑、巨峰和巨玫瑰三个葡萄品种进行了叶面喷施,喷施后调查了葡萄的果实品质指标和叶片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叶面肥对叶片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多种类型的叶面肥配合使用,效果最佳。而且不同葡萄品种,对喷施叶面肥的响应也不同,夏黑葡萄喷施后,果实品质显著提高,但叶片生长指标无明显差异;巨峰葡萄喷施后,果实品质指标和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叶片生长指标有显著提高;巨玫瑰葡萄喷施后,果实品质没有明显提高,但对单叶重、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有显著提高作用,总体规律不明显。综上所述,不同种类叶面肥配合使用,对葡萄品质提高效果最佳;不同葡萄品种叶面肥使用效果不同,而且其使用效果和土壤肥力、植株本身的吸肥能力等有很大关系。生产上不应盲目施用叶面肥,其中磷酸二氢钾物美价廉,作用可以和许多不同种类的叶面肥媲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氮肥施用比例对旱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旱稻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小区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不施用氮肥);(2)施氮蘖肥:穗肥=2∶8;(3)施氮蘖肥:穗肥=6∶4;(4)施氮蘖肥:穗肥=8∶2;施氮量均为120 kg/hm2,分别用CK、N(2∶8)、N(6∶4)和N(8∶2)表示。【结果】 N(6∶4)处理产量较N(2∶8)与N(8∶2)处理分别提高了17.2%和13.7%。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6∶4)处理产量较N(2∶8)与N(8∶2)处理分别增加了31.9%和23.4%,氮肥偏生产力N(6∶4)处理产量较N(2∶8)与N(8∶2)处理分别增加了17.2%和13.7%。施氮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精米率与整精米率,但增加了糙米率。适当的提高穗肥比例可以显著增加稻米蛋白质的含量,有利于稻米的营养品质。【结论】 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适当增加穗肥比例,氮肥分配比例为蘖肥∶穗肥为6∶4时可以显著增加旱稻产量及稻米品质,提高旱稻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最佳修剪叶幕厚度。[方法]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机械修剪的工作效率及4种叶幕厚度(30、40、50、60 cm)对葡萄生长、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叶幕厚度增加,葡萄枝条节间变细变长,叶面积减小,叶绿素含量降低,果穗质量、果粒质量、果实纵横径减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采用机械修剪比常规夏季修剪方式省工约57.69%,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40 cm为最佳修剪叶幕厚度。  相似文献   

15.
光质对火龙果糖分积累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肉火龙果紫蜜龙为试材,采用蓝光与红光比例为1∶4和1∶2两种光质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进行补光处理,以不补光为对照,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蓝红光比例1∶2处理的成熟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含量、SPS和SS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AI和NI活性在幼果期后始终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除1∶4处理成熟果实中果糖含量和AI活性低于CK处理,其他无显著差异。1∶2的LED补光处理可以在提高春季首批火龙果产量的同时保持品质稳定,实现优质稳产。光质对糖积累的调控机制可能是,红光较少的光质抑制火龙果果实中AI活性,减少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同时调控SPS和SS合成方向的活性,从而促进果实中蔗糖积累,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证实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的北缘地带是否在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及其相应栽培技术,为充分利用葡萄花芽一年多次分化的特性和下半年的光、温、土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一年一收夏果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生产第2茬冬巨峰葡萄,并对广西中部地区巨峰葡萄的栽培气候适宜度、破眠催芽技术、夏冬两茬果产量指标及品质等进行研究,集成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应用示范及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柳江县下半年冬果时段衡量葡萄栽培气候适宜度的5项指标均达到葡萄最优质产区气候指标。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要点为:早春日最低温度稳定回升至12.0℃冷尾暖头时,一般在2月上旬进行修剪和破眠催芽处理比较适宜,用含2.5%单氰胺的“破眠3号”进行破眠催芽处理,可促使萌芽整齐,提早萌芽期15d,萌芽率提高45.7%,提前成熟6d;夏果采收完成时间不宜超过7月15日,夏果采收完成后的树势恢复时间不能少于28d;冬果于8月10—20日进行修剪破眠催芽较适宜,最迟不宜超过8月25日;夏果产量以控制在15000~22500kg/ha为宜,冬果产量以不超过16500kg/ha较理想。【结论】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属于我国葡萄栽培适宜区之一,同时也是巨峰葡萄进行一年两收模式栽培的北缘地带。通过采取合理修剪、破眠催芽、控产提质、枝蔓生势调控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年两收栽培集成技术,可获得巨峰葡萄一年两收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7.
肖婷  郭建  吴祥  吉沐祥  杨敬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26-11727,11733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为鲜食葡萄的无公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接种和田间调查研究了句容地区主要品种巨峰、夏黑、美人指、金手指、贵公子、贵公主、红乳葡萄对霜霉病的抗病性.[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巨峰、贵公子、美人指、红乳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均表现高抗,夏黑、贵公主表现感病,金手指在室内完整叶片接种法和离体圆片接种法2种不同测定方法上表现不同的抗病性.室外调查结果表明,巨峰和夏黑多为露天栽培模式,发病率较高,其余避雨栽培品种霜霉病发病率较低,而且树龄较高的葡萄新枝发育较少,霜霉病发病率较低.[结论]根据不同葡萄品种合理设计栽培模式和修剪方式,能够防止病菌侵染,合理避过感病时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证实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的北缘地带是否在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及其相应栽培技术,为充分利用葡萄花芽一年多次分化的特性和下半年的光、温、土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一年一收夏果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生产第2茬冬巨峰葡萄,并对广西中部地区巨峰葡萄的栽培气候适宜度、破眠催芽技术、夏冬两茬果产量指标及品质等进行研究,集成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应用示范及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柳江县下半年冬果时段衡量葡萄栽培气候适宜度的5项指标均达到葡萄最优质产区气候指标。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要点为:早春日最低温度稳定回升至12.0℃冷尾暖头时,一般在2月上旬进行修剪和破眠催芽处理比较适宜,用含2.5%单氰胺的“破眠3号”进行破眠催芽处理,可促使萌芽整齐,提早萌芽期15 d,萌芽率提高45.7%,提前成熟6 d;夏果采收完成时间不宜超过7月15日,夏果采收完成后的树势恢复时间不能少于28 d;冬果于8月10~20日进行修剪破眠催芽较适宜,最迟不宜超过8月25日;夏果产量以控制在15000~22500 kg/ha为宜,冬果产量以不超过16500 kg/ha较理想。【结论】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属于我国葡萄栽培适宜区之一,同时也是巨峰葡萄进行一年两收模式栽培的北缘地带。通过采取合理修剪、破眠催芽、控产提质、枝蔓生势调控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年两收栽培集成技术,可获得巨峰葡萄一年两收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冀南防寒地区巨峰葡萄管理方式进行了调研统计,根据葡萄的产量和表现,系统地对巨峰葡萄高产、优质、高效的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一套高产高效的管理规程,主要包括秋季剪枝、冬季防寒填埋等栽培管理、养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