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和血根碱(sanguinarine,SAG)对2~6月龄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用54头5日龄,体重为42kg左右的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18头。处理分别为:代乳粉(milk replacer,MR)组(MR组),作为基础饲粮;血根碱组(基础饲粮+SAG 0.05mg·(kg BW)-1,SAG组)和白藜芦醇组(基础饲粮+RES 4mg·(kg BW)-1,RES组)。在56、90、120、150和180日龄测定犊牛体重和体尺;在60和180日龄采集血液,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MR组相比,添加RES显著提高180日龄犊牛体重(P0.05),SAG对180日龄犊牛体重的提高达到显著的趋势(P=0.081 2);2)体尺方面,SAG对150和180日龄犊牛体高有显著增加作用(P0.05),对180日龄犊牛十字部高也有显著增加作用(P0.05);3)与MR组相比,60日龄时,RES和SAG显著降低犊牛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胰岛素(INS)浓度(P0.05);RES显著提高60日龄犊牛血清生长激素(GH)、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Ⅰ)浓度(P0.05);SAG和RES显著提高60日龄犊牛免疫球蛋白A的浓度(P0.05);SAG和RES对免疫球蛋白G(IgG)影响不显著(P0.05);60日龄,SAG组犊牛血清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高于MR组(P0.05);RES和SAG对犊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力(T-AOC)没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犊牛饲粮中添加RES和SAG分别提高了犊牛180日龄体重和体高,均具有改善犊牛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和血根碱(SAG)对0~2月龄荷斯坦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5日龄、体重为(42.22±3.49)kg的54头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8头。5~11日龄过渡期使用相同代乳粉在犊牛岛进行单独饲喂,此后转移至牛圈进行分栏饲养。对照组犊牛单独饲喂代乳粉(MR);SAG组犊牛在MR中按每千克体重添加0.05 mg SAG;RES组犊牛在MR中按每千克体重添加4 mg RES。试验期为58 d。在犊牛5、56日龄测定体重,28、56日龄采集瘤胃液,57~63日龄时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3组犊牛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RES和SAG对犊牛饲粮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有机物、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56日龄,SAG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ES组犊牛瘤胃液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代乳粉中添加RES和SAG对0~2月龄犊牛采食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日粮养分消化影响不明显,对瘤胃发酵指标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有抗奶的营养平衡对断奶前后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新生犊牛4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4头,公母各半。对照(CON)组饲喂有抗奶,营养增强剂(NE)组饲喂有抗奶+营养增强剂,代乳粉(MR)组饲喂代乳粉。犊牛自70日龄断奶,试验期98 d。结果发现:(1)生长性能方面,与CON组相比,营养增强剂显著提高了NE组犊牛出生~70日龄阶段ADG、DMI、胸围变化率(P0.05)和出生~70日龄、出生~98日龄阶段体高变化率(P0.05),代乳粉显著提高了MR组犊牛71~98日龄阶段ADG(P0.05),在犊牛出生~70日龄、71~98日龄、出生~98日龄阶段MR组犊牛DMI显著高于CON组(P0.05),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整个试验期间,CON组、NE组、MR组犊牛腹泻率比为1.86.1.1.86。(2)血清指标方面,与CON组相比,营养增强剂显著提高了NE组犊牛42、98日龄血清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NE组犊牛98日龄血清MDA含量(P0.05);代乳粉显著降低了MR组犊牛42日龄血清T-AOC(P0.05),显著提高了MR组犊牛98日龄血清SOD活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抗奶中添加营养增强剂可改善犊牛体尺,增强犊牛抗氧化性能,降低腹泻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IF)对荷斯坦犊牛生长和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将4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30±10)日龄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大豆异黄酮0,100,300,600 mg/d,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于正试期第0,20,40,60天晨饲前对犊牛称重,计算1~20、21~40、41~60 d的日增重;于正试期的第0,30,60天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生长抑素(GHRIH)水平。结果表明:饲喂大豆异黄酮600 mg/d的试验Ⅲ组日增重和血清GH、IGF-1、T_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HRI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饲喂水平为600 mg/d的大豆异黄酮30 d能够有效改善荷斯坦犊牛的内源激素水平,从而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荷斯坦公犊牛日增重和血清中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取1月龄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公犊牛2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集健康的荷斯坦新生胎牛的脐带组织,通过胰酶消化筛选法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试验组公犊牛注射干细胞3×105个/kg(稀释至8 m L颈静脉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55 d。结果表明:注射UC-MSCs后,4,5,6月龄时,试验组公犊牛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月龄时,试验组公犊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月龄时,试验组公犊牛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月龄时,试验组公犊牛血清中生长抑素(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月龄时,试验组公犊牛血清中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移植UC-MSCs能显著增加荷斯坦公犊牛的体增重,降低血清中生长激素(GH)、SS、瘦素(LEP)的水平,提高血清中T4、T3水平,而血清中这些激素水平与公犊牛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饲粮中添加复合特异性卵黄抗体(Ig Y)探究其对18~28日龄犊牛生长、腹泻和免疫力的影响。选取初生中国荷斯坦公犊牛20头,10日龄之前饲喂鲜奶,之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IGY)组在基础饲粮中日添加45 mg/kg BW的复合特异性Ig Y。预试期为犊牛11~17日龄,期间进行代乳品过渡,正试期为18~28日龄。分别于犊牛18和28日龄晨饲前称重,每天记录犊牛采食量并进行粪便评分。试验结束当天(28日龄)晨饲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以及免疫球蛋白、一氧化氮(NO)、溶菌酶(LZM)浓度。结果表明:饲粮添加复合特异性Ig Y虽然对犊牛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却有助于降低犊牛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作用显著(P0.05);IGY组较CON组极显著提高了犊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和免疫球蛋白A(Ig A)的浓度(P0.01),分别提高7.19%、5.71%和8.50%;IGY组T-AOC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而NO浓度却显著低于CON组(P0.05);IGY组血清LZM浓度极显著低于CON组(P0.01),复合特异性Ig Y对血清AKP活性却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复合特异性Ig Y通过提高犊牛免疫球蛋白浓度和抗氧化能力以及发挥Ig Y本身抗原抗体反应,增强犊牛免疫能力和抵抗外界应激能力,降低了腹泻率,促进了犊牛健康。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全价颗粒饲料对荷斯坦断奶公犊牛血液指标的影响。选用12头3月龄大的中国荷斯坦断奶公犊牛,按照日龄相近[(103.92±1.5)d]、体重相似[(121.25±4.12)kg]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3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7525,7030,6535,6040(分别为试验组Ⅰ、Ⅱ、Ⅲ、Ⅳ)的4种全价颗粒饲料。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测定犊牛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处理组Ⅳ的血清肌酐浓度最高,且显著高于处理组Ⅰ、Ⅲ(P0.05);处理组Ⅲ的白细胞浓度显著高于处理组Ⅰ、Ⅳ(P0.05)。处理组Ⅲ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处理组Ⅱ的红细胞积压最高,且显著高于处理组Ⅲ(P0.05)。此外,各处理组间犊牛的β-羟丁酸、尿酸、甘油三酯、血小板浓度和胆固醇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粗饲料比例为35%~40%的全价颗粒饲料,能更好的改善机体免疫能力和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营养条件对荷斯坦公犊生长发育及血液中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同期出生的48头中国荷斯坦公犊,在其1月龄时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Ⅳ组分别采用全乳、全乳+精料、代乳粉(料)和精料(对照组)进行饲养,研究不同日粮饲喂犊牛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Ⅰ组的体重在2~6月龄时均显著高于Ⅲ、Ⅳ组(P<0.05);尽管Ⅲ组的体重和日增重在2月龄时显著低于另3组(P<0.05),但到6月龄时,其日增重达到1.35kg/d,且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并明显高于Ⅳ组(P<0.05)。说明代乳料饲喂的犊牛在后期的生长能够接近全乳饲喂的水平。4组间体长指数和髋胸指数在分组饲养后的开始几个月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日增重以及多数体尺指标均与T3和GH浓度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T4和INS浓度仅与体斜长、体长指数和髋胸指数呈显著(P<0.05)相关,且日增重仅与T3浓度有极显著相关(P<0.01)。Ⅰ组犊牛的血清中T3浓度在2~6月龄时均显著高于Ⅳ组(P<0.05),且除6月龄以外,其余各月龄时均显著高于Ⅲ组(P<0.05)。说明血清中T3浓度可能是能反映并监控荷斯坦犊牛生长发育和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组合代乳品对荷斯坦公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将64头新生荷斯坦公犊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头,分别饲喂4种不同蛋白质源组合代乳品,代乳品蛋白质源主要为乳源蛋白(MP)、大豆分离蛋白(SPI)、大米分离蛋白(RPI)、小麦水解蛋白(WPH)。各组代乳品中蛋白质源组合如下:A组,30%MP+70%SPI;B组,30%MP+40%SPI+20%RPI+10%WPH;C组,30%MP+10%SPI+20%RPI+40%WPH;D组,30%MP+10%SPI+40%RPI+20%WPH。试验期63 d。犊牛于7、28、56日龄晨饲前进行体重及体尺指标测量,在28~34日龄及57~63日龄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64日龄时进行屠宰试验。结果显示:1)28日龄时,各组之间体重和体尺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56日龄时,B组犊牛体重、十字部高、腹围显著高于A组(P0.05);29~42日龄时,B组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A组(P0.05)。2)28日龄时,A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和D组(P0.05);56日龄时,A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高于B组的趋势(P=0.065);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随日龄的增加而升高。3)各组犊牛屠宰率及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30%MP+40%SPI+20%RPI+10%WPH组合代乳品(总蛋白质中,球蛋白、谷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的比例分别为34%、18%、9%、4%)相较于其他蛋白质源组合代乳品可使犊牛获得更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择40头30日龄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犊牛40日龄早期断奶试验,试验组犊牛40日龄断奶后完全用代乳料喂至100日龄,对照组按常规饲养,正常喂奶至100日龄。结果表明:对照组60日龄时犊牛体质量高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100日龄时2组间体质量和体尺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束后,试验组犊牛的培育成本比对照组下降36.67%,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代乳品中不同蛋白质源组合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能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4头初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头),分别饲喂4种代乳品,代乳品中的总蛋白质由乳源蛋白(MP)和植物蛋白按照3∶7的比例提供,植物蛋白分别为大豆分离蛋白(SP)、小麦水解蛋白(WP)和大米分离蛋白(RP)。各组代乳品中蛋白质源组成如下:A组,30%MP+70%SP;B组,30%MP+40%SP+10%WP+20%RP;C组,30%MP+10%SP+40%WP+20%RP;D组,30%MP+10%SP+20%WP+40%RP。试验期63 d。结果显示:1)14~63日龄,B组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各组之间开食料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2) 14~63日龄,各组犊牛的腰角宽、胸围和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犊牛的体高、十字部高显著高于A组(P0.05)。3)28日龄时,C组犊牛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各组之间粪氮和氮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但是氮沉积率差异不显著(P0.05)。56日龄时,各组之间在能氮代谢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4)28~56日龄,B组、C组和D组犊牛血清中生长激素(GH)水平均高于A组,其中D组与A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B组、C组和D组犊牛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综上所述,饲喂复合植物蛋白代乳品能够影响哺乳期犊牛的生长性能及能氮代谢,且综合来看B组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低聚木糖、黄芪多糖、维生素A不同添加剂组合对犊牛免疫功能的影响,筛选出具有较好提高犊牛免疫水平和抗病效果的添加剂组合。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选择体重、日龄相近的健康娟姗×荷斯坦杂交犊牛2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5头。1组在采食乳品中添加维生素A,2组在采食乳品中添加维生素A+低聚木糖,3组在采食乳品中添加维生素A+黄芪多糖,对照组不添加任何物质。预试期7 d,试验期14 d。记录犊牛发病情况,并测定犊牛血清中生长激素(GH)、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分化抗原(CD)、Ig A及Ig G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各组犊牛腹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犊牛生长激素含量3组最高;2组对犊牛免疫指标的促进作用总体上优于其他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蒙脱石对哺乳犊牛生长性能和腹泻的影响。选择1日龄体重相近的荷斯坦母犊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常乳不添加蒙脱石,试验组常乳添加80 g/(d·头)蒙脱石,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常乳中添加蒙脱石,哺乳犊牛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全期,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16~30日龄,试验组犊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全期,试验组与对照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16~30日龄、31~45日龄和46~60日龄,试验组犊牛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犊牛(P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蒙脱石极显著降低犊牛血清总蛋白的含量(P0.01)。研究表明,在哺乳期犊牛常乳中添加蒙脱石可以有效降低犊牛腹泻率,但对犊牛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断奶前后犊牛生长性能、氮消化代谢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30头20日龄、平均体重为(48.33±4.75)kg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饲喂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9%(L)和22%(H)的两种饲粮。试验期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每天测定采食量,每隔30 d测量体重和体尺;在犊牛60日龄和90日龄时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30、60日龄和90日龄时饲喂前颈静脉采血。结果表明:①试验全期两处理组间的平均日增重(ADG)、日均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差异均不显著(P0.05)。90日龄,L组的体斜长显著大于H组(P0.05);②试验全期两处理组间粪氮、沉积氮、氮表观消化率和氮沉积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90日龄H组的摄入氮、尿氮和消化氮显著高于L组(P0.05);③试验全期两处理组间的血清总蛋白(TP)、葡萄糖(GLU)、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差异均不显著(P0.05),90日龄H组的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高于L组(P0.05)。综上所述,相比19%粗蛋白水平饲粮,22%粗蛋白水平饲粮对犊牛的生长性能有不利影响,但对氮沉积率和氮表观消化率没有影响,易导致犊牛腹泻。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糖蜜对犊牛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选用24头3日龄健康荷斯坦奶牛犊牛作为试验动物,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对照组和试验1、2、3组分别饲喂不同方式处理的犊牛颗粒料。结果表明,在30日龄时,试验2组犊牛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日龄时,试验2、3组犊牛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犊牛体高和胸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试验2、3组犊牛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在腹泻率方面,对照组最低,试验1组最高。因此,从对生长性能及体尺指标来看,颗粒料、玉米压片和小麦压片按7:2:1比例且再加5%糖蜜进行喷涂处理的犊牛开食料要优于其他各组,且饲料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7,(3):1-4
本试验旨在研究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的杂交后代犊牛的生长性能和耐热性。选择15头刚出生的西荷杂交牛作为试验组,15头同期出生荷斯坦牛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了0、3、6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并在热应激状态下测定了血液生化指标和HSP70的含量。结果表明:3月龄时,试验组的体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体重和胸围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6月龄时,试验组的胸围、体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热应激期间,试验组的SOD和HSP70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出18.3%和26.7%,差异显著(P0.05);MDA、GSH-SP、T3、T4、COR等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的杂交牛在犊牛期生长发育效果优于同龄荷斯坦犊牛,而且在热应激状态下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颗粒料对用于生产小牛肉的0~6月龄奶公犊牛生长性能、血液及肉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选取24头体质量相近的新生荷斯坦奶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A组饲喂代乳品和羊草,B组饲喂代乳品、颗粒料和羊草,试验期6个月。测定犊牛生长性能及相关血液指标,结束时每组选取5头试验牛进行屠宰,测定背最长肌及左侧臀肌肉品质。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2组间犊牛平均日增质量、全血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IgG和IGF-Ⅰ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犊牛肌肉pH、肉色、剪切力、熟肉率及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鲜肉的水分、总能、粗蛋白质、粗脂肪及钙、铁等矿物元素的含量亦无显著差异(P0.05)。在专门用于小牛肉生产的0~180 d奶公犊牛日粮中添加颗粒料,不影响犊牛日增质量及相关血液指标的含量,并可获得相近品质的小牛肉。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对犊牛生长发育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18头3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β-内酰胺类有抗奶,试验组犊牛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每组9头。巴氏杀菌条件为63~65℃加热30 min,犊牛61日龄断奶,试验期为180 d。结果表明:1)与β-内酰胺类有抗奶相比,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中总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在3~60日龄期间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15和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显著降低(P0.05),15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7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β-内酰胺类有抗奶提高了哺乳期犊牛的生长发育,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犊牛免疫系统,但无法确定有增强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瘤胃微生物菌群对犊牛早期断奶的影响,试验选择10日龄的荷斯坦小公犊牛3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头,试验组分别于10,13,20日龄时投喂同群成年牛瘤胃液10,50,100 m L,并在15日龄时对其补饲开食料,对照组犊牛除不进行瘤胃液投喂处理,其他饲养管理与试验组相同。分别在犊牛初生2 h后、断奶当天进行体尺、体重测量。结果表明:采用成年牛瘤胃液投喂犊牛并实施早期断奶可实现55 d左右早期断奶,断奶后试验组与对照组(75 d左右断奶)体重和体尺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断奶时间试验组却较对照组提前了20 d,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犊牛腹泻发病率较对照组低33.3%,效果非常明显。说明在犊牛培育期间采用成年牛瘤胃液投喂犊牛可以使犊牛瘤胃微生物菌群提早建立,促进犊牛瘤胃消化机能发育,并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缩短犊牛断奶时间,实现早期断奶,同时减少腹泻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选择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母牛杂交,比较蒙×荷杂种牛和纯种荷斯坦牛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结果表明杂种牛在初生~3月龄期间与荷斯坦牛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月龄后,杂种牛体重、胸围、体高等性状都极显著高于同期的荷斯坦牛(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发育早期阶段,体重与胸围、体斜长、十字部高、尻长和腰角宽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91以上(P0.05)。结果表明,选种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牛杂交,犊牛出生时体重与体尺与荷斯坦牛无差异,但杂种牛表现出更优的增长趋势,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