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云南省富民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大力培植杨梅特色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杨梅种植不仅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首选项目,而且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云南省石屏县农业局获悉,该县自1985年种植杨梅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已建成优质杨梅基地3333.33hm^2余,其中,挂果面积1800hm^2.6.67hm^2以上连片杨梅基地100个共1666.67hm^2。坝心镇十字坡农场和坝心镇天健绿色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杨梅连片种植面积位居全县榜首,分别为133.33hm^2和113.33hm^2。  相似文献   

3.
《中国果业信息》2013,(7):70-71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柏斌)尽管今年云南省富民县遭受干旱及冷空气的影响,但该县杨梅产值依然突破5000万元。据了解,富民县自1992年开始种植杨梅,目前,全县杨梅种植面积已达1853hm2。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富民杨梅具有成熟早、果形好、色鲜味美和酸甜适口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近期,福建省长汀县杨梅陆续上市,该县从浙江引进种植的东魁杨梅,果实个大、味甜,颇受消费者青睐,产销两旺。近年来,长汀县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在水土流失重点区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近十几年来,长汀县积极探索水土流失开发性治理的路子,在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三洲、河田、新桥等乡镇推广种植东魁杨梅,精心培育杨梅产业,打造绿色生态。通过扩张规模、提升品质、开拓市场,使杨梅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种植面积达1 000 hm2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产业。该县三洲镇目前已发展成为远近闻  相似文献   

6.
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山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7.6℃,年均日照时数1 774.4小时,年降雨量1 780~1 900 mm,昼夜温差大,土壤呈微酸性,土层深厚肥沃,通气性好,是杨梅生长的好地方.2003年该县云坛乡钱家村的东魁杨梅获得浙江省优质杨梅称号.近几年来,该县东魁杨梅种植面积超过533 hm2,产量逐年上升.我县科技人员扬长避短及时总结经验,大力推广杨梅"三疏一改"技术,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柏斌)云南省最早引入杨梅种植的是石屏县,早在1985年该县就从浙江台州、宁波等地引进东魁、荸荠种、丁岙梅等杨梅品种进行试种,1991年挂果,表现出果大、色泽艳丽、酸甜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云南省石屏县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田少地多等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大杨梅。截至今年年初,全县已栽种优质大杨梅3 490余 hm~2,提前一年实现建成 3 300hm~2优质大杨梅基地的目标,成为云南省杨梅种植大县。 石屏县是云南省最早引种优质大杨梅并获成功的县。在项目实施中,该县领导重视,各部门密切协作,狠抓苗木、技术、资金“三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杨梅生产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该县,杨梅鲜果年销售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农户已不稀罕。被誉为“杨梅大王”的冒合乡农民杨为民,仅…  相似文献   

9.
云南富民县日前成立了杨梅、葡萄和茭瓜三个行业协会。近年来,富民县依据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盯住“绿”字做文章,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果种植。到2004年初,全县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0.73万hm^2,其中,特色经济林果0.51万hm^2,总产量1.12万t,实现产值2835万元,尤其是杨梅、葡萄和茭瓜种植发展十分迅猛,经济林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产业。目前,全县9个乡(镇)种植杨梅和葡萄,其中,杨梅种植面积达0.13万hm^2,葡萄近533.33hm^2,已成为昆明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柏斌)云南省富民县杨梅自上周陆续成熟以来,全县杨梅园纷纷开园迎接八方游客。据介绍,该县于1992年引种大树杨梅并获成功,1998年开始大规模进行产业化种植。目前全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靖州县的木洞杨梅是由各具优良性状的4个基本变种 (乌梅、红梅、粉红梅和白梅 ) 12个主栽品种组成的杨梅良种群体 ,为该县享有 2 0 0多年盛誉的优良种质资源 ,素有“江南第一梅”的美称 ,1998~ 1999年连续被授予湖南省优质小水果金奖。杨梅属多年生常绿乔木 ,根系发达 ,枝繁叶茂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减灾防灾等功能 ,可作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态工程建设、山地开发、移民开发和城市美化的优选树种。靖州杨梅平均单果重 11 6g ,最大果重 2 8 7g ,成熟果实分别有紫红、鲜红、粉红和洁白的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果杨梅成为广西永福县的新兴夏熟水果。由于永福县的大果杨梅品质优良,且正逢水果淡季上市,所以呈价高畅销状态,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丰产园亩产值超万元。如今发展大果杨梅正逐步成为永福县农民致富的又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杨梅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梅是杨梅科,杨梅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的特产水果之一,在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栽培.福建省杨梅种植面积及产量位居全国第2,仅次于浙江省.作为全国杨梅主产区之一,福建杨梅因其色泽鲜艳、汁液丰富、酸甜可口及风味独特等优点而闻名中外.发展杨梅产业,对于福建省改善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保障城乡水果供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拓展森林植被,改善、优化区域生态环境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梅(Myrica rubra Bieb1.et Zucc)原产中国东南各省和云贵高原, 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著名的特色果树[1]。目前我国杨梅生产存在较多问题,其中之一是品种高度统一,销售压力增大,存在着销售季节高度集中、销售压力大的问题[2]。由于杨梅果实无果皮,耐贮性差,常温贮藏不超过2天[3-4]。加上杨梅成熟期短、保鲜贮藏难已成为制约杨梅产业发展的瓶颈[5]。因此选育早熟或晚熟、耐贮运、丰产稳产、综合产量性状优良的杨梅新品种适应杨梅生产的需要。从廿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广西灵山县水果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开展杨梅资源调查和优良单株筛选,于2012年育成晚熟、贮运的杨梅优良新品种‘叶下藏’。  相似文献   

15.
宁海县杨梅种质资源丰富,现有品种22个,其中“,力洋炭梅”被初步确定为炭梅优株,大木叶、真梅为浙江省地方良种。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发杨梅地方良种,并实施无公害化生产,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宁海杨梅生产概况宁海地处浙东沿海,东经121°09'~121°49',北纬29°06'~29°32',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热较优,土壤疏松,十分适宜杨梅生长。目前,全县杨梅种植面积达2400hm2,其中投产为1333hm2,年产量8500t,年产值近2000万元,在规模上仅次于柑桔,杨梅成为宁海县第二大水果,同时,也是全县山区农民一项重要经济收入。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是…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蒙安德)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的自然条件很适宜种植罗汉果,其单产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罗汉果具有消暑润肺、化痰止咳、祛热生津、益肝健脾和通便等多种药用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销售量很大,产品供不应求,果农种罗汉果的效益十分可观。今年永福县在原有的967hm~2罗汉果基础上又扩种了60hm~2。该县种植罗汉果最多的是龙江乡,种植面积达到800hm~2,占该县罗汉果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正常年份产果量达600万只以上。永福县掀起罗汉果种植热潮@蒙安德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杨梅是重庆市万州区近10年在溪口、燕山、铁峰等地种植的特色水果,目前种植面积约333.33hm2。随着杨梅产业不断壮大,各类病虫害也逐年突显,特别是杨梅果蝇为害逐年加重。为彻底搞好今年杨梅果蝇的防控工作,重庆市万州区植保植检站早行动、早安排,于3月25日至4月11日对溪口、燕山等杨梅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摸清本地杨梅果蝇  相似文献   

18.
杨梅属杨梅科常绿乔木果树。市场上杨梅销售前景一直看好 ,售价高 ,在一些大中城市达 15~ 2 0元 /kg ,颇受广大果农和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 ,贵州省罗甸县北部地区广大农户种植杨梅的热情高涨 ,掀起杨梅种植热潮 ,主要发展东魁和荸荠两个品种 ,在当地这两个杨梅品种被广大农户称为“科技杨梅”。据有关部门 2 0 0 1年年底统计 ,该片区农户种植杨梅成活率较低 ,种植较好的只达 4 0 %~ 5 0 % ,最差的仅 10 %左右。据悉 ,今年种植成活率也不太理想。据笔者分析 ,个中原因有四 :一是果农粗放种植。该片区大部分苗木都是以“以苗放贷”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杨梅是浙江临海的传统水果,在临海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临海杨梅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临海杨梅种植面积达6000hm^2多,产量12万t余,产值近3亿元,杨梅为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但生产中还存在品种多、品牌乱的突出问题,极不利于临海杨梅品牌的打造。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柏斌)笔者从云南省石屏县农业局获悉,为解决杨梅贮运保鲜问题,延伸杨梅初加工产业链,该县整合农业、扶贫等各项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