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宿主蛋白Hsp90AB1在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复制过程中的功能,以RABV疫苗毒株HEP-Flury感染鼠神经瘤母细胞N2a为模型,分析Hsp90AB1对RABV复制的影响。采用RNA干扰的方式,发现Hsp90AB1基因敲降后可影响病毒基因的转录及其表达,而未影响病毒的反基因组水平以及病毒感染力,表明Hsp90AB1在转录或蛋白表达水平上影响RABV的复制。由此初步发现Hsp90AB1在RAB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方式,为继续深入研究Hsp90AB1在RA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肝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的影响,对24头体重相近、健康的杜长大仔猪,按断奶日龄(14、21、28、35日龄)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包含6个重复,于42日龄处死取样,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中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35日龄断奶组肝脏Hsp7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21日龄断奶组(P0.05),35日龄断奶组Hsp90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14日龄和28日龄断奶组(P0.05),35日龄断奶组Hsp27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断奶组(P0.05)。结果提示,仔猪肝脏Hsp70、Hsp90及Hsp27蛋白表达量受断奶日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A组猪轮状病毒(Po RV)非结构蛋白NSP3的单克隆抗体(MAb)及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将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NSP3蛋白(r NSP3)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得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Po RV(G9)的杂交瘤细胞株(5B8)。MAb鉴定结果显示其抗体亚类为Ig G1型;MAb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103,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该株MAb能够与Po RV反应。对NSP3蛋白进行截短表达,采用western blot试验确定所获得的MAb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序列为290QDYD RTFL297。该MAb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NSP3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犬瘟热病毒(CDV)野毒株截短磷蛋白(aa232~507),以Asia 1型CDV-PS为基础,经PCR扩增得到P(aa232~507)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ASY~R-Blunt E1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ASY~R-Blunt E1-CDV-P;将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中进行原核表达并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超声破碎最佳条件下的诱导产物经离心后对重组蛋白进行可溶性分析,随后用镍柱对重组截短P蛋白进行纯化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重组P蛋白大小约37 kDa,在IPTG终浓度0.1 mmol/L,诱导时间为8 h时,表达量最高;重组P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成功纯化出重组截短P蛋白;重组P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本研究成功制备出CDV-PS截短P蛋白,为进一步P蛋白抗原表位的研究和CDV抗体诊断方法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具有高度嗜神经性,通过识别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并借助内吞途径侵入细胞。为了探究其入胞途径,本研究在人神经瘤细胞(SH-SY5Y)和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Vero)上,应用氯丙嗪(chlorpromazine)、制霉菌素(nystatin)、巴弗洛霉素a1(bafilomycin a1)、dynasore等抑制剂处理细胞后,进行RABV感染,通过检测病毒N基因拷贝数和RABV效价,对RABV入胞途径进行初步探究。结果显示,RABV通过网格蛋白介导、低pH值和发动蛋白(dynamin)依赖途径侵入SH-SY5Y和Vero细胞,但不通过小窝蛋白依赖途径入胞。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狂犬病病毒感染机制和药物靶点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技术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的tetA(P)耐药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利用生物软件对tetA(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与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A型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的tetA(P)基因长度为1 263bp,编码420个氨基酸。与参考菌株EHE-NE18、Wakayama、CW9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依次为100%、99.8%和98.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依次为100%、100%和98.3%。分离株TetA(P)蛋白疏水性较强,具有10个跨膜区,含有4个N-糖基化位点,1个cAMP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12个N-豆寇酰化位点,三级结构主要是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形成。研究结果可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tetA(P)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31-237
为解析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SD2014分离株P蛋白磷酸化位点与功能性结构域,首先对P基因全长进行克隆测序,并与SD0835株P基因进行比较;再利用DNAStar中的MegAlign软件,以Clustal W方法比较了副黏病毒不同种属15株参考毒株的P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关系,并对23株牛、人和猪副流感病毒3型P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筛选保守的氨基酸位点;运用在线Netphos 2.0Server和NetPhosK 1.0Server软件分别预测BPIV3SD2014毒株P蛋白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和特异性磷酸化蛋白激酶作用位点,最后将P蛋白4个主要功能性结构域氨基酸位置与潜在磷酸化位点一一对应。结果发现,SD2014毒株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SD0835株同源性为99%,P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猪副流感病毒3型(SPIV3)同源性最高为73.2%。P蛋白在398~479aa含有1段螺旋卷曲结构,推测是介导P蛋白四聚体的形成以及与L蛋白的相互作用的位点,同时发现PKC是唯一一个贯穿于所有功能结构域的蛋白激酶。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P蛋白磷酸化在调控BPIV3转录与复制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研究P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的N蛋白磷酸化修饰是否对病毒的复制及亚基因组的转录产生影响,将XH-GD PRRSV N蛋白的已知磷酸化位点Ser-105和Ser-120分别或同时突变为Ala,拯救突变病毒,命名为A105、A120、A105-120,测定其生长曲线和亚基因组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突变病毒在MARC-145的病毒复制速率与滴度显著低于亲本毒株(P0.01或P0.05),而在原代PAMs复制速率降低(P0.01),不影响病毒最终的滴度。突变毒株的基因组RNA(genomic RNA,g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磷酸化位点突变能显著降低长链亚基因组mRNA(subgenomic RNA,sgmRNA)2、3的转录(P0.01或P0.05),但短链sgmRNA4、5表达量随时间呈增加趋势。以gRNA表达量为基准对各亚基因组表达量进行整体分析,发现N蛋白磷酸化显著影响了sgmRNA4和sgmRNA5的表达(P0.01或P0.05)。结果提示,N蛋白磷酸化位点突变影响PRRSV的复制及亚基因组转录。  相似文献   

9.
利用RT-PCR方法从鸡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子孢子中成功克隆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并构建其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pET30a-Hsp90和pVAX-Hsp90。重组表达的89 kD可溶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表明,其反应性和特异性良好。真核表达质粒pVAX-Hsp90体外瞬时转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成功表达。雏鸡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后进行攻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pVAX-Hsp90组较空载体组及PBS组增重极明显(P0.01),且肠道病变减轻,OPG减少,抗球虫指数为166.17。综上初步评价了Hsp90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表明Hsp90是一种潜在的鸡球虫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获得鸡热休克蛋白90α(HSP90AA1)基因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结构和相关遗传变异,检测HSP90A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索HSP90AA1基因在肌肉组织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文昌鸡和北京油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扩增鸡HSP90AA1基因组序列;通过基因测序寻找该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使用在线软件MethPrimer预测鸡HSP90AA1基因中CpG岛的位置;应用MassArray质谱法检测鸡胸肌中HSP90A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比较分析文昌鸡和北京油鸡HSP90AA1基因的甲基化差异。结果显示,在鸡HSP90AA1基因组中共发现7个SNPs位点,分别位于启动子区(A-189G,C-109T)、第1外显子(A+6G)、第2外显子(C+343T)、第2内含子(A+634G、A+836G)和第7内含子(A+3449G);鸡HSP90AA1基因包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其启动子区存在1个CpG岛,位于-1 802~-469bp处;在HSP90AA1基因启动子区共检测了42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文昌鸡和北京油鸡中分别有9个(CpG_16.17.18、CpG_21.22.23、CpG_32.33和CpG_57)和4个CpG位点(CpG_1、CpG_5.6和CpG_57)在胸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甲基化改变。结果表明,文昌鸡与北京油鸡HSP90AA1基因序列信息和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不同,这可能导致两种鸡对于应激反应具有不同的耐受程度。以上试验结果将为文昌鸡和北京油鸡生长发育规律、系统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表观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获得鸡热休克蛋白90α(HSP90AA1)基因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结构和相关遗传变异,检测HSP90A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索HSP90AA1基因在肌肉组织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文昌鸡和北京油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扩增鸡HSP90AA1基因组序列;通过基因测序寻找该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使用在线软件MethPrimer预测鸡HSP90AA1基因中CpG岛的位置;应用MassArray质谱法检测鸡胸肌中HSP90A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比较分析文昌鸡和北京油鸡HSP90AA1基因的甲基化差异。结果显示,在鸡HSP90AA1基因组中共发现7个SNPs位点,分别位于启动子区(A-189G,C-109T)、第1外显子(A+6G)、第2外显子(C+343T)、第2内含子(A+634G、A+836G)和第7内含子(A+3449G);鸡HSP90AA1基因包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其启动子区存在1个CpG岛,位于-1 802~-469bp处;在HSP90AA1基因启动子区共检测了42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文昌鸡和北京油鸡中分别有9个(CpG_16.17.18、CpG_21.22.23、CpG_32.33和CpG_57)和4个CpG位点(CpG_1、CpG_5.6和CpG_57)在胸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甲基化改变。结果表明,文昌鸡与北京油鸡HSP90AA1基因序列信息和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不同,这可能导致两种鸡对于应激反应具有不同的耐受程度。以上试验结果将为文昌鸡和北京油鸡生长发育规律、系统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表观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副黏病毒磷蛋白,即P蛋白(phosphoprotein),富含丝氨酸和苏氨酸,在自然条件下磷酸化水平较高。副黏病毒P蛋白的磷酸化对病毒的转录和复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P蛋白磷酸化位点及其功能依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LC-MS/MS质谱对NDV La Sota病毒P蛋白的磷酸化位点进行了检测,鉴定了Ser56、Ser77、Thr78、Thr82、Ser164和Ser141六个磷酸化位点。通过在线分析,预测这些磷酸化位点的磷酸化激酶分别是PKC、CKII和GSK3。为了鉴定6个磷酸化位点的生物学功能,在已建立的表达GFP基因的NDV微型基因组质粒pTVT-LGT基础上,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替换GFP报告基因,建立了表达荧光素酶的NDV微型基因组系统。利用"丙氨酸扫描"对6个磷酸化位点进行突变后,在NDV微型基因组平台中进行功能鉴定。结果显示,T78、T82和S164位磷酸化位点的缺失显著影响了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复合体(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的复制,其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RNase L是一种独特的核糖核酸内切酶,在机体的抗病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非结构蛋白4(nsp4)具有3C样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是参与病毒多聚蛋白前体切割的主要蛋白酶,是影响病毒粒子成熟的重要蛋白。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猪RNase L(sRNase L)能够与nsp4互作发挥抗PRRSV作用。为了筛选sRNase L与nsp4互作的区段或位点,本研究分别构建了sRNase L与nsp4的截短体或突变体,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进行筛选,结果显示突变体sRNase L R460A、sRNase L R675A、sRNase L Y720A、sRNase L F724A都能够与nsp4发生互作,只有缺失体sRNase L 1~586 aa不与nsp4互作,表明sRNase L第3结构域(587~744 aa)为与nsp4互作区段,但该区段不包括第675位精氨酸、第720位酪氨酸、第724位苯丙氨酸;分别包含nsp4三个结构域的截短体nsp4-D1(1~80 aa)、nsp4-D2(60~156 aa)、nsp4-D3(157~204 aa)中,只有nsp4-D1与sRNase L发生互作,表明nsp4的1~60 aa为与sRNase L互作区段。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sRNase L与nsp4互作抗PRRSV机制奠定了基础,为预防和控制PRRSV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Ⅰ型胶原(Col Ⅰ)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D)不同阶段的变化.将80羽1日龄健康AA肉鸡预饲1周后分为2组.对照组饲以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福美双100 mg·kg -1 ,4 d后继续饲以基础日粮.试验历时23 d.应用抗Col Ⅰ和Hsp90多克隆抗体对试验第4、9、16、23天的肉鸡胫骨生长板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饲喂福美双后第4、第9天,Col Ⅰ和Hsp90的合成在生长板前肥大区和肥大区软骨细胞都明显增加,而第16、第23天时在TD损伤周边的前肥大区软骨细胞出现.由此推测,Col Ⅰ蛋白合成增加,可能是由于不能正常钙化的反馈调节所致;而上调表达的Hsp90可能在调节软骨细胞发育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认识TD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E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iota(ι)毒素能够引起多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及人的食物中毒等。目前该病在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严重威胁牲畜及人类的健康。目前活化的ι毒素多提取自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或将异源表达的原毒素经酶切后获得,过程繁琐,毒素产量低。本试验对ι毒素基因(ia和ib)进行截短突变,构建异源表达载体,进行截短突变体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以犬肾上皮细胞(MDCK细胞)为宿主细胞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纯化的ι毒素截短突变体蛋白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坏死特征明显:细胞形态不规则,无明显清晰的细胞膜,胞质液泡化,细胞核肿胀占据大部分空间,核内异染色质絮状化,线粒体出现空泡结构。因此,本试验制备的ι毒素截短突变体蛋白无需额外酶切即具备生物活性,节省了时间及成本,为ι毒素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心肌对热敏感,心脏成为热应激损伤的重要器官之一,严重时会引发猝死。热休克蛋白(HPS)是机体在遭受热应激刺激时激活的重要内源性保护机制。为了观察热应激条件下对蛋鸡心肌组织的病理性损伤,以及心肌细胞启动热休克蛋白的变化规律,选用40只300日龄海兰褐蛋鸡构建热应激试验动物模型,通过对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检测以及病理学检测以确定热应激损伤;通过对心肌组织的Hsps的转录水平检测以确定对Hsps的激活;通过系统网络分析,筛选出调控家禽热应激细胞凋亡的相关靶标,并进行相互作用网络和蛋白共表达分析。研究表明,38℃热应激会引起蛋鸡心肌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和坏死,导致心肌损伤相关酶谱CK、CK-MB、LDH和AST的上调,还可以激活Cryab、Hsp60、Hsp70和Hsp90转录水平的升高。系统网络分析发现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CRYAA、HSP90AB1、HSP90B1、HSPA5、HSPD1、DNAJA1和DNAJC3均参与热应激条件下调控家禽细胞凋亡的进程,Hsp90AB1和Hsp90B1可以调控CDK1,Hsp90AB1和HspD1可以与CDK1共表达,Hsp90B1、DNAJC3和IGF1可以调控IL6,影响细胞周期,从而影响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肝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24头健康杜长大仔猪,按4种断奶日龄(14日龄、21日龄、28日龄和35日龄)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包含6个重复,仔猪42日龄时全部处死取样,用RT-PCR方法检测肝脏中上述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4组断奶日龄仔猪肝脏中,14日龄断奶组Hsp70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8和35日龄断奶组(P0.05),显著低于21日龄断奶组(P0.05);14和21日龄断奶组Hsp90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8和35日龄断奶组(P0.05);14日龄断奶组的Hsp27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1、28和35日龄断奶组(P0.05)。结果提示,断奶日龄显著影响仔猪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且随断奶日龄的推迟,HSP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前期利用RNA干扰技术在人类全基因组水平上筛选到了与狂犬病病毒(RABV)生命周期有关的宿主基因AP2M1。为进一步研究AP2M1影响RABV感染的机制,本实验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中沉默或过表达AP2M1,采用高内涵筛选、病毒滴度检测等方法分析AP2M1对RABV感染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敲低AP2M1,RABV感染率显著下降;过表达AP2M1,RABV感染率上升。酸绕过实验显示AP2M1在RABV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激光共聚焦观察显示RABV G蛋白与AP2M1无共定位。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AP2M1与RABV G蛋白无直接相互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AP2M1基因在RABV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但不是通过与RABV G蛋白的直接作用影响病毒的感染。本研究为阐明AP2M1在RABV生命周期中具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鸽精子相关抗原6蛋白(SPAG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其与鸽精子活力和体尺性状之间的关系,选择98只12月龄银王鸽,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SPAG6基因部分片段进行SNPs筛选。结果表明:在SPAG6基因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分别发现2个和7个突变位点,其中G26789T位点BB基因型个体精子活力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AA基因型个体胫长均值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C16181G和C16336T位点与胫围显著相关(P0.05),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T27507C位点AA基因型个体胫围均值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T30364C位点3种基因型个体胸宽差异显著,其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P0.05)。由此可见,SPAG6基因与精子活力和体尺性状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银王鸽精子活力与体尺性状分子标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热激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α)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V)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蛋白互作及其亲和力均可能导致不同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鸡源Hsp90α与IBDV衣壳蛋白VP2的互作已经被证明,但两者之间的亲和力尚未被鉴定。研究通过表达和纯化鸡的Hsp90α和IBDV超强毒株的VP2蛋白,运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揭示Hsp90α和IBDV VP2蛋白两者互作的动态过程,并确定其亲和力((KD)为7.105×10~(-8)M),为强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IBDV的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