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较大的生态地理条件差异,致使牧草遗传资源丰富,种质资源多样。通过野生牧草驯化、杂交、诱变和引进种质材料的选择,相继培育出近20个牧草栽培品种,同时开展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评价和牧草种质材料的整理整合研究。目前,吉林省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工作相对比较滞后,在生产实际中,不能满足饲草饲料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据此,提出了以下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建议:开展境内牧草种质资源全面调查;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与整理;开展牧草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深入开展牧草种质资源的评价;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质、多抗牧草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较为落后、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及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较为落后、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及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翟夏杰  张蕴薇  黄顶  王堃 《草业科学》2016,33(6):1213-1221
牧草育种工作是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总结了中、美两国在牧草种质资源、牧草育种技术、牧草育种体系的现状与差异。主要表现为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量较少,虽然做了大量评价工作,但利用不足;常规育种方法仍旧是两国培育新品种的主要模式,但是我国在投入和研究的细致程度上还有较大差距;美国的研究主体更加多元,重视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学、研、推有效结合,共同促进了美国牧草产业的高速发展。了解中美牧草育种的现状与异同,可以为中国牧草育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野生牧草现状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牧草育种工作中,常按种质资源的来源分类。根据种质资源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自然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凡供直接利用的现有饲草类型,称为自然种质资源。自然种质资源又可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和野生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即本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饲草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湖南省桑树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种类分布、鉴定评价和创新育种研究工作,提出了今后湖南省桑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创新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纪亚君 《草业科学》2009,26(11):86-92
青海境内有草地3 644.94万hm2,畜牧业是当地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涵养源。但长期受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草地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草原生产力大幅下降。多年来,为解决青海草地畜牧业生产中饲草种植、天然草地改良及栽培草地建设缺乏适宜草种这一问题,青海草原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牧草品种选育及驯化研究,通过长年对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大量引种及当地野生草种的驯化试验,培育了一些适应当地种植的牧草品种,现有14种被国家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为牧草新品种。文章回顾了青海省牧草种质资源利用及育种研究工作历史,介绍了牧草育种工作取得的成就及工作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苜蓿的遗传标记技术及其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草地生物多样性是草地持续利用的基础工作 ,拥有丰富多样的牧草种质遗传资源是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必要条件。尽管我国目前初步完成了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种质采集、入库保存、鉴定和评价 ,但是对这些种质的鉴定和评价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满足不了育种及其利用的需要。国外牧草的遗传在传统的形态性状的基础上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 ,已经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优异性状进行遗传标记 ,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少。我们根据所见到的资料对苜蓿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综述 ,希望有助于同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促进我国牧草种质遗传资源及育种…  相似文献   

9.
我国拥有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水平还比较低。通过对热带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归纳,简要评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为促进我国热带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搜集吉林省境内有利用价值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为吉林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材料.2008-2009年连续2年对吉林省内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进行考察与搜集.共采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材料191份,涵盖18科59属89种,其中,豆科91份,禾本科64份,其他科36份.这些野生牧草种质材料中既有独特的地方野生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桑树种质资源研究和桑树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的概况,提出了今后我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应着重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论述苜蓿种质资源在我国的重要性的同时,着重论述苜蓿种质资源在评价中需要进行重点评价的一些重要性状,从苜蓿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保存到苜蓿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该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苜蓿种质性状数量化、数量标准化;同时使苜蓿作为一种重要的牧草资源进行合理的保存,为苜蓿育种从定性育种到定量育种的转变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垂穗披碱草是禾本科披碱草属优良牧草,在青藏高原生态修复和草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国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育成品种不足严重制约其大面积推广和利用.本文从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价、常规育种策略和分子育种方面综述了我国垂穗披碱草的育种研究进展,以期为加快培育垂穗披碱草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是介于遗传与育种、资源与环境的交叉领域,研究重点从传统的牧草种质资源搜集与评价到优异新基因的发现与应用,是数量遗传学在牧草中的理论体现与应用实践。在研究材料上,从过去常见的牧草到目前已经涉及到粮食作物(小麦族的牧草与小麦育种)、饲料作物(苜蓿、三叶草与大豆)、饲草(黑麦草、狼尾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去20年里,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广泛搜集、有效保护、深入研究、积极创新、永续利用”的思想指导下,现已搜集到15000余份牧草种质;建立了一个中期库;完成鉴定材料4500余份;通过品种审定登记了336个牧草品种,其中134个为育成品种。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牧草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工作从研究利用阶段步入迅速发展阶段。今后研究策略的发展方向是:(1)利用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进行牧草种质资源的采集;(2)构建牧草核心种质,以保存最少的种质份数最大程度代表整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3)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评价鉴定以及种质创新中的应用;(4)信息网络技术在种质资源信息共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草地学报》2010,18(2):F0003-F000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初发展为草原研究室,1990年正式命名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科学分院草地研究所。研究方向包括:国内外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与创新研究;高产、优质、抗逆牧草新品种选育研究;牧草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牧草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与利用研究;退化草地改良治理与利用研究;草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牧草种质资源是筛选和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四川省牧草种质资源的现状、潜力、特点及开发利用途径.针对我省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从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将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建议和对策,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对当前退耕还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育种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牧草种质资源是筛选和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四川省牧草种质资源的现状、潜力、特点及开发利用途径。针对我省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 ,从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出发 ,提出了将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建议和对策 ,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对当前退耕还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桑种质资源及桑育种研究的概况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桑树育种和桑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全国各地育成的桑树新品种20余个,桑树一代杂种的利用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我国桑树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搜集到的种质资源入圃保存。据不完全统计,15年来,桑树育种和桑树种质方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省、市级奖约25项。这些成果推广应用以来,已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对我国蚕桑生产的发展,桑树品种良种化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主要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以及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四个途径:形态学水平、细胞水平、生化水平和DNA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是从同工酶(等位酶)分析发展到DNA水平上的分析,是已被证明在更高层次上研究遗传多样性更有效的手段,已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通过加大对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丰富牧草种质和为牧草育种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原始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