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发酵豆粕产品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梅  张家学 《饲料工业》2012,33(12):10-13
试验分别对比了2个不同厂家发酵豆粕产品(FSBⅠ与FSBⅡ)及去皮豆粕(SB)替代饲料中14.3%与28.6%的鱼粉(对照组为鱼粉35%+SB15%)时,饲喂初体重为0.55 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49 d后幼虾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用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有明显的抑制凡纳滨对虾摄食与体重增加作用。在14.3%的鱼粉替代水平,FSBⅠ与FSBⅡ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摄食量、增重率及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28.6%鱼粉替代水平,FSBⅠ与FSBⅡ组均表现出显著提高成活率的优势(P<0.05),FSBⅠ替代组虾的摄食量保持不变(P>0.05)、饵料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增重率显著增加(P<0.05),FSBⅡ的28.6%替代组对虾摄食量与饵料利用率降低(P>0.05)、体增重极显著下降(P<0.01)。因此,作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部分鱼粉的替代物,2个不同厂家的发酵豆粕产品均优于去皮豆粕;高水平替代鱼粉(28.6%)时,FSBⅠ由于营养成分利用率高,鱼粉替代效果优于FSBⅡ。  相似文献   

2.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对虾初始平均体重为(2.03±0.01)g]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GMCC No.3755,简称B.S.3755)对其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向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00和1 200 mg/kg的B.S.3755,另外,以植物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3.5%鱼粉蛋白配制低鱼粉饲料,并向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600和1 200 mg/kg的B.S.3755,共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投喂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对虾成活率在90%以上,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B.S.3755的高鱼粉饲料组,对虾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基础饲料组(P<0.05),其中600 mg/kg B.S.3755添加组的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在添加600和1 200 mg/kg B.S.3755的低鱼粉饲料组与基础饲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B.S.3755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和酚氧化物酶(PO...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绒毛的影响。试验共配制5种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植物精油的添加量分别为0、0、0.02%、0、0.02%,对应的鱼粉含量依次为25%(对照组)、22%、22%、19%、19%。选取初重为(0.33±0.01)g的凡纳滨对虾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降低饲料鱼粉含量的同时添加植物精油可显著升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P0.05),但对存活率(SR)、肝体比(HSI)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饲料效率(FE)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未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F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WGR、SGR、PER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凡纳滨对虾的全虾和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中肠超微结构发现,与未添加植物精油相比,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能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肠道绒毛脱落状况。由此得出,在降低鱼粉含量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0.02%的植物精油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鸡肉粉或猪肉粉部分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试验设计了7种等氮等脂的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0.0%、粗脂肪含量8.0%),其中以含30%红鱼粉的饲料为对照,鸡肉粉或猪肉粉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25%(分别标记为P25和M25)、50%(分别标记为P50和M50)、75%(分别标记为P75和M75)。以初始体重为3.40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84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25组和P50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P7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M2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M50组和M7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或猪肉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鸡肉粉或猪肉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总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和白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以增重率为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鸡肉粉和猪肉粉对鱼粉的替代比例分别以不超过50%和25%(即饲料中鸡肉粉和猪肉粉的添加量分别不超过16.12%和8.09%)为宜,且凡纳滨对虾对鸡肉粉的利用率高于猪肉粉。  相似文献   

5.
以平均初始体质量约2g的凡纳滨对虾为试验对象,采用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指示剂,间接测定法测定发酵蚕蛹粉(FPM)、棉粕(CM)、菜粕(RM)、直火鱼粉(FM)、啤酒酵母(YB)、发酵豆粕(FSBM)和浓缩大豆蛋白(SPC)7种饲料原料粗蛋白和氨基酸的消化率。试验显示,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FM组达最高(P0.05),但各试验组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7种饲料原料对凡纳滨对虾粗蛋白消化率范围在70%~85%,依次为SPC(83.98%)FSBM(78.28%)CM(77.4%)RM(69.49%)FM(64.78%)FPM(63.2%)YB(44.85%),除了YB外,各原料间粗蛋白消化率差异不显著。其中,以SPC消化率最高,YB的消化率最低,且显著低于SPC及FSBM。7种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范围在40%~95%,除了组氨酸和谷氨酸外,各试验原料的必需氨基酸消化率间差异不显著,FSBM中组氨酸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FM和YB组;同样,谷氨酸消化率也在FSBM中达最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对棉粕、菜粕和豆粕及其衍生产品与直火鱼粉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上较为相似,运用在配方优化中,有利于降低饲料配方成本。  相似文献   

6.
以基础饲料(秘鲁鱼粉添加量为27%)作为对照组,用玉米蛋白粉替代饲料配方中鱼粉分别占蛋白质含量的5%、10%、15%,同时在15%的替代基础上分别补充晶体的赖氨酸和蛋氨酸,使其与对照组中的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量相一致.配制成5种等氮对虾试验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60天,研究不同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的玉米蛋白粉的替代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增重率及饲料系数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5%替代组的增重率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实验的结果分析:本实验条件下,27%鱼粉含量的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如果不补充晶体氨基酸,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0%,即玉米蛋白粉添加量占饲料比例为3%;饲料中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可提高玉米蛋白粉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的替代比例,其替代鱼粉蛋白比例可以提高到15%,占饲料比例的4.5%.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评估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消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来研究家禽副产物酶解肽作为蛋白质源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部分鱼粉的可行性。以预混家禽副产物酶解肽(在家禽副产物酶解肽基础上添加包膜蛋氨酸,使其蛋氨酸含量与国产鱼粉相当)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2%、4%、6%、8%的鱼粉,共制成5种试验饲料。选取900尾平均体重(0.31±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进行为期8周的室内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家禽副产物酶解肽替代鱼粉水平为2%~6%时,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家禽副产物酶解肽替代鱼粉水平超过2%时,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虾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家禽副产物酶解肽替代鱼粉水平为2%时,肝胰腺中脂肪酶活性最高,并可显著降低血浆中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浆中溶菌酶的活性(P0.05)。家禽副产物酶解肽替代鱼粉水平超过2%时,血浆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以及肝胰腺中溶菌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为基础,综合考虑消化、非特异性免疫等指标,家禽副产物酶解肽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水平为2%。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索提高水产饲料中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比例的可行性方法。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谷朊粉、花生粕和啤酒酵母为蛋白质源,鱼油、椰子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小麦粉为糖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以含60%鱼粉的基础饲料为阳性对照组(FM组),以复合植物蛋白质源替代基础饲料中50%鱼粉的替代饲料为阴性对照组(CON组),以在替代饲料中分别添加0.15%(D1组)、0.30%(D2组)和0.60%(D3组)丁酸钠的饲料为试验组。用上述5种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13.00±0.01)g的大菱鲆幼鱼58d,试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1)随着丁酸钠添加水平的增加,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FM、D1和D2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各组间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除D2组脏体比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各组的脏体比均显著低于FM组(P0.05);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D1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D1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D2和D3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D2和D3组之间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D2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0.15%的丁酸钠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肝脏抗氧化功能,过量添加丁酸钠会降低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豆粕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胆固醇和牛磺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肝胰腺和血清胆固醇含量及体成分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1种为含30%鱼粉的高鱼粉饲料(FM组),另外5种为含12%鱼粉的低鱼粉高豆粕饲料(SBM1~5组),其中SBM1组不添加胆固醇和牛磺酸,SBM2和SBM3组分别添加0.3%和0.6%的胆固醇,SBM4组添加0.3%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SBM 5组添加0.6%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将初始体重为(0.35±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FM、SBM3、SBM4和SBM5组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显著高于SBM1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SBM1组(P0.05),其中以FM组对虾的WGR、SGR和SR最高,且FCR最低,但与SBM3、SBM4和SBM 5组无显著差异(P0.05)。SBM 3、SBM 4和SBM 5组对虾的血清和肝胰腺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SBM1组(P0.05),但与FM组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SBM1组对虾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FM、SBM2、SBM3、SBM4和SBM5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SBM 3和SBM 5组(P0.05)。对虾全虾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BM1组对虾全虾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FM、SBM3和SBM5组(P0.05),与SBM2和SBM4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得出,低鱼粉高豆粕饲料中添加0.6%的胆固醇或同时添加0.3%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能够有效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与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试验设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1%,在每个蛋白质水平下分设鱼粉组(基础饲料)、鸡肉粉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鸡肉粉+必需氨基酸(EAA)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并补充晶体EAA)、鸡肉粉+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并补充晶体EAA+NEAA)。将平均体重为(0.37±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配到32个圆桶(150 L)中,每桶30尾,每4个桶为1组,饲喂1种饲料,每天饱食投喂3次,进行为期56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鸡肉粉+EAA组、鸡肉粉+EAA+NEA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比鸡肉粉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正好与之相反;鸡肉粉+EAA+NEA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与鸡肉粉+EAA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40%蛋白质水平饲料较饲喂31%蛋白质饲料显著提高对虾的增重率和虾体粗蛋白质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虾体粗脂肪含量(P0.05)。凡纳滨对虾血浆游离EAA/NEAA与饲料EAA/NEAA呈正线性关系,且血浆游离赖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鸡肉粉组血浆游离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各组对虾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的饲料中补充晶体EAA可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但进一步补充晶体NEAA并没有进一步改善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色氨酸在2种饲料蛋白水平下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摄食、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鱼粉、豆粕和花生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粗蛋白为43.6%和40.8%的2种基础饲料,分别添加2 500和1万mg/kg色氨酸制作4种添加饲料。选取960尾初始体质量为(1.95±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0尾虾,分别投喂6种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43.6%蛋白组的成活率显著低于40.8%蛋白水平组(P0.05),而43.6%蛋白水平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却显著高于40.8%蛋白水平组(P0.05)。同一蛋白水平下添加色氨酸对成活率、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43.6%蛋白水平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40.8%蛋白水平组(P0.05)。40.8%蛋白水平组的摄食量和日摄食率显著高于43.6%蛋白水平组(P0.05),添加2 500和1万mg/kg色氨酸的摄食量显著高于不添加色氨酸的组(P0.05)。蛋白水平和色氨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水平和色氨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3.6%蛋白水平组血清中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40.8%蛋白水平组(P0.05),但不同色氨酸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葡萄糖、尿酸、球蛋白和胆固醇含量在不同蛋白水平和色氨酸水平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2种蛋白水平饲料中添加色氨酸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摄食量。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花生粕替代不同水平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肌肉成分和血淋巴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设计鱼粉含量为21%的对照组饲料,以4.5%、9.0%、13.5%的发酵花生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组中3.0%、6.0%、9.0%的鱼粉,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平均体质量5.1 g的凡纳滨对虾42 d。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50尾虾。结果表明:发酵花生粕替代鱼粉3.0%、6.0%时不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而替代鱼粉9.0%时,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高(P0.05),同时肌肉粗蛋白含量、血淋巴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替代鱼粉3.0%时对虾表现出最高的PO活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发酵花生粕可替代饲料中6.0%鱼粉而不影响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节约鱼粉资源和降低饲料成本,探索豆粕和花生粕部分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鱼粉的可行方式,分别配合添加包膜蛋氨酸和包膜赖氨酸、芽孢杆菌、植酸酶和核苷酸4种添加剂,并研究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以含23%鱼粉、22%豆粕和18%花生粕的饲料为基础饲料(G0)中分别添加0.212%包膜赖氨酸和0.084%包膜蛋氨酸(G1)、1%复合芽孢杆菌(G2)、0.04%植酸酶(G3)和0.62%核苷酸混合物(G4)配制4种试验饲料,养殖8周。与G0相比,添加组对虾末均质量、增质量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效率(PER)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FC)显著降低(P0.05);G3和G4组全虾粗脂肪显著升高(P0.05),G2和G3全虾粗灰分显著降低(P0.05);添加组对虾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L(HO)和三酰甘油(TG2)显著升高(P0.05),G1和G2组白蛋白(ALB)显著升高(P0.05),G1和G3组血糖(GLU)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植物蛋白及添加剂组合替代部分鱼粉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其中以复合芽孢杆菌作用效果最好(P0.0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比较低鱼粉饲料中补充晶体蛋氨酸和羟基蛋氨酸钙在凡纳滨对虾上的饲喂效果。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0.40±0.00)g的凡纳滨对虾63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对虾,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共配制7种试验饲料,对照组为30%的高鱼粉饲料,试验组饲料为用豆粕、花生粕和鸡肉粉混合蛋白质源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6.67%、33.33%和50.00%鱼粉,并补充羟基蛋氨酸钙或晶体蛋氨酸,使其蛋氨酸含量与对照组一致。结果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鱼粉替代水平下,羟基蛋氨酸钙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晶体蛋氨酸组(P0.05)。复合蛋白质源替代16.67%鱼粉并补充羟基蛋氨酸钙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对虾的全虾粗蛋白质、干物质含量与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全虾粗灰分含量以对照组最高,但与复合蛋白质源替代16.67%、33.33%鱼粉并补充羟基蛋氨酸钙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鱼粉替代水平的升高,羟基蛋氨酸钙组的血清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晶体蛋氨酸组则呈下降趋势;同时,羟基蛋氨酸钙组与晶体蛋氨酸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葡萄糖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与补充晶体蛋氨酸相比,低鱼粉饲料中补充羟基蛋氨酸钙能更有效地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但效果仍不及对照饲料。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芝麻粕替代豆粕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约0.4g/尾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us wannamei)虾苗,以不添加芝麻粕的配合饲料作为对照组G0,用芝麻粕等量替代豆粕,分别添加3%、6%、9%、12%,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对虾实验饲料,饲喂56天,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芝麻粕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在饲料中芝麻粕用量不高于9%时,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虾体组成无显著性影响(P0.05),且以6%添加组的生长效果最佳;当在饲料中添加12%的芝麻粕替代豆粕时,对虾生长性能显著下降(P0.05),对虾体组分也有显著差异,全虾粗蛋白含量和尾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实验结果可得:芝麻粕是一种可以应用在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中的蛋白原料,本实验条件下,芝麻粕的最宜添加量为6%,即等量替代28.57%的豆粕。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三氧化二钇(Y2O3)为指示剂,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原料组成试验饲料,旨在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分别为:白鱼粉(俄罗斯)、低温蒸汽红鱼粉(秘鲁)、国产直火干燥鱼粉、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秘鲁)、下杂鱼粉、血球蛋白粉、烘干血粉、鸡肉粉、肉骨粉、肉粉、酵解羽毛粉、水解羽毛粉和全虾粉。选取初始均重为(13.0±0.1)g的凡纳滨对虾1 260尾,随机分为1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各组对虾分别投喂相应试验饲料1周后,采用虹吸法收粪,测定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3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范围分别为58.11%~76.91%、64.17%~93.57%、52.44%~95.62%、43.00%~95.21%、39.11%~76.47%和63.48%~94.06%。各饲料原料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白鱼粉、低温蒸汽红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酵解羽毛粉、水解羽毛粉和烘干血粉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白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白鱼粉、低温蒸汽红鱼粉、国产直火干燥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总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血球蛋白粉和烘干血粉(P<0.05)。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中白鱼粉的干物质、总能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水解羽毛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烘干血粉的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由此可见,不同来源和品质的鱼粉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不同;鸡肉粉、肉骨粉、肉粉和全虾粉可作为凡纳滨对虾的优质蛋白质源,在实际生产中可部分替代鱼粉;羽毛粉和血粉由于所采用的加工工艺不同,其营养物质组成有所不同,导致表观消化率有一定的差异,在配制饲料前需对其进行营养价值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体外诱导法制备含有抗菌活性物质的柞蚕蛹粉(IPP),将其以不同比例(0、0.5%、1.0%)添加到凡纳滨对虾(体重约8.3 g/尾)基础饲料中,喂养5周后测定其增重率、肌肉组成成分、成活率和免疫力,喂养试验结束后进行10 d的水浴攻毒(哈维氏弧菌108/m L),研究饲喂IPP对凡纳滨对虾免疫保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IPP组对虾体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剂量组比对照组提高35.15%,达到显著水平(P0.05);0.5%和1.0%组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73%和10.60%(P0.05);肌肉成分检测表明,1.0%试验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IPP组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多酚氧化酶(PPO)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多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1.65%、50.07%、66.55%和7.30%。饲喂IPP组致病菌的免疫保护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柞蚕免疫蛹粉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抗病力,并且其适宜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柠檬酸对草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5%、0.30%和0.45%的柠檬酸,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养初始平均体重为(17.0±0.2) g的草鱼60 d。结果表明:0.30%柠檬酸组具有最高的增重率(432.8%)和最低的饲料系数(1.30),其增重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1.37%(P0.05),饲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了10.34%(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5%~0.45%的柠檬酸显著提高了磷表观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脂肪沉积率(P0.05),饲料中添加0.30%的柠檬酸还显著提高了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干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0.15%和0.30%柠檬酸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丙二醛含量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30%和0.45%柠檬酸组的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0.15%~0.45%柠檬酸组的肠道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绒毛宽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柠檬酸能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组织形态;草鱼饲料中柠檬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30%。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摄食情况、消化、代谢及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考察酵母硒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应用水平和应用效果,以节约养殖成本。试验选用(10±2)mm凡纳滨对虾幼虾进行为期56 d的试验。试验共设计豆粕替代水平分别为0、24%、48%、72%、96%的五组饲料,除对照组外每组饲料添加1%的酵母硒产品。结果显示:在添加酵母硒产品的对虾饲料中,不同豆粕替代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全虾水分、灰分、蛋白、脂肪,肌肉蛋白、脂肪、肝脏蛋白,肝胰腺中的淀粉酶、谷草转氨酶、总抗氧化能力、血淋巴中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胰腺的谷丙转氨酶活性、脂肪含量及脂肪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各组间存在差异;原料、饲料和生产成本均随着豆粕替代比例的提高逐渐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酵母硒产品可以提高豆粕替代鱼粉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试验探究复合诱食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只对虾,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对虾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1.5%的复合诱食剂。结果显示,复合诱食剂能够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养殖成活率,明显降低饲料系数。0.5%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明显提高对虾肝胰腺和胃肠道蛋白酶、胃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1.0%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胃肠道组织中蛋白酶和脂肪酶及胃肠道淀粉酶活性(P0.05),明显提高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性。1.5%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蛋白酶和胃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明显提高对虾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复合诱食剂能够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水平。试验表明,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1.0%复合诱食剂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