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环渤海地区滩涂贝类养殖产业贝类采收环节缺少机械化采收设备,人工采收贝类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作业环境泥泞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履带式滩涂贝类采收机。整机采用液压双联泵进行液压动力的分配,并通过液压系统仿真软件AMESim对整机液压动力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根据滩涂养殖贝类的生物特性、地质特点和作业需求,设计挖掘传送装置,采用固定式挖掘铲和振动筛进行贝泥沙混合物的挖掘与筛选,通过液压缸的伸缩调整采收机作业深度;基于各个机构和液压元件的分布,设计履带式底盘。通过实地试验,完成样机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试验地区采收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作业速度0.15 m/s,振动筛转速380 r/min,振动筛筛面倾角12°,可实现满足农艺要求的滩涂贝类无水化和浅水化机械化采收作业。研究表明,履带式滩涂贝类采收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拖网捕捞作业中较难保持曳纲张力恒值的问题,设计并搭建了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渔船拖网绞机恒张力控制系统。在对渔船拖网绞机传动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恒张力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构建模糊PID控制器,通过控制拖网绞机转速而调节曳纲张力。介绍了系统硬、软件的构成,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能在0.8 s内实现曳纲张力恒值,并能在收到干扰后0.7 s内恢复到之前的稳定状态,性能优于传统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研究表明,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渔船拖网绞机恒张力控制系统具有系统响应快、超调量小、鲁棒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地保持曳纲张力恒值,提高捕捞效率,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外大多数贝类采捕机是以Fletcher Hanks于1954年在马里兰州为采捕沙海螂而研制的结构为基础。1955年加拿大采用升降式起贝机采捕牡蛎获得成功。1962年日本试制成功高压喷水采捕机,用来采捕牡蛎和文蛤等贝类。近年来,一种机械升降式牡蛎和贝类采捕机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完成设计、制造和试验。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装在两只转动鼓轮上的承载簧片齿,从海底采集和耙扫牡蛎和贝类,  相似文献   

4.
虾塘差速无人投饲船巡边算法设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虾塘巡边投饲作业的效率和可靠性,以差速无人投饲船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变积分PID姿态控制和边距区间搜索控制动态切换的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在建立差速无人投饲船运动模型和姿态反馈模型的基础上,追踪无人船巡边过程的距离信息和角度信息以保持投饲船巡边的正确姿态。同时,考虑无人船控制的非线性特征,设计了边距区间搜索控制算法,使船体快速地收敛到PID调整范围内,降低了算法的复杂性。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不同参数和边界下算法的有效性,验证了算法在0~3 m/s的巡边速度下,最大巡边误差可控制在0.3 m以内,最大角度跟踪误差可控制在9°以内。研究表明,提出的巡边算法满足虾塘投饲装备巡边指标要求,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江苏经济贝类养殖概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沿海多为滩涂地带,拥有953.9公里的海岸线,总面积65.8万公顷。其中,潮上带面积26.6万多公顷,潮问带26.5万多公顷,岸外沙洲面积12万多公顷。海岸中部,仍在以每年1000多公顷的速度向海淤进,对于人多地少的江苏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省已开发的近10万公顷海水养殖面积中,贝类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分别占海水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6.4%和91.4%,使沿海滩涂“变废为宝”,促进了江苏沿海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江苏经济贝类的养殖情况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6.
2017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本研究采用大面观测、现场模拟实验与生长情况跟踪相结合的手段,基于Dame指标和Herman模型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胶州湾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为2.09~4.28 mg/m3,均值为3.07 mg/m3;不同规格(壳长2.29~3.59 cm)的菲律宾蛤仔单位个体的平均滤水率为0.45 L/(h?ind.),单位重量菲律宾蛤仔的平均滤水率为2.52 L/(g?h);菲律宾蛤仔1龄、2龄和3龄的平均干重分别为0.18、0.30和0.42 g;胶州湾的水团停留时间为52 d,初级生产时间为1.58 d,贝类滤水时间为2.09 d;1龄、2龄和3龄蛤仔的养殖容量分别为637、378和272 ind./m2。目前,菲律宾蛤仔养殖量已超过养殖容量,建议若以2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582 ind./m2;若以3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789 ind./m2。本研究结果可为保障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流速的智能调控,可降低饵料残留,避免水质恶化。为此,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进水流速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该研究设计出一套确定进水流速调控的实验方法。首先,通过对比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3种湍流模型及多种壁面函数的仿真效果,确定RNG k-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作为仿真配置。同时,针对多相流模型,对欧拉多相流模型和DPM离散相模型进行对比,为提高计算准确性选用DPM离散相模型,并基于上述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制定网格划分方案。其次,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为例,模拟不同进水流速下养殖池流场、排污和水温调节的效果。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进水流速调控方案。结果显示,日常采用1.0 m/s的进水流速,可有效提高适宜流速区面积并控制水处理成本;投饵前,采用0.2 m/s的进水流速可以解决循环水养殖中存在的饵料浪费问题;进食结束后,采用1.2 m/s的进水流速可快速排出残饵避免水质恶化;水温异常时,采用15 ℃的水、以1.2 m/s的进水流速注水230 s,可使20 ℃的水下降到正常水平,精准化控制水温。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设计进水流速智能调控策略,可用于解决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水质变差和水温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宋利明  赵海龙  谢凯  李冬静 《水产学报》2015,39(8):1230-1241
为了掌握库克群岛海域海洋环境因子对延绳钓渔业中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的影响,实验利用2013年9月8日—12月31日在库克群岛海域作业的延绳钓渔业调查数据,所获数据包括:钓钩深度数据,温度、叶绿素a浓度、三维海流的垂直剖面数据,作业参数,渔获统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钓钩预测深度计算模型,利用统计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大眼金枪鱼渔获率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库克群岛附近海域,大眼金枪鱼渔获率较高的水层、温度、叶绿素a浓度、东西海流、南北海流、水平海流和垂直海流分别为120.0~199.9 m、13.0~14.9 ℃、0.200~0.239 μg/L、0.1~0.2 m/s、-0.2~0 m/s、0.1~0.4 m/s和0.04~0.05 m/s。在该海域作业、以大眼金枪鱼为目标鱼种时,建议在大眼金枪鱼渔获率较高的水层、温度、叶绿素a浓度、水平海流和垂直海流范围内增加钓钩投放数量。  相似文献   

9.
两种典型渔法金枪鱼围网网具的性能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量化分析自由鱼群渔法和漂流物渔法的网具性能差异,本文根据2011-2014年金枪鱼围网海上调查数据,采用Bootstrap和GAM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漂流物渔法时,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195.20~219.36m)约为自由鱼群渔法时最大沉降深度 (205.83~219.04m)的94.8%;网具的平均沉降速度(0.152~0.176m/s)约为自由鱼群渔法时平均沉降速度(0.180~0.193m/s)的84.4%~91.2%。(2)捕捞自由鱼群时,影响沉降速度主要因子为10m水层流速(V10),60m水层流速(V60)和跑纲长度(L1)。(3)捕捞漂流物随附群时,影响沉降速度主要因子为60m水层流速(V60),括纲长度(L)和放网速度(V0)。(4)GAM模型结果显示,漂流物渔法时,预测的沉降速度(0.155~0.175m/s)达到海上实测沉降速度的99.4%;自由鱼群渔法时,预测的沉降速度(0.182~0.190m/s)达到海上实测沉降速度的98.4%。本研究结果可为海上作业时,判别海况条件和控制渔法操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无锡县羊尖水泵厂制造的贝类采捕及鱼塘、虾池清淤机械——KZS-100型抗阻塞泵于1985年12月18日在江苏无锡通过了鉴定。该泵能通过直径为50毫米的固体物和含有纤维杂质的浓稠液。经机械工业部农用水泵杭州科学试验基地的测试,  相似文献   

11.
拖网渔船在作业中往往会受到风浪起伏产生升沉运动,进而影响捕捞效率与安全.为消除渔船升沉运动带来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液压缸式升沉补偿器自动调节装置.首先分析主动液压缸式升沉补偿方案原理,以阀控非对称缸位置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数学模型,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  相似文献   

12.
为实时掌握水产养殖水质和气象环境信息,针对溶氧控制过程中非线性、惯性大和时滞的问题,以循环水流水槽养殖模式为基础,设计了水产养殖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通过PLC对养殖环境中溶氧、pH、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等参数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上位机实时显示环境信息,用模糊算法处理信息,处理后的结果作为PLC的输出传送到变频器中,变频器控制增氧机调节水中溶氧量。结果显示:该系统可实时传输与显示上述参数信息,提供历史数据和环境异常报警功能。模糊控制在调节溶氧过程中超调小、精度高,溶氧偏差±0.4 mg/L,可减少增氧机启停次数、延长设备寿命。监控系统进行实地应用测试,达到预期效果,可在水产养殖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鱿鱼钓机装备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鱿鱼钓机是远洋鱿钓渔业的重要生产工具。目前鱿鱼钓机装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机钓产量低。本文介绍了我国鱿鱼钓机装备的研究现状,对钓机运转速度、作业水深控制、抖动模式设置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我国鱿鱼钓机发展对策,研究指出需重点解决钓机结构优化设计、控制系统性能优化、运行参数优化等问题,为远洋鱿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大量藻类等浮游植物会附着在鱼池池底及池壁四周,导致水体污染和鱼病频发。为解决人工清刷存在的问题,研究基于履带式行走和盘形刷清刷的智能型水下鱼池清刷机器人。对清刷机器人整体系统进行设计,包括机器人总体结构、运动系统、清刷系统及部分控制系统,同时建立清刷机器人力学模型和水动力学分析,使其在清刷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运动平稳性、结构稳定性及水动力特性。根据要求制作模型样机,并模拟水下清刷试验。样机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刷盘直径、刷丝材料、接地压力以及清刷路径的情况下,影响清刷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刷盘转速,得出最优组合方案为刷盘转速600 r/min,驱动速度0.4 m/s。  相似文献   

15.
椒江口潮间带多毛类动物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椒江口多毛类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变化和工业污染对其的影响程度,于2007年10月、2008年1月、4月和7月在椒江口潮间带进行底栖多毛类和环境因子调查,分析了多毛类物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格局以及各断面水温、泥温、沉积物结构、盐度、滩涂宽度等环境因子对多毛类时空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6条断面4季共发现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动物10科20种,以广温广布种为主;(2)季节变化明显,物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在春季均最高(分别为13种,31.5 ind/m2和058g/m2),秋、冬季次之,夏季最低汾别为4种,5.8 ind/m2,0.21g/m2);(3)物种数呈现位于工业区附近断面低于下游较远处的断面的趋势;(4)沉积物结构、滩涂宽度对多毛类具有显著的影响,滩涂宽度较长、沉积物较细的断面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开展贝类设施养殖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贝类设施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列举了我国在贝类设施养殖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包括养殖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水处理技术设备落后,基本为流水式开放系统等;提出了贝类设施养殖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应主要集中于贝类养殖设施装备与技术的建立和完善,养殖工厂设施设备及生产工艺的标准化设计,贝类养殖适宜生态环境条件的工程调控与优化等,在基础研究方面应重视工程设计的技术原理、贝类生长发育对环境因子胁迫的响应及适应机制、贝类-环境-设施系统综合调控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汉江中下游梯级电站开发后水文节律变化造成四大家鱼栖息地生境质量降低的问题,分别通过几种常用水文学法和栖息地模型计算了汉江中下游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和四大家鱼产卵适宜生态流量,并在最小生态流量的基础上,结合四大家鱼产卵适宜生态流量以及生态水文特征在5-8月进行了脉冲设计,综合确定出了满足四大家鱼产卵需求的生态流量过程。结果表明,Lyon法和7Q10法最适宜汉江中下游最小生态流量的计算,流量为294~863 m3/s;通过栖息地模型计算,彭市和仙桃江段四大家鱼产卵适宜生态流量为1233~3950 m3/s;流量日涨幅在139.1~534.8 m3/s,持续5 d的涨水过程可为四大家鱼产卵提供良好的条件。该研究从考虑四大家鱼产卵需求的角度,为汉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的生态调度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大型养殖工船所装备的养殖水泵采用恒速运行控制策略会造成大量电能浪费和养殖成本增加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鲸鱼算法优化的养殖水泵模糊PID控制器。通过鲸鱼算法对模糊PID控制器中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进行优化,使得控制器能够针对换水、投饲、清洗、水面泡沫排出的复杂多变工况,对养殖水泵的转速进行动态调节,从而实现海水流量的调节。仿真结果显示,与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制器相比,超调量和稳态误差更小。调节时间相较PID控制器缩短了73.14%,相较模糊PID控制器缩短了84.49%,能够更好地满足养殖水泵的控制要求,又能够实现节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海流、波浪、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指标的实测资料,探讨了桑沟湾贝类养殖水域沉积物再悬浮的动力机制,并估算了一次大的动力过程作用下桑沟湾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的释放量。结果表明,(1)在小风速(≤5.0m/s)条件下,波浪在海水-沉积物界面产生的切应力量值与底流切应力大致相当;在较大风速(5.0~11.8m/s)条件下,波浪切应力比底流切应力高出一个量级;(2)当风浪较小(风速≤3.6m/s)时,随底层流速的周期性变化,底层水体浊度变化并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二者相关系数值仅为0.22,这说明底流作用只会引起沉积物的水平输运,对沉积物再悬浮的贡献相对较小,沉积物再悬浮的动力主要来自波浪扰动;(3)据估计,桑沟湾贝类养殖水域沉积物再悬浮的临界波浪切应力在0.04N/m2左右,对应的风速约为8m/s;(4)据估算,一次大的动力过程作用下桑沟湾沉积物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最大释放量,春季分别为10.24t和1.71t,这相当于全湾水体中无机氮平均含量增加9.54μg/L,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增加1.59μg/L;夏季分别为11.04t和0.95t,相当于全湾水体中无机氮平均含量增加10.28μg/L,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增加0.88μg/L;(5)贝类养殖使桑沟湾生物沉积作用加强,而沉积物再悬浮造成的内源释放,又对桑沟湾的水产养殖产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安国  邵森林  赵凯  李晋 《水产学报》2016,40(9):1497-1504
为全面评价文蛤和四角蛤蜊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采用常规方法对这两种滩涂埋栖性贝类的一般营养成分和Cd、As、Cr及Hg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蛤和四角蛤蜊的粗蛋白质含量均较高,分别为58.24和57.38 g/100 g;灰分含量分别为18.35和25.39 g/1 00 g;粗脂肪含量均较低。文蛤和四角蛤蜊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4.87和37.20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39和15.16 g/100 g,呈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89和15.58 g/100 g。文蛤和四角蛤蜊中Cd的含量最高,Hg的含量最低。研究表明,文蛤及四角蛤蜊均为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滩涂埋栖性贝类,且文蛤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含量方面更优。文蛤和四角蛤蜊中Cr、Hg符合我国《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等卫生要求,而Cd、As含量超标。文蛤和四角蛤蜊中的重金属含量可能对人体存在一定的摄食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