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底拖网不同网目尺寸(40、50、60、65 mm)的方形目和菱形目网囊捕捞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进行选择性实验,对不同网囊网目结构、不同网囊网目尺寸的选择性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网囊网目尺寸小于50 mm,小黄鱼的逃逸率极低,网目结构选择性差异不明显。大于50 mm时,方形目网囊逃逸率均略高于菱形目结构,但方形目与菱形目逃逸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2)网目尺寸为50 mm、60 mm和65 mm时,方形目网囊的50%选择体长(L_(0.5))分别比菱形目网囊的L_(0.5)大28.5%、16.8%和7.3%,方形目网囊对于小黄鱼具有较好的选择性。(3)根据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L_(0.5)),结合现行可捕体长标准以及不同阶段渔获物体型特征,建议菱形网目尺寸为60 mm或者方形网目尺寸为55 mm,二者具有相同的选择性和渔获率。  相似文献   

2.
2018年秋季,利用囊网内径网目为25、35、45、55 mm的坛子网在黄海海州湾渔场N 35°02.335′,E 119°24.842′附近海域进行了11网次试验。从Logistic选择性模型、坛子网不同网目对主要渔获物小黄鱼的选择性曲线、渔获物组成、幼鱼比例及选择性分析等方面,研究坛子网网囊的选择性。试验结果显示,坛子网九月主要渔获物为小黄鱼、带鱼和三疣梭子蟹;随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渔获物质量逃逸率及尾数逃逸率均迅速增加,网目尺寸为55 mm时其值均超过80%,且质量逃逸率及尾数逃逸率的值比较接近;渔获物组成中,小黄鱼、银鲳和三疣梭子蟹幼体比例非常高,基本全为幼体,带鱼幼鱼比例也超过70%;根据小黄鱼的可捕体长,获得坛子网针对小黄鱼的最适网囊网目尺寸,为(40.59±3.19)mm。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州湾渔具管理以及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单桩张网菱形、方形网目网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一种利用帆布作为扩张装置的新型单桩张网渔具在吕四渔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改善这种张网对主要渔获对象的尺寸选择性,进而评价其渔获性能以及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使用套网试验法开展了不同网目尺寸(25 mm、35 mm和45 mm)的菱形和方形网目网囊尺寸选择性试验。通过对黄鲫(Setipinnataay)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渔获体长数据的选择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菱形还是方形网目网囊,其50%选择体长L50和选择范围SR都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L50呈线性增长)。对比菱形和方形网目的选择性发现,对于黄鲫,50%选择体长L50差异不大,但菱形网目的选择范围SR大于方形网目;对于小黄鱼,方形网目具有更好的选择特性,即具有较大的L50(8%)和较小的SR(52%),但差异均不显著。菱形和方形网目对于不同体型鱼类的选择性差异以及渔民对方形网目网囊的抵触情绪等都使得在张网渔业中推广方形网目网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帆张网网囊网目尺寸对小黄鱼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帆张网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小黄鱼的选择性,2017年4月在舟山渔场中部用传统方法(套网法)对5种不同网目尺寸(35 mm、45 mm、55 mm、60 mm、65 mm)网囊开展了选择性实验。应用Logistic模型对小黄鱼选择性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显示:①实验期间主要捕获对象为小黄鱼,数量和重量分别占比66.94%和84.48%,体长范围71~190 mm,平均体长124 mm;②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网囊中小黄鱼优势体长总体上大于套网;③网囊网目尺寸为35 mm、45 mm、55 mm、60 mm和65 mm时,小黄鱼L50分别为80.425 mm、103.496 mm、119.711 mm、122.676 mm和137.026 mm,SR分别为50.202 mm、52.540 mm、61.120 mm、41.730 mm和63.560 mm,L50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④小黄鱼网囊网目尺寸(m)与50%选择体长(L50)的关系为L50=1.776 m+20.300 (R2=0.980);⑤5种网目尺寸网囊中小黄鱼尾数逃逸率均高于重量逃逸率,网囊网目尺寸≤4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低于5%,网囊网目尺寸≥5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超过10%,甚至可达50%。综合分析,目前实施的55 mm网目尺寸能有效释放小黄鱼幼鱼,但网目尺寸仍需扩大。  相似文献   

5.
东海区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黄洪亮 《水产学报》2005,29(2):232-237
通过东海区拖网网囊网目对带鱼和小黄鱼的选择性试验,对拖网最适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网囊网目45mm,小黄鱼和带鱼的逃逸率均较低,渔获中兼捕大量当年生经济幼鱼;2.网囊网目54mm,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尚小于其优势体长组范围,带鱼的50%,选择体长已部分进入其优势体长组范围;3.网囊网目65mm,选择体长范围与选择鱼种的优势体长组范围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东海区最理想的拖网网囊网目不小于60mm。  相似文献   

6.
为支撑《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制定,利用套网法分别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黄海区海州湾渔场开展了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研究该网具的渔获物组成及选择性。基于渔获物分析,获得该类网具渔获物种类组成、主要渔获物、幼鱼比例、逃逸率及逃逸产值等参数,并利用Logistic选择性模型获得该类网具选择性曲线。结果表明,双船有翼单囊拖网对渔获物种类的选择能力较差,具有捕获栖息于作业海域绝大多数种类的能力。渔获物组成中,8月份渔获物幼鱼比例较高,达到90%,且渔获物产量及产值均较高;9月份渔获物产量及产值均低于8月份,平均产值约为1 666元·h~(-1);而10月份渔获物产量及产值均最低,平均产值约为800元·h~(-1)。随网目尺寸增大,渔获物逃逸率及50%选择体长L_(0.5)均逐渐增大,且尾数逃逸率高于质量逃逸率。试验结果显示,该网具主要渔获物中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银鲳(Pampus argente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幼鱼比例非常高,而其他重要经济渔获物种类幼鱼比例低于65%(8月份除外),为保护小黄鱼等小型经济鱼类渔业资源,建议将该类网具秋季最小网目尺寸定为60mm(网目内径)。  相似文献   

7.
青岛斋堂岛海域春季双桩竖杆张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14年春季,采用平行作业法,以2a=16 mm(a为目脚长度)的菱形目网囊为对照网(CN),选取30 mm菱形目网囊和20 mm、30 mm、40 mm的方形目网囊(分别以30D、20S、30S和40S表示)作为实验网囊,对青岛斋堂岛附近海域的双桩竖杆张网进行了不同网目形状的网囊和不同网目尺寸方形目网囊的选择性比较试验。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种间选择性分析,以Logistic曲线作为选择性模型、采用极大似然估算法进行种内选择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网相比,所有实验网囊均能有效释放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舒氏海龙(Syngnathus schlegeli)等低值渔获以及经济鱼类的幼体。比较不同网目形状网囊的渔获数据发现,方形目网囊较菱形目网囊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其中30S网囊对玉筋鱼和舒氏海龙的释放率(以尾数计)分别比30D网囊高4.61%和16.80%,对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日本枪乌贼(Loigo japonica)的50%选择体长(胴长)L50分别比30D网囊大38.47%和61.29%。比较不同网目尺寸方形目网囊的渔获数据发现,当实验网为20S和30S时,六丝钝尾虾虎鱼的L50分别为6.58 cm和7.20 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3.02 cm和0.87 cm;当实验网为20S、30S和40S时,日本枪乌贼的L50分别为2.88 cm、4.03 cm和10.49 cm,SR分别为0.74 cm、0.52 cm和2.67 cm;不同尺寸的方形目网囊对这2种渔获物的L50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实验海区各种渔获物的经济价值、低值鱼类和幼鱼的释放比例以及分拣渔获物的劳动力投入等综合分析认为,30 mm方形目网囊在保护渔业资源的同时对渔业生产不会造成显著影响,建议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科学地确定南海区拖网网囊的结构和适宜网目尺寸,于2000年11月25日-12月20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36-70m拖网渔场,对4种不同网目尺寸的方形网目网囊进行了2个航次34网次的网囊套网式捕鱼选择性试验。4种网囊的网目尺寸(Mex)分别为30.3mm、35.2mm、39.4mm和43.6mm。结果表明,蓝圆参(Decapterus maruadsi)、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和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仍是南海拖网渔获中常见的鱼种;4种方形网目网囊的数量平均逃逸率均高于重量平均逃逸率;网囊渔获的优势体长总是大于套网渔获的优势体长;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锤形鱼类和圆体形鱼类(如蓝圆参、多齿蛇鲻、条尾绯鲤)的幼鱼;3种主要鱼种的50%选择长度(L0.5)与Mex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蓝圆参L0.5=57.98 1.80Mex;多齿蛇鲻L0.5=72.71 1.64Mex;条尾绯鲤L0.5=37.62 1.66Mex。经综合分析认为,南海区拖网最好使用方形网目网囊,最小网目尺寸不应小于40mm。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南海北部拖网方形和菱形混合网目网囊对主要渔获物的网目选择性,使用套网法,开展混合网目网囊(试验网)和传统菱形网目网囊(对照网)的对比选择性试验,结合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拟合选择性曲线,分析2种不同网目结构网囊对南海北部蓝圆鲹的选择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网中数量逃逸率和质量逃逸率均高于80%的渔获种类有8种,而对照网只有5种;蓝圆鲹作为2种网囊中渔获质量最高的渔获种类,试验网中蓝圆鲹的数量逃逸率和质量逃逸率分别为25.35%和20.98%,而对照网中分别为16.39%和15.48%。选择性结果表明,试验网和对照网2种网囊Richards曲线拟合更好,模型残差和赤池信息指数更小,其拟合的蓝圆鲹的50%选择叉长分别为14.31 cm和13.60 cm。因此,方形和菱形混合网目网囊对多种副渔获的释放率较高,使用该网囊可以有效提高拖网的选择性能,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杨炳忠  晏磊  李杰  王腾  张鹏 《中国水产科学》2023,30(10):1271-1281
大网目拖网是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带鱼的重要渔具。为提高拖网网囊选择性, 本研究在南海区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大网目拖网 4 组网目尺寸(30、35、40 和 45 mm)的网囊进行实验, 在双重拔靴法的架构下, 拟合选择性参数、比较选择性的差异、估算捕捞方式指标。结果表明, 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 网囊对带鱼的 50%选择体长增大, 对带鱼幼鱼个体的选择率显著下降, 带鱼幼鱼的渔获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结合带鱼最小可捕规格(23.0 cm)管理规定, 结果还表明网目尺寸为 40 mm 的网囊选择性较差, 其对带鱼的抛弃率大于 93%。为了进一步提高带鱼拖网渔业的资源养护水平, 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选择性实验。  相似文献   

11.
采用套网试验法在长江口渔场对25 mm桁杆虾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内径为25 mm时,网囊与套网内脊腹褐虾的体长范围在30~80 mm之间,其中网囊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6~70 mm之间,套网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1~60 mm之间;50%选择体长L0.5为50.53 mm,选择范围SR为9.86 mm;逃逸虾的平均存活率为96.25%。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的网囊网目尺寸是否适宜当地渔业生产,使用套网法研究了该网具不同网目尺寸的网囊对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的选择性。结果显示,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20、25和33 mm时,葛氏长臂虾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30.7、36和40 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12.2、10.4和13.8 mm,选择性因数SF分别是1.5370、1.4394和1.3310;脊尾白虾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38.3、40.2和45.3 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9.3、14.4和12.9 mm,选择性因数SF分别是1.913 1、1.608 2和1.372 7。两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L0.5)和网囊网目内径(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葛氏长臂虾:L0.5=0.686 9 m+17.691 8;脊尾白虾:L0.5=0.550 0 m+26.955 7。研究认为:盘锦海域常见的20 mm网囊网目的桁杆拖网会捕获大量的幼虾,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破坏;建议捕捞葛氏长臂虾可用网囊网目内径为33~38 mm的桁杆虾拖网,捕捞脊尾白虾可用网囊网目内径为24~30 mm的桁杆虾拖网。  相似文献   

13.
张健  蒋瑞  王忠秋 《海洋渔业》2016,38(5):525-532
渔具对捕捞对象的年龄选择性对于渔业资源评估等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但相关研究较少。使用套网法对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35 mm和45 mm的近海张网对黄鲫(Setipinna taty)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年龄选择性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2种年龄选择性曲线模型:即估算网囊对个体体长选择性后根据个体生长方程换算和直接使用Logistic曲线代表年龄选择性曲线;通过对渔获体长分布和年龄分布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2种年龄选择性曲线均能较好地拟合数据,网囊对黄鲫和小黄鱼的50%选择年龄t50和年龄选择范围SRt均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而增加,35 mm和45 mm网目尺寸的网囊对黄鲫的t50分别约为4月龄和8月龄,对小黄鱼的t50分别约为0.6龄和1.5龄,明显小于黄鲫和小黄鱼的推荐开捕年龄,反映出目前近海张网渔具网目过小,可能会对幼鱼资源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网囊的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网囊的网目选择性,2015年10月在黄海南部进行了网囊网目为40、54、60mm和70mm的套网拖网试验,采用Logistic选择模型和体周估算法对网囊网目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渔获主要为蓝点马鲛、银鲳、带鱼、小黄鱼和鳀鱼;随着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逃逸率明显增加;极大似然法估算的模型参数,用AIC值检验拟合良好;估算出以变水层拖网捕捞达到可捕标准的部分经济鱼类相应的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小黄鱼71.0 mm、银鲳103.6mm、带鱼92.3mm、蓝圆鲹63.8mm。在黄海目前的渔业资源现状下,为保护小黄鱼、带鱼和鲐鲹等中小型经济鱼类的渔业资源,建议将双船变水层拖网的最小网囊网目尺寸定为60mm。  相似文献   

15.
桁拖网不同网目结构的网囊对虾类的选择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改善东海近海桁拖网对主要虾类的选择性,使用对比作业法,在吕泗渔场开展了多个航次、不同网目结构(菱形、方形及转向网目)网囊的选择性试验,并进行了选择性分析。在选择性分析中,将几何相似原理运用于选择性曲线模型(Richards曲线),并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同时使用假设检验理论对选择性曲线模型进行简化。选择性模型对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渔获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选择性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但存在航次间差异;不同网目结构网囊的选择性曲线模型都可简化为Logistic曲线;对于哈氏仿对虾,相比菱形网目网囊,方形网目和转向网目网囊的L50较大,而SR较小(菱形和方形网目之间差异显著,菱形和转向网目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于葛氏长臂虾,方形网目和转向网目网囊的L50较大(菱形和方形网目之间差异显著,菱形和转向网目之间差异不显著)。根据虾类在网囊中的逃逸行为,方形网目、转向网目具有较好选择性的原因在于这2种网目较传统菱形网目不易合拢;不同网目结构网囊的选择性对开展渔具种类选择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海张纲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纲张网是我国近海渔业的重要作业方式,当前渔业管理中规定了张纲张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但渔民实际使用的网目尺寸与之差异很大,造成渔获中幼鱼比例大。为了更好地掌握网目尺寸对主要捕捞对象的尺寸选择性,于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使用平行作业法开展了不同网目尺寸(35、40、45、50、55 mm)网囊的选择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网囊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50%选择体长L50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表明放大网目尺寸能有效减少幼鱼渔获,L50与网目尺寸(Me)的线性关系为:小黄鱼L50=2.79×Me-1.45,带鱼L50=4.27×Me-38.28,银鲳L50=1.79×Me+28.66。此次试验不同网目尺寸网囊的L50相比其它研究结果较大,推测试验方法的不同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东、黄海主要捕捞对象的可捕规格,认为目前55 mm的网囊网目尺寸能实现张纲张网对3种主要捕捞对象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拖网30.3mm方形网目网囊的渔获选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1997年10月和2000年11月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传统拖网渔场进行的网目选择性试验资料,分析了网目内径为30·3mm的方形网目网囊对南海北部多种渔获的选择性能。结果表明,这种规格的方目网囊平均尾数逃逸率为29·76%,平均重量逃逸率为8·46%;出现在套网中的经济种类少、数量少,条尾绯鲤、金线鱼、多齿蛇鲻、大头狗母鱼4种鱼的尾数和重量分别占套网抽样渔获的95·4%和86·0%;网囊中带鱼、长尾大眼鲷、黄鳍马面鲀、白姑鱼、深水金线鱼等鱼种的体长小于可捕标准的个体尾数比例均超过或接近50%,枪乌贼、乌贼、乌鲳等幼鱼尾数比例达90%以上,多齿蛇鲻和金线鱼50%选择体长均未达到最低可捕标准,表明该种规格网囊对多数经济种类幼体的损害比较严重。总体来说,使用该规格的方目网囊作业不利于南海北部多数种类资源的繁殖、恢复及其可持续利用,不利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地笼网在人工鱼礁区进行捕捞许可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4月在渤海莱州湾海域采用套网法进行地笼网不同网目尺寸(20、30、40、50、60 mm)的渔获物调查,探讨不同网目尺寸地笼网的渔获性能.对试验结果从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渔获量、主要渔获物优势体长、尾数和重量逃逸率、经济品种渔获量和口虾蛄体长分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芮少麟 《水产学报》1984,8(4):294-303
本文介绍了东、黄海拖网囊网网目的套网系列试验结果,指出当带鱼的刺鱼体周相当于网目内周时,其体长一般大于这种网目对带鱼的50%选择体长。文中比较了按照刺鱼体周求算网目内径同用50%选择体长决定网目内径的不同之处。根据网目内径与刺鱼体长的相关式,提出保护东海带鱼资源的拖网囊网最小网目内径为56毫米,并依据网目的选择性及带鱼的生物学资料,讨论了采用这一网目尺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套网试验法在长江口渔场对25 mm桁杆虾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内径为25 mm时,网囊与套网内脊腹褐虾的体长范围在30~80 mm之间,其中网囊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6~70 mm之间,套网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1~60 mm之间;50%选择体长L0.5为50.53 mm,选择范围SR为9.86 mm;逃逸虾的平均存活率为96.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