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烟叶编持机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人工编烟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摆动钩针式烟叶编持机,设计编烟速度为12~20s/m可调,铺叶厚度和编叶数量可自动调整,综合辅助用工实际应用效率达手工编烟的5倍以上.编烟测试表明,该型编烟机编制均匀牢固,线迹美观,明显减少了编烟用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根据豫中烟区烟叶生产农艺要求,对移栽、覆膜、中耕及烟秆拔除等环节的专用农机进行测试,分析比较了各种机械的作业效率、作业能耗、投入资金等,筛选出适应豫中烟区烟叶生产的相关机械设备。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现代烟草农业烘烤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快捷的编烟方式,以传统绑竿编烟方式为对照,对窄烟夹和宽烟夹编烟方式的编烤用工成本、能耗成本以及烤后烟叶质量等进行了试验对比,并计算了烘烤收益。结果表明,烟夹在编烤方面比传统绑竿更省工省时,特别是在使用窄烟夹时投入产出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丘陵山区烟草种植机械化水平低,导致其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种烟效益差。本文以烟草背负式打窝机和烟苗便携式移栽器为例,结合农具在四川攀枝花烟区的田间试验数据,分析轻简型农机具的研发和使用对丘陵山区烟草生产减工降本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两种烤烟夹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烤烟烘烤环节人工编烟耗时费工等问题,根据夹紧机构理论,设计开发了两种烤烟夹。试验结果表明:烤烟夹夹紧力稳定,操作方便,降低了编烟劳动强度,节约了编烟用时,夹烟量为常规编杆的1~2倍,大大提高了夹烟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综合其各方面性能,烤烟夹具有很强的广谱性。  相似文献   

6.
沼肥种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种烟成本,开辟新的种烟肥源,加快皖南优质烟的基地建设,探索沼肥种烟的实际效果,我们承担了宣城地区农村能源办公室和科技情报研究所安排的沼肥、恩肥种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品种:Nc-89(美国培育)由地区烟草公司统一供种。 2.试验设计:(1)试验地点在郎溪县十字镇大山脚村许家里赵成忠农户的旱地  相似文献   

7.
钼胁迫对烟草光合荧光参数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烟草响应钼胁迫光合生理机制,研究了缺钼胁迫对烟草光合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钼培养10 d后,烟苗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有所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提高,光系统初始荧光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最大光化学效率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烟苗的叶绿体基类片层和基质片层排列松散,淀粉粒数量少。培养20 d时,缺钼和对照烟苗的多数指标差异显著。培养30 d时,除蒸腾速率外,缺钼和对照烟苗的其它指标差异均显著,叶绿体片层结构受损严重,淀粉粒发育差。缺钼胁迫损伤了叶绿体超微结构,抑制了原初光能转化效率,降低了光合能力。且随胁迫时间延长,缺素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烟苗“杯罩式小苗井窖”移栽扣杯时重叠的烟苗杯罩需要逐次、单个分离的问题,利用曲线导轨曲滑机构的原理设计了螺旋式分杯机构。为研究螺旋式分杯机构关键构件的运动规律和获取运动特性参数,针对螺旋式分杯机构进行简化,建立了关键构件的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运动模型,并运用RecurDyn仿真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为螺旋式分杯机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动力学仿真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验证螺旋式分杯机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配合设计的烟苗移栽扣杯装置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螺旋式分杯机构结构设计合理,能实现预期的功能,分杯平均合格率为91.5%,扣杯效率提高50.3%,能满足烟苗移栽扣杯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烟苗杯罩式井窖移栽技术的作业效率,设计了一种凸轮摆杆式的间歇移动烟苗移栽机成穴机构。通过分析凸轮摆杆式成穴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解析法建立了成穴机构运动数学模型;再利用RecurDyn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成穴机构虚拟样机模型,获得了成穴钻头顶点位移、速度及加速度运动特性。结果表明:成穴钻头y方向位移行程约309mm,成穴深度可达209mm,速度和加速度特性均呈周期性波动,且幅度较小,均在合理范围内;由此表明:成穴机构具有稳定良好的成穴运动特性,且几何参数设计满足井窖移栽技术要求,可为后续研制间歇移动式烟苗移栽机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丘陵山区土壤黏重导致现有烟秆拔取装备作业效果差,烟秆拔取后无后续处理等问题,基于烟叶种植农艺要求和丘陵山区烟田特点,创新设计了一种对辊双螺旋组合式烟秆有序拔取装置。根据烟秆的相关物理参数,对拔取过程中烟秆进行受力分析,以此优化拔取装置双辊轴的设计以及安装位置,实现烟秆有序拔取。创新设计一种烟秆横向有序输送后粉碎归集装置,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利用Creo三维软件对整机进行三维建模,并制作了样机。在实验烟田进行了烟草拔杆机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拔取粉碎一体化烟草拔杆机能够满足烟秆拔取以及粉碎要求,平均烟秆拔取率为95.8%,平均拔秆效率为2亩/小时,从而验证了烟草拔秆机理论分析与设计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山区烟草拔秆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人工烟苗剪叶费时、费力、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手持式烟苗剪叶器,设计工作幅宽120mm,能收集剪掉的碎叶,并对切刀消毒,效率120盘/h,是手工剪叶的6倍以上。烟苗剪叶器实际应用表明,该型剪叶器轻便、实用,剪叶效率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烟草育苗期合理剪叶可实现促根壮苗,是烟叶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中小规模育苗的机械化需求,设计了一种锂电池装在手柄内的手持式剪叶机,由直流电机驱动无人机的碳纤维两叶螺旋桨作为剪叶机的刀片,高速旋转的桨叶产生急速气流,在完成切割叶片的同时实现了碎叶收集,且在45°风道出口装有碎叶收集网袋,残叶被桨叶产生的旋风吹向网袋暂存。试验结果表明:剪叶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掉渣率为2.59%,伤苗率为0.4%,漏剪率为1.09%,平均工作效率可达188.4m^2/h。  相似文献   

13.
烟草打叶机内部流场会影响打叶工艺的效果,为揭示烟草打叶机内部空气的流动规律,利用三维建模软件Creo通过滑移网格技术建立打叶机箱体结构及流场区域模型,并通过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模拟仿真,得到打叶机内部的流场压力、速度、温度分布图。从数值计算结果看出,合理范围内的进风速度与刀辊转速不会对机箱内部压力、速度分布造成过大影响,在通入热流体后,打叶机内部温度呈现均匀分布,出料区内部会形成旋转回流场造成烟叶堆积,通过添加挡板或者底部进风口能够消除旋转回流场。  相似文献   

14.
烟草打顶抑芽的机械化作业能实现节本增效,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难题。文中介绍了国内外烟草打顶机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烟草打顶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阐述了烟草打顶机存在的问题,指出烟草打顶机械化作业是大势所趋,总结了烟草打顶机总体的发展正朝着联合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并就打顶机机型的研发、作业方式和种植经营模式等给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烟草小苗移栽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适用于丘陵山区的电动井窖式烟草移栽机,整机具备机械化井窖成穴、投苗和浇水等小苗移栽作业能力。在完成移栽机的挖穴装置、投苗装置和浇水装置等关键零部件模块化设计和组装后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井窖式烟草移栽机的作业效率为0.402hm2/天,井窖成穴合格率>90.8%,移栽作业合格率>87.7%,满足丘陵山区烟草井窖式移栽的农业要求,为丘陵山区烟草小苗井窖式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无曲线烘烤模式,根据机器视觉获取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图像信息,并利用专家经验做出相应的烟叶烘烤温湿度控制策略,以建立烟叶烘烤实时性状变化与控制策略之间的关系,实现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实验表明,采用该种模式进行烟叶烘烤对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贵州田间烟苗移栽井窖制作机普遍存在成井头耐用度不高、井窖质量难以满足移栽要求等问题,结合已有的烟苗移栽井窖制作机和农艺要求,对现有的井窖制作机成井头进行改进。基于传统成井头设计制作了4种新型成井头,并完成了田间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前3种成井头所制井窖口径9~10cm、井窖深16~20 cm,基本符合农艺要求。3号成井头的回土能力、成井效率(特别是对于粘重、板结土壤或火石子地)有明显的优势;4号成井头可达到增大井窖口径的目的,但需进一步减轻质量,提高动平衡精度。该研究对成井头的结构优化与指导实际生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鲜烟叶在人工搬运过程中产生青痕、中大型搬运车山地烟田通过性差、小型轮式搬运机窄垄运行稳定性差等难题,以自主研发的微型双侧电驱履带式田间鲜烟叶搬运机(简称“烟叶搬运机”)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在垄距狭窄、凹凸不平、沟坎散布等复杂地貌烟田中的多工况运行稳定性展开分析,以获得该搬运机的田间运行特性并优选出最佳运行参数。基于有限元分析平台Workbench,以履带轮下三角波激振信号模拟烟田复杂地貌产生的振动冲击,对烟叶搬运机展开整机瞬态动力学分析预测。重点关注不同工况下烟叶搬运机预应力模态、刚柔耦合动力学性能和随机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避开在给定范围内以高速运行(10 km/h),可降低烟叶搬运机田间运行共振风险。运行速度7.5 km/h是该烟叶搬运机启动加速性能和随机振动特性的一个分界点,可获得最低应力应变响应(最小值分别为4.2 MPa,2.1×10-5 mm/mm)和最小变形响应(5.01 mm)。在缓速作业时,5 km/h为最佳运行参数,在满载返程时,7.5 km/h为相对最佳运行速度;在对应作业需求下,烟叶搬运机田间运行稳定性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