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鹅巴氏杆菌病(AvianPasteurellosis)又叫鹅霍乱(Fowlcholera),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是影响养鹅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013年5月份,海南某鹅场所养的40—210日龄鹅陆续发病,食欲减退或废绝,先后采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饮水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且不断加重,死亡率高达40%。通过无菌采集病死鹅的肝脏、脾脏、心脏等组织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PCR检测及测序分析,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鹅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2.
<正>鹅巴氏杆菌病(Avian Pasteurellosis)又叫鹅霍乱(Fowl cholera),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是影响养鹅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013年5月份,海南某鹅场所养的40~210日龄鹅陆续发病,食欲减退或废绝,先后采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饮水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且不断加重,死亡率高达40%。通过无菌采集病死鹅的肝脏、脾脏、心脏等组织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PCR检测及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松原市某养貉场发生疫病,对病死貉进行剖检,见有典型的巴氏杆菌病的症状,然后对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证实引起貉死亡的是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4.
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天门市某养鸽场采集发病鸽的心血、肝、肺等组织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人工感染动物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对蒽诺沙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氯霉素、青霉素、四环素和磺胺二甲嘧啶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从病死鹅心脏、肝脏、脾脏中分离并纯化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鉴定、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和小白鼠攻毒试验等进行鉴定,确定是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钠和头孢氨噻肟敏感,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重庆某鹅场通过针对性用药,病情已得到控制,为鹅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常规分离鉴定技术,对湛江市某养鹅场的病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鱼腥草、五倍子、黄芩等30种中药药液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作为主药,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病原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菌符合巴氏杆菌的生化特性;五倍子(MIC=3.125mg/mL)和诃子(MIC=12.5mg/mL)对巴氏杆菌有较强抑菌活性,选取五倍子、诃子、五味子、乌梅、山茱萸、石榴皮、栀子和虎杖作为主药与其他中药分别组成复方,主药与大多数中药组成的复方抗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采集某肉鹅场发病死亡鹅的心血、肝脏和脾脏,经过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为巴氏杆菌引起的鹅霍乱.  相似文献   

8.
鹅巴氏杆菌病病原分离鉴定及中西药联用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分离鉴定技术,对湛江市某养鹅场的病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采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中药药液和抗菌药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同时测定中药与西药联用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菌符合巴氏杆菌的生化特性;中药与西药联用抑菌和杀菌能力均大于或等于单药,恩诺沙星与五倍子联用,恩诺沙星用量为单药的1/4、五倍子用量为单药的1/8即可抑制巴氏杆菌;酒石酸泰乐菌素与夏枯草联用,酒石酸泰乐菌素用量为单药的1/16、夏枯草用量为单药的1/4即可抑菌;酒石酸泰乐菌素与五倍子联合,酒石酸泰乐菌素用量为单药的1/4即能杀菌。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某兔场出现呼吸困难和腹泻等症状的2月龄兔群进行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测.采用临床问诊、病理剖检、病原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PCR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等方法,确定病原菌种类,筛选敏感药物,为发病兔场提供科学合理治疗方案.结果在发病兔体内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和肺炎克雷伯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诊某猪场患病猪的病原菌,找到防控办法,对死亡猪肺脏、气管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经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动物试验等,得知:分离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性与巴氏杆菌基本一致;分离菌高敏药物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等,低敏药物为青霉素G、林可霉素等;乳酸菌对巴氏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攻毒小白鼠48 h内全部死亡。结论: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巴氏杆菌病,乳酸菌配合高敏药物能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1.
为确诊贵州省安顺市某土鸡养殖场暴发的疫病,无菌挑取病鸡的心、肝、脾和全血分别接种至血琼脂平板、TSA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培养,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生化实验,PCR鉴定、药敏实验和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对庆大霉素、米诺环素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其他药物不敏感。结论:实验成功分离鉴定了一株鸡多杀性巴氏杆菌。根据药敏实验指导该场用药后,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我市某养鹅场,2008年9月间,饲养的商品鹅3000只,先后有个别的鹅发病,后传染到整个鹅群,出现以两脚发软、流泪、肿头、下痢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曾请外地兽医进行诊治,诊断为鹅巴氏杆菌病,用青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效。后经我们诊断为鹅感染鸭瘟合并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3.
确定某鸭场疑似禽霍乱病的病原种类,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采用细菌分离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动物攻毒试验、药敏试验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20170549具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典型培养特征,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基因测序结果均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该菌株对小鼠有强致病性;分离株对头孢噻呋、甲砜霉素、硫酸黏菌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高敏;采用5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仅扩增到大小为1 050bp的目的基因片段,与A型结果相符。研究结果可为禽霍乱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确诊某养鹅场雏鹅发病死亡的病因,采集4日龄发病雏鹅的肝脏组织,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相关病毒核酸PCR检测方法进行病原学诊断。结果:(1)在肝脏样本中分离出细菌,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动物感染试验,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2)鹅细小病毒PCR检测试剂盒检测未发现鹅细小病毒特异性DNA片段。综合诊断为鹅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州郊区3个发病鸡场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涂片镜检、生化特性鉴定、致病性、药敏等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5株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诊断为禽巴氏杆菌病.其对壮观霉素、呋喃妥因、头孢三嗪均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红霉素、新霉素、痢特灵、头孢噻肟均中度敏感,对四环素、氟哌酸、杆菌肽、链霉素、林可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均低度敏...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重庆市荣昌区2个养鹅场发病雏鹅的病原,采集2个鹅场发病鹅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获得9株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常规的染色、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测定,构建了系统发育树,鉴定其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同时进行了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能够致雏鹅死亡;分离菌对大观霉素、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济源市一养兔场发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培养、纯化、生化鉴定诊断为兔巴氏杆菌病.对分离的巴氏杆菌(Pm)进行扩菌,经甲醛灭活,以蜂胶为佐剂,制成本场巴氏杆菌灭活苗(含菌量为100亿/mL),接种于产前母兔和仔兔,对兔巴氏杆菌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山东东营某牛场送检的牛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荚膜血清B型巴氏杆菌,命名为DY株,为巴氏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诊断试剂研制及自家灭活菌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1月,四川甘孜州某牦牛养殖场牦牛暴发疾病,据畜主描述,2d内共有10头牦牛发病,其中4头牦牛死亡,从发病死亡牦牛的心、肝、脾、肺、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中分离到单一的病原菌,通过细菌染色镜检、小鼠致病性试验及PCR鉴定,确诊该病原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说明该场暴发的疾病是牦牛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青海某牧民家中饲养的牦牛突然发病死亡的原因,采用病料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药敏试验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该病病原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结合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1株致病性较强的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且具有一定的抗药性,表明引起此次牦牛死亡的病原为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