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害在中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如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产中使用的高抗茎腐病的玉米品种不多等因素,致使田间病原菌数量增加,中国玉米茎腐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针对玉米茎腐病危害逐年加重的现状,笔者系统综述了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发病症状表现、病情分级标准、病害侵染规律、抗性鉴定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玉米茎腐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2017-2019年调查了辽宁春玉米产区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还田旋耕栽培模式相比,秸秆覆盖还田后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最重,茎腐病发病率增加68.77%,穗腐病发病率增加20.01%,大斑病病情指数增加39.54%;秸秆碎混旋耕还田后茎腐病发病率增加48.20%,大斑病病情指数增加16.84%;秸秆田外堆置腐解后深翻还田可有效降低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茎腐病发病率降低41.66%,穗腐病发病率降低30.00%;秸秆还田配套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有一定的叠加影响,免耕栽培会加剧病害发生,而深翻栽培可降低病害发生。由此可见,秸秆直接还田,特别是覆盖还田会加重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而秸秆经充分腐解处理后再还田能有效降低玉米主要病害,尤其茎腐病和穗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变化,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已由常年的偶发性病害,上升为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一旦发生即发展迅速,危害重,发生后轻者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玉米茎腐病又称茎基腐病,成株期茎基部腐烂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现将其发生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病害症状。该病是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发生症状类型较多,田间常见的是软腐型和晚枯型两种,软腐型早于  相似文献   

4.
玉米茎腐病,又称青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晚枯病.玉米茎腐病已成为聊城地区玉米种植的首要病害,严重威胁当地的玉米生产,应当引起农业部门、种子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茎腐病的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5.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在全国多地都有广泛种植。为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必须重视对玉米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其中,玉米茎腐病属于一种常见的病害,若防控不及时,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就玉米茎腐病的危害症状、病原菌、发生原因以及防治要点进行论述,以期做好玉米茎腐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穗腐病和茎腐病在我国发生日益严重,而这与镰孢菌引起的穗腐病和茎腐病的病原学关系密切,通常认为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是两种病害的共同病原菌,穗腐病的发生又与茎腐病发生有一定关系,两种病害防治难度均较大,所以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玉米土传病害的主要特点是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种子萌动后到出苗乃至整个生育期均可以通过植株的根系进行侵染,可分为苗期病害、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的苗期症状表现也归为苗期病害,因此玉米苗期病害的防治是玉米土传病害防治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曹定计 《种子科技》2019,(2):103-103,106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湖北地区有着非常广泛的种植,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时常会伴发一些病害,给玉米产量造成很大影响。玉米茎腐病是一种玉米生长发育期的严重病害,同时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为此,加强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陕西省植保总站下发通知,部署有关市开展玉米茎基腐病调查工作。据介绍,玉米茎基腐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病害,主要由腐霉菌、炭疽菌、镰刀菌侵染引起,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其病菌在病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田间可借风雨、灌溉水、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连作年限越长,土壤积累病菌越多,发病危害越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陕西不同区域茎基腐病发生为害有上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腐霉茎腐病(Pythium stalk rot)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3—2016年, 对121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茎腐病的鉴定与评价。在1213份玉米种质中, 鉴定出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的材料207份, 占鉴定总数的17.1%, 主要来自中国的内蒙古、河北、山西及美国等地。抗性材料159份, 占鉴定材料数的13.1%, 主要由源自中国的内蒙古、云南、山西和美国等地的种质构成。由此可见, 玉米种质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抗腐霉茎腐病资源, 且抗性水平与地理来源有关。自交系和农家种中对肿囊腐霉茎腐病表现高抗的种质分别占鉴定种质总数的18.7%和10.6%, 表明自交系中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资源较农家种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在P群玉米种质沈137抗病鉴定结果的基础上,系统评价了沈137高抗弯孢叶斑病、灰斑病,兼抗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穗腐病、茎腐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等9种病害的抗病性及其抗病基因丰富而稳定的遗传特性。沈137是国内骨干自交系中抗病种类最多的自交系之一。充分利用沈137这类多抗资源及深入挖掘其应用潜力将成为应对玉米病害突发所带来生产隐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当前玉米密植与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需求,利用国外优异玉米种质材料组配基础群体,采用高密度大群体,定向接种鉴定等方法,以选育的抗病优良自交系‘RP86’为母本,‘RP06’作父本,杂交组配育成耐密抗逆高产宜机收玉米新品种‘瑞普909’。区试平均产量为12589.5 kg/hm 2,比对照品种增产7.1%,试验点111个,增产点占93%;生产试验产量为12601.5 kg/hm 2,比对照品种增产7.7%,试验点54个,增产点占95%。区域和生产试验平均倒伏(倒折)率1.6%,抗大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籽粒粗淀粉含量75.24%。研究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抗倒、品质优良、适应性广、耐密植、宜机收。2017年通过山西省审定,2018年通过陕西、内蒙古和国家审定。适宜在东华北、西北春播中晚熟区和山西南部等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有效微生物群在秸秆有机肥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EM有机肥的增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EM有机肥提高了玉米子粒的产量,两年试验平均比对照高9.20%;EM有机肥与普通有机肥相比,玉米植株叶片光合作用速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氮代谢能力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EM有机肥处理明显提高了孕穗期玉米植株的耐旱耐涝能力。收获期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EM有机肥处理可明显减少田间植株的倒伏率,降低植株茎腐病和赤穗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陕西关中夏播玉米单产低而不稳,抗病性抗逆性降低,选育玉米新品种,应以多抗、广适、稳产、高产为育种目标。咸阳市农科所通过种质改良和系统选择,选育成功玉米杂交种隆玉五号。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5—98d。高抗大小斑病、穗粒腐病,抗茎腐病、弯孢叶斑病、黑粉病。籽粒含粗蛋白10.0%,淀粉71.0%,粗脂肪4.1%,赖氨酸0.258%,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好、抗倒伏、中早熟、适应性广,成熟时保绿性好。属于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L. M. Reid  X. Zhu  A. Parker  W. Yan 《Euphytica》2009,165(3):567-578
Preliminary field observations in our maize breeding nurseries indicated that breeding for improved resistance to gibberella ear rot (Fusarium graminearum) in maize may indirectly select for resistance to another ear disease, common smut (Ustilago zeae). To investigate this, we compared the disease severity ratings obtained on 189 maize inbreds, eight of which included our inbreds developed with selection for gibberella ear rot resistance after field inoculation and breeding for 8–10 years.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disease severities for the 189 inbreds but the eight gibberella-resistant lines were consistently more resistant to smut. To further examine this relationship and to determine if these eight inbreds would be useful for developing inbreds with either common smut or fusarium ear rot (F. verticilliodes) resistance, we conducted a Griffing’s diallel analysis on six inbreds of maize, four with high levels of gibberella ear rot resistance representing all of the pedigree groups in our eight gibberella lines, and two with very low levels. Our most gibberella ear rot resistant inbreds, CO433 and CO441, had the lowest disease ratings for all three diseases, the consistently largest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effects and several significant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effec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some inbreds bred specifically for gibberella ear rot would also be useful in breeding for resistance to common smut and fusarium ear rot.  相似文献   

16.
摘要:针对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优良抗性种质资源的问题,利用外引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国内种质的方法,即鉴定并发掘外引玉米种质的优良抗病、抗逆基因,通过与国内骨干系杂交或组建抗病、抗逆群体后,鉴别筛选出含抗病、抗逆基因的材料回交纯合,最终选育出新的自交系用于我国杂交种的培育,从而提高国内玉米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并利用外来种质的优良抗逆基因选育出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植9831。  相似文献   

17.
高粱镰孢菌茎腐病是世界高粱产区普遍发生的真菌病害。镰孢菌在高粱苗期侵染根部,开花期侵染茎基部,导致病株生长势弱,籽粒灌浆不饱满或穗梗折断,茎秆腐烂,严重的引起植株倒伏,造成减产。同时,适宜镰孢菌侵染为害的环境胁迫因子将加重茎腐程度。文章综述了高粱镰孢菌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症状与危害、侵染发病规律、抗病品系筛选、抗病性鉴定方法如SNPs标记等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促进抗病品种选育,为高粱镰孢菌茎腐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高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玉米早代自交系田间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8-2000年4月中下旬(春播)和6月上旬(夏播)种植的1607份玉米早代系进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表明:播期对玉米早代系田间抗病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玉米早代自交系大斑病和粗缩病以春播发生较重,而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夏播发病较充分。因此,在鉴定玉米早代系田间抗性时应根据鉴定病害对象安排在不同播期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