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和皮肤上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及关节炎。此病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每年夏季都有猪丹毒的发生和流行,为了预防及控制本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
正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属的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俗称"打火印"。临诊症状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疹块。慢性病猪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季只是散发。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  相似文献   

3.
夏季是猪丹毒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加强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猪丹毒的实验室诊断以及药敏试验进行阐述,以便于让大家更加了解猪丹毒的诊治过程。猪丹毒是由猪丹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是对养猪业危害很大的传染病。本试验选取某猪场3~6月龄发病猪,来研究猪丹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4.
正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属的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俗称"打火印"。临诊症状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疹块。慢性病猪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季只是散发。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4~6月龄的子"架猪"发病率最高,如防控不好,将给养猪生产者造成了  相似文献   

5.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病。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育肥猪发病率高,母猪和哺乳仔猪发病率相对低一些,猪丹毒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夏季发病率高一些,人可通过皮肤创伤感染此病,因此,必须实行防疫保护,手上有创伤的人要特别注意保护,可带上乳胶手套,人感染后称为类丹毒。1猪丹毒的症状1.1急性败血性病猪有时候没有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病  相似文献   

6.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急性型猪丹毒呈败血症状。亚急性型猪丹毒出现皮肤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猪丹毒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可感染各年龄的猪,但主要侵害育成猪和育肥猪。猪丹毒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积极预防该病对猪群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冰片注射液体外抑菌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冰片注射液对仔猪水肿病致病菌的抗病效力。采用体外抑菌试验方法。观察本品对大肠杆菌K88,溶血性大肠杆菌、猪丹毒杆菌、猪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本品对大肠杆菌K88、溶血性大肠杆菌、猪丹毒杆菌、猪巴氏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菌效价均在1:8以上。提示冰片注射液具有抗大肠杆菌磁、溶血性大肠杆菌、猪丹毒杆菌、猪巴氏杆菌的作用。可试用于仔猪水肿病、猪丹毒、猪肺疫等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发高热;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呈非化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我们现将本病的防治措施,简介如下。1流行情况最重要的带菌者是猪,35% ̄50%的健康猪在扁桃体和其他淋巴样组织中存在猪丹毒杆菌,可通过粪便或分泌物排菌。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般在多雨炎热的夏季多发,冬春季节散发。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多发生于3 ̄9月龄的猪。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传播,有时也出现暴发流行。2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3 ̄7天。急性型(败血型)病猪表现…  相似文献   

9.
<正>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在南方,多流行与春冬季节,北方多见于炎热夏季,多为散发,在部分情况下会发生暴发性流行。病猪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1流行病学猪丹毒也称之为红热病、钻石皮肤病。本病的病原体为猪丹毒杆菌,其为革兰氏阳性菌,是微弯纤细小杆菌与平直杆菌,成对与单猪丛状排列,在慢性病猪心内膜疣状物中,为长丝状分布,病原体对于火熏、腐败、日光、盐腌、干燥等环境有着很强  相似文献   

10.
在猪饲养行业中,猪丹毒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危害性极大,主要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猪,通常架子猪比较容易感染上猪丹毒,特别是那些月龄在3~6的猪比较多见,一旦猪染上这种病或者带上猪丹毒杆菌,很容易在猪群中蔓延开来.从临床上看,该病有一个1-7天的潜伏期,通常有急性性、疹块型以及慢性型三种类型,诊断起来并不存在太大难度,通常在猪饲养中,通过对猪进行猪丹毒疫苗接种来达到预防猪丹毒的目的,一旦猪真的感染上猪丹毒,可采用青霉素和抗猪瘟血清对病猪进行治疗.考虑到猪丹毒是猪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因此在检疫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如果经检疫发现存在病猪、死猪和不合格肉品,应妥善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猪丹毒由猪丹毒杆菌引发,属于热性传染性疾病,呈地方性流行,冬春季节比较少见,好发于高温、炎热、多雨的夏季,发病迅速并扩散快,对生猪养殖造成严重影响。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对猪丹毒病原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分析猪丹毒病的临床症状。结合症状提出中草药治疗方案,旨在最大程度提高猪丹毒预防和治疗效果,为生猪养殖业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12.
屠宰场对猪丹毒的检疫检验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进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猪发病时死亡率可达80%~90%,临床症状为急性败血性型或亚急性疹块型,炎热夏季多发.感染人时主要表现为类丹毒.对人类健康和养猪业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3.
<正>猪丹毒也叫"红热病"或"钻石皮肤病",是由猪丹毒杆菌(红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病原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其老龄培养物和在慢性病例中具有形成长丝状的倾向,亦有称其为丹毒菌丝。形态上呈平直或微弯杆菌,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病猪的内  相似文献   

1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皮肤疹块型”及“慢性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型”。该病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主要危害3-6月龄猪和母猪。一般为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偶尔可见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红斑丹毒丝菌,习惯上又称之为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纤细小杆菌[1]。猪丹毒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关节炎及心内膜炎型。本病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地,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架子猪的发病率最高,3月龄以下猪很少发生,6月龄以上猪发病率不高,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2]。在近年来猪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猪丹毒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并常常与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喘气病、猪肺疫等并发,发病初期极易误诊,成为当前生产猪群突发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与剖检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人也能够感染发病,俗称为"类丹毒"病。猪丹毒杆菌一般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引起发病。因此,猪丹毒也是人畜共患的疾病,更是威胁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笔者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发现,猪丹毒和很多猪病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总结出了一些最简单的临床诊断方法,对基层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者常伴随败血症;亚急性以皮肤发生特异性疹块为特征,俗称"打火印";慢性者以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为特征,该病是猪的常发病之一,对养猪业危害严重。而猪肺疫是由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锁喉风",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猪机体的常在菌群,一旦猪体抗体水平下降,就会发生本病。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耐药菌的产生以及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猪丹毒属于急性热性传染病当中的一类,猪丹毒杆菌属于其病原,其临床症状包含高热、皮肤坏死、皮肤疹块、急性败血症、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以及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了养猪业。猪丹毒病四季中均有出现,病猪与带菌猪属于猪丹毒病的传染源。就猪丹毒杆菌而言,其存在于带菌猪的扁桃体、骨髓、腺体处、胆囊以及回盲瓣等。并且,病猪与带菌猪会在粪尿当中把猪丹毒杆菌排出来,进而对饲料、场舍、饮水、用具以及土壤等产生污染,易感猪通过消化道感染此病。此病也可以借助损伤皮肤和蝇、蚊等吸血昆虫传播[1]。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病是猪的一种主要传染病,它是由于猪丹毒杆菌侵害了猪体所引起的,而这种病菌对于一般化学消毒剂的抵抗能力虽有过一些报导,但是记载也不很详细。为了明确猪丹毒杆菌对几种普通化学消毒  相似文献   

2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败血症和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病猪则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人感染后可发生"类丹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