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通过使用改造后的推水养殖系统养殖草鱼的跟踪养殖实验来验证改造后的推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效果。经过8个月的养殖得到推水养殖养殖槽养殖草鱼成活率为66.64%,规格为225.45g/尾,养殖槽产量为7.25kg/m3。养殖槽中的水温高于大池塘水温,推水养殖系统水体氨氮、总氮和总磷会随着养殖进程而升高,而且均是养殖槽高于尾水处理区出口处,高于大池塘。最高时养殖槽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7.10mg/L、3.65mg/L、0.58mg/L,大池塘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3.45mg/L、1.08mg/L、0.21mg/L,尾水处理区出水口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5.72mg/L、2.11mg/L、0.42mg/L。结果表明改造后推水养殖系统养殖草鱼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变化,养殖槽内水质仍然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改造后的池塘圈桶模式的养殖效果,通过使用改造后的池塘圈养桶系统养殖湘云鲫。经过5个月的养殖得到圈桶养殖湘云鲫成活率为70.44%,养殖规格为245.64g/尾,圈桶产量为17.22kg/m3,换算成5×667m2的产量为1390kg/667m2。养殖系统水体氨氮、总氮和总磷会随着养殖进程而升高。最高时圈养桶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2.96mg/L、7.86mg/L、0.56mg/L,池塘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2.95mg/L、7.68mg/L、0.80mg/L,出水口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1.24mg/L、4.36mg/L、0.21mg/L。结果表明改造后池塘圈桶系统可以养殖湘云鲫,但整体水处理效果不理想,后期鱼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3.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室内工厂化流水养殖(IIFA)为对照组,通过养殖场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RAS)试验(85 d)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养殖水体水质影响,探究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硝化效率变化。结果显示:RAS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74.58%±1.74%)、饲料转化率(70.56%±3.82%)、产量(3.91±0.49 kg/m^3)显著高于IIFA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66.90%±3.80%)、饲料转化率(67.14%±3.25%)、产量(3.47±0.42 kg/m^3)(P<0.05)。对虾RAS可以将养殖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5.92、0.60和1.14 mg/L);对照组的COD呈现上升趋势,最高升至15.37 mg/L,NH_4^+-N和NO_2^--N质量浓度在较大范围(0.20~2.90 mg/L和0.19~6.97 mg/L)内波动。然而,对虾RAS养殖水体NO_3^--N和总氮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最高分别升至25.98和33.55 mg/L;对照组养殖水体NO_3^--N(0.94~2.85 mg/L)和总氮(5.95~14.01 mg/L)质量浓度变化则相对较小。对虾RAS对养殖水体硝化作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H_4^+-N和NO_2^--N去除率分别为23.78%~91.43%和0~27.76%,NO_3^--N累积率则稳定在一定范围(0.57%~4.30%)。研究表明,对虾RAS的应用可有效控制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关键水质指标,有利于对虾存活率的提高和养殖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集中连片池塘排放尾水中氮磷经尾水处理系统各净化功能区的削减状况,分析尾水处理系统氮磷的削减机制,比较论证养殖尾水在各净化功能区的季节、月份变化规律,建立了一个具有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小区,对总氮(TN)和总磷(TP)在养殖试验周期内开展持续的时空监测。结果显示:生态沟渠和湿地+净化池塘组合构成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6~10月间,对养殖尾水TN显著削减43.02%,TP显著削减30.39%。养殖小区排放水TN(1.318±0.408 mg/L)、TP(0.325±0.160 mg/L)符合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夏秋季与沿程交互作用对TN有显著影响(P0.05),夏秋季与沿程对TP不存在交互效应,夏秋季对TP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湿地+净化池塘组合对TN的净化效果优于生态沟渠,生态沟渠是TP的主要净化功能单元,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秋季对TN的削减优于夏季。  相似文献   

5.
底排污技术是指在池塘底部修建集污孔,在池塘边修建排污井和沉淀过滤池,达到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尾水零排放的良性循环效果。笔者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淡水池塘养殖底排污技术在我国四川、江苏、宁夏等地区示范应用效果显著,不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过对天津地区淡水池塘养殖的调研,笔者2019年在天津地区淡水养殖池塘进行了底排污处理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整个河蟹养殖周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9年5—11月在上海宝山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对4个典型河蟹养殖池塘和引水水源进行了1个养殖周期内4个阶段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1)水源水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TN),平均值高达2.79 mg/L,说明引水水质氮超标较严重;池塘水主要表现为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_(Mn))超标,平均值分别为2.29、0.24和8.71 mg/L,说明池塘水除了N、P超标,也存在有机污染;(2)池塘组养殖初期水质指标超标个数和超标倍数均较高,此阶段水质最差;养殖末期水体中N、P指标及COD_(Mn)均低于初期,TN从(5.93±0.03)mg/L降低到(1.53±0.01)mg/L,TP从(0.33±0.00)mg/L降低到(0.13±0.00)mg/L,已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因此河蟹生态养殖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N、P污染;而COD_(Mn)虽从(9.54±0.11)mg/L降低到(8.28±0.09)mg/L,但仍远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因此,养殖尾水如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可能会造成水体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海水池塘内放养不同密度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构建"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硬壳蛤"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将养殖尾水排入养殖尾水处理池塘,在尾水处理池塘内采用池塘表面栽种海马齿,池塘中层吊养牡蛎,池塘底层底播硬壳蛤的方式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该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南美白对虾塑料大棚保温三级淡化暂养技术等措施,实现南美白对虾池塘双茬淡化养殖.养成期间水质情况良好,水温平均(26±3)℃,pH值约8.5左右,溶氧量5.6 mg/L以上,氨氮约0.20 mg/L,亚硝酸氮0.02 mg/L左右,每667 m2养殖产量达426.7kg,养殖效益高达4 186.7元.结果表明,采用南美白对虾双茬淡化养殖技术,延长了对虾生长期,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本项目采用"三池两坝"的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以养殖面积8%~10%的占比建造尾水处理净化设施,合理安排尾水处理容量,通过滞留、沉淀、过滤、曝气、生物吸收等方法,有效降低水中氮、磷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与养殖池塘相比较,生态池pH值更稳定,生态池的总磷、总氮平均值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56.6%、39.8%,悬浮物平均值降低15.2%,主要水质指标符合SC/T9101尾水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烟台青鳞铺区域海水养殖入海排污口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建设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池塘梯度利用工程、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工程、池塘进排水控制工程、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工程、池塘岸堤绿化工程,打造海水养殖尾水梯度利用和现代生态渔业示范项目,提升了渔业基础设施质量,提高了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能力,降低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障水产养殖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厌氧/缺氧/好氧(anaerobic/anoxic/aerobic, A2/O)工艺试验装置处理模拟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本研究在反硝化聚磷菌富集阶段,经过聚磷菌的活化、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保持系统稳定三个阶段的富集培养,系统除磷率达到80%。在利用反硝化除磷菌处理模拟养殖尾水期间,通过A2/O工艺试验装置连续性进水出水,系统出水硝酸盐氮(NO-3-N)去除率全程达到了95%。出水的磷酸盐(PO43-)去除率40%~50%,出水总氮(TN)去除率也稳定在88%,出水的总磷(TP)去除率在30%~50%。探究A2/O工艺试验装置处理高硝酸盐氮生物絮团尾水和循环水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时,通过额外添加乙酸钠充当碳源的方式,添加碳源维持碳氮比在3.4∶1的组别脱氮效果显著,但除磷效果不显著,未达到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2.
任敬  孟秋 《水产养殖》2023,(3):56-57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优质上等水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漏斗形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是一种零用药或少用药、零排放和零污染的养殖技术。养殖池塘设计为漏斗形,集污、排污设计科学,旋流集污、竖流沉淀分离,大大降低了养殖水污染物含量,可有效缓解宜渔土地资源短缺、用水成本上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通过在池塘流水槽后端建设水道、旋涡集污区、底排污设施,改进流水槽吸污装置,优化池塘水体原位、异位修复技术,开展尾水治理效果试验。研究表明,流水槽粪污收集外排率提升至63%,NH3-N、NIT、TP、TN分别降低68%、68%、55%、51%,实现了集约高效养殖和尾水达标排放、循环利用,为推动沿黄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养殖尾水生态治理提供了借鉴模式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热带地区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排泄养殖废水的水质状况及其与养殖水体水质间的关系,对海南陵水和万宁地区对虾养殖水体和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总氮、总磷、BOD5和COD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总氮、总磷、BOD5和COD含量分别为(1.88±0.87)、(0.70±0.42)、(0.15±0.04)、(7.00±1.70)、(0.42±0.14)、(4.11±0.69)和(4.32±0.08)mg/L。养殖废水中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总氮、总磷、BOD5和COD含量分别为(2.22±1.03)、(1.05±0.35)、(0.20±0.15)、(10.15±0.49)、(0.50±0.09)、(2.24±0.34)和(4.52±0.01)mg/L。氮磷营养盐含量养殖排泄废水高于养殖水体,差异不显著(P>0.05)。万宁地区亚硝酸盐含量养殖排泄废水显著高于养殖水体(P<0.05)。陵水地区磷酸盐和总氮含量养殖排泄废水显著高于养殖水体(P<0.05)。  相似文献   

15.
柳磊  陶玲  代梨梨  彭亮  李谷 《淡水渔业》2023,(1):92-101
为探索适用于高密度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和水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技术,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基于组合湿地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考察组合湿地对池塘尾水中氮、磷等物质去除效果和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系统氮、磷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5.54 m3/(m2·d)高水力负荷下,组合湿地对氨氮(TAN)、硝态氮(NO-3-N)、总悬浮物(TSS)、总磷(TP)、总氮(TN)和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68.94%、-25.38%、60.86%、43.56%、16.67%和27.98%,湿地出水水质满足渔业养殖用水要求;养殖过程中,循环塘TAN、NO-2-N浓度较低,均值分别为0.72 mg/L、0.10 mg/L,显著低于对照塘,DO均值为4.85 mg/L,显著高于对照塘且较为稳定;主养品种黄颡鱼产量达到391.38 kg,较对照塘提高9.11%;氮、磷相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0.68%和11.20%,绝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1.06%和11.49%,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组合湿地系统对湖区池塘养殖尾水进行净化,以实现水体循环再利用,减少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组合湿地系统由3个莲藕净化塘、1个生态沟渠和1个人工湿地组成,面积分别为2.1 hm2、1.47 hm2和0.52 hm2,其中净化塘莲藕的覆盖度分别为0%、30%、60%。沿程采样测定水化学指标。结果显示,组合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养殖尾水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化学耗氧量(COD)等指标。TN、TP由初始值1.3 mg/L、0.76 mg/L降到0.4 mg/L、0.09 mg/L,去除率分别为41.5%、77.5%;NH4+-N、COD由初始值0.27 mg/L、42 mg/L降到0.06 mg/L、27 mg/L,去除率分别为77.7%、35%。研究表明,该组合湿地系统能有效净化养殖尾水,实现水体循环再利用,可有效缓解南四湖的入湖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模式的实用性,在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系统中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系统由对虾养殖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取3口池塘进行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放养密度为500尾/m^2,养殖试验周期100 d。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长达到(9.77±0.11)cm,平均体质量(10.80±0.82)g。1号池塘产量为4.25 kg/m^2,存活率为78.71%,饲料系数为1.22;2号池塘养殖产量为4.42 kg/m^2,存活率为81.85%,饲料系数为1.18;3号池塘产量为4.07 kg/m^2,存活率为75.37%,饲料系数为1.25。养殖期间8:00水温范围为22.5~31.0℃;15:00水温范围为22.5~32.0℃,日气温差最大为11.0℃,日水温差最大为2.5℃。养殖期间pH稳定在7.00~8.34。养殖期间亚硝酸盐氮(NO-2-N)0~8.47 mg/L,总氨氮(TAN)0~7.83 mg/L。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模式养殖凡纳滨对虾,实现了对虾养殖和光伏发电的双重收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实施环保养殖,加强养殖业自身环保建设,采用固液分离、沉淀吸收、氧化降解、微生物降解过滤净化和植物吸收等生态处理技术,开展冷流水养殖尾水综合处理技术研究,在处理系统为养殖面积40%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尾水中的COD和氮磷,处理效果分别达到了100%、87.13%、75.56%。  相似文献   

19.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鱼虾共养模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源于美国,即利用占池塘面积2%~5%的水面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增氧和集污设备的系列水槽作为养殖区,并对其余95%~98%的水面进行适当改造构建净化区。养殖尾水经集污设备收集粪便和残饵,并通过生物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周期内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如此,通过将养殖单元和水质净化单元分离,彻底革新了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实现了环境友好、产品优质、经济高效三者统一的渔业可持续发展模式。2013年,苏州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藤壶壳作为生物滤料应用于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可行性,通过比较陶瓷环组、聚乙烯(PE)组、藤壶壳组和藤壶壳+PE组4个不同滤料组合的生物挂膜效果,初步评价藤壶壳作为生物滤料的应用价值;通过设定藤壶壳的不同填充率(滤料体积∶尾水体积),研究填充率对对虾塘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藤壶壳组挂膜成功时间较早,水处理效果好;藤壶壳不同填充率对水处理中悬浮物、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的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A、B、C、D各组悬浮物在6 h时的去除率分别达(68.7±4.3)%、(74.5±7.0)%、(80.9±4.2)%和(82.1±3.8)%,其中B、C、D组去除率显著高于A组(P0.05);4组的氨氮最终去除率都在92.1%以上,以0.1 mg/L为基准,A组氨氮降至此质量浓度以下需要时间5 d,B、C组4 d,D组3 d,降解速率为D组C组B组A组;4组的亚硝酸盐氮最终去除率都在98.0%以上,以0.1 mg/L为基准,A组的亚硝酸盐氮降至此质量浓度以下需要时间为6 d,B、C、D组需要5 d,降解速率为D组C组B组A组。研究表明:藤虎壳作为生物滤料应用于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效果良好,且随着填充率的增大,处理效率增强;但考虑到经济成本和应用实际,建议藤壶壳填充率为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