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海南三亚自然温光资源四季满足棉花生长发育需要,冬季是棉花南繁、棉花性状鉴定的最佳季节。近年,在海南鉴定杂交棉花种子纯度的种子企业逐年增多,鉴定样品规模逐年扩大,鉴定技术逐步规范。通过对纯度鉴定结果经济分析并结合对种子企业和棉农进行书面调查,揭示出海南鉴定杂交棉花种子纯度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意义,建议海南冬季鉴定种子纯度环节应该纳入杂交棉花种子生产规程之列。  相似文献   

2.
种子纯度在种子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以往的形态鉴定等方法难以满足种子强度鉴定的要求。分子标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种子纯度鉴定中。本文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简要叙述了SSR标记技术在农作物种子纯度鉴定上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在杂交种纯度方面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种子纯度鉴定的常用方法及其在甜菜上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些年主要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种子纯度鉴定方法,并指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对甜菜种子纯度鉴定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SSR和SRAP将成为甜菜种子纯度鉴定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南冬季鉴定杂交棉种子纯度结果分析,揭示了纯度控制的重要技术环节,明确了海南冬季鉴定杂交棉种子纯度的重要经济价值。通过调查,分析了种子纯度与种子经营企业及棉农的经营 (种植) 风险的内在联系及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5.
转绿型叶色标记技术检测杂交稻种子纯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涛 《中国稻米》2003,9(6):32-33
种子的纯度、发芽率、净度、水分是衡量种子质量的四大要素 ,也是种子质量的量化标准。种子纯度是种子质量的核心标准之一 ,但种子纯度检测手段的不便性却长期困扰着我国种子行业。现行杂交水稻杂种纯度鉴定方法 ,主要有三种 :异地种植鉴定法、同工酶法和分子鉴定法。同工酶法和分子鉴定法的操作 ,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操作经验 ,而且需必要的仪器设备和生化试剂 ,技术普及的难度较大且多数仍处于实验阶段 ;异地种植鉴定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技术要求较低 ,但所需的鉴定时间较长 ,获取纯度结果多数滞后于种子销售行为。特别是两系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温泉热能与控光技术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短日高温促进幼穗分化),通过利用温泉热能与控光技术在温室内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可明显缩短鉴定时间,对秋季生产的早稻种子和早春海南生产的晚稻种子,均可在各自售种或播种前及时鉴定出种子纯度,且纯度鉴定结果准确可靠,同大田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较好地将时效性和准确性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以往鉴定方法的缺点,2001年8月通过了广东省茂名市科技局组织的技术鉴定,有望成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一种有效的种子纯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烟草种子纯度鉴定的常规鉴定方法、电泳鉴定方法、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及自动化技术在烟草种子纯度鉴定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分别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对烟草种子纯度鉴定的常规鉴定方法、电泳鉴定方法、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及自动化技术在烟草种子纯度鉴定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分别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等电聚焦技术对杂交稻丰优428种子纯度的快速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等电聚焦技术对丰优428及其亲本种子的蛋白谱带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一对亲本互补谱带.应用该互补谱带对其杂交稻种子样品进行纯度鉴定,结果纯度为96%,与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结果(96.6%)差异较小.表明这一技术在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杨秀英 《杂粮作物》2001,21(1):51-52
玉米种子的纯度一直是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关注的问题,种子纯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而其纯度的鉴定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学习积累,摸索出室内利用幼苗芽鞘和第一叶缘颜色鉴定玉米杂交种子纯度的方法,以供生产用种和种子调运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滕海涛 《玉米科学》2009,17(6):140-142
针对玉米育种的杂交组合筛选效率提出了反推亲本式玉米杂交组配及组合高效筛选策略,研究了实施的具体技术原理和步骤。其中,从杂交组合推断亲本过程的分子指纹技术是关键环节。该方法和常规育种选择思路特点相反,是根据杂交组合田间表现的效果来推断亲本的可能组成。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优质稻新香优63亲本新香A的生育特性、形态特征、抽穗开花习性及异交结实率等主要特性,据此提出合理父母本颖花比,巧施"九二○"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三交育种在三系杂交水稻抗瘟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90年代以来,湖北恩施自治州红庙农科所在杂交水稻三系法育种的基础上,借鉴玉米三交种选育方法,采用“基础不育系/桥梁保持系(高抗稻瘟病)∥恢复系”的配组方式,将桥梁保持系中的主效抗性基因导入基础不育系,成功地育成了一系列稻瘟病抗性提高的三系三交中籼组合,实现了杂交水稻的稻瘟病抗性改良,并缩短了育种周期,延长了新恢复系的使用年限,有效地推动了稻瘟病常发病区杂交水稻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4.
根据杂交水稻种子稻壳来自母本及SSR分子标记的共显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杂交水稻种子鉴别其亲本的分子检测技术.首先提取杂交水稻种子稻壳的DNA,获得母本的DNA指纹图谱,再结合杂种带型,推导出父本带型.这样只要建立已有亲本的DNA指纹图谱库,通过比对,就可以鉴别杂交水稻的亲本是已登记亲本还是新创亲本.以金优207及其亲本作为实验材料,选用5对SSR引物验证了上述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5.
根据3a制种实践,总结了优质杂交稻丰优香占(粤丰A/R6547)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1986—2005年湖南省审(认)定的两系和三系杂交早稻情况,并以2001—2005年审定组合的区试资料为依据,比较了两系杂交早稻与三系杂交早稻之间的异同。与三系杂交早稻相比,两系杂交早稻具有产量较高、生育期较短、稻瘟病抗性较强等优势,但垩白粒率高,米质较差,植株偏高。无论三系还是两系组合,都需要缩短生育期、降低垩白粒率、提高抗病性特别是对稻瘟病的抗性。提出了提高杂交早稻单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隆添  李俏 《杂交水稻》2001,16(4):17-19
宁都县2000年秋制两系杂交稻约200hm^2左右,平均单产达3.35t/hm^2。总结了两系杂交稻大面积秋制的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
杂交粳稻申优1号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申优1号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合理安排好父母本的播差期和行化,落实好施肥和水浆管理,提高异交结实率,做好防杂去杂等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