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仕俊 《现代园艺》2023,(16):50-51+55
油茶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木本油料作物,具有四季常绿、环境适应性强、全身都是宝的特性,既是良好的荒山绿化造林树种,又是优良的经济作物,因而种植油茶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是目前,我国现存油茶低产林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油茶效益的发挥。因此,需要对这些油茶低产林实施改造,进一步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以湖南湘西州为例,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原因和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必要性,并从林地清理、密度调控、土壤改良、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高接换冠6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改造措施,旨在促进湘西州油茶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梅油茶黑胶粉虱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台州市杨梅园中监测到新的为害杨梅害虫一油茶黑胶粉虱(Aleurofrachel us Camelliae Kuwana),又名槠黑粉虱、槠黑漆粉虱、小黑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油茶黑胶粉虱原来为害普通油茶,并引发煤污病,受害严重时整株油茶发黑,造成油茶落花落果,影响油茶生产,现在为害杨梅,实属新纪录。现将特征、特性及防治技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3.
广南县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南县油茶的生产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了广南县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6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即垦复、合理间伐、整形修剪、施肥、高接换种、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油茶生产中油茶枝条等剩余物栽培大球盖菇的可行性,以油茶枝条为主要原料,以油茶果壳、松木屑、棉籽壳和麸皮为辅料配制培养料,于油茶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分析比较供试配方栽培的大球盖菇生物学效率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配方1即粉碎的油茶枝条添加棉籽壳、麸皮和生石灰经发酵后栽培的大球盖菇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鲜菇产量达7.08 kg/m2,生物学效率为67.91%。  相似文献   

5.
林伟  曾庆圣  匡蓉琳  隋宏  祝岩 《花卉》2017,(16):1-2
概括了广东省油茶种苗生产现状,分析油茶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对加强全省油茶种苗生产,促进全省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巴马是广西十一个油茶主产县之一,全县现有油茶林2.5万hm2,低产油茶林1.2万hm2,占投产面积的66.7%,一般667m2产油只有5kg。林农单位面积收入少,加工企业原料严重不足,油茶的低产严重阻碍了巴马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低产林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吕志杰 《现代园艺》2023,(10):29-31
油茶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种植历史悠久,全国分布广泛,具有适应力强、耐瘠薄、抗燃等特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提高油茶产量,促进油茶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油茶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以湖南永州地区油茶种植现状为例,从油茶造林选址、整地、油茶林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分析了油茶丰产栽培、经营管理等技术要点,以期能为提高油茶种植产量与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赖青霞  覃亮燎 《现代园艺》2023,(6):15-16+22
为摸清间作对油茶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油茶单作为对照,设置3种间作模式,分别为油茶-大豆间作(T1),油茶-辣椒间作(T2)、油茶-花生间作(T3),研究了不同套种模式下油茶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和单作相比,间作能显著提高油茶株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其中,以油茶-大豆间作模式效果最为明显。间作模式下,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以油茶-大豆间作模式效果最佳。由此可知,油茶-大豆间作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油茶生长。  相似文献   

9.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油茶不但是较好的油料作物,同时油茶中所包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因此,油茶具有较高的食用效益,油茶被广泛的种植在我国南方区域,以此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油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油茶的病虫害问题也逐渐的突显出来,从而严重的影响到油茶的健康发育和生长。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油茶病虫害的类型,其次对油茶病虫害的防治现状进行阐述,最后论述了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的应对措施,以期和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油茶属于我国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在湖南省广泛种植,提升油茶栽培技术水平与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以衡阳乡土油茶栽培与高效利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衡阳乡土油茶的生产情况,详细阐述衡阳乡土油茶栽培技术与高效利用措施,从而提高油茶的产量,提升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1.
油茶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在富宁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因而低产林面积较大,严重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经过深入实地调查,本文充分了解了油茶林出现低产现象的诱因及主导因素,并提出一些改进油茶低产林的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江西星火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主要建设以油茶壳、衣作物秸秆、谷壳等农林产品下脚料为原料日生产8万瓶食用菌(海鲜菇)的工厂化瓶栽栽培基地。基地分三期建成,达产达标后,将成为全国第一家以油荼加工下脚料油茶壳为主要栽培原料的食用菌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3.
探析油茶园艺化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农业省份,具备种植油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江西的油茶生产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油茶园艺化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介绍了油茶园艺化的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向光凯 《现代园艺》2023,(8):14-15+18
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本研究以岑软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有机肥处理,分别为饼肥(F1)、腐熟猪粪肥(F2)、商品有机肥(F3)和生物有机肥(F4),研究油茶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茶株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有效提高油茶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产量。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油茶长势最好、光合能力最强、产量最高,是较好的施肥模式;其次是商品有机肥,可以在油茶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从油茶的品种入手,涉及到缺素以及容器3方面对幼苗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并重点列举出对油茶幼苗根系生长危害严重的两大危害和预防解决办法,对油茶幼苗根系地更好生长做出了初探。  相似文献   

16.
广南县油茶栽培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南县油茶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品种(类型)混杂,劣株比例大,林地荒芜,养分贫乏,林分衰老,自然更新能力差,病虫危害,树势削弱是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掌握油茶栽培技术,采取调整林相,整形修剪,深挖墨复,合理施肥,嫁接捷种等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才能提高油萘的单住面积产量,促进油茶产业的可持续经营,使山区这种传统优势产业转化为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富民产业。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全国油茶重点产区,灌阳是广西油茶生产适宜区,灌阳现有油茶面积5533hm2,年产茶籽近1万t,产值达2亿多元。根据多年来的生产栽培实践,总结一套油茶丰高效栽培技术,以供油茶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无性系油茶造林成活率一般不高,笔者针对油茶成活率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解决的办法。1林地选择与准备油茶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也不能盲目选择。目前油茶造林地多为杉、松主伐后迹地,这些林地土壤板  相似文献   

19.
油茶是富宁县的主要林业支柱产业,由于科学技术栽培含量低,长期以来都是以传统的栽培模式种植油茶,管理粗放,任其放生,只种不管,造成油茶林普遍存在密度过大,树型不合理、病虫危害严重、产量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不挂果现象。严重影响林农增产增收,为实现富宁提出的发展油茶产业,增加林农收入的目标,本文审述油茶增产增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学兵 《花卉》2016,(6):44-46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油茶树的主产品是茶油,是世界公认的优质食用油。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各地加大了开发油茶力度,产量有所提高。但从整体来看,产量仍然很低,大多数油茶林处于"老、弱、病、残、劣、荒"的状况,为了改进和完善油茶栽培技术,提高油茶的产量,本文从油茶的栽培技术着手,阐述了包括造林地选择与整地、育苗、抚育管理、成林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的内容,探讨了在生产实践中提升油茶产量和品质的方法,为不断研发出适合油茶生长的、更加科学完善的栽培管理体系的同时取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