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水稻自然老化种子与人工老化种子性能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水稻自然老化种子和具相应发芽能力的人工老化种子为材料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老化种子的细胞膜系统受到的损害大于自然老化种子,耐藏性不如自然老化种子,但其发芽和生理生化特性及播于田间后的生长性能均好于自然老化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自然老化种子的植株变矮,生育期缩短,而人工老化种子的株高及生育期均无变化,显示二者老化机制有异  相似文献   

2.
花生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对田间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花生种子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逐渐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种子老化后其出苗率降低,出苗速度缓慢,幼苗的健壮度降低,根系数量体积减少,根干重降低,各生育期相差2~5d,总生育期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
人工老化处理对芝麻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郑芝4号黑芝麻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对种子发芽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加深,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渐降低, 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另外,老化种子内POD活性和SOD活性变化的总趋势是随老化时间延长而降低。由此认为芝麻种子人工老化及劣变的主要机制与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与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有关。人工老化种子生活力出现快速下降的发芽势拐点是80%,其下降的趋势又与POD活性下降非常一致,POD可作为一个检测指标显示种子活力高低及丧失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经过人工老化处理对不同容重大豆品种种子发芽和种子内抗氧化酶的影响,为大豆种子合理储存提供理论依据.以容重不同的32个大豆品种为试材,经过3种人工老化处理(高温高湿、低温和渗透胁迫)后,测定了这32个大豆品种的种子活力、种子细胞膜透性、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分析不同容重品种对人工种子老化处理的响应机制.结果...  相似文献   

5.
栽培与野生大豆资源抗种子劣变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寿惠霞  宋文坚 《大豆科学》1998,17(1):59-64,T002
用甲醇胁迫,高温高湿等加速老化法,鉴定了10个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品种的抗种子劣变性,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后,各野生大豆品种仍保持较高的种子活力,而栽培大豆的种子活力下降较快,电镜观察发现,野生大豆的种皮栅状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层厚度大大高于栽培大豆,种皮发芽孔小于栽培大豆,这正是野生大豆高抗种子劣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玉米老化种子萌发幼苗的研究杨剑平,王海涛,刘春晖(北京农学院北京102208)种子自成熟后经活力下降产生了一系列不可逆变化,这些不可逆变化的综合效应表现称为老化现象。引起种子老化的因素是什么,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其间,也曾提出过许多假说。19...  相似文献   

7.
花生种子经人工老化(35℃,90%RH)处理,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子叶中SOD活性下降,胚轴中SOD活性先增加然后下降,雨二醛和脂质氢过氧化物的含量增加。可以认为花生种子人工老化的原因可能是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从而使膜质丧失,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种子生活力丧失。  相似文献   

8.
油料作物种子形成过程首先是积累糖、淀粉,接着大量形成脂肪、蛋白质等,从糖类的积累转入脂肪积累伴随着EMP和HMP两条途径;主要物质的合成和积累速率与各自相关调控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种子老化能导致种子活力下降,影响发芽出苗、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抗氧化相关酶活力下降,质膜过氧化作用及其产物增加,导致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内溶物质外渗,有害物质积累,代谢作用紊乱,是种子老化、活力丧失的生理因素。本文提出了油料作物种子形成及老化过程生理生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和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艳 《玉米科学》2015,23(1):92-96,102
以京科糯2000和莱农糯6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老化箱人工老化法,研究人工老化对糯玉米种子发芽指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老化时间的延长,两个糯玉米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老化14 d时,京科糯2000和莱农糯6号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48.31%和42.86%、41.05%和31.31%、52.86%和42.64%、68.84%和56.43%,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70.18%和45.48%,MDA含量分别增加54.04%和49.41%。相关分析表明,两个糯玉米品种的种子活力与MDA含量和脱氢酶活性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MDA含量和脱氢酶活性可以表征糯玉米种子的老化程度。种子耐老化能力存在品种间差异,莱农糯6号耐老化能力高于京科糯2000。  相似文献   

10.
人工老化对大麦种子发芽特性及淀粉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麦(Hordeum vulgare L.)老化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劣变机制,采用高温高湿(40℃、80%相对湿度)的人工老化处理方法,模拟大麦种子自然老化过程,研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甘啤4号、垦啤7号、P12-8和9810)种子发芽特性及其萌发早期(0~72h)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的发芽特性指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逐渐降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相同萌发时间段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呈现波动式增加;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不同老化处理大麦籽粒的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3)未萌发籽粒中检测不到α-淀粉酶活性,却检测到活性很小的β-淀粉酶。(4)萌发48~72h时,各大麦品种不同活力水平的籽粒内,淀粉含量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粉酶活性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人工老化法测定玉米种子耐储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耐储玉米自交系东156和不耐储自交系东237为试材,对40℃高温高湿老化法、饱和盐加速老化法、58℃±1℃热水浴老化法和50%甲醇老化法4种玉米种子人工老化方法进行比较,筛选适合玉米种子耐储性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人工老化处理后,东156与东237种子耐储性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4种老化方法中只有热水浴老化法处理后,东156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寿命指数等耐储性相关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东237,其中寿命指数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2.
棉花种子与种子萌发对种子抗老化能力的影响评估提高陆地林棉花村子承受抵抗大田自然老化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测定了种子的物理参数与发芽势的关系,以及在人工模拟大田自然老化条件下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重量、大小、比重、吸水率、发芽速度和发芽率可以对正常棉子...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耐老化春小麦品种,采用高温高湿(41℃,95%RH)人工老化法对33份新疆春小麦品种进行种子老化处理,分析了老化对春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影响,以耐老化系数为基础,运用加权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种子耐老化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品种间种子耐老化能力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下降41.16和30.96个百分点,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50.29%和64.77%,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加权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将33份材料划分为4种耐老化类型,其中新春6号、新春30号、新春40号、新春41号、新春43号、新春47号等6份品种种子耐老化能力突出,可以作为小麦耐老化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4.
KH2PO4和Penicillin对小麦老化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适宜浓度的KH2PO4和Penicillin能明显提高小麦老化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幼苗长率,且能适当降当降低其种子浸泡液的电导度。其中以0.025%KH2PO4 100mg/L Penicill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3份红麻种子为材料,对人工加速老化后种子活力变化及基因组DNA的遗传完整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44±1)℃、高湿(95%相对湿度)老化处理后,红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活力下降过程不是等速率的,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利用筛选的23对RAPD引物对3份材料的对照和不同老化处理的DNA进行遗传完整性检测,83-20和台农1号的等位基因频率都是100%,未检测到差异;检测到辽55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00.85%,存在差异,经t-测验差异不显著,表明人工老化对红麻种子基因组DNA的影响不显著,即老化对红麻种质遗传完整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贮藏年限的3个油菜品种的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在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异。结果表明,种子全氮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酯酶活力及过氧化物酶活力随种子的老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甲醇老化可使花生种子活力下降,30%甲醇处理量甲醇老化的临界浓度。甲醇老化降低萌发花生种子乙烯的释放量,改变乙烯的释放模式。甲醇老化使细胞透性急剧增加,渗出率比人工老化种子高,而呼吸强度则比人工老化种子低。PEG渗调对低浓度甲醇(10%)老化种子有提高活力的作用,对20%或以上的浓度则有加速种子老化的作用。表明甲醇老化与人工老化对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大麦种子的劣变机制,采用40℃与80%相对湿度的人工老化条件,对4个大麦品种进行老化处理,待种子风干后,测定其发芽特性、活性指标和5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麦发芽特性指标在老化过程中呈反S型下降趋势;大麦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不稳定,与发芽特性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四氮唑还原强度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种子发芽速率相关指标适合对大麦贮藏性的评价;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不能准确、灵敏地反映大麦种子的活性状况;四氮唑还原强度可作为部分大麦品种的活性评定指标;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与大麦种子老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甲醇老化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艳 《玉米科学》2015,23(3):76-79,85
分析不同时间的50%甲醇老化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明确甲醇老化处理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与蒸馏水浸泡40 min(CK)相比,50%甲醇老化处理10~30 min时种子发芽指标(活力指数除外)均无显著变化;40 min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降低5.67%、8.67%、11.08%和41.22%;50 min时分别降低6.00%、10.00%、18.05%和47.70%;60 min时分别降低21.33%、28.00%、35.62%和61.80%;70 min时种子发芽指标降至较低水平。甲醇老化处理10 min时,玉米幼苗苗高、根长、根苗比、苗重和根重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高于发芽指标。与CK相比,甲醇老化处理10~30 min时对种子脱氢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无显著影响,40~70 min时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因此,50%甲醇老化处理应选择40~6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20.
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对小麦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小麦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在90%RH(相对湿度)和55℃条件下对非糯小麦及糯小麦种子进行老化处理,测定其发芽率、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且在相同处理时间下非糯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都高于糯小麦;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微升趋势,在整个处理过程中非糯小麦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均低于糯小麦;非糯小麦POD活性、SOD活性总体上明显高于糯小麦种子,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则低于糯小麦.非糯小麦种子的抗老化能力显著强于糯小麦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