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围产期是奶牛生产周期中较为关键的时期,此阶段奶牛机体容易出现能量负平衡、免疫力低下等问题。蛋氨酸作为奶牛机体内具有限制性的必需氨基酸,不仅发挥营养调控作用,还具有调节奶牛繁殖能力、免疫能力和生长性能等功能。该文对围产期补充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免疫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过瘤胃蛋氨酸产品在奶牛围产期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围产期奶牛由于干物质摄入不足与能量输出增加,产生能量负平衡,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引发营养代谢性疾病,阻碍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胰岛素对肝脏、骨骼肌、脂肪等组织的稳定代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体内胰岛素通路功能的正常可保证围产期奶牛处于健康状态,降低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生率。通过提高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改善氧化应激及胰岛素相关关键通路和激酶等方式可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维持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稳态,提高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本文阐述了胰岛素通路调控各组织代谢的作用机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及对围产期奶牛糖代谢、脂代谢、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并揭示相应的调控措施,为预防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奶牛处于多种营养素的负平衡状态,部分生理代谢功能紊乱,易发多种代谢性及其他疾病,严重威胁奶牛健康和高效生产。因此,奶牛围产期的营养调控已成为研究热点和重点。基于本课题组近年的研究积累,本文以奶牛围产期营养生理过程为理论基础,以机体代谢葡萄糖的精准、高效供应为核心目标,从瘤胃代谢调控、小肠淀粉高效利用和肝脏功能调控3个层次论述了奶牛围产期营养调控的相关进展和技术思路,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制订奶业营养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十分重要的时期,奶牛要经历生理、日粮、环境和管理等一系列变化,因此,采食量下降,机体处于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负平衡状态,易诱发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和酮病等。烟酸和胆碱能够调控脂肪代谢,提高产后泌乳性能,改善奶牛健康。本文总结了烟酸和胆碱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对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的调控机理,为进一步研究烟酸、胆碱在奶牛围产期合理应用及保障围产期奶牛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围产期奶牛的代谢特点及其营养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奶牛代谢最大的特点是能量摄入减少而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能量负平衡。探寻缓解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调控措施是减少奶牛疾病发生率的重要基础。本文对近年来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营养调控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寻找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的途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营养素负平衡是奶牛围产期的典型生理特征,为满足机体营养需要,奶牛大量动员体组织的脂质、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素。机体营养素的大量动员易造成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如酮病、脂肪肝、瘤胃酸中毒等,并诱发肝脏和其它器官的氧化应激及免疫抑制,降低肝脏功能和机体健康。文章系统论述了奶牛围产期特殊生理代谢的通路和机理,阐明主要代谢病的发生机制,旨在为实施围产期奶牛精准营养调控和精细化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十分重要的时期,该时期由于奶牛经历剧烈的生理变化,代谢增强、氧化应激产生、免疫功能改变,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多发能量代谢紊乱性疾病。烟酸在围产期奶牛糖、脂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总结了近些年烟酸对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旨在为相关的深入研究以及烟酸在围产期奶牛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奶牛以机体内部变化复杂和外部饲养管理变化剧烈为特点,淘汰率始终居高不下,因此,围产期是保证奶牛健康和维持经济效益的调控“窗口期”。酮病是围产期高发性和群发性的代谢疾病之一,酮病的发生和治疗过程对奶牛福利及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围产期奶牛糖、脂代谢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酮病奶牛的代谢特征和最新研究进展,为寻找调控围产期奶牛糖、脂代谢的措施和预防酮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围产期奶牛经历妊娠、分娩、泌乳以及高精料饲喂等一系列代谢应激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极易诱发奶牛机体产生氧化应激,进而导致抗氧化功能下降及免疫功能失调,诱发奶牛产生代谢病和炎性疾病。因此,缓解奶牛机体的氧化应激是实现奶牛高生产力的有效方式。茶多酚作为一种绿色无公害的天然抗氧化剂,将其合理地添加到奶牛的日粮中,能够提高奶牛机体的抗氧化性,有效缓解因氧化应激出现的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失调等问题。文章围绕由氧化应激引起的围产期奶牛代谢病和炎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茶多酚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在奶牛生产中应用茶多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生理变化及关键缓解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产期奶牛由于经历妊娠、分娩和产后泌乳等一系列生理代谢变化,极易发生能量负平衡现象。能量负平衡可导致奶牛生理代谢紊乱而产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降低整个泌乳期的生产性能。本文从瘤胃消化、血液代谢和激素分泌以及内分泌和免疫机能等方面简单介绍了围产期奶牛生理代谢变化特征,并总结归纳近几年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的有效应用措施,为解决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奶牛代谢的最大特点是能量摄入减少而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能量负平衡.改善围产期奶牛的营养条件,最大限度地缓解能量负平衡,对于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的代谢特点以及营养调控研究进展,旨在为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证实,氧化应激成为困扰围产期奶牛生产中的一大问题,在诱发奶牛乳腺细胞破坏或功能障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主要是由于动物机体抗氧化功能降低导致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失衡所致,且持续的氧化应激可通过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来攻击细胞,干扰其正常代谢、增殖和分化,并可能进一步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形成瀑布式效应,造成乳腺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且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是细胞对抗外源性刺激和氧化损伤的主要机制。本文主要综述了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与围产期奶牛乳房炎、机体氧化应激的自我调控机制,对于确保奶牛在围产期内能够维持机体健康、发挥正常的泌乳功能和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围产期奶牛的代谢特点,阐述了胆碱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瘤胃中的代谢机理,同时论述了过瘤胃胆碱对围产期奶牛的营养作用。旨在为应用过瘤胃胆碱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减少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病发病率,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延长奶牛利用年限奠定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脂肪分解是围产期奶牛提供能量和缓解能量负平衡的一种重要方式。产后过度的脂肪分解可能伴随着急剧的脂肪组织重构,使奶牛的代谢压力增加,导致脂肪肝和酮病等营养代谢病。本文总结了围产期奶牛脂肪分解供能代谢过程及其主要调控因素,从脂肪细胞组成改变、细胞外基质变化、巨噬细胞浸润和血管新生4个方面阐述了围产期奶牛脂肪快速分解过程中脂肪组织重构的特点,并剖析了这些生物过程影响围产期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将健康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产前28 d开始饲喂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或Ⅰ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或Ⅱ组)和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或Ⅲ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日粮,至产后56 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奶牛血清总胆红素、蛋白及转氨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围产期是机体生理状况处于剧烈变动的时期,奶牛产后的蛋白代谢活动、转氨酶活性较产前明显增强,但健康奶牛均能通过调整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促进能量与营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适应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菌群的变化在动物健康和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将机体的免疫系统与胃肠道菌群联系了起来。其主要机制可能是菌群紊乱导致菌群-免疫互作失调,营养代谢与能量调控失衡,免疫系统受损,最后诱发疾病。围产期奶牛面临维持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严峻挑战,奶牛在围产期容易感染多种疾病,给牧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最近的研究表明,围产期奶牛瘤胃菌群紊乱是导致生产性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胃肠道菌群与宿主黏膜免疫系统之间的互作在维持胃肠道动态平衡和抑制炎症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胃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组成,并讨论了菌群与黏膜免疫互作机制在维持奶牛健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菌群紊乱与免疫失衡介导的奶牛生产性疾病,旨在为探索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围产期奶牛由于能量需求增加但干物质采食量减少会导致代谢和生理的改变,从而引发能量负平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是机体炎症和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可能会增加一系列围产期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加强围产期奶牛健康管理,对保证奶牛健康和发挥奶牛泌乳性能十分必要。以往研究显示,金银花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兼有药用和营养双重功效,且具有多种生理生化活性,如抗炎、抗氧化等。然而,目前金银花提取物在围产期奶牛上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从围产期奶牛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抑制以及金银花提取物在这些生理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究金银花提取物在围产期奶牛上的作用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围产期(产前3周至产后3周)是奶牛内分泌和代谢发生巨变的时期,此时期奶牛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能量负平衡,可影响其产后生产性能和对疾病的易感性.本文综合阐述了围产期奶牛的生理特点及营养代谢特征,为以后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是反刍动物重要的生理阶段,研究发现反刍动物围产期补饲过瘤胃蛋氨酸(RPM)不仅对母体具有显著的营养调控作用,对幼畜的生长发育、机体健康和产品品质等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RPM的营养调控功能,围产期补饲RPM调控母体、胎儿后期及幼龄阶段的影响及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为反刍动物围产期营养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炎症是由于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刺激或代谢功能改变而引发的一种免疫反应。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会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在正常情况下,急性炎症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可有效清除病原微生物,并从炎症状态自我恢复到正常状态。与急性炎症不同的是,亚急性炎症的引发往往与机体组织代谢功能的改变有关,亚急性炎症一旦产生,很难自我恢复。对于围产期奶牛,特别是产后几周内,由于机体生理状况和物质代谢的剧烈变化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变,炎症反应,特别是亚急性炎症的发生往往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该阶段各种感染性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了解围产期奶牛炎症反应的发生,以及免疫和物质代谢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炎症反应,对于提早采取措施控制产后疾病的发生以及改善围产期奶牛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此,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其与免疫和能量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