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体况评分(BCS)是反映奶牛能量蓄积程度、营养状况和营养管理水平的实用工具。目前,国内外奶牛生产现场以触摸和目测的人工方法测量BCS,这些方法主观性强,虽然最新的研究利用折叠量角器可以有效测量BCS,但总体上,仍然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差的缺点。现在,最新研究由超声波成像技术和图像信息系统替代人工方法。超声波测定显示,BCS每增加1分,奶牛尻部厚度就会增加10 mm;而图像信息系统在奶牛BCS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不同相机类型可以满足多种生产需求,可见光相机以分析动物轮廓为主要依据,热成像相机通过接收和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作为BCS的判断依据,而深度相机可以提取奶牛背部更多细节信息从而提高准确率。在奶牛生产中,应该更加关注奶牛泌乳后期及干奶期的BCS,该时期的BCS过高会增加疾病和繁殖障碍的风险,BCS过低则会使奶牛泌乳初期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因此,合理的方法加上科学的管理,可以使BCS成为奶牛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2.
奶牛的体况评分能够体现奶牛能量的蓄积程度、营养状况和营养管理水平,也是评估奶牛脂肪沉积的主要工具。体况评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奶牛的生产性能降低、繁殖能力下降,不仅影响牛乳的品质,也会诱发很多疾病,因此,周期性地对奶牛进行体况分数评估可以很好地提示饲养管理人员识别出异常奶牛个体,及时止损。本文介绍了奶牛人工评分、超声波成像技术检测尻部厚度、结合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进行评分等3种方法以及在奶牛养殖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奶牛养殖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阻碍着国内奶业发展,图像信息技术可以帮助生产管理者更加客观、有效地评价奶牛健康状况和生产需要,减少动物应激,提高牧场智能化管理水平。本文综述了可见光相机、热成像相机和深度相机的成像原理,评价了奶牛生产中图像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整理了图像可视系统在体重测定、体况评分、动物体温监测、步态评分、采食量测定、卧床行为监测等项目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可视系统在准确率、灵敏度、误差等方面的表现。该技术可以应用于牧场管理者对畜群的日常观察,为日后牧场全自动化建设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泌乳高峰期奶牛常出现能量负平衡,会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导致奶牛体重和受精率下降,增加乳房炎的发生率。肥育后期肉牛(羊)能量的采食量有限,难以满足育肥的需要,导致胴体脂肪含量不足。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一是增加精饲料,但这样会使瘤胃发酵类型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奶牛的泌乳早期,随着产奶量的不断上升,能量需要量也逐渐增加,而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却很有限,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常常出现能量负平衡。为了增加日粮中的能量浓度,可以在日粮中添加经过处理的保护性脂肪,使脂肪在瘤胃中不发生解离和水解,直接进入小肠被消化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挖掘奶牛的产奶潜力。1奶牛饲喂脂肪的好处保护性脂肪作为一种高能饲料,可以提高日粮能量浓度,而不影响瘤胃发酵,可以满足高产奶牛在泌乳早期对能量的大量需要,从而提高产奶量。同时,保护性脂肪被吸收后,可通过乳腺合成分泌到乳汁…  相似文献   

6.
目前,能量摄入不足是生产中限制高产奶牛生产性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处于泌乳盛期的奶牛更是如此。利用过瘤胃脂肪解决奶牛泌乳期日粮能量问题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就过瘤胃脂肪的类型和原理、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等方面作一概述,为科学使用过瘤胃脂肪调控奶牛能量需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和步态评分(Locomotion Score,LS)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在2016年7月至8月通过对北京地区7个奶牛场近5 000头泌乳牛进行体况和步态评分并收集相关的DHI数据,采用固定模型分析BCS和LS的影响因素及场、胎次、泌乳阶段、LS和BCS对日产奶量、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BCS和LS对日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BCS对乳蛋白率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对LS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BCS无显著影响,场-测量人、泌乳阶段对BCS和LS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LS与BCS之间回归关系显著,LS较高的个体BCS较低。在生产上可以综合运用BCS和LS加强管理,提升产奶量,改善乳品质量,使牛场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8.
在奶牛的泌乳早期,随着产奶量的不断上升,能量需要量也逐渐增加,而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却很有限,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常常出现能量负平衡.为了增加日粮中的能量浓度,在日粮中添加经过处理的保护性脂肪,使脂肪在瘤胃中不发生解离和水解,直接进入小肠被消化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挖掘奶牛的产奶潜力.  相似文献   

9.
在奶牛的泌乳早期,随着产奶量的不断上升,能量需要量也逐渐增加;而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却很有限,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常常出现能量负平衡。为了增加日粮中的能量浓度,在日粮中添加经过处理的保护性脂肪,使脂肪在瘤胃中不发生解离和水解,直接进人小肠被消化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挖掘奶牛的产奶潜力。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犊后立即进入泌乳高峰期,此时对能量的需要量最大。根据饲养标准推荐的进食量,当每天产奶量超过40kg时,奶牛的能量需要量为160兆焦(MJ)泌乳净能(NEL),干物质进食量为20kg。按理论计算这种日粮每千克干物质应含8MJ NEL。 但是传统奶牛日粮难以达到如此高的能量浓度,即使可以,由于过高比例的精料会严重影响日粮的消化率,也不能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奶牛的泌乳早期,随着产奶量的不断上升,能量需要量也逐渐增加,而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却很有限。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常常出现能量负平衡。为了增加日粮中的能量浓度,传统的方法是在日粮中添加未经保护的脂肪,以改变能量的负平衡。但直接添加未经保护的脂肪,会抑制瘤胃微生物活动,改变瘤胃发酵类型,降低纤维素的消化率,同时,乳脂率也随之降低,还易引起瘤胃功能紊乱和酮病等。而添加经过处理的保护性脂肪,可以使脂肪在瘤胃中不发生解离和水解,直接进入小肠被消化吸收,有效克服上述弊端,提高脂肪的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奶牛…  相似文献   

12.
解决高产奶牛能量负平衡的方法是提高奶牛的能量摄入量。奶牛实际生产上的几种传统解决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在高产奶牛泌乳早期,增加于物质摄入量是解决能量负平衡的最先考虑,是满足其高能量需求的最简单的办法。但是泌乳早期,当泌乳量渐渐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因为奶牛的胃及消化器官的容积和激素对采食的影响,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没有达到最高。同时奶牛的瘤胃微生物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这时奶牛消化能力也很弱。所以,这时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13.
奶牛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 NEB)是奶牛产后泌乳初期常会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当奶牛摄入能量无法满足其消耗能量时就会达到NEB状态。奶牛处于NEB状态时易引起患病率增加、妊娠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给集约化奶牛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分子、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奶牛泌乳初期NEB对牛卵泡发育的影响机制得到进一步揭示。本文根据近年来相关报道,综述奶牛早期泌乳NEB对牛卵泡发育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并进行展望,以期为减少NEB对奶牛繁殖性能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肥胖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并阐明奶牛从分娩到产后30d这一时间段的最佳体况标准,研究应用BCS软件对某集约化牛场的泌乳天数在0~30d的荷斯坦奶牛共40头进行体况评分(BCS),将体况评分≥3.75的20头奶牛设为试验组,体况评分在3.0~3.5的20头奶牛设为对照组,跟踪统计两组奶牛的年龄、胎次、产犊难易、胎儿出生重、泌乳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0d时试验组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奶牛的怀孕天数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0d体况损失和30d体况损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围产期肥胖会导致奶牛的泌乳性能下降和早产,因此在牧场的日常生产管理中要合理控制牛群的体况,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奶牛养殖过程中,围产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在该时期奶牛从干奶状态转为泌乳状态,生理上所受的应激造成奶牛泌乳早期采食量降低,易发生能量负平衡.此外,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也会降低,并常常伴有一些围产期疾病的发生,如脂肪肝、酮症、乳房炎等.胆碱能影响奶牛的生产与繁殖性能,参与奶牛的脂肪代谢,可降低脂肪肝发生率,提高免疫性能.对围产期奶牛饲喂过瘤胃保护胆碱(rumen protected choline,RPC),可改善奶牛机体代谢,增加小肠胆碱供应,进而提高奶产量、改善乳成分、缓解脂肪肝、减少围产期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RPC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生产性能、乳成分以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围产期奶牛的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能量是高产奶牛发挥泌乳潜力的重要因素,满足奶牛的能量需要,是提高产奶量,改善奶牛繁殖性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在泌乳初期奶牛饲养中,由于能量负平衡的存在,满足这一阶段奶牛能量的需求成为奶牛生产的重点。介绍了泌乳初期奶牛产生能量负平衡的原因和危害,影响这一时期奶牛能量需求的因素,阐明了改变饲养方法,添加脂肪及酵母培养物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过瘤胃脂肪产品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一般在产犊后第4~8周即可达到产奶高峰,而干物质采食量(DMI)高峰约在第10周后才能达到,即营养进食如能量的增加跟不上泌乳对能量需要的增加,因此奶牛泌乳高峰期的体营养处于负平衡状态。能量负平衡导致奶产量、发情、受精、受胎等生产和再生产指数下降。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用量可提高日粮能量浓度,但酸中毒、肝硬化等营养代谢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8.
由于能量采食量不能满足维持和产奶的能量需要,奶牛在泌乳初期常处于能量负平衡(NEB)状态。泌乳初期NEB的程度和恢复速度显著影响奶牛健康、繁殖和泌乳性能。本文总结了高产奶牛泌乳初期产生NEB的原因和评估方法,阐明了泌乳初期NEB对奶牛健康、繁殖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分析总结了干奶期和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和能量供应对奶牛产后NEB的调控作用,旨在为改善高产奶牛泌乳初期NEB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满足高产奶牛能量需要是现代奶牛饲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当青贮玉米或其他饲草不足、质量低劣时,能量缺乏就显得尤为严重。这时,如果采用大量精料来补充能量,易导致奶牛瘤胃酸中毒、乳脂率降低和采食量下降。因为要保证瘤胃的正常功能。其饲草的喂量至少应达到日粮干物质的45%。脂肪作为一种高能饲料原料,可以替代较多的谷物,来补充低质饲草的能量,维持奶牛的能量平衡,提高其生产性能。能量的摄入量不足也是限制高产奶牛泌乳量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泌乳初期,由于泌乳的需要而使能量的需要量增加,而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却很有限,所以通过在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方式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增加能量进食量来满足奶牛对能量的需要,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在奶牛饲料中添加脂肪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技术的要点。但由于其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导致补饲脂肪的成功率较低。本文介绍了脂肪在奶牛体内的消化代谢以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另外,介绍了在奶牛生产中饲喂脂肪的几条原则,希望对广大奶牛养殖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满足高产奶牛能量需要是现代奶牛饲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当青贮玉米或其他饲草不足、质量低劣时,能量缺乏就显得尤为严重。这时,如果采用大量精料来补充能量,易导致奶牛瘤胃酸中毒、乳脂率降低和采食量下降。因为要保证瘤胃的正常功能,其饲草的喂量至少应达到日粮干物质的45%。脂肪作为一种高能饲料原料,可以替代较多的谷物,来补充低质饲草的能量,维持奶牛的能量平衡,提高其生产性能。能量的摄人量不足也是限制高产奶牛泌乳量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泌乳初期.由于泌乳的需要而使能量的需要量增加,而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却很有限,所以通过在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方式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增加能量进食量来满足奶牛对能量的需要.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在奶牛饲料中添加脂肪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技术的要点.但由于其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导致补饲脂肪的成功率较低。本文介绍了脂肪在奶牛体内的消化代谢以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另外,介绍了在奶牛生产中饲喂脂肪的几条原则,希望对广奶牛养殖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