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酮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主要是奶牛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异常导致的营养代谢性疾病。试验为更好地防控奶牛酮病,选择阿拉尔市某奶牛场的高产奶牛,利用血酮检测仪对奶牛酮病进行检测,且对奶牛的年龄、胎次、产后时间与酮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奶牛酮病总发病率20.95%,其中临床酮病占9.11%、亚临床酮病占11.84%。奶牛酮病在产后30 d内发病率最高,酮病的发生集中于4~9岁、2~4胎。  相似文献   

2.
牛酮病又称酮血病、酮尿病,是发生于高产奶牛上的一种代谢病.也称为奶牛醋酮血症,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由于酮体中毒,病牛呈现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产奶量急剧下降,严重的可能引起死亡.酮病通常发生奶牛后3周左右.  相似文献   

3.
奶牛酮病是产后奶牛因能量食料的摄入.不足以满足基础代谢和泌乳需要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特征为低血糖、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奶牛酮病也发生在其他摄入能量不足的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4.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奶牛的奶产量上升幅度较大,随之奶牛患营养代谢病的比例也逐渐增高,尤其是奶牛酮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常发生于舍饲、运动不足及营养状况较好的奶牛。奶牛发生酮病可导致牛奶减产、奶质变差及繁殖力降低,给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奶牛酮病的治疗原则是提高血糖浓度,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抑制酮体的生成。以替代疗法为主,再给以丙二醇和辅酶A等辅佐药物,并且疗效显著。通过营养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酮病的发生率。本文就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及其防治做以下论述,旨在对奶牛酮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病与隐性酮病发病规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奶牛酮病与隐性酮病发病规律的调查分析○北京北郊农场奶牛公司(102209)李强○北京奶牛中心朱玉林奶牛酮病是发生在高产奶牛群中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高产奶牛群体的出现,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们这个调查,以奶牛管理和生产人员技术水平较高、诊治记录准...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奶牛酮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酮病是奶牛主要代谢病之一,酮血症是其重要特征,本文通过调查上海甲、乙、丙牧场病史记录及观察产前膘情对产后酮病发生的影响,探讨上海地区奶牛酮病的发病特点,为防治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新疆石河子地区的奶牛酮病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探讨了围产期奶牛酮病的发生情况、临床症状、诊断以及防治技术,为预防围产期奶牛酮病提供了依据,解决了奶牛养殖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选择自然发生的酮病奶牛、脂肪肝奶牛和正常围产期荷斯坦奶牛(对照)各5头,通过手术方法采取其肝脏样品,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这3组奶牛肝胜样品胰岛素受体(InsR)mRNA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酮痛奶牛InsR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奶牛,而高于脂肪肝奶牛;脂肪肝奶牛InsR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奶牛和酮病奶牛(P〈0.05)。可见,酮病奶牛InsR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提示此有利于酮病奶牛糖异生和脂肪动员,从而缓解能量负平衡;脂肪肝奶牛InsR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提示奶牛胰岛素应答显著减弱,此时奶牛可能发生了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某规模牧场产后奶牛酮病的发病情况,随机选择产后奶牛86头在产后1 d、7 d、14 d和21 d跟踪检测酮病发生情况,并分析酮病与胎次、泌乳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奶牛在产后1 d、7 d、14 d和21 d的酮病发病率分别为2.32%、24.42%、11.63%和4.65%;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酮病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3~6胎奶牛发病率较高;亚临床酮病和临床酮病奶牛的发病率均随着日产奶量的增加而上升。结果表明,奶牛酮病发病率与胎次和泌乳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两种不同饲喂方式的奶牛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种饲喂方式对酮病发病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酮病的发生与发病年龄、产后时间、胎次、产奶量以及酮病持续时间等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酮病多发生在奶牛产后2个月内,1个月左右为高发期。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下酮病的发病率较低,以1~3胎次的母牛发病率较高,且初胎牛的发病率最高,之后随胎次升高发病率逐渐降低。奶牛产奶量越高,酮病发病率也越高。当日产奶量在50kg以上时,发病率为62%;在40~50k时发病率为44%;在30—40kg时发病率为33%;在20~30kg时发病率为25%;当日产奶量在10~20k时,基本上没有牛只发病。结论表明,不同饲喂方式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奶牛酮病的发生与年龄、产后时间、胎次以及产奶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奶牛酮病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代谢疾病之一。高产奶牛易患酮症,会对奶牛的健康、生育能力和产奶量产生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生受遗传和营养因素的影响,培育健壮、抗病能力强的奶牛是养殖场的工作目标。论文从奶牛酮病的分类、国内外发病率及其对牧场生产的危害,综述了奶牛酮病的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以期为牧场保障奶牛健康,提高奶牛生产能力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酮病的发生情况,从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以及防治等方面对奶牛酮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奶牛酮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酮病逐渐成为危害奶牛健康最重要的代谢病。产前干物质采食量不足可以诱发产前瘫痪、分娩异常、死产、难产以及初乳抗体含量较低,产后发生酮病等。酮病可继发奶牛产后胎衣不下、低血钙、产后瘫痪、真胃变位、子宫炎、乳房炎等疾病,已成为制约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临床兽医对酮病认识不足,临床型酮病治疗效果差,死淘率较高。牧场管理者由于缺乏酮病的系统防控技术,不能够从奶牛生产过渡期着手开展奶牛酮病的防治工作,造成奶牛分娩失败病例剧增,死胎、弱胎增多,产后酮病爆发,健康程度下降,产后60 天奶牛的死淘率高居不下。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又叫奶牛酮血症,是奶牛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这种病不分胎次,不分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但3~5月和7、8月份发生较多,精料喂得过多、运动较少和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越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15.
探索奶牛酮病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对986头围产期奶牛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酮病发病率为31.74%,死亡率为4.15%;秋季发病率最高,可达37.4%,其次是冬季和夏季,春季发病率最低;随着胎次、年龄和产乳量的增加,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第1个泌乳月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0.43%;日粮种类和微量元素越少,奶牛酮病就越容易发生;奶牛发病后受胎率明显降低;发病后产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比发病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奶牛酮病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可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16.
酮病是奶牛三大营养代谢病之一。目前,大多数奶牛场,奶牛酮病特别是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很高。本文对奶牛酮病的病因、监测方法和防治,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酮病也称为醋酮血症,多发生在奶牛分娩后20 d内,有30%~40%病例可由其他疾病并发,以高产奶牛多见。临诊上以瘤胃和肝脏功能紊乱,以及酮血、酮乳及酮尿为特征;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产后因急性低血钙而突然发病,特征是体温下降,感觉减退,四肢瘫痪,多发生在产后3 d内,又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牛。以上两种疾病是奶牛常发的代谢病,以下通过病因、症状和防治等方面对奶牛酮病和生产瘫痪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8.
牛酮血症是牛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精神异常、瘤胃代谢紊乱,以酮血、酮尿及酮乳和低糖血症为特征的酮体酸毒症。奶牛酮血病是泌乳奶牛发生在产犊后10-30天,3-6胎奶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奶牛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养殖高成本、高发病率和低产出是阻碍奶牛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其中,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不同的胎次、产后天数、月份、泌乳量等风险因素均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生。目前,基于奶牛行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代谢组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的酮病早期预警技术已经取得巨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和酮病早期预警技术,为奶牛围产期健康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对促进奶业提质增效、提高奶牛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酮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及神经症状等。近年来 ,在哈尔滨和牡丹江等地的奶牛场、个体奶牛户中陆续发生奶牛酮病 ,发病母牛不但产乳量明显下降 (降低 10 %~ 1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