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非原产地人工繁殖大鲵一直是个难题,本研究在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大鲵人工繁殖。对亲本进行强化培育,促使雌雄亲体性腺发育同步成熟;依据性腺发育的综合特征判定,在最佳的繁殖时间段对大鲵进行催产和人工授精;根据大鲵受精卵发育特点,设计专用孵化装置,提高孵化率。在2012-2015年的4批次试验中,累计繁殖♀41尾,♂36尾,受精率分别为45.7%、62.3%、85.0%和86.2%,孵化率为分别为28.6%、56.7%、71.4%和72.6%,4年共计繁殖苗种9 089尾,繁殖后的亲鲵体质健康,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2.
娃娃鱼,学名大鲵,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资源保护、增殖、利用是水产科研人员研究热点,也是农业产业化重点开发品种。虽然娃娃鱼人工繁殖技术获得了初步成功,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而娃娃鱼雌性催产成功较多,因此,只是开花不结果。是什么原因没有实现娃娃鱼规模化繁殖呢?我们经过深入研究,利用现代发育生物学及生殖生理学前沿知识,结合中医中药学理论进行大量实验,找出了是两种因素制约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一是雄性娃娃鱼成熟率低及精子活动力差;二是雌雄娃娃鱼性腺发育不同步。针对这两  相似文献   

3.
娃娃鱼资源保护、增殖、利用是水产科研的一个热点,也是农业产业化重点开发品种。虽然娃娃鱼人工繁殖技术获得了初步成功,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种制约因素:一是雄性娃娃鱼成熟率低及精子活力差;二是雌雄娃娃鱼性腺发育不同步。本文简要介绍其技术,旨在保护、增殖、利用娃娃鱼资源。  相似文献   

4.
鱼类人工繁殖的成败主要决定于亲鱼的性腺发育状况。亲鱼培育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性腺的成熟度、催产率、鱼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整个亲鱼培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条件,使亲鱼性腺向成熟方向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汉中地区大鲵生态繁殖方法的应用,使得大鲵人工繁殖率低的问题有了重大突破。但是近年发现大鲵生态繁殖的幼苗易患水霉病,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本文通过对陕西汉中大鲵人工养殖中危害性极大的大鲵幼苗水霉病菌落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探究其发病特征,发现该病多为车轮虫病继发感染水霉菌所致,并进一步探讨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该地区工厂化人工养殖大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湖南张家界市大鲵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刘国均,是位专门从事大鲵人工繁殖保护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10多年的刻苦努力实践,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7.
大鲵(Andri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隶属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中南各省。大鲵不仅肉质鲜美,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目前对大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调查,形态解剖,人工繁殖和养殖等方面;而有关大鲵皮肤和胃的生化研究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究超声检测技术在鱼类人工繁殖的应用价值。选取黄颡鱼、黄鳝、斑点叉尾鮰、泥鳅、施氏鲟和南方大口鲶6种无磷亲鱼,经超声检测,分别对其性腺发育不同阶段卵径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显示:6种鱼类的卵径的超声检测测量值与卵子发育呈正相关;在卵巢成熟期内,超声检测可通过检测卵径及卵子在影像中是否具有游动性这2项指标来判断是否具有催产条件,其超声检测符合率达98.90%以上。表明对于无鳞鱼或珍稀鱼类应用超声检测卵巢发育,其分辨率和诊断符合率比较高,可作为人工繁殖诊断卵子发育情况的首选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8.大鲵的胚后发育与培育 大鲵人工繁殖一般是夏末秋初。其卵产出后经一段较长时间孵化,胚胎的胚后发育已进入冬季了,从湖南开始向北走,冬季水温较低。因此,为了提高胚后的发育成活率,水温要保持在11℃~24℃范围(最好保持18℃~20℃),其自然水温达不到上述条件的,要采取一定的增温措施,如温泉、工厂余热水、室内保温、电热恒温等加温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选择在最适宜的时间催产,是家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而亲鱼的性腺发育状况是确定其最适催产期的主要根据。当雌亲鱼的卵巢发育到能够有效催产期后,有一段“等待”的时期。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大鲵自然生境特点和人工繁殖特征,结合环境温度和光照条件等非生物类环境因子对大鲵摄食、生长发育和繁殖行为的影响分析,为大鲵物种保护与人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及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鲜牛奶替代母乳的方法,对3只被遗弃的麋鹿幼仔进行人工育幼和驯化,在6个月的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每天牛奶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麋鹿的生长发育指标,麋鹿幼仔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同时,采取渐进式断奶及成兽带教幼仔采食饲料等方式,取得了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和驯化的成功,为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麋鹿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画眉鸟人工繁殖不成功的原因:食物营养不平衡可能是影响画眉鸟人工繁殖的首要问题;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环境(光照、温度、湿度、活动范围、求偶条件等)的改变也可能是影响画眉鸟人工繁殖的主要原因。从画眉鸟的选择及饲养、鸟舍、鸟巢的建立及画眉鸟的食物供给方面,分析和讨论了在人工饲养时只有满足以下条件:合格的亲鸟、合适的环境、合宜的窝巢、合理的饮食,画眉鸟的人工繁殖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本地牦牛品质退化原因的分析,关键是牦牛饲养管理水平、人工繁育水平和动物保健水平等较低而导致,建议从舍饲人工驯养入手,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在牦牛繁育中推广使用,对牦牛进行品种选育及人工扩繁扶壮,应用半舍饲综合配套技术及育肥出栏技术,冬季及枯草期补饲,达到提高牦牛品质、提高养殖水平、加快牦牛产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大丰麇鹿种群增长抑制因素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丰麋鹿种群的健康发展受到种群密度、食物资源匮乏、体表寄生虫害及近亲繁殖等因素的制约。笔者从实施易地保护、开展淘汰麋鹿鹿产品利用研究、建立野生麋鹿种群,麇鹿栖息地内草场改良、降低狼尾草的竞争优势、草场轮牧,异地交换优质雄鹿等方面,提出大丰麋鹿种群健康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于2015年4月在四川省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水产良种场使用LRH-A2+DOM分2批对来自黄河水系的24尾(以雌鱼计)野生花斑裸鲤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雌鱼在挤卵前死亡5尾,1尾未产卵,平均催产率为75.5%;18尾雌鱼共产卵14.3万粒,受精卵13.1万粒,受精率为91.6%;获初孵仔鱼10.2万尾,孵化率77.9%。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产区进行花斑裸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中国特有种。由于人类的猎捕和环境的变迁,在1900年左右该种群在中国基本灭绝。麋鹿重引入是中国第一个重大物种重引入项目,目前已经建立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代表了中国麋鹿的人工圈养、半人工圈养和自然放养3种方式。作者从麋鹿的生物学特征、生境、种群、遗传繁殖、饲养管理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及其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促进麋鹿种群的健康繁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利祥 《中国乳业》2022,(12):32-36
临沂市具有较好的农业资源,适合发展奶山羊养殖业。但是,目前奶山羊传统的自然交配繁育速率较慢,且受胎率低,不利于奶山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由于人工授精技术具有增强繁殖速率、提升受胎率、提高种公羊利用率和降低成本等优点,在畜牧养殖业中的运用和推广十分广泛。但是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受到母羊发情期、精液采集和保存、输精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增强对该技术的了解,对促进当地奶山羊的良种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养鹅业经过20世纪末约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出现了增长缓慢的趋势,原因除了中国畜牧用地限制、疫病危害和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外,缺乏技术创新和突破也是主要原因.鹅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繁殖技术.鹅人工授精技术的完善和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优秀公鹅的配种效率,而且可以加快鹅育种的遗传进展.如果精液冷冻保存成功,鹅人工授精技术还可以用于保种和克服配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鹅的育种落后和繁殖率低是制约养鹅业发展的瓶颈,鹅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将对养鹅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作者对近几年鹅精液收集、精液保存、精液品质评估和输精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探索了产气荚膜梭菌在营养琼脂、甘露醇卵黄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和培养特点,优化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方法,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自然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粪样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呈半透明边缘不整的白色菌落,接种甘露醇卵黄琼脂和血琼脂平板,分别出现伴有卵磷脂酶乳光浑浊带的粉红色火山口状菌落和伴有双溶血环的灰绿色勋章样菌落。生化试验结果确认这些分离株均为产气荚膜梭菌。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粪样检测发现,阳性率分别为13.04%(3/23)和19.51%(8/41)。说明本研究建立的麋鹿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方法简便快速,确实可行;麋鹿产气荚膜梭菌自然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麋鹿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