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水稻是喜水作物,它的需水可分为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稻田合理灌溉不仅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且可通过合理酌灌排技术,调节水稻生育,期间所需要的氧气、温度、养料,使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处于最合适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发育协调良好。进行稻田合理灌排,一要有水源,二要有排灌设施。传统的方法是明渠明沟,由地面灌排水。目前国外已在应用喷灌,滴灌;暗渠,暗管灌排的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因投资较大,在国内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喜水作物,它的需水可分为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稻田合理灌溉不仅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且可通过合理的灌排技术,调节水稻生育期间所需要的氧气、温度、养料,使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处于最合适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发育协调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稻需水量、稻田耗水量状况的分析,阐释了水稻、稻田需水特性和水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意义,针对水稻各生育期对水分需求以及不同类型稻田特点,提出水层管理技术,为合理灌溉作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的水稻节水技术,主要是把浅水、湿润、间歇三种灌溉方法科学地结合在~ 起,根据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生长规律,提出“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苗足烤田、浅湿长穗、湿润灌浆、黄熟落干”的原则,以控制稻田水层上限和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量的下限为手段.掌握“后水不见前水,充分利用雨水,按指标灌排水”的做法,从而确定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灌溉.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育阶段需水量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生理需水系指正常生理活动和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水分,主要指叶面蒸腾;生态需水系指用于调节稻田的生态环境,以适应水稻生长的水量,主要指棵间蒸发和土壤渗漏。在灌溉上,用水的原则是满足水稻生理需水,尽量减少生...  相似文献   

6.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作物利用率、减少稻田灌排污水污染,是净化稻田灌排水体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排水质的主要功能,并且强调水生植物在净化稻田灌排水体时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展望了水生植物在稻田灌排水中的净化功能发展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水生植物对稻田灌溉排水的净化作用与效果进行研究,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可以降低费用成本,提高作物利用率,减少稻田灌排污水污染,是净化稻田灌排水体的重要作用;对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排水质的主要功能。并且强调水生植物在净化稻田管排水体时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展望了水生植物在稻田灌排水中的净化功能发展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保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为节约灌排用水量、减少排水量和氮磷流失量,试验设计了4种灌排模式,在江西省灌排试验中心站进行了2年的测坑试验,观测了水稻各生长阶段的农艺指标、产量、灌水量、排水中的总氮和总磷.由于控制灌排各项指标的不相容性,提出综合评价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提出的4种灌溉模式进行优选,评价结果为水稻产量占权重最大,认为水稻产量对总体评价目标的贡献最大,这与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排水目标相一致.利用雨养灌溉模式适当控制稻田的灌水时间并拦蓄适当雨水深度,既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减少了灌溉用水量,又降低了因农田排水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水稻产量没有受到影响,实现了节水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殖是将种稻、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田地中的农业生产.为了保证稻田和养殖双丰收,如何合理施肥,既保证水稻养分的需求,又能有利于鱼类的健康生长,成了稻田养殖不可忽视的技术环节.稻田养殖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不仅关系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水稻和鱼类的安全生长发育.一是以施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原则.有机肥属迟缓性的农家肥,含有丰富的养分,施入稻田后分解缓慢,肥效持续时间长,能够促进水稻稳发稳长,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为鱼类提供部分生物饵料,也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如果施用大量化学肥料,不仅增加农业成本,同时水稻群体生长得不到控制,常造成氮素代谢旺盛,植株嫩绿,易发生病虫害,同时对鱼类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控制灌溉技术推广 水稻控制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田面不再长时间保留水层,而是通过观测稻田土壤含水量多少判断灌溉与否的一种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控制灌溉技术既不属于充分灌溉,也不属于非充分灌溉范畴,认为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度进行水份胁迫,会使水稻产生一定的耐旱性,而且不会导致减产.其基本原理是:基于作物的生理生化作用受到遗传特性和生长激素的影响,认为如果在其生长发育某些阶段主动施加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可以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同时能够引起同化物在不同器官间的重新分配,降低营养器官的生长冗余,提高作物的经济系数,并可通过对其内部生化作用的影响,改善作物的品质,起到节水、优质、高效的作用.这种灌溉新技术能使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得到适度的干旱锻炼,会使水稻产生一定的耐旱性,不但不会导致减产,还能起到增产、节水、省油、省电、抗倒伏、抗稻瘟病和提高米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匮乏是限制北方水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行节水灌溉技术,不但节水效果明显,而且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稻田的生态环境,为水稻高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促进了稻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达到既节水又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水稻控制灌溉模式及其环境多功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实行水稻控制灌溉可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统一.而稻田灌溉系统具有环境多功能性,包括补充地下水减小地面沉降、防洪、净化水质、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物多样化等几个方面.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实行控制灌溉后,稻田无水层的田间水分管理必将带来其灌溉系统环境多功能性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水稻控制灌溉乃至节水灌溉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稻田科学灌溉技巧 农谚说:"水是稻之命,又是稻之病",这说明水分管理在水稻生长中的重要性.科学灌溉不仅满足水稻生理、生态需水,提高单产,改善品质,而且能显著节水节本.具体要求掌握浅水移栽、够苗晒田、寸水护苞、后期干湿交替、以湿为主,收获前10d左右断水晾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耕作栽培技术的进步,节水灌溉技术逐渐得到发展。水稻节水灌溉是以水稻各个生育期耗水量变化情况和适当的水分利用指标为前提,最大化的利用天然雨水,协调土壤本身的调蓄能力,使稻田水分状况能在水稻生长期多样化,同时保证水稻正常生长,保障水稻关键需水期的充足水分,减少水分在田间的无效消耗,使最少的水分获得最大的产量,提高水分生产效益的一种灌溉方法。当前,我国各地区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结合试验研究提出了符合当地的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本人综述了这些灌溉技术的特点,为方便不同地区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水资源贫乏,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农业可继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水分与产量效益关系,确定作物需水关键期、节水灌溉指标.实施节水灌溉,使吉林省粮食总产量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西部主要经济作物向日葵为例,基于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利用田间水分控制试验得出了向日葵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规律、适宜土壤水分含量及作物系数动态计算式,确定了向日葵灌溉指标,建立了适合河套灌区的向日葵动态灌溉预报模型,实现了向日葵灌溉日期和灌溉量的滚动预报.通过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05—2018年向日葵农业气象常规观测的历史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对系列方程式,对动态灌溉预报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报灌溉日期与实际灌溉日期相差在2 d及以下的占71%,实际灌溉经验基本符合向日葵的需水要求,表明灌溉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较强,但仍有部分特殊年份依靠传统经验确定灌溉日期,出现多次灌溉现象,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向日葵基本以每年灌溉2次就能满足生长需要,而且通过计算得到的灌溉量也较传统的估算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辽河三角洲地区稻田排水的利用方式,揭示稻田排水循环灌溉容易引起面源污染风险。通过定位定期监测灌排沟渠水体氮磷浓度变化,研究灌溉模式对施肥时期田面水氮磷浓度与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沟和排水渠水体总氮(TN)浓度于第2次达峰值(4.49 mg/L和15.61 mg/L)后下降,这与基肥泡田时期相吻合,排水渠TN和总磷(TP)浓度高于灌水沟,关键施肥时期应控制稻田水外排,以减少排水渠水体氮磷浓度。在基肥和追肥灌溉时期,施肥各处理田面水TN浓度在3 d达到峰值后下降,10 d趋于稳定,循环灌溉比常规灌溉高0.65~2.42 mg/L,田面水TN浓度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排水循环灌溉后1 d的TN浓度均高于常规灌溉,在3 d后差异不显著,排水循环灌溉与常规灌溉TP浓度差异不显著,排水循环灌溉增加了氮磷流失风险,3 d内应避免田面水外排,基肥后10 d内也是氮磷流失风险期。排水循环灌溉结合氮肥减施22%可促进水稻有效分蘖并提高产量,合理利用排水循环灌溉可应用于水稻生产和减少氮磷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水稻超稀植栽培不同灌溉制度与灌水、田间需水量关系,不同灌溉制度对产量的关系,不同水层对温度的影响和超稀植水稻的需水规律等方面试验研究了分析,明确了寒地水稻超稀植栽培的最优灌溉制度和超稀植水稻的需水规律,为应用水稻超稀植培的节水灌水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我国的3大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非常广,水稻的灌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的稻田由于灌溉方式采用传统的大面积灌溉技术,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灌溉期间的水资源利用率低,造成水资源的缺乏,因此,必须实行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这样既能提高稻田的生产率,又能对水资源形成保护。本文从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在我国北方水稻种植中的策略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北方的稻田的生产率和水资源节约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稻田的人工管理存在水资源浪费,本田信息滞后等问题,依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的敏感性和需水规律,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应用于水稻田间管理的无线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水稻全生育期节水灌溉、水层及水温的实时监控与管理、稻田病虫害的早期发现等功能。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稳定可靠的特点,可广泛用于水田节水灌溉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