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产甲烷菌区系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以500 g精粗比为40∶60的全混合日粮为发酵底物,分别添加0(对照)、0.1、0.2、0.3、0.4、0.5 g/kg的葡萄籽原花青素。体外发酵24 h后提取各发酵液总DNA,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0.2 g/kg葡萄籽原花青素降低了产甲烷菌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数量,添加0.3、0.4、0.5 g/kg葡萄籽原花青素增加了产甲烷菌的OTUs数量,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对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即对产甲烷菌的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2)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3、0.4、0.5 g/kg葡萄籽原花青素显著降低了广古菌门的丰度(P0.05)。在科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甲烷杆菌科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且在添加量为0.4 g/kg时丰度显著降低(P0.05); Methanomassiliicoccaceae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当添加量为0.3、0.4 g/kg时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甲烷短杆菌属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当添加量为0.4 g/kg时显著降低(P0.05),当添加量为0.5 g/kg时有回升的趋势,但是仍低于对照组;甲烷杆菌属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当添加量为0.4、0.5 g/kg时显著降低了该属的丰度(P0.05); Candidatus_Methanoplasma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有上升趋势,且当添加量为0.3、0.4 g/kg时显著增加了该属的丰度(P0.05);甲烷球形菌属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当添加量为0.3、0.4、0.5 g/kg时显著降低了该属的丰度(P0.05)。由此可知,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在门、科、属水平上均对奶牛体外瘤胃产甲烷菌区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沙棘黄酮对绵羊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以精粗比为60∶40的育肥羊全混合日粮为发酵底物,各组分别添加0(对照)、0.1%、0.2%、0.3%、0.4%和0.5%的沙棘黄酮。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3%、0.4%和0.5%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各时间点产气量(P0.05),且在沙棘黄酮添加水平为0.5%时产气量均达到最大值。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3%和0.4%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干物质降解率、有机物降解率和代谢能(P0.05),且均在沙棘黄酮添加水平为0.3%时达到大值;但0.5%组有机物降解率和代谢能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沙棘黄酮对发酵液pH和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0.4%组和0.5%组的发酵液微生物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组发酵液甲烷产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0.1%组、0.2%组和0.5%组(P 0.05)。4) 0.3%组发酵液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1%组(P 0.05),0.3%组发酵液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组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0.1%组(P0.05)。5)0.4%组和0.5%组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原虫、产甲烷菌和总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沙棘黄酮可以改善绵羊体外发酵,抑制甲烷产生。本试验条件下,沙棘黄酮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3%。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葡多酚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3只健康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在精粗比为50∶50的全混合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0、400、600、800 mg/kg葡多酚作为发酵底物,体外发酵48 h后测定发酵参数、产气量、甲烷产量、微生物区系,每个添加量设置6个平行。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600 mg/kg葡多酚组发酵液pH显著提高(P0.05),发酵液氨态氮(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浓度随着葡多酚添加量的增加有线性下降的趋势(P=0.052、P=0.050),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葡多酚组甲烷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添加量达到400 mg/kg及以上时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葡多酚均显著降低丁酸比例(P0.05),且添加200 mg/kg葡多酚有提高乙酸比例的趋势(P=0.053),添加400 mg/kg葡多酚显著提高异丁酸比例(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葡多酚线性降低了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原虫和甲烷菌数量(P0.001、P=0.041、P0.001、P0.001),添加200 mg/kg葡多酚组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800 mg/kg葡多酚组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葡多酚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具有调控作用,显著影响微生物区系,降低甲烷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1)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3)添加0.6和0.9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g/L FCGM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胍基乙酸对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3只身体健康、2岁左右、体重为(200~250)kg、安装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供采集瘤胃液。采取体外产气法对添加不同水平胍基乙酸(0.1%、0.2%、0.3%、0.4%)体外发酵培养,测定24 h培养液中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及干物质消化率等瘤胃发酵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胍基乙酸添加量的增加,0.4%添加组产气量显著提高40.82%(P<0.05)。胍基乙酸添加组的pH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NH3-N浓度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其中0.1%、0.2%添加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分别降低了10.55%、15.29%。瘤胃微生物蛋白含量随着胍基乙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0.4%添加组显著提高了1.41%(P<0.05)。干物质消化率(IVDMD)随着胍基乙酸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其中0.4%添加组显著提高了11.24%(P<0.05)。(2)胍基乙酸组挥发性脂肪酸总量、乙酸、丙酸、丁酸有上升趋势,并且0.4%添加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TVFA提高了6.58%,丙酸含量提高了9.08%。但是乙酸/丙酸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胍基乙酸添加可以促进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不同剂量的丝兰皂苷(YS)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0.5g全混合日粮(TMR)作为发酵底物,添加0、1、5、25和125g/kg TMR的YS,每个处理6个平行,分别通过AGRS-III微生物发酵微量产气自动记录仪和恒温箱在39℃条件下进行30h体外发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5和125g/kg剂量组显著提高了总产气量(P0.05),25g/kg剂量组显著提高了理论最大产气量(P0.05);(2)25和125g/kg剂量组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3)25和125g/kg剂量组显著提高了体外连续培养30h发酵液中的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由此可见,体外试验TMR中添加25和125g/kg的YS能够促进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分为5组,对照组发酵底物不添加金银花提取物,试验组在发酵底物中分别添加0.5、1.0、2.0、4.0 mg/g金银花提取物,每组6个重复,试验共重复3个批次。分别于发酵1.5、3.0、6.0、12.0、24.0 h记录产气量,体外发酵24.0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添加1.0、2.0、4.0 mg/g金银花提取物可以使发酵液p H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使发酵液乳酸、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以及24.0 h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5 mg/g金银花提取物组发酵液p H及NH3-N、乳酸及TVFA浓度与对照组和其他3个试验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仅发酵液MCP浓度和24.0 h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在体外条件下,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有效调节瘤胃微生物发酵状态,综合经济效益考虑,添加1.0 mg/g金银花提取物最适宜。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饲料镉胁迫下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自由基水平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8.14±0.05)g吉富罗非鱼48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即对照组、100 mg/kg镉组、100 mg/kg镉+400 mg/kg葡萄籽原花青素组和100 mg/kg镉+800 mg/kg葡萄籽原花青素组。每个处理组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期49 d。与镉组相比,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组血清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维生素E和维生素C水平显著升高(P0.05);肠道活性氧、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降低(P0.05),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显著升高(P0.05)。其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800 mg/kg添加组作用效果优于400 mg/kg添加组。试验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可改善100 mg/kg饲料镉胁迫下吉富罗非鱼的血清生化指标,降低肠道自由基水平,促进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碘酸钙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以碘酸钙作为添加形式,以牦牛饲粮为底物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底物碘含量分别为0.1、0.3、0.5、0.7、0.9 mg/kg,发酵48h,测定发酵后的产气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碘含量为0.3mg/kg,NH_3-N浓度、微生物蛋白质(MCP)含量、脂肪酶(LPS)活力、胰蛋白酶(TYS)活力、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267 mg/100mL、4.619g/L、0.462U/mL、65.463U/mL、69.527U/mL,碘含量为0.3mg/kg时,乙酸(aceticacid)、丙酸(propionicacid)、总酸(TVFA)浓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142mmol/L、30.877mmol/L、87.460mmol/L,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例达到最小值1.819,显著低于其它所有组乙酸与丙酸的比例(P<0.05);在底物碘含量为0.5mg/kg时,淀粉酶(AMS)活力与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32U/mL、69.527U/mL;在底物碘含量为0.7mg/kg时,总产气量与甲烷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8mL、11.88mL。综合以上结果,在体外条件下,在底物碘含量为0.3~0.7mg/kg时,有利于瘤胃发酵和饲草料降解。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碘含量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碘化钾作为添加形式,以牦牛饲粮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底物碘含量分别为0.1、0.3、0.5、0.7、0.9 mg/kg,共发酵48 h。发酵结束测定总产气量、瘤胃发酵特性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碘含量为0.3 mg/kg时,发酵液微生物蛋白质(M CP)、乙酸(C2)、丙酸(C3)、丁酸(C4)、异戊酸(i-C5)、戊酸(C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以及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胰蛋白酶(TYS)活力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694 g/L、56.286 mmol/L、28.906 mmol/L、9.507 mmol/L、1.552 mmol/L、0.919 mmol/L、97.769 mmol/L、1.567 U/mL、0.453 U/mL、60.787 U/mL;当碘含量为0.5 mg/kg时,干物质消化率(DMD)达到最大值,为69.3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碘含量为0.7 mg/kg时,发酵液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为79.956 U/mL,发酵液乙酸/丙酸最低,为1.636。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在体外条件下,在底物碘含量为0.3~0.7 mg/kg时,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 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 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 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 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①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 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 < 0.05;P < 0.01),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高。③添加0.6和0.9 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 g/L FCGM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提取物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以精粗比为4∶6的全混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试验组分为6组,各组分别添加0(对照)、0.75、1.50、3.00、4.50、6.00 mg/g的竹叶提取物,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个批次。体外发酵24 h后,记录产气量,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各组的发酵液pH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发酵液中氨态氮(NH_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3.00和4.5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NH_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的发酵液中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4.50、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 3. 00、4.50、6. 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 4. 50、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3. 00、4. 50、6. 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异戊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发酵液中异丁酸、戊酸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组的体外发酵甲烷体积和甲烷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体外发酵产气量无显著差异(P> 0.05)。综上所述,体外条件下添加竹叶提取物在不影响瘤胃发酵模式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甲烷排放,其中添加4.50 mg/g竹叶提取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发酵试验研究蜜蜂肽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气体排放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体重[(40±3)kg]相近的高山美利奴羊(n=4)作为瘤胃液供体。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3个处理,在每千克干物质基础上,分别添加0、0.75、1.50 mg的蜜蜂肽,每个处理7个重复。发酵24 h后,冰水终止发酵,收集产气和发酵液,测定瘤胃发酵液pH,确定蜜蜂肽对发酵液气体产量、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部分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发酵24 h,与不添加蜜蜂肽相比,添加0.75 mg蜜蜂肽能显著提高瘤胃内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P<0.05),显著降低丙酸比例(P<0.05),显著提高甲烷产量(P<0.05),有提高瘤胃pH(P=0.080)和普雷沃氏菌数量(P=0.078)的趋势。综上所述,在体外发酵24 h条件下,蜜蜂肽对绵羊瘤胃发酵有一定影响,能够调节绵羊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和甲烷产量,同时,利用体外两步法测定发酵48 h后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结果显示:1) 48 h后,1%槲皮素组产气量、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组间pH无显著差异(P> 0.05);0.5%和1%槲皮素组NH3-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槲皮素对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 0.05); 0.5%和1%槲皮素组的乙酸、丁酸和总VFA均无显著差异(P> 0.05),1%槲皮素组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肉牛饲粮中添加槲皮素会降低肉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降低NH3-N的含量、提高丙酸的含量,降低甲烷的产生量,其中以添加1%的槲皮素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7):64-67
旨在探究木聚糖酶对氨化处理小麦秸秆营养价值、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组:对照组(C)、单一氨化处理组(A)、氨化处理加木聚糖酶15 U/g组(A+X15)、20 U/g组(A+X20)和25 U/g组(A+X25),氨化处理20 d后取样分析小麦秸秆营养价值,并利用体外产气法测定小麦秸秆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各组粗蛋白质(CP)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和单一氨化组相比,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含量(P0.05),随着酶添加量的提高有降低趋势(P0.05)。小麦秸秆经氨化处理后,72 h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瘤胃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产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添加木聚糖酶可以进一步提高潜在产气量和瘤胃发酵液TVFA含量(P0.05),其中A+X20组达到最大值。各组间产气速率和甲烷产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小麦秸秆经氨化处理时推荐添加20 U/g的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的钼对绵羊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选择健康状态良好并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3只22月龄绵羊定期采集瘤胃液,按钼的剂量共设4组,分别为0(对照)、0.5(试验1)、1.0(试验2)、1.5 g/kg(试验3)组,连续培养24 h,每隔3 h测定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氨氮浓度、微生物蛋白浓度、纤维降解酶活性。结果表明: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氨氮浓度先升高再下降再升高,以试验3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2组(P0.05)。试验3组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2组(P0.05);试验3组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说明添加1.5 g/kg钼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青贮方式对其青贮后甘蔗尾叶饲用品质的影响。不同青贮方法包括直接青贮甘蔗尾叶(对照组);分别添加0.6%、1.2%尿素青贮;添加0.1、0.2、0.4g/kg纤维素酶青贮;添加0.3、0.6g/kg甲酸青贮;添加0.5、1.0g/kg丙酸青贮。对青贮后甘蔗尾叶进行感官评定、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和养分瘤胃降解率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尿素、纤维素酶、甲酸、丙酸青贮甘蔗尾叶,与对照组直接青贮相比,青贮品质均有提高,瘤胃DM、NDF降解率有所提高。添加纤维素酶组的CP降解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添加1.0g/kg丙酸青贮甘蔗尾叶后DM、NDF、OM的降解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酶或1.0g/kg丙酸青贮,可以显著提高甘蔗尾叶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18.
葡萄籽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发酵底物精粗比7∶3条件下,添加100,150和250μL/L葡萄籽精油对瘤胃发酵和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甲烷产量,培养24 h后,测定挥发性脂肪酸、pH、氨态氮浓度和原虫数。结果发现,添加葡萄籽精油100μL/L和150μL/L与对照组相比提高累计产气量、发酵液pH值(P<0.05)、乙酸摩尔比例,降低甲烷浓度(P<0.01)、丙酸、丁酸、戊酸和支链挥发性脂肪酸摩尔比例。葡萄籽精油添加量为150μL/L降低氨态氮浓度及瘤胃原虫数,添加100μL/L葡萄籽精油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试验表明,适宜添加量的葡萄籽精油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抑制甲烷生成。  相似文献   

19.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SDBS)对黄牛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法,以发酵木薯渣粉和玉米粉各200mg为瘤胃发酵底物,SDBS按培养液底物浓度共设四个浓度:0(对照组)、0.2%、0.4%、0.8%,每个浓度设三个重复,分别培养3、6、9和12h,在每次培养结束时,记录产气量,取出培养液,测定培养液的原虫数量、pH、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添加SDBS 0、0.20%、0.40%和0.80%,瘤胃培养液的原虫数量、pH、氨态氮含量均随着SDBS浓度的递增显著降低(P0.05),其中添加SDBS 0.20%和0.40%组,能够缩短培养液pH稳定的时间,并且使pH稳定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2)与对照组比较,添加SDBS 0.2%、0.40%均能显著提高瘤胃培养液的产气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其中添加0.40%组的产气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添加0.2%组的产气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综上可见,添加适量的SDBS能够显著降低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原虫数量、pH、氨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其产气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提高黄牛体外瘤胃发酵性能的SDBS的最适添加量为0.4%。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主要研究纳米硒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24只29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产蛋鸡,随机分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3、0.4、0.5 mg/kg的纳米硒的日粮,预试期为7 d,正式期为63 d。结果表明:1相比于对照组,添加0.2 mg/kg的纳米硒能显著降低试验21 d时的料蛋比,0.3 mg/kg的纳米硒能显著降低试验42、63 d时的破壳率(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纳米硒对平均蛋重、产蛋率、料蛋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从数值上看,0.1~0.4 mg/kg纳米硒有提高产蛋率和降低料蛋比的趋势。20.3、0.4、0.5 mg/kg纳米硒能极显著提高试验21 d时的蛋重、哈氏单位(P0.01),0.4 mg/kg纳米硒能显著提高蛋黄色泽和蛋壳重(P0.05);试验至42、63 d,0.4、0.5 mg/kg纳米硒组的蛋重有极显著的提高(P0.01),试验63 d时,0.3 mg/kg纳米硒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添加纳米硒对其他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3加纳米硒添能显著提高T-AOC活性,降低MDA含量,且二者随纳米硒添加水平增加呈递增和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1 d,0.3、0.4、0.5 mg/kg纳米硒组GSH-Px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0.5 mg/kg纳米硒组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42天,纳米硒添加组GSH-Px、T-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0.4、0.5 mg/kg纳米硒组T-AOC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0.3~0.5mg/kg纳米硒组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第63天,纳米硒添加组T-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米硒添加组T-AOC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0.1~0.3 mg/kg纳米硒组GSH-Px含量显著提高(P0.05),0.5、0.4 mg/kg纳米硒组GSH-Px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