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质山区阳坡辽东栎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东栎喜光,耐干旱,其适生环境与油松大致相同,能与油松形成稳定的松栎混交林,为探讨这一良好的混交树种的造林技术,在太行石质山区阳坡油松幼林地,进行了辽东栎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阳坡播种造林成苗率低于30%,3年生幼枝年均高生长2.5~4cm,通过预整地,选用壮苗,栽植穴覆膜等措施,可取得较好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幼树新梢高生长亦在12cm以上。  相似文献   

2.
近自然经营对辽东栎林优势乔木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龙山辽东栎林设置未间伐(对照)、13.4%材积强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弱度间伐)和30.0%材积强度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强度间伐)试验,研究不同强度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对辽东栎林立地环境、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林木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自然经营后林地可利用养分增加,尤其是土壤全N含量;间伐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间伐样地;优势乔木(辽东栎、油松和茶条槭)幼苗幼树数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与对照相比,间伐样地幼苗幼树存活率高,高生长量增加;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油松需要人工促进更新,而辽东栎和茶条槭均能够天然更新;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能够促进辽东栎次生林立地环境改善,加快优势林木更新进程;间伐30.0%后人工补植油松更适合当地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燕山山地阳坡生长稀疏的退化槲树次生林,轻度疏伐后,采用油松容器苗进行冠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林分郁闭度低于0.6的条件下,油松冠下造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较高,原有萌生单层纯林转化为异龄复层混交林,起到了较好改善林分结构和促进林分健康发育的作用。从油松幼树生长发育情况看,受光充分的油松幼树长势明显优于遮阴程度较高的幼树,说明影响退化槲树次生林冠下油松幼树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是受光条件,因此应适当加大疏伐强度,创造较好光照条件,以利于油松幼树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种源辽东栎在太行山区的生长适应性,以4个不同种源的1年生辽东栎容器苗为材料,在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坪松林场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辽东栎苗木在坪松林场种植1年后的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和顺种源辽东栎保存率最高,达到89.66%。不同种源地辽东栎苗木造林1年后,和顺种源辽东栎的株高、地径生长量最大,生活力及健康状况最佳,表明和顺种源辽东栎在太行山区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薛公岭自然保护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的天然更新情况,采用样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保护区内辽东栎的更新总量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0.6~0.7的郁闭度下总量最多,比0.9的郁闭度提高了33.5%;坡上比较适合辽东栎的更新生长,更新总量最大,达到7 967株/hm2;陡坡的辽东栎的更新总量最大,比平坡提高了35.6%;辽东栎最适宜在半阳坡上生长,更新总量为8 356株/hm2,阳坡和半阳坡差异不显著。综合郁闭度及地形条件的调查结果,辽东栎更新最适宜的郁闭度为0.6~0.7,地形条件为坡上、陡坡、阳坡及半阳坡。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薛公岭自然保护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的天然更新情况,采用样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保护区内辽东栎的更新总量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0.6~0.7的郁闭度下总量最多,比0.9的郁闭度提高了33.5%;坡上比较适合辽东栎的更新生长,更新总量最大,达到7 967株/hm~2;陡坡的辽东栎的更新总量最大,比平坡提高了35.6%;辽东栎最适宜在半阳坡上生长,更新总量为8 356株/hm~2,阳坡和半阳坡差异不显著。综合郁闭度及地形条件的调查结果,辽东栎更新最适宜的郁闭度为0.6~0.7,地形条件适宜度依次为坡上、陡坡、阳坡及半阳坡。  相似文献   

7.
杜枫 《山西林业》2013,(2):43-43,48
辽东栎属于阳性树种,常生长在山地阳坡、半阳坡和山脊处,喜温湿,抗寒、耐干旱和贫瘠生境,对病害、风害、烟害抗性较强,适应性广泛,是一个优良的阔叶造林树种,适合太行山区生长。  相似文献   

8.
吕梁山油松和辽东栎人工混交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辽东栎是山西省的乡土树种,其针阔混交天然林在吕梁山上分布较广。笔者介绍了造林地的概况和造林树种的选择。从整地、苗木处理和造林3方面阐述了油松和辽东栎的混交造林技术。最后从抚育、补植、管护3方面提出了造林后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辽东栎的适生环境与油松的天然分布环境大致相同,在太行山中段阴坡、半阴坡造林时,应尽可能多造一些油松和辽东栋混交林,减少营造油松纯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模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林分结构稳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防护作用更大。与营造油松纯林比较,能有效改善土壤条件,降低林分温度,提高林分湿度,增强林木光合水平,提高林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提高油松阳坡造林成活率的方法,我们参考有关文献,于1976—1978年在山阳县十里公社十里大队典型阳坡地块,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油松造林试验,均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中用盐液、尿液、九二○水液对油松苗进行浸根处理效果最好,可使油松阳坡造林的成活率和当年生长量提高一倍以上(见表1、2) 为了探讨这一现象的机理,我们分别于1978年春季和秋季,对试验苗木的根部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叶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我国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造林适宜的立地条件,开展了不同的坡位、坡向、坡度、土层厚度下油松造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立地条件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油松造林后的成活及生长情况,整体来说以坡位为中上坡以上、坡度为20°~30°、土层深厚的阳坡上实施油松造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樟子松引种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92年开始 ,我们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引种樟子松 ,并与本地常规造林树种油松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经过 7年的试验观测 ,结果表明 ,在小五台山干瘠立地的阳坡、半阳坡宜林荒山上樟子松造林后的前期生长比油松快 ,效果优于油松 ,在小五台攻艰造林阶段和特殊地段可以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13.
选择枣庄市砂石山棕壤进行晚松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晚松在砂石山的阳坡、阴坡造林均生长良好,阳坡优于阴坡无冻害现象发生,抗病虫。8年生晚松的胸径和树高发别为7.53cm和3.50cm,晚松比黑松生长快,但比火炬松生长慢。  相似文献   

14.
辽西半干旱地区红松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有效地增加辽西地区的造林树种,更好地发挥森林多功能效应,凌源市欺天林场于1976年由辽东引进了2年生红松苗木造林。经试验观察,26年生红松平均树高3.73m,胸径6.5cm,单株材积达0.0089m^3,三项指标均超过同年栽植的油松,而且20a后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该树种的引种成功,为辽西半干旱地区增加了一个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5.
我场管辖面积81万亩,灌木林面积很大。为了改造这类林分,1974年我们在阳坡进行了油松造林试验,成活不错。但由于阳坡土壤瘠薄,干旱,条件较差,油松造林技术复杂,成本太高,不宜大面积生产造林。1975年我们又进行了杜梨阳坡造林试验,面积10亩,成活率达100%,生长情况也比油松好(表1)。  相似文献   

16.
从1992年开始,我们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引种樟子松,并与本地常规造林树种油松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经过7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在小五台山干瘠立地的阳坡、半阳坡宜林荒山上樟子松造林后的前期生长比油松快,效果优于油松,在小五台攻艰造林阶段和特殊地段可以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17.
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中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研究了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混交林中的生化他感作用,结果表明:油松、辽东栎纯林及松栎混交林下的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及表层土壤水浸液对油松及其它植物的种子发芽和幼苗胚根、幼茎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一般在高浓度下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低浓度下作用不显著或起促进作用。其中辽东栎枯落叶水浸液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混交林中枯落叶的抑制作用有所下降。说明在某些条件(干旱、混交比例和混交方式不当)下,两树种混交可引起林地生化他感物质富积,从而导致油松生长不良,林地生产力下降。解释了实际林地的现象,为营造松栎混交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ABT生根粉处理油松种子直播造林试验简报安根法,杨中仁(汝阳县林业局)我县属豫西山区,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海拔600-1000m,平均年降水量741mm,土壤多为褐土,自然条件适宜油松生长。但以往油松造林多采用二年生苗造林,成活率仅30...  相似文献   

19.
用苗木侧根短根穗扦插育苗,是繁殖毛白杨的一种好方法,成活率可达95%,且苗木质量好。根穗粗度与长度对育苗成活率影响很大。根穗粗0.6cm以上,长10cm以上可获得得较高成活率。从1年生苗上剪1-4条侧根,保留侧根基部2cm,不会影响造林成活率与幼树生长。  相似文献   

20.
压石保墒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北方低山植苗造林成活率。经过3年重复试验观察,与对照比较差异极显著。压石面积半径大于15cm时,在半阴坡可提高植苗成活率11%~15%,在阳坡可提高30%,使植苗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实现一次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