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试验新高脂膜处理在不同瓜类蔬菜上对白粉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新高脂膜粉剂800倍液处理对2种瓜类蔬菜上的白粉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但在不同发病条件下的应用效果有差异;长瓜白粉病使用前病情相对较轻,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南瓜白粉病。表明新高脂膜对瓜类白粉病主要为预防作用,生产中应于发病初期或未发病时使用。  相似文献   

2.
以自交系96012为母本,92028为父本,配制成早熟一代杂种西葫芦晋早3号。该品种生长势强,瓜条长棒形,浅绿色,结瓜性好,雌花多,瓜码密,可同时结瓜3~4个。总产量比早青一代增产13.3%~24.2%。抗病毒病、白粉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瓜白粉病重发期高效药剂的选择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瓜白粉病重发期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等新型杀菌剂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药剂对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药前病情指数30以上的重发生条件下施药1次,药后3 d防效为545%~634%,药后14 d防效为509%~600%,以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 500倍液处理对白粉病的治疗效果最佳,药后3~14 d防效为592%~634%,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试验期间调查各药剂对其他病害的控制效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灰霉病也防效优异,以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 500倍液处理防效更佳。建议田间瓜白粉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混发时可选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等杀菌谱广的药剂,白粉病重发时可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进行防治,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瓠瓜金蒲1号系金华三才种业公司以杭州长瓜为母本,新疆长瓜为父本杂交后,再用杭州长瓜回交选育而成的瓠瓜新品种。2012年1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植株长势强,产量高,丰产性和商品性好,中抗枯萎病和白粉病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高效、安全的白粉病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AZ520、36%硝苯菌酯乳油等新型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新型杀菌剂不同浓度处理对长瓜白粉病均有较好防效,以750~1 000倍液防效更佳,药前田间病情发展较快的条件下施药1次,药后5~7 d防效均在679%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防效。同时未见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为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在实际生产中可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6.
36%硝苯菌酯乳油对甜瓜白粉病防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对甜瓜白粉病防效较好的防治药剂,特进行了36%硝苯菌酯乳油不同浓度处理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6%硝苯菌酯乳油1500倍液对甜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效,药后7d防效达87.52%,该药剂配方可在甜瓜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草莓生产上防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特进行了5种新型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60 mL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4d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可达70.59%,该药剂可在草莓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的选育,培育出适合于设施栽培的全雌性欧洲迷你型黄瓜杂交组合"春秋王".栽培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抗白粉病,抗霜霉病;瓜长15~18 cm,果形指数4.9,单瓜重120 g左右;瓜条亮绿色;比对照增产4%~25%.  相似文献   

9.
阿米西达防治西瓜病害及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地栽培的西瓜受到多种病害的危害造成损失.通过阿米西达药剂防治西瓜病害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多种西瓜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起到了一药控多病的作用,并可延长两瓜生育期,从而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该药剂对西瓜安全,可在西瓜生产上推广应用.但该药剂对白粉病防效较差,施用时应添加防治白粉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10.
在春大拱棚甜瓜中进行甜瓜白粉病的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甜瓜白粉病发生初期,喷施4%朵麦可水乳剂、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等高效低毒杀菌剂,不但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而且对甜瓜安全性好,可在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侵染葫芦使其感染白粉病的病原菌,并鉴定其生理小种,通过种植葫芦材料,采集自然发病的葫芦病叶及分生孢子,显微观察感病叶片上白粉病菌的形态特征,克隆病原菌的ITS区并测序进行分析,在形态和分子水平证明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是侵染葫芦使其感染白粉病的病原菌之一。通过进行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作物的白粉病菌ITS区的系统进化分析,进一步说明该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并且通过种植13份葫芦科白粉病鉴别寄主,发现该生理小种为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2.
打瓜白粉病的发生及化学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打瓜白粉病是打瓜上最严重病害之一,给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探讨白粉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008年通过调查得出,福海县打瓜白粉病的发病初期为7月初,气候条件适宜时,7月底8月初瘸害达到高峰值,发病率可达100;,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重.2007年通过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福星、敌力康,防治效果达77.02;、73.90;.因此,控制好打瓜白粉病的严重危害,必须抓住防治关键时期,于病害发生前期,即6月底7月初进行喷药预防,以后每隔7~10 d喷药防治一次,喷3~6次,可以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打瓜白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打瓜白粉病在新疆严重危害的现状,研究6种杀菌剂对打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6种药剂的防效差异.[结果]两次施药后第14 d,10;苯醚菌酯悬浮剂5000倍液防效最高,防效达73.80;.10;苯醚菌酯悬浮剂10 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400 g/L氟硅唑乳油7 500倍液和25;乙嘧酚悬浮剂1 500倍液的防效也较好,药后14 d分别达69.69;、69.56;、68.48;和67.32;.[结论]4种药剂防效较好,推荐在生产中交替使用.提出了打瓜白粉病防治原则,明确了该病的初侵染来源和防治始期.防治打瓜白粉病的关键是抓住发病始期,选用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  相似文献   

14.
细菌TJ是一株生防菌株,室内测定显示,其对瓜类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确认:在白粉病的发病初期,使用’玎生防菌剂的300倍稀释液效果最好,300倍稀释液处理14d后对黄瓜和甜瓜白粉病的防效达到最高,分别为90.8%和95.7%,并且在施药后21d仍有86A%和90.4%的防治效果。而发病中后期使用TJ300倍稀释液14d后对两种白粉病的防效为68.2%和67.6%,低于发病初期施药后的防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豫北地区大叶黄杨白粉病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出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的有效药剂。采用5种常用杀菌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原菌进行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培养24h后,退菌特室内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佳,达99.3%,其次是百菌清,达97.8%;百菌清和退菌特在田间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也较好,防治效果达85%以上,可作为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50%锈粉宁胶悬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室内、田间及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锈粉宁具有明显的防治和增产效果;锈粉宁残效期在30d以上;田间每hm2施锈粉宁1500g防效可达9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产和保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草莓白粉病喷施20.00%辣根素水乳剂处理,检验辣根素对白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0.00%辣根素对草莓白粉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6种杀菌剂对烟草后期主要病害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的药刺。[方法]以烟草硒26为供试品种,通过喷雾处理比较6种常用杀菌剂对烤烟后期白粉病、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烟草白粉病和赤星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中以15%三唑酮WP防治白粉病效果最佳,50%退菌特WP对赤星病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白粉病防治在高山烟区还可选用80%的杜邦克露WP,在低山烟区可选用50%退菌特WP;赤星病防治在高山烟区可选用75%百菌清WP,中山烟区可选用15%三唑酮WP。在兴山烟区大田后期选用15%三唑酮WP和50%退菌特WP可综合防治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通过轮换用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结论]该研究为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葡萄白粉病是葡萄上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不仅降低葡萄产量,还严重影响葡萄品质和经济效益; [目的]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高效安全杀菌剂,明确供试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的安全性;[方法]选取8种生产上已登记杀菌剂开展葡萄白粉病田间药效评比试验;[结果]所有供试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5个化学杀菌剂中25%乙嘧酚磺酸酯ME有效成分用量120.0 mg/kg和40%苯甲·吡唑酯SC有效成分用量228.6 mg/kg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且持效性较长;在3个生物杀菌剂中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的是10%多抗霉素WP,其有效成分用量111.1 mg/kg,末次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72.5%和71.7%;[结论]上述试验杀菌剂中,25%乙嘧酚磺酸酯ME、40%苯甲·吡唑酯SC和10%多抗霉素WP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应注意与其它供试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葡萄白粉病病菌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