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探索发酵豆粕替代大黄鱼幼鱼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比例。以鱼粉、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0%鱼粉的基础饲料。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R0组,作为对照组)、15%(R15组)、30%(R30组)、45%(R45组)、60%(R60组)、75%(R75组)的鱼粉,并在除对照组饲料外的各饲料中添加适量晶体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配制6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45%)等脂(脂肪水平为10%)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60尾初始体重为(10.49±0.03)g大黄鱼幼鱼,养殖时间持续56 d。结果表明:各组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有下降趋势;与R0组相比,R15、R30、R45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变化(P0.05),进一步提高鱼粉替代比例(R60、R75组),SGR、WGR显著降低(P0.05),FCR显著升高(P0.05);各组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全鱼粗灰分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各组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有下降趋势,谷丙转氨酶活力有升高趋势;通过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30%后会造成肝脏细胞的损伤,替代比例越高损伤越严重。综合各项测定指标,本研究认为:发酵豆粕替代饲料(含40%鱼粉)中30%的鱼粉较为适宜,过高的替代比例会造成大黄鱼幼鱼肝脏组织病变,导致生长速度、存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的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结构的影响,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基础日粮(含鱼粉10%)中0(FSM0)、20%(FSM20)、40%(FSM40)、60%(FSM60)、80%(FSM80)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重量(29.24±0.07)g的鲫鱼幼鱼56 d。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日摄食率、存活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FSM60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肠体比高于FSM0组。全鱼粗蛋白含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FSM60组粗脂肪含量、内脏脂肪率低于FSM0组,FSM0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发酵豆粕处理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均高于FSM0组。中、后肠FSM60组肌层厚度和绒毛宽度显著大于FSM0组(P0.05),FSM40组绒毛长度高于其余各组。综上所述,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可以提高鲫鱼的生长、代谢能力,改善鲫鱼肠道结构。  相似文献   

3.
研究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配制4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D0组)含65%的鱼粉,试验组(D1~D3组)分别用豆粕替代20%、30%和40%的鱼粉蛋白。180尾体质量11 g左右的斜带石斑鱼幼鱼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上述4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D1组和试验D2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D3组与D0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D1组和试验D3组特定生长率与D0组相比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试验D2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0组(P0.05);试验D1组、试验D2组和试验D3组饲料系数与D0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0和60 d时,各试验组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与D0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0和60 d时,各鱼粉替代组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免疫球蛋白M(IgM)和补体C3含量与D0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斜带石斑鱼幼鱼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石斑鱼生长及营养组成影响,试验选择初重(3.47±0.03)g的褐点石斑鱼为研究对象,对照组(CK)饲料含鱼粉30%,试验组(R20、R30、R40、R50)饲料是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用豆粕替代20%、30%、40%、和50%的鱼粉,配制的共5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49.67%、粗脂肪8.08%)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褐点石斑鱼53尾,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CK、R20组与R30组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指标上均显著优于R40和R50试验组(P0.05);结合增重率的方差回归分析,本试验条件下,当豆粕替代13.88%的鱼粉时,褐点石斑鱼能达到最大增重率。各组在消化酶活性和免疫指标上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为使褐点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以及消化酶活性等指标在鱼粉蛋白被豆粕替换时均不受到影响,建议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最好不超过30%。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19,(24):36-40
为探讨不同植物蛋白部分替代鱼粉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生长、体成分和养殖底质总氮的影响,实验选取1 800条初均重为(26.5±0.8) mg的沙蚕苗,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对照饲料(FM,含鱼粉49%)和分别以豆粕、花生粕、棉粕、菜粕、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5种饲料(SM、PM、CM、RM和FSM,含鱼粉5%),饲养60 d。结果显示,与FM组相比,各组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SM组和FSM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FM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PM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FM、SM组和FSM组,但末均重和蛋白效率显著高于CM组和RM组;FM、SM、PM组和FSM组沙蚕体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CM组和RM组沙蚕体蛋白显著下降(P<0.05);SM组和FSM组与FM组三组间沙蚕养殖底质总氮无显著差异(P>0.05),FSM组和FM组沙蚕养殖底质总氮显著低于PM、CM组和RM组(P<0.05)。综上可知,豆粕和发酵豆粕是替代双齿围沙蚕饲料鱼粉的理想植物蛋白源。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5%、粗脂肪含量为10%),6种试验饲料中鸡肉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5.25%、10.51%、15.77%、21.03%和31.54%,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17±0.02)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0增加到2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30%增加到6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则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和肠脂比无显著影响(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黄颡鱼幼鱼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大于10%时,黄颡鱼幼鱼的胃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鸡肉粉替代30%鱼粉组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颡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20%鱼粉替代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和60%鱼粉替代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0.84%。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鱼粉和玉米蛋白粉为蛋白质源,高筋粉为糖源,鱼油、豆油和磷脂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以南极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10%、20%、30%、40%、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R0、R10、R20、R30、R40和R50),饲喂初始体重为(38.16±0.11)g的圆斑星鲽幼鱼50 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尾鱼。结果表明:1)R30、R40组圆斑星鲽幼鱼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R50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对圆斑星鲽幼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2)R10和R30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以及肝脏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R40、R5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R40组肝脏中谷草转氨酶活性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R50组肝脏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可显著提高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溶菌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综合来看,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可以提高圆斑星鲽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并对鱼体的肝脏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9,(12):46-52
试验研究豆粕和发酵豆粕对黄河鲤幼鱼生长、血清抗氧化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用25%、50%的豆粕和23%、46%的发酵豆粕分别替代基础料中15%和30%的鱼粉配制成5组(对照组FM、试验组SBM25、FSBM23、SBM50和FSBM46)等氮(粗蛋白质38.50%)等能(粗脂肪8.0%)的饲料。将600尾体质量为(49.76±0.24)g的幼鲤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5种不同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对比,FSBM23组幼鲤WGR、FCR、PER和CF差异不显著(P0.05),SBM25、SBM50和FSBM46组的WGR和PER显著降低,FCR显著升高(P0.05)。与FM组对比,其他组幼鲤血清CAT、SOD、GSH-Px和T-AOC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FSBM23组GSH-Px和T-AOC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FM组MDA含量低于SBM50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FM组,FSBM23组前肠、中肠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最低为SBM50组;后肠蛋白酶活性除SBM50组显著降低外(P0.05),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FM组中,前肠淀粉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中肠和后肠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中肠SBM25、SBM50组和后肠SBM50、FSBM46组(P0.05)。FM组中,前肠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中肠和后肠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用于幼鲤饲料,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效果优于豆粕,从主要生长指标考虑,幼鲤饲料中可以用23%的发酵豆粕替代15%的鱼粉。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部分替代鱼粉对褐点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饲料(D1)含68%的鱼粉,试验组饲料(D2~D5)是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用豆粕替代10%的鱼粉、豆粕替代20%的鱼粉、啤酒酵母替代10%的鱼粉、玉米蛋白粉替代10%的鱼粉。选取体重在15 g左右的褐点石斑鱼幼鱼18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D2、D3组的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D4、D5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D2、D3组相比,D4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肝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D5组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肝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在体组成方面,D5组全鱼和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D3组(P<0.05);D4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组(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D3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白球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D4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D3、D5组(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作为鱼粉的替代品,豆粕比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粉能更好地满足褐点石斑鱼幼鱼的营养需求;从主要生长指标不受影响的角度考虑,褐点石斑鱼幼鱼饲料中可以用豆粕替代20%的鱼粉。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粉(FM)、棉籽浓缩蛋白(CPC)、发酵豆粕(FSM)这3种蛋白质源及不同配比对高蛋白质水产饲料膨化工艺参数及加工质量的影响。采用湿法双螺杆挤压膨化生产工艺,以鱼粉饲料为对照,然后分别以棉籽浓缩蛋白、发酵豆粕及二者组合替代47%或100%的鱼粉,共配制出7种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5.45%~48.55%,总能18.11~20.33 MJ/kg),分别命名为FM、FM×CPC、FM×FSM、CPC、FM×CPC×FSM、FSM、CPC×FSM。结果表明:植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后,挤压温度降低,螺杆转速提高,且增加了生产的能耗。随着植物蛋白质比例的增加,挤压温度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2=0.926 2)。不同蛋白质源对膨化饲料除耐久性指数外的加工质量参数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FM组的容重、水中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相反,随着植物蛋白质比例的增加,膨化饲料的硬度和膨胀度随之增加,其中CPC组的径向膨胀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与饲料硬度呈显著正相关(R2=0.978 1)。由此可知,相比鱼粉,发酵豆粕和棉籽浓缩蛋白均显著增加了膨化饲料的径向膨胀度,使加工能耗增加显著;棉籽浓缩蛋白的容重低于发酵豆粕和鱼粉,利于加工浮性饲料,不利于加工沉性饲料。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复合动植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幼鱼形体指标、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组成、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将肉骨粉和酵母发酵豆粕按重量1∶1的比例组成复合蛋白质源,分别替代0(对照组)、20%、40%、60%、80%和100%的鱼粉蛋白质,并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记为D0、D20、D40、D60、D80和D100)。选取平均体重为(8.50±0.11) g的青鱼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每组分别投喂以上6种试验饲料,并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D80和D100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20、D40和D60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 D40、D60、D80、D100组全鱼和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随着饲料中鱼粉被替代比例的增加,全鱼中C20∶5n-3和C22∶6n-3含量逐渐减少,且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全鱼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也逐渐下降。4)随着饲料中鱼粉被替代比例的增加,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逐渐减少,各试验组肌肉中C22∶6n-3、PUFA和n-3PUF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5)D80和D100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40、D60、D80和D100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通过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当饲料中鱼粉被替代比例超过20%时,会出现肝脏损伤,且更高的替代比例会加重肝脏损伤。综合以上指标,本研究认为肉骨粉和酵母发酵豆粕复合后可替代20%的鱼粉,而不影响组织脂肪酸组成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指标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5.2 g的鲈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含28.00%的鱼粉,鱼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67.50%)中0(G0,作为对照)、10%(G10)、20%(G20)、30%(G30)、40%(G40)、50%(G50)鱼粉的6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9.9%)等能(总能为17.9 MJ/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鲈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以及存活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各组鲈鱼幼鱼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G50组的脏体比和肝体比显著高于G0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粗灰分、水分、钙、总磷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G20~G50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除G20组鲈鱼幼鱼血浆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外,其他血浆生化指标各替代组(G10~G50组)与G0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肝脏组织出现胞浆疏松、溶解或空泡状,部分或较多胞核消失;各替代组的肠道绒毛长度均低于G0组,且G0组与G10和G40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除G20组外,其他替代组的肌层厚度与G0组相比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中50%的鱼粉(黑水虻幼虫粉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7.8%,占饲料蛋白质的23.7%)对鲈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高替代比例会使鱼体脂肪沉积增加,肝脏组织出现病变,肠道结构发育受损。  相似文献   

13.
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112.21±0.73)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Linnaeus)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0d的摄食生长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发酵豆粕和不发酵豆粕对卵形鲳鲹摄食生长的影响。试验共配制8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组(饲料1);豆粕取代饲料主要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其中,发酵豆粕分别替代17.6%、31.4%、45.1%和60.8%的鱼粉蛋白(饲料2~5),普通豆粕蛋白分别替代17.6%、31.4%和45.1%的鱼粉蛋白(饲料6~8)。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豆粕替代量对卵形鲳鲹的成活率和摄食无显著影响(P0.05),但当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达到45.1%时,会显著降低卵形鲳鲹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饲料中用发酵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达到60.8%时,也显著降低卵形鲳鲹的增重率、饲料利用率(P0.05)。但是与豆粕替代组相比,在45.1%的鱼粉蛋白替代水平下,发酵豆粕组的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显著高于普通豆粕替代组(P0.05)。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及添加包膜氨基酸、植酸酶对花鲈生长性能和养殖水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3.00±0.02)g的花鲈4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在42 d的饲养期间分别投喂5种试验饲料,即高鱼粉组(36%鱼粉+8%发酵豆粕)、中鱼粉组(31%鱼粉+20%发酵豆粕)、包膜氨基酸组(31%鱼粉+20%发酵豆粕)、植酸酶组(31%鱼粉+20%发酵豆粕)和低鱼粉组(26%鱼粉+32%发酵豆粕),分别记为G0、G1、G2、G3和G4。试验结果显示,与G0组相比,G1、G2组和G3组花鲈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G4组与G0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G1组相比,G2组饲料系数显著下降(P0.05)。G3组中饲料系数低于G1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G0组相比,G4组中花鲈的肝体比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成活率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花鲈全鱼体成分及水体pH值、溶氧量和总氮差异不显著(P0.05)。第14 d之后,G2组和G3组亚硝酸盐氮含量显著低于G0组(P0.05)。第21 d之后,G2、G3组和G4组水体总磷含量显著低于G0组(P0.05),其中第28 d,G3组比G0组降低26.92%。第28 d之后,G0组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及添加包膜氨基酸和植酸酶可提高花鲈的生长性能,降低养殖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磷的排放,改善花鲈养殖水质。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中华鳖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用初始均质量为(4.0±1.0)g的稚甲1 40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50只。配制发酵豆粕替代量分别为0、5%、10%、15%、20%、25%和30%(分别记为P0、P5、P10、P15、P20、P25及P30组)的7种等能等氮试验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鱼粉被发酵豆粕部分替代后能促进中华鳖生长性能的提升,当替代量为15%时,中华鳖的增重率(WGR)、成活率(SR)、饵料系数(FC)、摄食率(FI)和特定生长率(SGR)均达到最高(P0.05);不同的发酵豆粕替代水平均不会对中华鳖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产生显著差异(P0.05);中华鳖的非特异性免疫不会由于部分鱼粉的替代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当替代量小于15%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活性(LZM)均没有产生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可知,发酵豆粕可适量替代中华鳖配合饲料中的鱼粉,且适宜替代量为15%。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9,(18):59-64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餐厨虫沙替代豆粕对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使用黑水虻餐厨虫沙替代豆粕的可行性。在基础饲料(含豆粕35.0%,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45.59%)中,用黑水虻餐厨虫沙分别替代0(G0组)、10%(G10组)、20%(G20组)、30%(G30组)、40%(G40组)和50%(G50组)的豆粕,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将840尾初始体重为2.02 g左右的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投喂对应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3 d。结果显示:黑水虻餐厨虫沙替代豆粕提高了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其中G1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0组(P<0.05),各组饲料系数和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罗非鱼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比、腹脂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G20组和G40组幼鱼的脏体比显著低于G0、G10组和G50组(P<0.05)。与G0组相比,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G30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鱼粗灰分、钙、总磷含量随着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与G0组相比,试验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显著差异(P>0.05),但G30组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豆粕用量为35%的基础饲料中,黑水虻虫沙替代豆粕的水平可达50%,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替代10%水平的豆粕时生长性能最佳(P<0.05),并且当替代水平达20%时,罗非鱼全鱼粗灰分、钙、总磷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体组成及相关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初始均重为(4.0±1.0)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28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配制发酵豆粕替代量分别为0%、5%、10%、15%、20%、25%、30%(分别记为P0、P5、P10、P15、P20、P25、P30组)的7种等能等氮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能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性能,当发酵豆粕替代15%鱼粉时,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增重率(WGR)、成活率(SR)、摄食率(FI)和特定生长率(SGR)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54%、10.09%、11.48%和7.06%(P0.05),饵料系数(FC)降低了6.58%(P0.05);不同水平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全蟹蟹体、肌肉和肝胰腺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当发酵豆粕替代量小于15%时,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活性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发酵豆粕可以适量替代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中的鱼粉,且适宜替代量为1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约2.00 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用黑水虻幼虫粉(由采食花生麸的8日龄黑水虻幼虫制成)替代基础饲料(基础饲料中鱼粉含量为30%)中0(对照)、10%、20%、30%、40%、50%鱼粉的6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G0、G10、G20、G30、G40、G50组。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G10、G20、G30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与G0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替代比例超过30%时,与G0组相比,黄颡鱼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脂肪沉积率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差异不显著(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含量以及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G50组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G30组肌肉中精氨酸和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肌肉中4种呈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G3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与G0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则较G0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对于鱼粉含量为30%的黄颡鱼幼鱼基础饲料(干物质基础下,粗蛋白质含量为44.55%、粗脂肪含量为7.94%),黑水虻幼虫粉(由采食花生麸的8日龄黑水虻幼虫制成)替代鱼粉用量的30%(占饲料蛋白质的12.78%)后能够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且不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呈味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索提高水产饲料中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比例的可行性方法。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谷朊粉、花生粕和啤酒酵母为蛋白质源,鱼油、椰子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小麦粉为糖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以含60%鱼粉的基础饲料为阳性对照组(FM组),以复合植物蛋白质源替代基础饲料中50%鱼粉的替代饲料为阴性对照组(CON组),以在替代饲料中分别添加0.15%(D1组)、0.30%(D2组)和0.60%(D3组)丁酸钠的饲料为试验组。用上述5种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13.00±0.01)g的大菱鲆幼鱼58d,试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1)随着丁酸钠添加水平的增加,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FM、D1和D2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各组间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除D2组脏体比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各组的脏体比均显著低于FM组(P0.05);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D1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D1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D2和D3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D2和D3组之间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D2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0.15%的丁酸钠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肝脏抗氧化功能,过量添加丁酸钠会降低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初始体质量(5.87±0.04) g]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进行10周的养殖试验,研究发酵鲭鱼加工副产物(FFPW)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肠道结构等指标的影响。以FFPW分别替代基础饲料(FFPW0)中10%(FFPW10)、20%(FFPW20)和40%(FFPW40)的鱼粉,配制4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将360尾规格一致的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每种饲料饲喂3缸鱼。结果表明:与FFPW0组相比,FFPW替代饲料10%~40%鱼粉对大口黑鲈幼鱼成活率、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FFPW2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FPW40组(P<0.05),而与FFPW10组差异不显著(P>0.05)。FFPW替代饲料10%~40%鱼粉对摄食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和脏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FFPW20组肝体比显著高于FFPW0组和FFPW40组(P<0.05)。FFPW20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