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在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构建评估模型,对玉米低温冷害进行风险研究,得出:山西省玉米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与孕灾环境敏感性等级均是南部地区要高于北部地区;承灾体易损性等级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对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区划,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分布在北部的大同、忻州地区;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分布在南部地区;中等风险区主要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区。整体而言,北部地区玉米低温冷害风险等级高于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在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构建评估模型,对玉米低温冷害进行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玉米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与孕灾环境敏感性等级均是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承灾体易损性等级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对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区划,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分布在北部的大同、忻州地区;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分布在南部地区;中等风险区主要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区。整体而言,北部地区玉米低温冷害风险等级高于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盆地区水稻作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水稻的生理特征和自然灾害系统理论,选取灾害频率、地形、河网、农村经济等因子为主要评估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针对水稻的四川盆地高温热害风险评估模型,并计算风险指数。通过对四川盆地稻区高温热害风险指数分布的精细化分析,将盆地区划分为由高至低的6个风险区域,以此反映盆地稻区由于致灾、孕灾、承灾、抗灾等评价因子的不同而造成高温热害风险水平的区域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评估结果为四川盆地农区水稻作物的种植布局及灾害风险转移工作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意义的科学指导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重庆3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9年的冰雹灾害及相关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运用自然灾害评价理论和方法,借助GIS平台对重庆市冰雹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选取冰雹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指标,按照风险评估理论将4个指标综合计算,得到重庆市冰雹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重庆冰雹灾害可划分为5级风险区,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冰雹灾害风险度较高,而中西部冰雹灾害风险度较低,西部大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区,中部大部分地区为次低风险区.这为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重庆3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9年的冰雹灾害及相关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运用自然灾害评价 理论和方法,借助 GIS平台对重庆市冰雹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选取冰雹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 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指标,按照风险评估理论将4个指标综合计算,得到重庆市冰雹灾害综合风 险区划图.重庆冰雹灾害可划分为5级风险区,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冰雹灾害风险度较高,而中西部冰雹灾害风险 度较低,西部大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区,中部大部分地区为次低风险区.这为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 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屯昌县是海南省蜜柚的主要产区,开展屯昌蜜柚的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可为蜜柚种植推广和灾害防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利用2006~2017年屯昌县及周边39个高覆盖度区域气象站资料,通过构建蜜柚寒害指数和风害指数,计算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建立屯昌蜜柚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按自然断点法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结果显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坤镇、枫木镇、乌坡镇南部山区;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坤镇、枫木镇、坡心镇部分地区;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坤镇、枫木镇和乌坡镇部分地区;较低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坡心镇、西昌镇、南坤镇北部地区。在高风险地区,可以适当调整当地蜜柚种植结构,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推广抗风、抗寒栽培和先进管理技术,保证稳产增收;在低风险区适宜大面积种植推广蜜柚。  相似文献   

7.
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建立基于Arc GIS应用技术的灾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再找出各评价因子的影响程度,计算各灾种的风险系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Arc GIS应用技术的支持下,按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低风险区3个等级,绘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为科学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防灾减灾、降低灾害损失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达  蔡河章  郑君亮  唐刚  刘隽  李丹 《贵州农业科学》2020,48(2):116-120,封2
为浦城县及类似地区早稻暴雨洪涝灾害天气的预警监测和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早稻的生长特性,选择浦城县1986-2015年气象、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提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灾害风险因子,采用GIS技术及统计学方法,评估浦城县早稻暴雨洪涝风险等级,并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浦城早稻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等级分为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其中,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枫溪乡和河滨街道全区域,濠村乡、古楼乡、忠信镇、山下乡、永兴镇、水北街镇和九牧镇的部分区域,官路乡、盘亭乡、仙阳镇、管厝乡和富岭镇的少部分区域;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官路乡、盘亭乡、九牧镇、忠信镇、仙阳镇、管厝乡、富岭镇、万安乡、水北街镇、莲塘镇、临江镇、石陂镇、永兴镇和南浦街道的部分区域,古楼乡、山下乡和濠村乡的少部分区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浦街道的中部区域,万安乡的西部区域,临江镇的中部区域和富岭镇的少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区油菜农业气候适宜性分析与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四川省盆地区103个气象站1971-2010年油菜各生育阶段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油菜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油菜生产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四川省盆地区各地农业气候特点和影响油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选取蕾薹期降水量和生育期≥0℃活动积温作为四川盆地油菜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区划指标的小网格推算模式,应用GIS技术推算出盆地无测站区域2.5 km×2.5 km网格点上区划指标的气候要素值,采用集优法得到四川盆地油菜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图,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表明: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盆西和盆中的浅丘、平原地区,以及盆南、盆东北的部分丘陵地区,海拔一般在530 m以下;适宜区主要涉及低山、深丘地区,包括盆东丘陵区的北部、盆南丘陵区的局部、以及盆周山地的低海拔地区;次适宜区主要位于盆周山地海拔560 m以上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2000—2013年安徽省粮食作物单产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估算气象灾害损失量;利用信息扩散理论评估了安徽省各地市粮食作物气象灾损风险。结果显示:1)气象灾害是安徽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3、2007、2012和2013年粮食作物气象灾损较为严重,年损失总量均在400万t以上;2)安徽省粮食作物气象灾害风险等级以低风险和小风险为主。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小风险区域遍及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